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自在文录
深处
自流
陈才生
自在
中的
作品
写作
情感
表达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周艳丽(),女,河南长垣人,教授,主要从事写作教学与研究。情到深处文自流 以陈才生 自在文录 中的作品为例谈写作情感的表达周艳丽(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摘要 自在文录 是陈才生半生文学创作的合集,分散文卷 太行漫笔 和小说卷 林虑纪事。情感真实充沛是 自在文录 作品的一大特点。文章以 自在文录 中的作品为例,从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写别人心中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用精准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渲染情感等,论述了文集情感表达的方法。关键词 陈才生;自在文录;写作情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陈才生的 自在文录 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名为 太行漫笔 大部分为散文随笔,还有一些文学评论等。下卷名 林虑纪事 为小说卷。全书约 万字。取名“自在”,正像陈才生在后记中说的那样:“我的微信昵称叫 自在,发布作品常以此署名,今 选 文 成 集,曰 自 在 文 录以 示 纪念。”()由此书名,读者也可以约略地窥出一点陈才生的为人、处世和心性来。丛书集陈才生半生的文学创作,是他文学创作的合集。书中最早的作品像 童年的梦影 雾 等写于 世纪的 年代早期,掐指算算,距今也将近四十年了。其余作品大多创作于近十年,按陈才生自己的说法,近十年是他创作的一个活跃期。()自在文录 表面上分为上下两卷,一卷散文,一卷小说,实际上展示的却是陈先生多个方面的创作成就。除散文、小说外,还有一些辞赋和文学评论等。文学评论或为人写序或自己直言,表达的是陈才生的写作观。也难怪,陈才生在大学原本就是从事写作教学的教授,谈写作也是他职责所在。当然了,一部总字数近 万的煌煌巨著,集作者半生的创作心血,其中靓丽和闪光点绝不仅一处两处。也不是一篇两篇小文所能涵盖得了的。故笔者只挑拣自己认为最耀人眼处与方家分享,以期抛出这块砖,能逗出更多的玉来。在此,笔者再强调一点,本文所举例证并不是 自在文录 中的全部,只是作者目力所及的散文或者小说中的部分。限于篇幅也只能如此了。一、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情感的产生源于生活,如前所述,所谓的生活情感是写作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一种体验或感受。可以这么说,生活体验是生活情感产生的基础。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或者事,表达对于它们的真实感受,是作者和读者都需要的,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陈才生生于 世纪 年代的林虑山里,他的童年就是在大山之中度过的。后来,因为求学才走出大山,来到城市,如今在某座城市的一所大学教书。而他的这种生活工作经历,在他的 自在文录 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无论是以散文为主的 太行漫笔 还是以小说为主的 林虑纪事 都能捕捉到陈才生本人的影子。太行漫笔 辑一中的 故乡 村学记 酒的记忆 新年忆炮 甚至包括 童年梦影 全部写的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父亲 母亲散忆 山西的大爷 和 车过洹水 写的是作者的亲人,分别是父亲、母亲、大爷和妗子,而 河渠 则是写作者家乡那条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如果说散文写作是陈才生自己真实生活的记录,那么,小说中也处处有陈才生的影子。如 林虑纪事 中的石板沟、蟒蛇沟、乱坟岗、弥勒崖、老槐树等就是他自己家乡的景物。还有老邦(老邦)羊倌(羊与羊倌)、崔方(崔方)、哑巴(哑巴、五常(傻子五常)等,就是他的父老乡亲。就连发生在山里的“老毛虎胡大海”等的故事,没准就是发生在他家乡真实的传说。无论是人、物或者景,作者对于家乡一草一木的感受都是真实的。正因为作者对于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感,所以,他笔下的人事物才能够立起来,人能闻其声,事如在其中,物能观其形。文字表达之所以能到位,别无他,皆因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而最能证明陈才生文集中所写的生活,就是他本人实际生活的,莫过于贯穿整个文集中的“人”和“物”。文集中的“人”在散文 太行漫笔中是“我”,在 林虑纪事 中则叫“二淘”。“我”是 太行漫笔 中的主角。所谓 太行漫笔 中的笔者就是“我”,文中出现的所有人都与“我”有关。故乡 是“我”的故乡,河渠 也是“我”的河渠(红旗渠),亲人是“我”的父亲、母亲,大伯和妗子。文中的郝剑平(乡倌)、唐兴顺(访唐记)、乐贤兄(与乐贤兄对酒)、颜涛兄(与颜涛兄山行,还有白青年(雪里访青年)等,他们不是“我”的同学就是“我”的朋友。