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社会
有机体
理论
解读
贡献
孙丽娜
第2 3卷第2期2 0 2 3年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s u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2 3 N o.2J u n.2 0 2 3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解读及贡献孙丽娜,纪天阳(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 0 0 4 0 1)摘 要:瞿秋白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之先河。在理论层面,瞿秋白认为社会有机体“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之系统”“是动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立足于中国社会有机体现状,对其从“原因论”“动力论”“系统论”等层面进行了分析。在实践层面,瞿秋白强调农民阶级是“最有力最伟大最主要的同盟军”,要为“文化运动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而斗争”,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作出深刻解读并将之中国化,显著提高了我党的理论水平,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利开展,这是瞿秋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突出贡献。关键词:瞿秋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有机体中图分类号:K 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0 4 5 3(2 0 2 3)0 2-0 0 2 3-0 0 0 6收稿日期:2 0 2 2 0 5 0 6基金项目:河北省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中共党史重要人物及政治思想专题研究”(K C J S X 2 0 2 0 0 0 9)作者简介:孙丽娜(1 9 7 0),女,河北昌黎人,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纪天阳(1 9 9 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1 9世纪末2 0世纪初的中国危机四伏。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进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瞿秋白作为近代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了便于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但受苏联教科书体系和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有机体理论”并未得到深入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出于对苏联哲学的反思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需要,学界开始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这一理论的内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而不断丰富,因此研究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解读及其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有机体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概述“有机体”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泛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将“有机体”引入社会领域并非马克思的首创,但他在批判前人基础上并立足于实践对社会有机体进行了全新阐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他把社会比喻为一个处于相互联系中的“有机体”,并在1 8 6 7年 资本论 第一版序言中对于社会有机体进行了经典表述,即“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1。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人是主体,自然环境是前提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则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二者通过实践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构成现实的社会有机体。马克思基于社会是一个“整体”和“动态的发展过程”的认识,对社会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强调它们之间不是机械拼凑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具有整体性、主体性、规律性、结构性等鲜明特征。曾红宇曾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研究,他认为“这一范畴把不同层次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环节都囊括在内,认为任何一个构成要素都应放在社会有机体DOI:10.16148/32-1743/c.2023.02.003这个总系统中去探究它与整体之间、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互动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推进而不断完善,恩格斯、列宁、瞿秋白、李达、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都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其理论内涵。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有机体进行了专门研究。1 8 9 4年他在 跋 中对俄国社会有机体进行了详细探讨,他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为俄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奠定根基,从而使俄国“缩短向社会主义发展过程”3。列宁立足于俄国革命与苏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从国家政权建设、文化建设等角度重点阐述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有机体。“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 容,是 彰 显 马 克 思 主 义 整 体 性 的 重 要 论题”4。瞿秋白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给予重点关注,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引入中国,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提升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水平,推动了革命实践的深入开展。(二)瞿秋白在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中的突出地位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王纲解体,东西方文明交汇,社会变革成为时代洪流。严复在其译作 群学肄言 中以生物学规律研究社会现象,指出社会犹如生物机体处于不断进化之中,从而为近代中国变革提供了支持。严复这一思想主要受到西方社会学家斯宾塞(H e r b e r tS p e n c e r)的影响。斯宾塞曾明确提出“社会是个有机体”5的观点。他“把社会现象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就像生物机体的细胞和器官那样”6,强调不仅要从个体单元入手考察社会,还要看到社会的结构性,并将后者作为认识前者的重要方法,试图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角度去探讨如何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化。正是因为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理论长于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所以得到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关注。