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浅析
高淳
方言
发展
传承
李琴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6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提 要】高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西南端,其方言系属吴方言。高淳方言在使用中有许多特殊的声调、语法和词汇,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无论是南京人,还是与高淳相邻的溧水、溧阳等地的人,都难以听懂高淳的方言。但随着新时代以来教育水平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高淳方言正逐渐没落,濒临失传。本文探析了高淳方言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色,并在分析其保护与传承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试图寻找到适合高淳方言未来发展的路径。【关键词】高淳方言 吴语 语言保护一、高淳方言的历史与特色南京简称宁,为江苏省省会,现辖十一个区,南京方言一般指除溧水区与高淳区外其他九个区的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高淳虽隶属于南京市,但无论是在南京市,还是在其他与高淳相近的地区,人们一般都听不懂高淳的方言。且高淳地区内部各乡镇在方言上也有差异,虽然都属于古吴语,但有太高宣州吴语和毗陵太湖吴语之分。高淳方言在中国方言里也十分具有特色,被称为“古韵方言活化石”。(一)高淳方言的历史高淳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万五千年前,高淳曾是古丹阳大泽,时过境迁,后逐渐形成了东面地势高、西面地势低,山水环绕的地理环境。1997年,专家们发掘出距今已有 6300 多年历史的高淳薛城遗址,这是已知的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村落。人们发现高淳薛城原始人正是在这里打渔、狩猎,繁衍生息,建立了氏族部落。南京市地方志官方网站曾记录:“薛城遗址是南京远祖的发祥地,被考古界誉为金陵第一古村落。”人类历史文化随着氏族部落的产生而出现。六七千年前,高淳方言就这样在薛城原始部落出现了。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高淳的祖先通过水路与吴语地区的人交流,高淳方言与当时的吴语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吴语方言。至春秋战国,高淳处吴、楚两国之间,后吴王在高淳地区修建了固城,从而,高淳方言逐渐走向吴语。秦朝时期,高淳固城设立了溧阳县的县治。随着当时人口流动的增加,外来语言逐渐渗透,高淳方言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东晋前后,北方知识分子大量南迁。到 12 世纪,宋朝往南方搬迁,大量北方人也随之南迁,南京方言成为江淮话,接近北方方言,而高淳方言却仍保留汉语上、中古音的原汁原味。在历史上,由于高淳地区的地域条件特殊,加上陆路不通,长期以来都以水路与江苏、无锡、常州、安徽等地横向开展人文交流,高淳方言与北方方言交流较少。当地人也很少外出,安家乐业,到 1990年时,全江苏只有高淳县还没有过境公路。此外,高淳人对自己的方言比较固执,存在排他情结。几千年来,高淳也有数次人口迁徙,然而,这些人都没能影响高淳方言。在重重变数之中,自成体系的高淳方言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改变,不得不令人称奇。(二)高淳方言的特点与价值1984 年,在中国云南边境,我军对越南的反击战中,高淳方言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越南对我军的军事防御十分了解,又对我国传递信息用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了如指掌,故当时我军的“猫耳洞”防御工事和道路都被炸毁,导致第一次交锋失败。后我军一师长在前方阵地巡逻时,偶然听到高淳士兵的对话,对高淳方言如获至宝,当即下令用高淳方言传递信息,越方果然对此束手无策。1985 年 2 月,对越反击战在松毛岭、小尖山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虽然在战争中有几名高淳战士为国捐躯、光荣牺牲,但高淳方言也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立下了大功。高淳方言的难懂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旁人不懂高淳方言,甚至觉得它听起来像外国话,是因为高淳方言不仅在其悠久的发展演变历程中保留了古汉语的轮廓,而且在声调、语法和词汇上,都有其独特之处。1.声调高淳方言有 23 个声母、38 个韵母、7 种声调,与普通话皆有差别。将高淳方言的声母与古音声母和现代汉语声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高淳方言中仍然有部分古音声母的影子,部分闭塞音与古音的发音规律相似,上古音的重唇音也仍然保留在高淳方言的发音规律中。将高淳方言的韵母与古音的韵母和现代汉语的浅 析 高 淳 方言的发展与传承李 琴DOI:10.14014/11-2597/g2.2023.08.020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7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韵母进行比较,则会发现,单元音韵在高淳方言中的使用比在古音和现代汉语中更加广泛和灵活,在实际运用中也常出现交织转换等多样性特征。