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萌新与变异:《康伦报告》所...趋势——兼论台海两岸的反应_冯琳.pdf
下载文档

ID:2581690

大小:1.88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康伦报告 变异 报告 趋势 台海 两岸 反应 冯琳
萌新与变异:康伦报告所示美国对华政策新趋势 兼论台海两岸的反应冯 琳 摘 要:1959 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资请康伦社草拟了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研究报告,作为该会的检讨资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围堵、孤立已届十年,美国一些人意识到对华政策或许需要调整。在美苏关系趋向解冻、美国外交政策在多地面临困难背景下,康伦报告主张通过“试探和谈判”,寻找一种“更为开阔的政策”,分两阶段逐步缓和与新中国的关系,最终承认新中国,并使其位列联合国安理会。同时,它主张台湾成立所谓“共和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在反共仇共势力依然强大的年代,康伦报告以准官方形式提出缓和对中国大陆关系,是美国向“遏制但不孤立”中国政策转变过程中起到萌新作用的重要节点。而关于台湾成立“共和国”的主张则是后来逐渐盛行的“一中一台”谬论的先声。关键词:康伦报告;美国;中国;“一中一台”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对台政策及蒋美互动的历史考察(19491979)”(21AZS011)作者简介:冯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2488)20 世纪 50 年代初至 60 年代末,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从“遏制并孤立”到“遏制但不孤立”中国的“历史性的发展和转折”。1966 年 3 月,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举行多场听证会,确立“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新战略。这一政策延续多年,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鲍大可(A.Doak Barnett)、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等中国问题专家在听证会上提出对华新政策之前,美国民间已经在为修改对华政策不断发声,其中引起各地华人广泛关注的是 1959 年的康伦报告(The Conlon Report)。令台湾当局关注的原因除了其主张与中共“握手”的建议外,还有所谓“一中一台”的荒谬主张,以往研究对此尚未厘清。431顾宁:肯尼迪政府的对华政策,世界历史1991 年第 6 期,第 58 页。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美国在意识形态方面防范与遏制的主要目标,但在一段时期内,“遏制但不孤立”仍有一定程度的延续。大陆以往研究成果习惯将其译为“康伦报告”,台湾地区则通常译为“康隆报告”,本文沿用大陆译法,但在台湾地区的引文中保留了“康隆”的译法。有关论文如苏格:康伦报告的战略构想,美国研究1997 年第 4 期,第 129133 页。著作如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19491972(修订本)第 2 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李增田鲍大可及其中国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年)等亦有提及。以往的研究均仅泛泛讨论康伦报告内容与背景,未充分阐释它所显示的美国对华政策整体向缓的新趋势,亦未讨论它对“一中一台”新倾向的发萌作用。学界及舆论界习惯性将“一中一台”与“两个中国”一同提起,并无区分。作为两种相近的错误思潮,“一中一台”与“两个中国”有同有异,它们虽然均未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在起源、背景与内涵上有所区别,不能完全等同。2023 年第 4 期(第 38 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 2023(Vol.38)DOI:10.13613/ki.qhdz.003264一、康伦报告出台的背景及内容历年来,美国国会指拨专款资助各大学及民间团社就各项问题搜集资料、提供意见,供国会议员参考。1950 年代中期以降,美国外交方面的压力增大。中东地区由于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冷战中成为美苏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执政期间,美国干涉中东国家内部事务,以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因第二次中东战争、黎巴嫩事件、伊拉克政变等事件的发生,美国感到有必要对外交政策进行一次系统研究。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反美情绪高涨。1958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15 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访问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 8 国。访问期间,拉美掀起规模空前的反美示威浪潮,震动了美国政府。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在 1958 年 1 月做出决定,要借助私人团体与个人的学问和经验,重新检讨美国在全球的外交政策。提出应特别注意四个问题:美国对于主要国家及重要地带的政策和观点;当今美国与主要国家或主要地带的现存关系;现在美国国务院或美国总统府的其他机构各种对外政策与活动;美国的私人团体或其他各种活动与国外的关系。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于 5 月 20 日授权该会拉丁美洲小组对美国与拉美国家间的关系作一研究,继而于 7 月 15 日议决,对美国整个外交政策加以研究,指拨 30 万元作为研究用费,由傅尔布莱特(James William Fulbright)、斯巴克曼(John Jackson Sparkman)、希肯鲁伯(John Hickenlooper)及艾肯(George David Aiken)四位参议员组织执行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工作。该执行小组于 10 月 15 日宣布拟资请各私人团体,做研究报告 15 种,对美国外交政策全盘检讨,提供政策意见。与此同时,因意识形态对抗的趋缓,对华政策调整成为讨论中的话题。1958 年冬至 1959 年,在西柏林问题上苏联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有所软化,有通过国家领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的表示,两大阵营之间关系解冻倾向日显。1959 年 1 月 3 日,素来趋向赞成与中国大陆进行文化交流的傅尔布莱特就任参议院外委会主席,一上任他便着手检讨美国对华政策。1 月 15 日,傅氏函请退休的前驻华外交人员以不记名方式发表对华政策。综合各人意见编成报告书,于 6 月 15 日发表。9 月下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非正式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美苏关系缓和大局之下,尝试缓和美中关系也成为朝野议论的一个方向。