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生
青年
出路
新人
塑造
小说
戏剧
改编
王松锋
2013年 第4卷 第4期(总第16期)2013年12月15日出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跨媒介传播史(19492009)”(项目批准号:20ZD286)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陕西艺术界杂志主编余婷的热心帮助,在此致谢!路遥:人生,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路遥:人生,第12页。青年出路、“新人”塑造与地方化探索论路遥小说人生的戏剧改编摘要:小说人生问世至今已40余年,在传播过程中被改编为电影、戏剧、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小说在被改编为戏剧之时,关涉新时期农村青年出路、农村“新人”形象塑造、戏剧的地方化探索等社会、文学、戏剧的重要议题。对此展开深入探讨,有助于在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媒介等的复杂关联中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关键词:人生;戏剧;青年出路;新人形象;地方化青年出路、“新人”塑造与地方化探索论路遥小说人生的戏剧改编*王松锋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于1982年5月在收获 上作为头题首发,1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单行本,在全国引起轰动性反响,后获19811982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庞大的读者群体,为其改编为多种地方戏和话剧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与受众基础。小说问世后被改编成的戏剧主要有:1982年首演、1984年刊发的粤北采茶戏人生路;1983年首演的上海话剧人生;1984年上演、发表的陕西评剧人生;1983年刊发、1984年首演的湖南祁剧高腔小河九道湾;1983年演出、1984年刊发的辽宁影调戏加林与巧珍;1986年演出、刊发的广州雷剧人生;2018年刊发、2019年开始全国巡演的陕北方言话剧人生等。本文聚焦小说的戏剧改编,兼及连环画与影视改编,对小说在跨媒介传播时如何展现青年出路、怎样塑造“新人”形象、戏剧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地方化发展等问题加以探讨。一、“爱情”主线下农村青年出路的演绎和变形小说人生以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现其对城市现代文明的追求及其理想破灭的过程。高加林虽为农村青年,但拥有高中文化,“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的他视进入县城工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第一途径。高加林去县城读高中、在公社小学任民办教师、被辞退回村、进城当通讯干事、被举报后再次回村,其人生中“进城”与“返乡”的几次交替,是对以他为代表的农村知识青年出路的一种形象书写,其中也包含对农村知识青年在农村有无前途这一1980年代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思考。高加林外,小说对安于务农的巧珍与巧英、善于“做庄稼和搞买卖”的马拴、顶替加林任民办教师后在县施工队开拖拉机的三星等农村一般青年,对高中毕业后接替三星任教的巧玲这个除高加林外的另一位农村知识青年也有叙写。也即是说,小说人生的农村部分以高加林、刘巧珍为两个“中心点”,笔墨写及周边多种类型农村青年的人生出路问题。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政策、城乡经济文化差异及个人知识水平、性格品质上的不同,这些农村青年的人生道路也是形态各异。小说通过对农村青年多种人生出路的书写,批判了当时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不正之风与封建保守意识。对于这些农村青年的书写,其实也是路遥对青松与小红花刷牙姐姐月夜静252023年第1期陈中秋、张云青:人生路,南国戏剧1984年第2期。周大鹏、杨若英:人生,陕西戏剧1984年第4期。首刊于当代戏剧1986年增刊,后收入吴茂信剧作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张文庭:人生,艺术界(内刊)2018年第4期。