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融合路径——以高职院校为例_刘衡振.pdf
下载文档

ID:2581712

大小:2.3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浅析 大思政课 教育改革 融合 路径 高职 院校 刘衡振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相比,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思想,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道德价值观层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和个人思想意志。将“大思政课”深刻的教育内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理念当中,提升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家国情况的思想格局。阐述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等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融合;路径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5-0155-03刘衡振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 5 月 第 5 期基金项目:2019 年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校园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9E15)作者简介:刘衡振(1985-),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浅析“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融合路径以高职院校为例(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持续加强,我国社会生产企业也在逐渐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教训内容缺乏多元化实操应用方面的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更加需要信息技术复合型优秀人才,既要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娴熟的实操能力。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职教育要灵活地应用“大思政课”教学理念,并且要善于用之,和高职院校当前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度的融合,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与“大思政课”教学元素进行科学的融合1。高职院校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理念,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适逢其时地进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从心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加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能力。善于合理、科学地利用“大思政课”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内容,是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战略选择以及有效的实施路径。“大思政课”教学理念关乎高职院校整个学科体系的教学改革和优化,通过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成长,使其养成大格局的家国情怀,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人才支撑。一、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德艺双馨的工匠型优秀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认可,“中国匠人”的精神也逐渐开始影响新一代的中国人2。“敬业精神”是工匠精神极为显著的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劳动者最高的评价。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中,要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其中,通过影视视频教学资料、图文教学素材等,可以全面地向学生展示匠人精神所具备的美好品质,包括对工作的专注态度、敬业态度、严苛态度,以及对产品的反复研究、实验、改进、精进等,真正地把“精益求精”发挥在工作当中,从而通过“大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匠人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劳动精神,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也是将来毕业后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一方面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向、积极的政治信仰、思想信念,并且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自发性地在工作岗位上深刻地践行社会主义匠人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将成为“大国工匠”的栋梁之材视为自我奋斗目标,从而不断地督促自己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二)有益于提振高职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种“骨”和“魂”并举的全面发展态势,其本质是一种器、术和道融合后的创新发展。“大思政课”用好了,既能系统地将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又能将其融入实训、顶岗实习。这样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是在融合系统中的内涵式发展。这种内涵式发展既符合人文素养培育的要求,也符合技术教学的方式。155DOI:10.16227/ki.tycs.2023.0254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教育过程的全面性与内涵发展的有效性。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做其精神动力支撑。在“大思政课”教育改革思路的指导下,若能把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标,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精神目标,就能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助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学生在这样的精神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职业素养,激发学生敬业、认真、奉献的社会正能量;而且他们更容易形成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更容易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觉行动,内化为精神追求3。(三)有效于制造强国的建设及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新时代,我国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型工业强国,逐渐向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制造强国迈进。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是我国现代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国工业制造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加重视技术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高技术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通过大思政课程的教学引导和熏陶,这些优秀的职业技术型人才,不仅具备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同时还能保持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国为民的职业道德。“大思政课”和高职院校其他课程的有机融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应用匠人精神的思想内涵,使其在学习实践中加以积极应用。通过现代劳模精神的影响、匠人故事的熏陶和“大思政课”的融合,从课堂教学、实践应用、职业规划、思想道德层面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到自我修养提升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我国制造强国的建设,以及匠人精神文化软实力。二、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融合路径存在的问题(一)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认知随着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进行“大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但是,其应用效果存在很大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并未真正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大思政课”的重要教育价值和意义。导致该情况发生的因素较多,其中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因为高职院校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教学作用,以及重要的育人价值缺乏正确认知,简单地将其认为是一门常规的日常课程。在缺乏重视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没有真正地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大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教学目标。(二)教学融合缺乏科学体系高职院校实施“大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体系之上,才能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上,全方位地发挥“大思政课”的核心育人价值。但是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虽然相关部门要求从思想道德意识层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个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思想信念等,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还未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形成高职院校现代教学的科学体系,在教学模式、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科学体系性,导致“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始终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得到深入的应用,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教学改革缺乏优秀人才缺乏优秀思政教育专业人才,是阻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落地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较之其他全日制综合类的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以培养技术型就业人才为宗旨和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某一领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把“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相融合,并且能够从德育和思想意志层面,来激发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匠人精神“精益求精”的探索性学习思维4,使得他们能够对自身的就业问题、职业技术能力的锻炼、个人思想意识的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深刻的认知。(四)教学改革缺乏协同育人体系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生产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高职院校自身具有较高的育人水平,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教学资源形成有效的协同育人体系。但是现代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协同育人体系,学校、社会、家庭、企业之间没有构建成一个更加科学的育人整体,导致学校教育和社会企业实际用人标准之间存在很大的信息差。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所以部分高职学校学生毕业后缺乏能力,无法适应社会企业的工作岗位,容易成为待业青年,既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青年一代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三、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一)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带动了中国企业走向更高的制作水平,以及国际性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因此,对职业院校培养出的高素质、高觉悟、高能力、高技术的优秀人才求知若渴。高职院校要结合市场和企业用人的真实需要,结合“大思政课”的教育特色和目标,为满足社会生产企业真实的人才需求,加强对“大思政课”重要性的正确认知,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充分意识到“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将立德树人作为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的关键性目的。从传统高职院校育人思想的旧模式、旧传统中解放出来,对现代教育的实质目标有清晰认知,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发挥出“大思政课”的真实教育价值和意义。(二)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学校将156其有效地融合在各个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而非仅仅依赖“大思政课”本身的课堂教学。一是针对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的真实用人需求、人才招聘的标准和实际要求,结合“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例如,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技术专业性,培养出现代“大思政课”教学融合下的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技术型优秀人才。二是将专业课程和“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才能改变高职院校学生懒散、缺乏目标性的学习风气。通过“大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校园内和课堂上营造出匠人精神氛围、探索精神氛围等,从思想和行为上时刻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三是充分地借助现代教育教学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和线下实训等,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在课堂上播放全国劳动模范的个人事迹,从思想上熏陶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使其真正地领悟职业道德、真正的匠人精神。高职院校要帮助他们养成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通过思政课堂埋下匠人精神的思想种子。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发挥出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三)建立“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优秀人才队伍人才是制约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存在一定的偏见,把一些升学考试分数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个人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归入职业学校。社会也普遍认为职业院校的门槛比较低、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比较低等。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教育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极为重要。因此,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决定职业院校改变社会传统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职业院校要提升优秀教师的准入门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加强博士、硕士的招聘,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职业院校教师自身思政能力的培养,使其拥有良好的思政教育理念,从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匠人精神等方面来进行自我约束,并不断地保持自我精进。三是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