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关系考察.pdf
下载文档

ID:2581149

大小:4.95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康熙 时期 古文 选本 早期 桐城 关系 考察
2023年6 月第3 5 卷第3 期D0I:10.16858/j.issn.1674-0092.2023.03.003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Jun.2023Vol.35No.3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关系考察张莹洁(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 1 0 6 3 2)摘要: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的文学观念皆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关系考察可见二者存在相关性。桐城文派提炼完善了康熙选家的古文文体论,使古文定义趋于规范明确,试图改进古文选本编纂体例;桐城文派关于古文义理与艺术要素之关系的阐释倾向康熙古文选家的调和论,以义理为古文要旨,又认为义理与各艺术要素可兼容共存,反对以单一标准缩小古文的成长空间。二者的古文功用论如出一辙,都认为学习古文有益于时文写作,又于举业之外有更高的理想,指出学习古人文章是提高修养的关键所在。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体现的古文文体论、义理观、功用论是考察早期桐城文派文章思想形成的因素之一,显示出清初古文选本在选本发展史与文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康熙时期;古文选本;桐城文派;文章思想;关系考察中图分类号:1 2 0 7.6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0 0 9 2(2 0 2 3)0 3-0 0 1 3-0 8桐城派是清代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通常指桐城文派、诗派、学派,也包括桐城书画派以及桐城民间文学。以姚、方苞、刘大魁为三祖的桐城文派在文章学、诗学、文论、选本编纂等方面卓有建树,古文领域的创作与批评成就极高,逐渐发展并形成了清代最负盛名的古文流派,备受关注,堪称“清代散文研究的聚焦点”。自我国2 0 世纪8 0 年代成立桐城派研究会以来,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渊源传承、文学理论、现代流变,关涉人物生平、作家年谱、文章思想等内容,部分学术论文主要探讨桐城文派的形成原因。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概括了六种观点:第一种,“政治需求说”;第二种,“地缘人文说”;第三种,“职业选择说”;第四种,“天才创作说”;第五种,“审美反映说”;第六种,“审美需求说”2。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对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桐城文派之关系研究阙如。中国古典散文历史悠久,各个时期的古文选本更是不可胜数,经历了唐代的萌芽、宋代的发展、元代的萧条、明代的繁荣,清代古文选本迎来了它的成熟期。康熙时期出现了古文汇钞古文觉斯山晓阁选古文全集古文选略古文观止古文集解古文汇编古文赏音古文析义古文选释等影响深远的古文选本,而桐城文派的开宗立派也在此时,它们皆是特定文化背景之下的产物,相关性有何种具体表现?对二者的古文文体论、古文义理观、古文功用论三个方面的审视,或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提供重要的视角,从而深化对康熙时期古文选本意义与贡献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桐城文派形成的原因,丰富清代早期的选本发展史与文学思想史研究。一、早期桐城文派对康熙时期古文选本古文文体论的完善早期桐城文派提炼完善了清初古文选家的古文文体论,他们不仅继承了清初古文选家的古文观念,而且对古文文体进行了一定的辨析,不乏理论深度与贡献。