周大鹏、杨若英:人生,陕西戏剧1984年第4期。周大鹏、杨若英:人生,陕西戏剧1984年第4期。刘永峥:加林与巧珍,电视与戏剧1984年第3期。胡柱明:小河九道湾,湖南戏剧1983年第6期。吴茂信:人生,吴茂信剧作选,第106页。吴茂信:吴茂信剧作选,第107108页。悄悄风雪腊梅痛苦等小说中的运生、黑牛、宝娃、兰兰、冯玉琴、康庄、高大年、小丽等人物形象的延续和升华;向下则开启平凡的世界对孙氏兄弟、田润叶、田润生等更加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改编的戏剧中,虽然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之间的爱情都被演绎得声情并茂;但对于农村青年出路问题,由于戏剧对爱情主线的过于偏重,并未充分展现,且呈现出一定的窄化与变形。陈中秋、张云青的采茶戏人生路,程浦林、余伟芳的话剧人生,周大鹏、杨若英的评剧人生,吴茂信、欧阳琪的雷剧人生和张文庭的陕北方言话剧人生,均把加林与巧珍、亚萍之间的恋情设置为剧本重心之所在。如评剧人生中,一是每场戏的标题盼归吐情愫移情等,意在突出“爱情”;二是整部戏的故事情节发展以“情”推动,以情始以情终;三是剧中人物的唱词与念白主要围绕高、刘、黄之间恋情而设。这部戏对小说的多层主题虽刻意突出爱情主题,但在第十场中还是出现了高加林对其人生步入歧途的悔悟“生活的确是公正的,我应该受到生活的惩罚”以及来自小说单行本扉页上柳青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样的“画外音”,更有被辞退的加林的决心“我要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去”“在那里,我一定也会干出点名堂来的”。这部分的“强行”加入,与其说是改编者想指出高加林这类农村青年人生出路的正确方向,不如说是在向小说原有丰富性的一种“回归”,但显得突兀生硬,且与小说、戏剧中加林的性格不符。跨媒介改编虽不必完全依照原著,但也应顾及戏剧中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这一问题在其后的雷剧人生中也存在。陕北方言话剧人生则较为严格遵循小说原作,高加林、刘巧珍等的最后出路并未超出小说中的限定。在这几部戏剧中,马拴、三星、巧玲、巧英大都出场很少甚或未曾露面。对这些人物分别代表的农村青年不同出路这方面自然也无法得到较充分的舞台呈现,导致小说的“出路”主题窄化。相较其他四部戏剧,高加林和刘巧珍在雷剧人生、影调戏加林与巧珍、祁剧高腔小河九道湾中的人生出路却有不同,这三部地方戏虽同样以“爱情”为主线,但在“出路”主题的展现上有所拓展。雷剧人生中,被撤职后回公社主持工商联企业的马占胜提出为高加林“安排个好差事”,遭到后者拒绝。加林的“我已走错了一步,不想再错下去了”显示其走正路的决心。德顺伯安慰加林的“你会写,在村里照样可以写嘛,我就不信一定要在城里才写出大文章”,喻示着民间伦理道德对于曾步入歧途的农村青年的最终规劝和抚慰。该戏最后设置的加林在马栓(小说中为“马拴”按)请求下担任他和巧珍婚礼上的傧相,以喜事结局。这只能视作编剧的一厢美好情愿,也显然与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发展逻辑不符。改编者对剧中人物的强行干预,使剧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也消解了小说主题的严肃性和悲剧美学意蕴。影调戏加林与巧珍在小说人生跨媒介的多种改编形式中,是唯一一部以刘巧珍为第一主人公的戏剧。该戏采取“爱情”与“不正之风”主副双线并进,第一至五场的追求救驾吐情送别探望既彰显巧珍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也表现出她对不正之风的反对。该戏中,巧珍一再劝说加林:“不合理进城的都退回去了”“咱还不如不去了,以后从正道上走吧”。那么何为正路?在她看来:“当农民有当农民的快乐!”“听说来年包产到户,好政策能使黄土变成金。”但因走后门262013年 第4卷 第4期(总第16期)2013年12月15日出版胡柱明:小河九道湾,湖南戏剧1983年第6期。胡柱明:小河九道湾,湖南戏剧1983年第6期。路遥:人生,第205页。金式:取他山石 攻己之玉本届戏剧季改编剧目得失谈,湖南省戏曲研究所编:剧海论集(一),长沙:剧海编辑部出版,1985年版,第3435页。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王静波:“采茶”人生路粤北采茶戏国家级传承人吴燕城访谈录,文化遗产2018年第3期。卢全利:不断为辽剧发展注入活力新时期辽南戏刍议,艺术广角2002年第4期。于运河:“人生”故事,当代青年1985年第11期。未来: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凡川:乾坤湾,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心中忐忑,倒不如远走高飞把现实超脱”的高加林不仅未听巧珍的劝说,最终还弃之而去。