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乔伊斯
作品
中的
狂欢
韦晴
100美学2023/04“狂欢化”是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法国作家拉伯雷时提出的美学概念,它被定义为“狂欢节诸形式的文化表达”,代表了文化多元时代不同话语在权威消解之际的平等对话,应和了后现代文化潮流对种种“中心主义”的消解1。在乔伊斯的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少狂欢化的场景。人们会把这些场景很自然地置于巴赫金狂欢化的理论框架中来理解,用拉伯雷式的“狂欢节”文化氛围来解读。但这是值得商榷的,乔伊斯的“狂欢化”与拉伯雷的有很大不同。乔伊斯笔下的大众狂欢场景,通常都不是孤立的,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他擅长将狂欢的场景塑造成一种历史记忆,用夸张的手法来营造真实意图的反面,从而达到反讽的效果。一、以喜写悲的死刑场景关于爱尔兰是自治还是独立的政治问题上,乔伊斯是个温和派。考虑到爱尔兰的国力,在英帝国殖民统治力量大大超过爱尔兰的反抗能力的历史条件下,他反对流血斗争,主张通过议会斗争达到自治的方式为爱尔兰争取自由。对于革命者的流血牺牲,他非常痛心。在尤利西斯的第十二章,有一段以喜写悲的死刑场景,纪念历史上那些为自由而牺牲的爱尔兰烈士们。在这一场景中,死刑成为一种节日,大批看客从四面八方像看演出一样赶来看死刑:从农村也来了大批的老乡,有特快旅游专列和敞篷软座大马车供其舒适享用。都柏林颇为走红的街头演唱家莱-汉和马-根也大大助兴,用他们的一贯滑稽逗乐方式演唱了拉里上架前夜。我们这两位滑稽无比的脚色所卖的歌篇,在偏爱喜剧艺术的观众间大受欢迎,凡是欣赏地道的爱尔兰脱俗笑料的人,无一吝惜给他们几枚便士,都认为值得。男女弃婴医院的孩子们挤在可以望见现场的窗口,看到这一天的消遣中出现这么一个意想不到的额外节目,都是非常高兴;恤贫小姐妹修女会为这些无父无母的可怜儿童提供这样一项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娱乐,实在值得赞扬。2468在乔伊斯笔下,死刑的执行过程成为一种节庆表演,这种广场式的狂欢场景既是对拉伯雷的致敬,也是对他的创新。拉伯雷的广场狂欢取消了日常生活,“形成了在平时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一种特殊的既理想又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3,而乔伊斯在此处使用的狂欢化是一种假意的气氛烘托,将烈士行刑的场景日常生活化,人们将它等同于赶集、看娱乐表演,说明大众并不理解革命的意义。同时烈士和新娘都不仅仅是具体的人,也是历史的象征,烈士象征了为爱尔兰的独立而牺牲的烈士群体,而新娘则成为爱尔兰的象征。群体的懵懂无知和欢闹气氛与刽子手的阴冷漠然形成对比。而刽子手朗博尔德成了这场广场式欢庆节日的明星,对他的描写含有拉伯雷巨人传中的夸张和吹嘘成分,但是故意避免了粗俗的语言。刽子手成了绅士的派头,因为他身穿“无可挑剔的礼服”,胸口佩戴他最喜爱的花朵,拉丁文“Gladiolus Cruentus”(血染宝剑)。他出场时习惯轻轻一声咳嗽,短促而有力,许多人都试图模仿,但是无一成功。艺人们把刑场当成了演出的市集;死刑本来很不适合孩童观看,但是修女会居然组织弃婴医院的孩子们来看这个她们认为“有教育意义的娱乐”。当刽子手在行刑现场亮相之后,全场欢声雷动,总督府女宾们挥舞手帕,外国贵宾用不同语言呼喊2471,随后,当行刑时间临近,乔伊斯作品中的“狂欢化”文/韦 晴摘 要:乔伊斯作品中的狂欢与拉伯雷的有很大不同,他将狂欢的场景塑造成历史记忆,用夸张的手法来营造真实意图的反面,从而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些狂欢化很典型地体现在以喜写悲的死刑场景、布卢姆的盛衰和皮尤福依太太经历的“黑弥撒”等场景中。关键词:乔伊斯;狂欢化;历史记忆;反讽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神话传说与乔伊斯小说创作关系研究”(20200602017)阶段性研究成果。DOI:10.16129/ki.mysdx.2023.04.034101审美与文学扬声筒内传出祈祷信号的时候,刽子手立刻变得“形象阴森”:“头上罩一只十加仑大桶,桶上开着两个圆孔,孔内射出两只眼睛的凶光。”2471-472随后,乔伊斯又将叙述口吻切换成浪漫的言情小说模式,写了行刑前最激动人心的恋人诀别场景:全场的感情高潮,是在待嫁新娘从密密层层的观众中冲出来的时候,她满脸通红地扑向即将为了她而杀身成仁的人,伏在他那强健的胸脯上。