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应急
管理
实验室
安全教育
培训
机制
研究
成武
收稿时间 2021-12-02基金项目 202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研究项目“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研究”(JY2020054)。作者简介 刘成武(1975),男,湖北人,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控系统开发与测试、汽车试验与检测、实验室管理。摘要 高校实验室安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推行应急管理,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和伤害率是高校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原因发现,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文章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的特点展开分析,探讨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为实行系统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关键词 应急管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机制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6-0001-032023年3月March,2023University Education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机构,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校园安全受到各级部门的广泛关注,其中实验室安全又成为重中之重。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科研过程中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基数大且构成复杂、实验能力及操作水平悬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实验室不同程度涉及消防、水电、危化品、特种设备、辐射及危废物处置安全等内容,管理工作专业性强、难度大1。可见,实验室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疏忽,都有酿成严重后果的可能。一直以来,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都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指出高校应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工作水平来保障高校整体安全。所谓应急管理,是针对应急事件,在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等过程中所建立的必要应对机制和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提高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持高校稳定与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2。但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各类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也暴露出高校实验室实施应急管理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如何结合各高校现状,迅速并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高校实验室安全对策研究有关研究表明,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四个方面3,其中人员要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学者对 19972016 年全国 112 起典型实验室事故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76%的事故是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慎、废弃物处置不当”等所导致的4。此外,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均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人员来发现或消除。因此,提高全体人员素质,是开展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减少事故的关键和基础。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中减少安全事故的“三 E 对策”指出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是关键5。2019 年 6月,教育部发布的 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 也指出,应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加强知识能力培训。因此,从安全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能够落实事前全面预防、事发积极应对、事中科学处置和善后恢复,达到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目的。三、高校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要使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并形成长效机制,就必须有制度保障,以制度形式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与内容、考核标准、奖惩措施,促使相关人员主动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一一)对象与内容对象与内容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应包括学校及职能部门管理人高校应急管理之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研究刘成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21员、实验室责任人及指导教师、进入实验室的各类学生等。面向不同群体,培训内容和侧重点应有所区别。针对学校及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注重解读教育、公安等部门的最新安全管理要求,介绍应急与安全管理新变化,开展安全检查规范化培训,并结合实验室现场考察等方式,使其全面了解本校实验室基本情况及可能涉及的应急活动、需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及组织调配流程,确保能够做到预防落实、保障全面、组织有力、指挥及时,避免应急管理流于形式,从而切实提高全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二级单位的实验室负责人除完成上述培训内容外,还应了解实验室的相关安全建设标准和实验室应急设施的发展现状,以便在实验室规划初期,就将符合专业需要的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一并纳入建设范畴。各实验室专职人员及指导教师,由于是实验室安全直接责任人,既要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要避免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同时还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其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安全规范和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规范、防护装备使用、应急救护。通过培训,各实验室专职人员及指导教师要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规范,具备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置能力,熟悉本实验室的基础安全标准,对仪器设备摆放安全距离、消防通道设置要求、电线线路布局规范、通风采光等内容了然于心,能够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而对于特别的专业实验室、特种设备操作等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则必须通过定期培训与考核满足其资质要求。对于学生群体,安全培训既是落实“群防、群控、群治”要求,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中“安全环保意识培养”要求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学生群体包含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年龄跨度大,防护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参差不齐,故在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时,应当注重分层次开展。