就连 快乐的郭清萍先生 也是“我”的老师。像莫言、汪国真等这样的文学名人,也是“我”直接和他们有接触,才出现在“我”的作品中的。可以说 莫言的老屋 我与汪国真的一次会面 写的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而在 林虑纪事 中,因为是小说,小说是允许虚构的,太行漫笔 中的“我”则变成了“二淘”。而这二淘则是另一种形式下“我”的延伸。与 太行漫笔 中的“我”相比,这个二淘则变得更加洒脱,收放自如。二淘是个自小就十分淘气的孩子,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石板头。小时候的二淘在大人眼中是一个顽劣的形象。而长大了的二淘在家乡人心目中却换了一个样:人们似乎忘记了他儿时的刁赖顽劣,传诵的都是他如何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的往事。当然也少不了他如何在弥勒崖大难不死。如何受老中医点化的神奇经历。二淘成了石板头村人的美好回忆与骄傲。谁家孩子要是调皮捣蛋不上进,父母会指着西天寨方向大声说:“想吃香喝辣,就跟二淘学,否则就上红砖大学去报到!”“红砖大学”是什么?就是到建筑工地搬砖、铲泥、做苦力。()二淘不仅出现在 记忆与传说 中,在 林虑纪事 的许多故事中都有二淘的影子,老邦 羊与羊倌 阿黄 崔方 打工记 群里人生 等作品中均有二淘,只不过有时候二淘是主角,有时候二淘仅是个配角。主角也好配角也罢,没二淘的空间在 林虑纪事 中是很少的。此外,读陈才生的 自在文录 可知,作者因为生于大山,长于大山,对于山的意象尤其是太行山的林虑山是他所有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关于这座山,始终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自在文录 全集共收入了 多篇文章,除个别篇什和一些评论文章外,大部分作品中都有山,这山就是作者家乡太行山中的林虑山。不仅如此,为突显“山”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作者在 太行漫笔 中的辑五,拿出一整辑的空间专门述说林虑山,可见家乡的山在作者心目中占居着多么重要的位置。黄华石刻记 洪谷山记 小西天记 天平山明教禅院记 游关岭沟记 宋老峪双龙洞记 桃花雅居小记 听溪舍燕饮记 太行大峡谷苍溪美术馆记 林虑山房记 伴山石庐会饮记 等,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全部是围绕着林虑山而作的文章。尽管全部写的是林虑山,因方位不同,地点有异,山的形状、状态,随作者的心情不同也各不相同。如黄华山:“南侧沟谷,隐约有潺潺之声。循声往,入荒丛,左折右盘,豁然光明。但见河床烟白,奇石参错,曲水回溪,宕跌喧?。陡处成瀑,飞珠溅玉;凹处为潭,静影沉璧。绝岸硗石环列,衞?臽,或傲然如立,或端然如坐,或颓然如醉,或偃然如眠,如拱如揖,如迎如送,百态千姿,各逞其貌。”()洪谷山:“又里许,遇盆地。林木茂盛,奇石遍布,仰望峰峦起伏,重岩叠嶂,连翘山桃如火如荼,如染如妆;俯瞰溪流淙淙,滩石成阵,如跳如坐,如揖如让,是谓千年盆景。南眺岭脊,有两石相对,酷似两道士班荆道故,是谓仙人对话。观神貌,似忆旧叙怀,又似谈经论道,是嗟叹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抑 惊 诧 钟 灵 毓 秀 造 化 神 工?不 得 而知。”()天平山:“过寒栈,入幽谷,景致忽变。两侧缓坡皆散石,光秃灵动,如庵如台,如缸如瓮,如猴眺犬突,如牛卧羊奔。堰上山果压枝,灌木丛生,奇花异草,芬芳四溢。有蝶如巨掌,黑翼白斑,轻飞曼舞,来去无声;有花如猫眼,嵌于岩隙,成团成簇,如星如钻。蛇行四里,到巅脊,又有洞。但见公路遥长,风车高悬,丘峦逶迤,天地勾连。沿车道东去,有松林,蓊郁苍翠,蔽日遮天,古干虬枝,虎踞龙盘。松针遍地,猩红如毯,苍石奇花,如雪如燃。鸟鸣声幽,人语回响,野径无迹,如入阆苑。”()此外,在 太行漫笔 的开篇 故乡 中作者写他的家位于一个山谷的冲积扇上:“东有拐头山,苍苍茫茫,纵横数百里;北为槎竍岭,翻过岭去,能看到奔腾的洹河;西为西寨,是林虑山一条支脉的顶端;南为宽阔的河谷,一路走去,可至鹤壁、新乡,至到黄河边上。”()而在 河渠 一文中他是这样写家乡的山的:“每到雨季,水从南来,沿着宽广的河谷,经过七八个村庄,汇集了周围山壑的流水,波涛汹涌,浩浩荡荡。看滔滔洪水拍打着峭壁,涌向山脚的豁口,从桥洞奔腾而过,轰隆隆声传数里,惊心动魄,蔚为壮观。”()看似写水,实则是写山,水离不开山,山水相连;而在 童年梦影 中的山则变成姥姥家里的一个屏障,“姥姥家门前不远处,是个山冈,上面有棵大柿树,蓊蓊郁郁,五间房子大小。”()这真真是,一山有四季,季季各不同,写出了山的风情万种。如果不是生在大山里,如果不是对山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如何能将山写得那么不同?!二、写别人心中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的难点重点是什么呢?当然,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写作经验和写作感受不同,对此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按笔者自己的理解,写作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将别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东西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之共鸣。