英雄疼爱地搂抱着她那柳枝般的身子,一往情深地呼唤着喜拉,我的人。她听到他唤她的本名更感到激动,热烈地吻起他来,凡是犯人服装的规范容许她的嘴唇碰到的地方,她都情不自禁地吻了。2472这里,“她满脸通红地扑向即将为了她而杀身成仁的人”,指出英雄是为了新娘而死,暗示了新娘象征着爱尔兰。乔伊斯用矫揉造作的口吻和夸张手法展示了新娘与勇士诀别时的情意绵绵,更像是对民族主义的讽刺,因为这种情意绵绵无法改变爱尔兰被殖民的现实。无数爱国的勇士为爱尔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斗争的效果却微乎其微。乔伊斯对于烈士就义前场景的浪漫化描写与爱尔兰历史形成鲜明对比。历史上,爱尔兰殖民政府对于人民暴动的镇压异常血腥而残忍,发明了很多逼供和行刑的手段。比如一个名叫赫彭斯托尔的军士,由于习惯把犯人架在自己肩膀上施行半绞刑,获得了“行走的绞架”的称号4。同时,众人在欢庆表明烈士的政治观念和斗争事业并不能为普通人理解,他们在刑场周围感觉不到“疼”而是欢乐,这足以表明爱尔兰民众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在爱尔兰,民族主义发展到巅峰的结果是最终以暴力革命的方式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其代价是惨重的,而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两个民族(爱尔兰和盎格鲁撒克逊)、两种教派(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矛盾。时至今日,北爱尔兰地区的政治和宗教引发的冲突仍此起彼伏,流血事件时有发生,说明了乔伊斯对极端民族主义的担心绝非多余。二、布卢姆的盛衰尤利西斯的第十五章“喀耳刻”,乔伊斯使用了剧本的写作形式。这一章也是全书的情感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个爆发点。其中一段被研究者们称为“布卢姆的盛衰”,描写布卢姆多次被拥戴为王,又多次被推翻。其中一次起落是布卢姆被帕内尔的兄弟命名为“都柏林的王”,被都柏林人拥戴,发表慷慨激昂的政治演说,并与民同乐,但突然又被马利根宣布为“跨性别的人”,遭到群氓的唾弃。在这一部分,乔伊斯一方面继续表达了对民族自治运动领导人帕内尔的痛惜之情,戏仿了他走上政治舞台又被构陷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再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嘲讽了人类社会的英雄崇拜和偶像崇拜。比如,当布卢姆作为群众领袖发表了针对殖民者的义愤填膺的演讲后,“灯柱上、电杆木上、窗台上、檐口上、檐槽上、烟囱上、栏杆上、排水口上,到处都是中学校的男生们,又吹口哨又喝彩的”2687。对于布卢姆的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时候,有无数的女性崇拜者为布卢姆自杀,自杀的过程也呈现出热闹而纷繁的场面,有用匕首捅自己的、有跳水的、有喝毒药的、有投身在压路机之下的、有跳入吉尼斯啤酒厂大缸中的、有把脑袋伸进煤气灶的,等等2699-700。最后,布卢姆被处以火刑,爱尔兰人组成唱诗班演唱 爱琳的女儿们(爱琳是对爱尔兰的昵称)为他祈祷,又像是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在补充剧情、渲染气氛,将狂欢的氛围推向顶点:爱琳的女儿们布卢姆的腰子啊,为我们祈祷吧澡盆里的花朵啊,为我们祈祷吧门顿的导师啊,为我们祈祷吧自由人的兜销员啊,为我们祈祷吧慈善的共济会员啊,为我们祈祷吧漂泊的香皂啊,为我们祈祷吧偷情的乐趣啊,为我们祈祷吧无字的音乐啊,为我们祈祷吧公民的谴责者啊,为我们祈祷吧一切花饰的爱好者啊,为我们祈祷吧大慈大悲的接生婆啊,为我们祈祷吧防瘟避灾的保命马铃薯啊,为我们祈祷吧。102美学2023/04(布卢姆变哑,缩小,碳化。)2707-708这段演唱的滑稽感源于渺小与宏大、日常与历史、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并置。“布卢姆的腰子”暗示了布卢姆饮食上的癖好;“自由人的兜销员”指的是布卢姆不稳定的工作,是帮自由人报招揽广告;“漂泊的香皂”暗示布卢姆为了避开妻子与情夫的幽会,在外流浪一天,但不忘给妻子买香皂;“大慈大悲的接生婆”暗示着一个个生命来到世间,也暗示布卢姆的儿子茹迪的夭折;“防瘟避灾的保命马铃薯”暗示了爱尔兰历史上惨烈的马铃薯大饥荒。