针对低年级本科生,因其刚开始独立生活,应急管理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薄弱,可从安全基础知识开始培训,加强引导与警示,使其了解危险源、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策,在掌握基本消防安全、水电安全、治安防盗等知识基础上,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培训。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由于其需要进入专业实验室开展研究,应根据其专业的差异性,教学化学与生物安全、激光与辐射安全、专业设备与操作安全等内容,促使他们掌握涉及专业方面的实验技能以及安全知识;同时应对实验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警示,引导他们熟悉行业安全规范及常识,侧重于专业安全规范的培训。综上所述,可将安全教育培训划分为四类:(1)基础安全培训。以通识性内容为主,包括消防安全、水电安全、治安防盗、安全案例警示、安全措施认知、基本急救知识与警示标示等常识性内容。(2)专业类安全培训。开展以各实验室所涉及的危化品安全、辐射安全、危废物处置安全、机电设备安全等专业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安排培训对象到现场熟悉正确操作流程与规范。(3)专项培训。这是针对特种设备实施的安全培训项目,是培训对象需要取得准入资格或操作资格的培训,在培训对象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4)安全管理培训。以宣传解读上级部门的安全管理要求,讲授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隐患排查流程及安全检查规范等内容为主,重点提升各类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二二)方法与手段方法与手段对高校开展的四类培训,应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当前常用的培训基本方法如表1所示,可从中看出不同方法适用不同场合,取得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别。表1培训的基本方法比较基本方法基本方法讲授法:利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开展,是最常见的培训方式,常被用于一些理念性知识的培训视听法:通过用视听设备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培训。多用于介绍概况、传授固定技能等,也可用于概念性知识的培训研讨法:以专题演讲为主,中途或会后学生与演讲者能够进行交流沟通小组讨论法:组织学员分小组开展学习讨论,多用于巩固知识,训练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际交往的能力案例法:向培训对象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其通过分析、讨论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自学法:适合有自学能力群体的方法网络培训法:依托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新型培训方式,是培训发展的新趋势优势优势运用方便,便于培训者控制整个过程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方式,直观鲜明信息可以多向传递,与讲授法相比反馈效果较好信息交流方式为多向传递,学员的参与度高反馈效果好,可以有效训练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于知识类的培训效果更佳经济、实用信息量大,新知识传递优势明显,使用灵活,符合分散式学习需求不足不足单向信息传递,反馈效果差学生的反馈与实践较差,且制作和 购 买 的 成 本高,内容固定易过时费用较高对培训教师的要求较高效果、效率同培训对象的学习能力与自觉性相关初期课程建设投入较大安全管理培训主要针对安全管理人员及各级安全责任人,一般采用研讨法,以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主、自学或在线学习为辅的形式,立足实验室实际情况,引导培训对象进行风险辨识,培训内容涵盖操作人员、仪器设备、试剂药品、周边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专项培训面向范围窄、针对性强,一般有成熟的内容及方案让培训对象遵照执行,以讲授法结合现场培训2方式为主。该类培训属于资格培训,重点在于考核培训对象是否达到准入或操作资格。基础安全培训和专业类安全培训,需要根据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针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可以采用研讨法和网络培训、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培训,应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网络培训法为辅。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应注重案例的应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并对事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深入而专业的剖析。发生在校园里的鲜活案例,让培训对象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临场感,可以充分发挥应有的警示作用和教育价值,会让培训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比机械地灌输知识更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应利用实验室条件,安排现场教学,让培训对象熟悉实验室应急设施使用方法,例如针对淋眼装置、紧急喷淋装置等,要让培训对象熟练操作,以求在关键时刻降低伤害。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课程结束了,每学期也应尽量安排现场演练环节,巩固培训效果,保持培训对象应对突发事故的警惕性,提高培训对象在事故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三三)考核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考核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考核是评估培训效果和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督促培训对象自觉学习的工具。安全教育培训结束后,应通过考核对培训对象和培训效果予以评价,判断培训对象是否达到培训要求或具备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安全教育培训由于涉及通识性内容的普及,又包含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建议采用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便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终结性考核即培训结束后的考试,是对讲授内容的一个全面总结,注重知识的整体掌握。过程性考核是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开展的阶段性考核,其目的在于检查培训对象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能避免期末终结性考试的片面性。但具体操作时,由于安全教育培训覆盖面大、培训对象种类多,过程性考核的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已经广泛推广运用于各个领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各高校纷纷引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托网络实现了线上教学资源共享、自主学习和测试,对教与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考核测试功能,一般包括“练习”和“考核”两个环节。阶段培训任务完成后,培训对象可以利用手机登录培训网站,先进入“练习”环节,系统基于题库按指定规则随机形成不重复的自测试题,引导学生通过答题发现问题,从而巩固薄弱环节;待完成自己的全部测试内容后,培训对象点击“提交”,平台立即显示当次练习成绩、排名和错题提示,及时肯定培训对象学习效果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考核”环节,则要求培训对象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答题,并记录成绩作为该培训模块的过程成绩。若当次测试成绩不理想,培训对象可申请重新随机生成试题,系统允许多次测试,将测试作为学习巩固知识的一个环节。由于提供了多次考核机会,取N次考核的平均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既确保了考核的公平性,又消除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挫败感,从而能够激发培训对象的学习积极性。“练习”与“考核”成绩,分别代表了培训对象培训过程的学习情况及整体内容掌握情况,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习效果;系统自动统计得到的错题率,也便于培训教师及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