不妨,我们以 太行漫笔 中的 母亲散忆 为例来分析下,作者是如何表达母爱这一永恒主题的。亲情是世界上最朴实无华的感情,也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母爱作为亲情中最伟大而无私的情感,历来被古今中外所有文学家青睐。母爱是神圣的,同时也是伟大无私的,世界上最无私的情就该是母爱之情。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见母爱这种无私的爱不仅人类有,连动物也有。我们每一个来到这世界上的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而每一个做孩子的人,或多或少都能从自己母亲身上体会到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而这种伟大而无私的爱几乎贯穿于母亲的一生。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民族,这种传统美德可以说源远流长。尊重母亲、讴歌母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从古至今,母爱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未变的主题。尽管母爱这一主题是永恒的,但不同的人,对于母爱的感受和表达却不完全相同。远的不说,就以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为例,比如冰心笔下的母爱是“圣洁、伟大、温暖”的,母亲永远是儿女最坚实的依靠;鲁迅的母亲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女人,性格坚韧刚强,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她都一一沉着应对;比如冯沅君笔下的母爱就是致死不渝地爱孩子,哪怕成为孩子的羁绊也不肯放手;还有丁玲笔下的母亲性格豁达开朗,坚韧顽强、深明大义、勇于奉献;莫言笔下的母亲,性格坚韧勤劳朴实又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梁晓声笔下的母亲,性格执着倔强,为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第 期周艳丽:情到深处文自流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克服重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休;史铁生的母亲,既心疼身有残疾的儿子,又有更多的焦灼和不安。等等。正像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作家笔下母亲的形象各不相同。在 太行漫笔 的辑一中,母亲散忆 是陈才生专门为母亲写的一篇散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才生是饱蘸着对母亲浓浓的深情而写成的,所以显得特别动情,扣人心扉。这种母子深情是在作者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形成的,是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和打磨过的,也是作者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所以,写得自然流畅,感人至深。正所谓,情到深处文自流。不妨先分析一下陈才生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我”的母亲就是一位农村老太,和大多数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一样,没知识没文化,却一辈子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围着丈夫和儿女转,没有传奇故事,辛苦操劳一生。母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山里人家,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当了八路军,她 岁时那年父亲牺牲了。没了父亲的母亲和姥姥一起扛起了家里的重担。母亲自己没什么文化,却十分敬重有文化的人,嫁给父亲并不是因父亲家里条件好,而是因为父亲识文断字,算是个文化人。母亲一辈子养活了四个儿女,靠勤劳节俭艰难度日。母亲十分能干,在陈家媳妇中是出了名的。晚年父亲生病患脑血栓,行动不变,母亲怕连累儿女,就一人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直到送父亲入土为安。等父亲去世,只剩母亲一人,仍然不愿意拖累儿女,自己一人节俭度日。母亲是位要强的人,因心疼儿女花钱,从来不在儿女面前提要求。父亲走后,尽管她自己独住也把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种上花花草草。在“房成危房,池成枯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