将高淳方言的声调与古音的声调和现代汉语的声调进行比较,通常也可以发现高淳方言具有很明显的古音声调。同时,高淳方言在日常的使用中也独具特色。比如,用高淳方言读古诗不仅韵脚优美,而且洪亮动听。古诗中的“家”“野”“斜”“者”“下”等,高淳话念同“伽”“丫”“虾”(入声)、“咱”“哈”(入声)。有研究者笑称,高淳老人一说话就是半个盛唐。2.语法高淳方言的语法在遵循普遍的一般性语法规律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独特的民俗特点。将高淳方言的词法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词法规律作对比,不仅会发现高淳方言中存在许多具有地方民俗特色和古词韵味的中缀和后缀,还会发现其中叠词的使用与现代汉语相比也独具趣味。将高淳方言的语法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对比,也会发现高淳方言的各种句式在使用中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别。例如,在疑问句中,现代汉语会将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吃饭表达为“你吃饭了吗?”,而在高淳方言中,当地人则会在句首加一个语气词,音同“各”,以表达疑问,询问对方是否做某事,句式则表达为“各”+“吃饭”+句末语气词。3.词汇高淳方言使用的词汇并非简单地将现代汉语方言化,存在许多无法直译的、更加形象的特殊字词,更加具有民俗性与趣味性。例如,在现代汉语中,会将人的膝关节简称“膝盖”,而在高淳方言中,则将其称作(音同)“腿膝波罗”,其中的“波罗”意为圆圆的东西,对小孩子也会称作(音同)“波罗头”,以“圆圆的脑袋”泛指小孩子,十分有趣。不仅如此,高淳方言在用词上也丰富、灵活,蕴含许多文言文的字词在其中。如,高淳方言中把东西藏起来叫(音同)“抗”起来,同周礼中:“宾客之车则抗皮”的“抗”一般,是藏的意思。由上可见,高淳方言在历史发展潮流的重重波动之下,仍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声调、语法和词汇,构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独特的方言体系,并融合了上、中古音的声调和先秦、盛唐的音韵,这在中国方言中也是独具一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分析高淳方言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使高淳方言文化得到传承。二、新时代高淳方言的保护与传播困境高淳方言也曾受到当地人的重视。2002 年,高淳教育局成立了专项小组,这个小组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由原局长袁家旺担任高淳方言应用工作小组组长,对高淳方言及相关民俗文化进行全面收录,想要为高淳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袁家旺为此还邀请了生长于高淳区各乡镇的十余位老人和众多高校学者参与专项小组的工作。组长袁家旺同小组成员花了三年时间,在全高淳 9 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总计有超过 120 名七旬以上的老人接受了采集。对高淳方言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了抢救性采集与收录。在这次采集工作中,以高淳方言的形式表现的颂春、龙船号子、哭嫁等数十种传统高淳民俗文化也同时被收录下来。然而,虽然准备工作十分充分,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办事专员在查阅到申报资料,并到高淳实地访问后,也对高淳方言情有独钟。作为方言,有其独到之处,应该被保护和传承下来,但是,由于当年方言并不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这次申遗只能以失败告终。但经过这次收录工作,高淳方言的研究和传承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专项工作组也并没有停止工作,一直在为记录和保存高淳方言和民俗文化而不断努力。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淳的年轻人都越来越少使用方言,高淳方言中的一些文字发音也逐渐被普通话代替,濒临失传。高淳方言面临的困境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造成。第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普通话的普及,使高淳方言的使用频率急速下降,使用人群减少。高淳当地教师陈造庠,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刚刚分配到农村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的工作时,上课只用高淳方言与学生交流,课堂上连汉语拼音都不教,陈造庠逐渐连古文诗句都用方言教学。一直到了 20 世纪80 年代,全国各地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才走进了课堂。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必须能够连结整个社会。