康熙时期古文选家肯定先秦两汉、唐宋古文的艺术成就,主要选本选录的各代选文数量、比例如表1 所示:从表1 可以看出,选录最多的是先秦两汉、唐宋之作,魏晋、元、明、清较少,部分选本不选元、明、清之文。一般来说,先秦两汉、唐宋之文皆有所收稿日期:2 0 2 3-0 2-2 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古文选本整理及研究”(1 7 ZDA247);“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资助项目(WHW201809)作者简介:张莹洁,女,广东广州人,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3表1康熙时期古文选本选文抽样调查表?时代选本先秦483篇;古文汇钞53.02%72篇;古文觉斯30.64%山晓阁选古文260篇;全集31.71%50篇;古文发蒙集44.25%73篇;古文观止32.88%70篇;古文集解38.89%72篇;古文汇编30.13%145篇;古文赏音39.94%182篇;古文析义34.67%81篇;古文选释41.1%侧重:先秦文主要选左传国语战国策公羊传毂梁传檀弓等史传散文,只有少数选本选录先秦诸子并且占比不高,屈宋骚赋也是选家关注的对象;两汉文主要选西汉文,司马迁史记是半壁江山,其余篇目往往出自班固汉书;魏晋文虽占比不多,但选家对这一时期的抒情小赋是非常欣赏的,绝大多数选本都有少量的魏晋文;唐代选录最多的一般是韩愈,其次为柳宗元;宋代选录最多的一般是欧阳修与苏轼,其次是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所选文章长短适中,多数经史类长篇也经过了古文选家的剪裁与删改。早期桐城派古文选本选文亦大体如是,而其对古文概念有更明确的论断。一是方苞古文约选有西汉文约选、东汉文约选、后汉文约选、韩退之文约选、柳子厚文约选、欧阳永叔文约选、苏明允文约选、苏子瞻文约选、苏子由文约选、曾子固文约选、王介甫文约选,主要选两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实际上他不仅推崇秦汉、唐宋古文,还认为古文应畅达雅洁,简练清醇,试图在古文选本中树立更为严格的古文去取标准。方苞指出,易诗书两汉107篇;11.75%30篇;12.77%164篇;20%27篇;23.89%31篇;13.96%30篇;16.67%33篇;13.81%78篇;21.49%104篇;19.81%61篇;31.0%魏晋36篇;3.95%7篇;2.98%30篇;3.66%3篇;2.65%6篇;2.70%5篇;2.78%5篇;2.10%5篇;1.34%21篇;4%7篇;3.5%唐103篇;11.31%55篇;23.40%120篇;14.63%16篇;14.16%43篇;19.37%27篇;15%41篇;17.15%53篇;14.60%91篇;17.33%24篇;12.2%春秋与四书,遵循一字不可增减的“文之极则”3 7,左传公羊传毅梁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皆自成一体,学者必熟复全书,而后能辩其门径,入其突”3 1 ,左传史记以及韩文“虽长篇”1 3 7,“而句字可雍者甚少”1 3 7。浑涵汪茫的秦汉古文与韩文的法度完备,不可随意分割,学子应熟读全文,故而古文约选对它们不予节选。“周末诸子,精深闵博,汉、唐、宋文家皆取精焉。但其著书主于指事类情,汪洋自恣,不可绳以篇法。其篇法完具者间亦有之,而体制亦别,故概弗采录,览者当自得之。”3 W先秦诸子文章虽善于阐述事理,譬喻情状,但多有批驳儒家思想处,与古文讲究义理的体制相区别,也不在选录范围内。其雅洁的古文文体要求也导致许多作品被排斥在选本之外,“古文中不可人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桃巧语”卷三,古文然是一种以载道为宗、纯而粹之的存在。二是清初古文选本多以时叙次,所收文类广博,近乎历代美文辑录,而桐城派选本则有以类叙次者,宋137篇;15.04%57篇;24.26%246篇;30%13篇;11.50%51篇;22.97%38篇;21.11%40篇;16.74%82篇;22.59%79篇;15.05%21篇;10.7%元3篇;0.33%2篇;1.77%2篇;0.38%明42篇;4.61%11篇;4.68%2篇;1.77%18篇;8.11%10篇;5.56%24篇;10.04%39篇;7.43%3篇;1.5%清3篇;1.28%24篇;10.04%7篇;1.33%上述数据皆由如下古籍善本统计而来:(清)蒋铭古文汇钞,康熙五年(1 6 6 6)卓观堂十卷本;(清)过琪古文觉斯,康熙十一年(1 6 7 2)绍闻堂十卷本;(清)孙琮山晓阁选古文全集,康熙二十年(1 6 8 1)养正堂三十二卷本;(清)王相、殷承爵古文发蒙集,康熙三十二年(1 6 9 3)敦化堂六卷本;(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康熙三十四年(1 6 9 5)慎言堂十二卷本;(清)程润德古文集解,康熙四十三年(1 7 0 4)聚文堂张心所八卷本;(清)冯心友古文汇编,康熙四十四年(1 7 0 5)正谊堂十二卷本;(清)谢有輝古文赏音,康熙四十六年(1 7 0 7)师俭阁十二卷本;(清)林云铭古文析义,清刻经元堂合编本;(清)臧岳古文选释,康熙五十六年(1 7 1 7)三乐斋八卷本。