群学肄言 作为斯宾塞著作 社会学研究的中文译本,充分体现出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精神内核。然而由于社会背景不同,近代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所以“严复的译本更多地强调国家的富强与否,进化与否,决定于构成国家的每个个体的素质7,其政治倾向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严复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相关介绍的,其理论在根本上是机械化和形而上学的。同一时期其他先进爱国青年如李大钊、陈独秀逐步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虽注重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但囿于时代条件,其思想理论主要来源于日本,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够全面,对唯物史观的研究与传播尚未涉及社会有机体理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时的中国尚待发展。瞿秋白作为赴苏俄考察第一人,发挥了连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桥梁作用。他在探求如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时,“对近代人的著作也很注意,尤其爱读梁启超的 饮冰室文集、谭嗣同的 仁学、严复译述的 天演论 群学肄言 等”8。可以说瞿秋白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最初形成离不开严复的启迪,但瞿秋白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并使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他所达到的理论水平显然远高于严复。他在彻底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从而开创了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之先河。随后他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有机体中的结构和动力问题,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被领导阶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并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尉健行同志曾指出,“瞿秋白是艰苦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优秀先行者。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95。二、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解读 瞿秋白认为,“社会不是什么 心理的机体,不是什么 意见之总和;而不过是 劳动的组织,或者说是 生产的机体”1 04 3 9。为了进一步使中国民众理解社会有机体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瞿秋白在介绍社会有机体概念的基础上深入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有机体理论。(一)社会有机体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之系统”瞿秋白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社会内部的每一部分在有意识或无意识情况下各行其职、各尽其责地进行分工。他还对孔德和斯宾塞等人的生物社会学观点持坚决否定态度(他们仅凭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存在分工,就将二者完全等同)。虽然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确都存在分工,但在系42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统化方面,非生物与生物机体同样有共通点,如果仅凭二者的共性就将它们等同,必然会得出荒谬的结论。社会有机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之系统”1 04 5 8。人是社会有机体的主体,人能有意识地参与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实践活动构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随之再与人相互作用,这种互动的现实的总和才能构成社会有机体。总之,“社会是人组织成的;人能想,能思索,能感觉,能自己定目的,能自己行动,所谓有所作为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现象”1 04 5 8。但应当注意,瞿秋白在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指单独个人,同时也包括社会团体和阶级。作为一个庞大的有机体,社会中还包含许多小的有机体,每一阶级或团体都是单个的小“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并构成社会整体。这些系统之间之所以能相互作用,最根本的联系是劳动。一方面,人作为社会有机体主体,必须通过劳动实践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以维持生存,从而使社会有机体正常运转,因为“社会经过劳动而取得自然界里的资料来维持自身的生存生产过程是社会内一切过程的实际基础”1 04 6 0。另一方面,劳动使人类社会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现象,比如阶级斗争或精神文化现象。随着劳动工具的改进,人类社会会出现阶级分化 劳动工具和生产占有者以及一无所有者,“这两种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种种过渡者,方成 社会阶级”,“各阶级虽同处于一社会内,而目的和 利 益 各 不 相 同,于 是 不 免 要 发 现 阶 级 斗争”1 05 4 3。精神文化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依附生长的“肉体”,“这一 肉体,便是社会劳动,劳动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生产关系”1 04 6 2。(二)社会有机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瞿秋白认为社会有机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 04 0 2,虽然人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构建社会联系,但“这种 有意作为仍旧遵循着客观的因果律”1 05 3 5,即人的活动要遵循社会规律,这便是社会有机体运行的有定论。无定论者“往往混 无束缚 的感觉与客观的 无束缚 为一”1 04 1 64 1 7,否认客观规律存在。因此针对当时社会中有些人以无定论为指导声称意志绝对自由、宣扬错误救国方案的情况,他对无定论与研究社会现象时的目的论(从目的出发研究社会现象)进行了严厉批判,强调只有从原因论(从原因出发研究社会现象)入手,才能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分析。瞿秋白把单个人做事情的出发点称为“个性动机”,但他并没有简单停留在个体层面上,反而深入群体内部,探讨群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群体活动的出发点称为“群体动机”,从而在反击意志自由论时向中国平民大众说明了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无论是因个性动机还是群体动机,其产生的社会动因都根植于生产力,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瞿秋白特别强调不能将有定论与宿命论混淆,“有定论说的是:一切社会现象都有原因,既有原因则必然发现。宿命论 却是盲目的信仰命运,一切都服从命运”1 04 3 2,进而鼓励大众积极、主动地变革社会,而非消极、被动地怨天尤人。在此基础上,瞿秋白从有定论与无定论、个性动机和群体动机两个方面对共产主义进行了论证。一方面,从有定论和无定论角度来说,瞿秋白认为在社会现象与人的意志之间存在两种情况。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受制于整个社会,社会现象与个人美好生活追求相悖,在这样的社会有机体中人受到限制,即“社会的产物(社会现象)统治着个人”1 04 2 2。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够得到自由和解放,才不受“社会的产物”统治。另一方面,从个性动机与群体动机二者关系来说,个性动机是群体动机的先导,“无产阶级的 阶级个性 依利己主义而向现存制度进攻;阶级斗争的过程里发见社会现象的公律,能使无产阶级觉悟:非解放人类直达社会主义不能解放自己”1 03 0 2,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