被退回村的加林恰遇巧珍出嫁,“望着巧珍远去的背影,猛然跪地痛哭”。这部戏与雷剧人生中高加林未来出路的结局与小说、连环画乃至后来的电影、电视剧中的一样不确定,不同于评剧人生中的那般明确。祁剧高腔小河九道湾中,巧珍的出嫁结局如其他几部戏剧一样,依然被牢牢锁定;而加林回村后的出路显然开阔得多:“县委书记要我告诉你,不要悲观,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教育局还决定恢复你的民办教师工作。”新增人物景淑文的这一转述其实源自小说中巧珍想恳求高明楼让加林再去教书这一情节。通过这一转述,由处于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最高权力”出面调和,隐含着对高加林之前行为的一种宽宥。高加林也有了新的感悟:“真正宽阔的路,就在自己的脚底下,我会好好走的。”小说中,身为“理想主义者,但在具体问题上又很现实”的他试图以各种方式进入城市,但最后无奈返乡,成了“城乡交叉地带”的一叶浮萍。路遥以“并非结局”给广大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改编的戏剧中,高加林返乡后的出路被“给定”。这是多重条件造成的:既有戏剧本身“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致不得不对社会背景及其历史渊源对事物的成因、当前的社会弊端对人们命运的捉弄等远因近果的描述给予简化”而带来的小说人物原有命运的改变;也有对于中央领导倡导的剧本创作要强调“积极的社会效果”的响应;还有演出的经济收益考虑在内。对于抛弃巧珍的高加林进行“惩罚”、使其做出悔悟乃至得到宽宥,也符合处于戏剧审美心理定势下的普通观众对这位现代“陈世美”的民间道德审判的诉求。饶有意味的是,2014年电视剧人生在第28集借助黄亚萍的身为县委副书记的父亲之口表明:高加林就是“陈世美”,他“缺德”。在改编的地方戏中,过于倚重“民间趣味”,会削弱对小说所展现的农村青年出路这一当时社会现实问题的表现力度。改编虽一定程度上抽空了爱情关涉的广阔社会历史内涵,但从传播效果上看大多很成功。人生路 演出后得到普通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巧珍的饰演者在多年后还将其视为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河九道湾由零陵祁剧团首演,湖南电视台录像后多次播放;加林与巧珍“连续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地和本县城乡演出260余场,场场座无虚席”;方言话剧人生在巡演时也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称赞。这种现象其实也暗含了小说的戏剧改编在追求经济效益与保有原著内涵之间如何取舍平衡这一重要问题。小说人生刊发后,关于“下部”的创作,编辑王维玲虽多次建议和催促,路遥本人也曾有此意愿,但终未能实现。加林、巧珍、马拴、巧玲等农村青年的人生出路问题在路遥那里一直是敞开的。1985年,陕西农民导演于运河在电影剧本“人生”续集里给回村后的高加林设置了贷款买车、开办陕北开拓农运公司以及与巧玲喜结连理的结局。多年后,这些农村青年在人生的两部小说续作中也有了另外结局:加林由参军、任县城通讯干事、任省报记者,最后成为省作协主席,巧珍创办民办企业而成著名民营企业家;“嘉岭”回村放牛、参加“批林批孔”漫画展、到修建水库搞宣传、任马店小学校长,务农的“巧针”车祸失忆,“马栓”车祸故去对于“出路”的几种不同表述中,最发人深思的可能是巧珍作为青年出路、“新人”塑造与地方化探索论路遥小说人生的戏剧改编272023年第1期雷达:简论高加林的悲剧,青年文学1983年第2期。曹锦清: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形象谈人生中的高加林,文汇报1982年10月7日。陈骏涛:对变革现实的深情呼唤读中篇小说人生,人民日报1983年3月22日。梁永安:可喜的农村新人形象也谈高加林,文汇报1982年10月7日。雷达:简论高加林的悲剧,青年文学1983年第2期。蔡翔:高加林和刘巧珍人生人物谈,上海文学1983年第1期。路遥1983年1月25日给李炳银复信。见王刚: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88页。包括于绍文编绘人生(富春江画报1983年第12期),张钟玲改编、颜宝臻绘画人生(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纪元琪改编、孙为民和聂鸥绘画人生(初刊于连环画报1984年第1、2期,后中国连环画出版社198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