分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逻辑探析_王艺程.pdf
下载文档

ID:2582114

大小:133.42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面 推进 乡村 振兴 战略 三重 逻辑 探析 王艺程
年第期读经典 作者简介王艺程,青岛农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逻辑探析王艺程 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全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这个关键的历史交汇点,通过梳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历史方位、理论渊源与推进路径。从历史逻辑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悠久农耕文明的延续;从理论逻辑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思想的发展;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关键词乡村振兴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习近平 三农 工作重要论述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党方针,进入新时代后,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为“十四五”时期十二大重点任务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乡村振兴要做好“全面”的大文章,其重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从实施“乡村振兴”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里的“全面”展现了丰富的科学内涵。悠久的中华文明涵养于丰饶的农耕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乡村全面振兴;各项规划、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实施促进和保障乡村全面振兴;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一、历史逻辑:悠久农耕文明的延续农业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公元前 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开始进入农耕社会。“华夏先民已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变革,或称之为 新石器革命,中华农耕文明至此肇始。”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乡土生产与村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中国的农耕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土地私有制进程,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主体,一直以来饱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近代以来,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运动、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等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等土地制度改革方案,但由于其封建落后性、软弱性与妥协性,未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过程中,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施行减租减息政策,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促进农业生产,实行农业合作化、提高农业机械化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政治秩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与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觉悟。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农业产业化、农民温饱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着力改革生产关系。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对其不断地完善与改革,我国农村整体面貌迎来了几十年的大变化、大发展,农村产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广大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破解发展不平王艺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逻辑探析衡不充分问题为主题,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构想,为赓续中华农耕文化指明了新方向:创新发展理念,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治理及农村体制改革,实现农村发展现代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实现农村稳定安宁。二、理论逻辑:“三农”思想的发展(一)传统重农思想的创新发展“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耕以图存,战以强国”的耕战思想成为中国传统重农思想的开端,亦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端。管子治国篇 中“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即揭示了春秋战国时各国对农业的重视。重农抑商政策在秦汉时期发展到鼎盛,汉武帝感于外有匈奴的强力侵扰,内有新兴工商业者的重大挑战,遂以雷霆万钧之力敲响以耕战论为核心的重农思想的洪钟。颁布“告缗令”,实行“元光对策”,把劳动力集中于农耕,强调积粮实仓思想,以口粮生产为核心的农业系统至此得到空前巩固。近代以来,以深厚的耕战论传统为背景的重农思想,其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重民“力”而轻民“利”,强化小农经济,忽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统的重农思想赋予时代的特征,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农村与城市户籍的分离,完善了户籍制度;实行“以粮为纲”的农业政策与“农村喂养城市”的发展模式。种种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与措施是传统重农思想的时代化,也是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工作和初步探索。(二)开拓“三农”理论新境界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并肯定了重农学派关于乡村的发展对于解决城乡对立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农业、农村、农民思想的中国化,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三农”思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建设需要统筹城乡发展,“使城市和乡村、工人和农民、工业和农业密切地联结起来”,发展农业合作社,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化道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同志认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是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发展。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助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城乡融合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具体要求,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的颁布,意味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此有了法律保障;年 月批准的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构建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体系。这些都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和实践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乡村、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仅要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还要求不同群体间的差距得到合理控制与缩小。因此,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是对“先富带动后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亦是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在其根本目标上,实现共同富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统一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明确指出,到 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基本实现;到 年,乡村要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规划 中提出的两阶段政策目标与未来实现共同富裕分“两步走”的远景目标相王艺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逻辑探析互照应,因此,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统一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意、应有之策、必由之路。三、实践逻辑: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一)体现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同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可以看出,适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是指导我国未来“三农”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南。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中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工作重心随之改变。作为中国共产党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以及农民生活不富足等新的问题。为应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点之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开展“三农”工作、建构“三农”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了土地制度改革、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农村“三资”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和村民自治新途径等一系列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创设了战略框架、制度背景和实践途径。在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 三农 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三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三农”工作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等。在新发展阶段,全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将聚焦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激活激发“三农”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三)衔接、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扶贫到脱贫,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仅用年时间就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阶段,在历史逻辑上具有前后相继性,是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作为“三农”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起点,接续做好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稳固脱贫基础、防止绝对贫困人口返贫方面发挥保障作用。进入“十四五”以来,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法律文件等陆续颁布,扶贫工作队无缝衔接转化为乡村振兴工作队,很多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摸索出卓有成效的产业扶贫模式等新格局、新变化、新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未来继续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城乡融合发展、人民的共同富裕等目标需要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意味着帮扶政策要稳中向前,颁布更多普惠性、区域性、个性化的指导政策,做好指导乡村振兴实践的道路指南;另一方面,要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注意统筹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发挥乡村的特有功能,以确保 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参 考 文 献】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任继周 论华夏农耕文化发展过程及其重农思想的演替中国农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 平 邓 小 平 文 选:第 三卷 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