恰是最后一句“防瘟避灾的保命马铃薯”再次划开了爱尔兰的巨大伤口,将爱尔兰作为殖民地的屈辱与悲惨的历史激荡开来。1845-1850 年,受到欧洲农作物的霜霉病菌的影响,爱尔兰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马铃薯的产量锐减,造成近百万人饿死,超过 150 万人口流亡海外。英国首相皮尔在爱尔兰饿殍遍野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停止从爱尔兰向海外输出粮食赚取外汇,爱尔兰饥饿的农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被武装押运到港口5。有的城镇由于死亡人数过多,棺材只够半数死者下葬使用499。西部的难民涌向大城市,又带来了斑疹伤寒和间歇性发热等传染病,人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在 1846 年,当时还不是饥荒最严重的年份,科克的地方长官尼古拉斯卡明斯访问了斯奇伯林镇,饥民的情况让他惊恐万分。他给托利党领袖、英国的军事英雄威灵顿公爵(爱尔兰人)写了一封公开信,描绘了亲眼目睹的凄惨场景:第一间屋子里有“六个瘦骨嶙峋的可怕骷髅,看起来已经死了,在肮脏的稻草堆上围抱在一起,只盖了破旧的马被”;他胆战心惊地慢慢靠近,发现他们还活着,并发出低微的呻吟,但是在发烧。他们是四个孩子,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几分钟内,卡明斯被至少 200 个这样的幽灵包围,没有言语可以形容这样的恐怖6。结合真实的历史记载,再联系“防瘟避灾的保命马铃薯啊”这段唱诗班的歌词,其中包含的爱尔兰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出强烈的悲怆感,祈祷的歌声也演变为一种悲鸣。到了芬尼根的守灵夜,狂欢化场景的历史化也非常明显,从对爱尔兰人的悲悯升华至对全人类的哀怜。乔伊斯用类似原始人的模糊言语勾勒从远古到现代的各种厮杀:“武器带着眼泪吁求,可怕啊。杀啊杀啊;丧钟,丧钟。什么机会挥舞棍棒,什么石堡通风换气。”乔伊斯还用一种哭天抢地的风格来写守灵夜的场面:人们在芬尼根的圣诞节守灵夜上叹息抽泣。全国的小混混,在他们的惊慌失措中,在他们 12 个人的放声嚎啕中呼天抢地。这里也有管子工、马夫、治安官、市民、强盗、电影人。所有人都带着最吵闹的吵嚷加入了进来。有歌格、玛各,还有他们周围的格洛格酒。庆祝一直持续到他和她灭绝。一些人在哀号中合唱,更多的人在歌唱中哀号。7 狂欢中的人不仅仅是具体的人,也是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种狂欢化的、装腔作势般的宏大叙事同 尤利西斯 和 芬尼根的守灵夜大部分内容的琐屑风格形成鲜明对照。无论是厮杀还是嚎哭,都有强烈的漫无目标的内涵。在很多历史时刻,人往往处于一种蒙昧无知或者随波逐流的状态。乔伊斯通过这种“狂欢化”的反讽,呼唤着人的觉醒。三、皮尤福依太太经历的“黑弥撒”乔伊斯对狂欢化的创新,还体现在他超越了人的狂欢,把自然万物都囊括进狂欢化书写。作为与特立独行的莫莉相对照的人物,皮尤福依太太是一位传统的爱尔兰妻子和母亲,尤利西斯中对她有多处描写,其中有一处采取了狂欢化的“黑弥撒”方式来体现。先是描写都柏林因为战争而起火,随着浓烟滚滚,出现了机关炮的轰鸣、马蹄疾驰声,大批猛禽呼啸盘旋、午夜出现太阳又昏暗下去、大地颤抖、都柏林的死人从坟墓钻出、大地裂开深渊、运动员纵身而下、妖女们骑着扫帚柄在空中飞过、天上下起恶龙牙齿、垄沟里迸出武士。在这些狂欢化的奇异场景出现之后,乔伊斯描绘了皮尤福依太太受难的野地祭坛,她的手脚被拴住,怀孕的肚皮上放着一只圣餐杯,而主持弥撒的神父衣着滑稽,穿着空花衬裙,反罩法衣,脚后跟在前。圣杯在天主教中是很重要的意象。它通常指的是耶稣殉难之后,用来盛接十字架滴下的耶稣鲜血的酒杯,也就是“十字架圣杯”8。而在中世纪,圣杯又代表着教会倡导的妇德,妇女们常托举着类似圣杯的容器参加弥撒活动,所以圣杯也和少女、妇女的良好德行联系在一起。怀孕的皮尤福依太太的形象和圣餐杯联系在一起,而圣杯又和耶稣的受难联系在一起,这是在暗示皮尤福依太太与圣母玛利亚形象的重合。“黑弥撒”本来是被天主教官方所唾弃的邪教行为,但在此处,神父成为黑弥撒的操控者,圣母在黑弥撒中成为祭品,暗示着由于天主教教会势力的控制,爱尔兰女性遭受不公平待遇,反映了爱尔兰社会由来已久的严重社会问题。在这一场景中,黑蜡烛、怀孕的大肚皮、圣餐杯成为符号化的历史记忆,深深嵌在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