1959 年 2 月 16 日,以傅尔布莱特为首的执行小组与康伦社(Conlon Associates)签订合约,将“美国对南亚之外交政策”与“美国对远东及东南亚之外交政策”两题交由该社研究。康伦社约定加州大学教授派克(Richard Parker)、蒲克(Guy J.Pauker)、施乐伯(Robert A.Scalapino)与该社史洛斯(Leon 531冯琳:萌新与变异:康伦报告所示美国对华政策新趋势 兼论台海两岸的反应1956 年 10 月 29 日11 月 7 日,第二次中东战争发生。起因是 10 月 29 日,以色列突然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次日英法两国向埃及、以色列要求立即停火,并从运河两岸各向后撤退 10 公里。埃及纳塞尔总统拒绝接受停火建议,英法两国出兵埃及。迫于国际社会谴责,11 月 6 日英法两国被迫停火,以色列于8 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为对抗亲西方的中东条约组织(1955 年由土耳其、英国、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组成)对阿拉伯民族主义构成的威胁,1958 年 2 月埃及和叙利亚联合组成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UAR)。黎巴嫩穆斯林极力推动政府加入UAR,而基督徒则希望使黎巴嫩与西方列强保持一致。黎巴嫩宗教紧张局势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7 月 15 日艾森豪威尔批准了“蓝蝙蝠”行动,美国宣布对黎巴嫩进行军事干预。1958 年 7 月 14 日,阿卜杜勒 卡里姆卡塞姆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国王费萨尔二世的政权,建立伊拉克共和国。这次政变引起美国政府忧虑,美国担心整个中东会发生连锁反应。潘朝英:康隆报告之概要及批评,“康隆报告”,“外交部”档案 11-07-02-01-05-049,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Sloss)、康伦(Richard Conlon)等人负责办理。其研究报告于该年 9 月 1 日完成,由参院外委会于 11月 1 日予以发布。此项题为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研究资料因系康伦社所撰,故通称康伦报告。施乐伯是东北亚章节的主笔。康伦报告的主体部分分为四节,分别论述了美国对亚洲、南亚、东南亚及东北亚的政策。在第四节里,讲了日本、冲绳岛、韩国,然后讲到中国大陆和台湾。有关中国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大陆情况并加分析判断,第二部分分析台湾情况,第三部分探讨美国对华政策,建议美国做出改变。美国对华政策的三种方案为:“通过孤立进行遏制”“关系正常化”“试探和谈判”。第三种方案是康伦报告的基本建议,其基本目的是:1.“试探共产党中国是否愿意与美国共处”;2.“寻求一种比过去更为开阔的政策,既能保存某些确定不移的义务,又要表现出更有力、更灵活和更积极的风格”;3.通过一些活动在自由世界各主要国家间获得“更大程度的集体协议”,以建立必要时采取集体行动的基础。具体来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美国与中国大陆交换记者、学者与商务代表。准许不在政府部门任职之人士及团体访问中国大陆,并在可能范围内与中共领袖举行非正式磋商。美国与其欧洲盟邦、日本和主要中立国如印度、缅甸、印尼等国之间,发动非正式讨论会,征询有关中共问题之意见与合作之计划。第二阶段,摒弃对中国大陆的限制,与中国大陆进行贸易。与盟邦和中立国家磋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并任常任理事国;“台湾共和国”参加联大;安理会容纳印度、日本。美国与中国台湾进行磋商:美国继续履行对台湾和澎湖的现存义务,保证防卫所谓“台湾共和国”,对台湾扩大经济技术援助;台湾当局从“外岛”撤军。1959 年康伦报告出台时,美国对华基本政策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的迹象,美国仍然不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仍然在联合国竭尽全力地维持台湾当局的席位。康伦报告发表后,美参院外委会重要成员纷纷发表声明,指明该项报告仅系一种审议参考资料,美国此时断不能承认中共。这种表态的直接目的是平息该报告在美国朝野引起的异议和纷争,舒缓台湾民众的情绪,但也反映了一部分顽固反共者的真实想法。1961 年当日本的池田首相与肯尼迪(John F.Kennedy)试探性地讨论联合国应有六亿中国人的代表权时,肯尼迪表示,这必然会激起美国朝野的强烈反对。然而,试图缓和与中共的关系,并逐步走向承认,这是另一部分人萌生的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这种思路在未来数年中,逐渐成为压倒顽固派主张的主流看法。而另一方面,“台湾独立”也不幸地成为美国及其盟友越来越公开的主张。以往,美国虽有暗中支持“台独”的势力,官方却比较谨慎,鲜见公开的支持“台独”的表态。1953 年,有两名在美国受训的台湾空军尉官宣布背叛国民党集团,不回台湾。他们受到美国包庇,在美国工作。1959 年 10 月 6日,美国联邦法院突然把这件搁置多年的积案翻出来,在驳回把这两名军官送回台湾的裁决书上妄称:“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台湾可以说是为中华民国所占有并治理的领土或地区,但未经正式承认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8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声明此事不影响美国对台政策,但又肯定美国联邦法院“对国务院(关于台湾地位问题的)态度的解释是正确的”。此事引起中国方面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为此刊出社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 10 月 22 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苏两国都认为,台海争端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国际问题,但已经有 42 个(或更多)国家是承认台湾“独立”的。因此“确631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何慧译: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美国康伦公司研究报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 年,第 280281 页。“外交部”黄少谷电蒋介石、陈诚等,1959 年 11 月 4 日,“康隆报告”,“外交部”档案 11-07-02-01-05-049,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翟新:日本池田内阁“一中一台”政策的出笼和破产,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 年第 6 期,第 83 页。美蒋矛盾的新发展美国变本加厉推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蒋介石集团面临被抛弃的危险震动很大,人民日报1959 年 11 月 14 日,第 5 版。信世界的其它国家视其为一项对和平的危险”。从这种种迹象来看,康伦报告提出所谓“台湾共和国”虽不符合当时主流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