14注重辨析文体。以流传最广的古文观止为例,马荣升古文观止分类之管见统计所选文体有十五类:1.论说文(包括说明文),体裁形式有:论、辩、辩、说、原、解等;2.序。序的体裁近似论说,又近似记叙文。抒情的序,多见于诗歌唱和的集子;3.奏议,是臣民给皇帝的书信和意见书。战国称书,汉代称表、疏;4.诏令,是君王向臣民发布告示。诏令还有,是官府征召和声讨的文告;5.书,古人信件。还有以“文”的形式出现的书信;6.传,指传记。记某人生平事迹的文体;7.杂记。指写景、状物的片段事迹;8.记叙文(编年史传体);9.铭。主要用于品德、行为方面提出的警戒、规劝的文章;1 0.赞。常用于祭祀的场合,配合音乐的赞颂;1 1.祭、吊,用韵文写成的;1 2.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都是刻石文字;1 3.楚辞。它是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加工成的;1 4.赋。赋是在古诗与楚辞的双重滋养下长出的一朵新花;1 5.体文 3 2 5-2。此外,林云铭古文析义、过琪古文觉斯、谢有古文赏音还选录了古体诗。论、序、奏议、诏令、书、传、杂记、记叙文是散文,铭、赞、祭、吊、碑志是韵文,楚辞、赋、体文是诗歌。桐城派姚幕古文辞类纂选先秦至清代的古文辞赋共7 0 3 篇,先秦文7 1 篇,秦文7篇,两汉文1 4 3 篇,魏晋文9 篇,唐文1 7 1 篇,宋文243篇,明文3 3 篇,清文2 6 篇。先秦主要选录经史文,两汉文又以史记汉书及名臣的论辩、奏议为宗,唐宋文主要选唐宋八大家,韩愈、欧阳修是选文的主体,明代多选归有光之作,清代推崇方苞、刘大,不选元文,魏晋文不多,有少量陶渊明、刘伶、鲍照的名篇。各代文主体、比例与康熙时期热门的通代型古文选本是非常相似的,古文文体的主要范畴较为接近,不同之处是古文辞类纂更注重古文文体分类。“其类十三,日: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6清初古文选家和早期桐城文派编选的古文选本不免有蒙学教材的性质,启示古文写作门径,为读者提供范文,强调对文章的转益多师。古文散体较多,八股文兼散兼,清初选家认识到与散两种文体范式在选本中的共存是玉成优秀制义的基本条件,以道统、文统为主要理论依据阐释古文。桐城文派在乾嘉学术环境以及散之争的背景下编选古文选本并彰显古文理念,在清初康熙选家的基础之上赋予古文宋学重视义理与汉学重视考据的两种特点,带有明显的推尊、辨析古文文体的意味。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晚期的桐城选家,他们也提出强调辨体重要性的文论主张,譬如林古文辞类纂选本将古文辞类纂进行改动并分十一类文体选文,参照刘文心雕龙而将论辩、奏议、诏令变为论说、章表、诏策,颂赞、碑志并人铭,文微又提出“文须有体裁”7 6 5 2 9,“读文先看体裁”7 6 3 5,参考前人以深人古文文体概说,辨析古文文体的思想再次被建构,从而形成自家独特的文论面目。二、早期桐城文派对康熙时期古文选本古文义理观的发展康熙时期古文选家与早期桐城文派对义理与情辞的关系认知直接透露出古文义理观的变迁。清初古文选家认为古文义理与其他艺术要素不妨兼容共存,桐城选家除方苞外大多同意这一看法。康熙时期,序言、凡例常有显而易见的义理指向:以圣贤之道为的,大者纲常伦纪,小者日用事物,往往借古人之文章以发其摩一世之思。(张恕可古文汇编序)8 2 6 b夫经天纬地谓之文,文者,载道之器,所以弥纶宇宙,统括古今。(康熙御选古文渊鉴序)9 1塾师之教子弟者,既卒业于四书六经,必继以古文,诚以古之作者道硼于中,而至以艺,为能阐绎经书之义理,以发明圣贤之指归,不徒取其文词炳蔚,足以照耀古今已也。(谢有辉古文赏音序)1 0 1 1 h文所以载道也。是编凡忠孝义烈大节及时务经济关系于国家兴亡,或小题中立意正大者,方汇入选。其一切排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