但同时,方言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使用频率的急速下降使得其使用人群越来越少,只有不到 4%的人能说地道的高淳方言,其中的大多数人住在偏远的村庄,生活闭塞,与外界交流很少。据估计,20 年后,地道的高淳方言就会完全消失。第二,高淳方言本身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导致其难以传承。由上文可知,高淳方言在音韵、声调、语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8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法和词汇上,都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高淳方言有23个声母、38个韵母、7种声调,与普通话差异颇多。在音韵中包含晦涩难读的上、中古音的特点,也使得高淳方言在传播中难以以简单的同音字或者拼音的形式展示,十分复杂。同时,高淳方言也具有内部差异性,高淳区东西部各乡镇的方言也各有不同,偏东部地区的部分乡镇所使用的方言属于毗邻太湖吴语,而高淳中心地区和偏西部乡镇所使用的方言则属于太高宣州吴语,这种内外差异使得高淳方言既难懂也难学。也正因此缘故,出现了展示在语言保护平台上的高淳方言并非“高淳话”,而是“高普话”的现象,这给高淳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出了一个“大难题”。第三,传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由于可读性差和相对较小的人口比例,高淳方言受众少,所以很容易被媒体忽视,从而逐渐边缘化。2008 年,高淳电视台推出一些方言节目,用高淳方言传播高淳的历史与人文,但这些节目在传播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如,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缺乏趣味性,无法吸引人们关注和学习高淳方言,因而,也无法使高淳方言得到真正的传承。此外,电视媒介的线性传播特性使得这些方言节目在当时只能短暂地单向传播,其传播空间只在高淳,而在当地居民中,这些节目也影响甚微。这也使得高淳方言的传播范围陷入了越来越窄的窘境。随着时代发展,高淳方言与文化同许多民俗文化一样,陷入了濒临失传的困境。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应该点起“星星之火”,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三、高淳方言的未来发展路径时代的发展使高淳方言的传承陷入困境,但也给它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径。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满足娱乐变得快速便捷、开放共享。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突破了文化传播的局限性,让所有人无视地域、身份、时间的限制聚集在线上空间探讨与交流。这为高淳方言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新的契机,使其能够重新焕发生机。第一,拓宽传播渠道,扩大高淳方言受众群体。随着课堂学习逐渐向线上转移,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也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对高淳方言的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上传到网络社区平台,也可以拓宽高淳方言的传播渠道,扩大受众群体。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网络社区平台合作,引导人们对高淳方言进行创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高淳方言文化。第二,丰富传播形式,增强高淳方言传承的趣味性。图片、音频、视频,各种网络传播媒介不断出现,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因此,高淳方言文化的传播内容也要在选题与表达上注重创新,将传播形式与时兴媒介相结合,使人们对高淳方言文化产生兴趣,自发地学习与传承高淳方言。例如,用高淳方言制作通俗易懂的聊天表情包,使之融入网络、融入生活,在日常使用中潜移默化地扩大高淳方言与民俗文化的影响面,加深人们对高淳文化的认识。第三,规范高淳方言体系,使高淳方言真正得到传承。技术工具是为更好地呈现内容,只有使高淳方言系统化、规范化,才能使真正的高淳方言得到传承。袁家旺领导的高淳区方言工作组在申遗失败后,并没有停止对高淳方言的收集与整理,而是编写了各种高淳方言及民俗文化的相关书籍,并将申遗收集工作中采集到的资料整理并保存在档案馆。2013 年,江苏省还启动了江苏省语言文化数据库,对包括高淳方言在内的方言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和保存。对专家采集收录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总结,并对民众开放正确规范的、系统化的高淳方言,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传承。高淳方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