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性”教学模式建设探究_谭延亮.pdf
下载文档

ID:2580616

大小:1.28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院校 工程硕士 研究生 教学 模式 建设 探究 谭延亮
收稿时间 2021-11-14作者简介 谭延亮(1969),男,湖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核仪器。摘要 文章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针对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为特色的“三性”教学模式,研究了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策略,探讨了驱动学生“做中学”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方协作联合育人教学等融入“三性”基因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关键词 工程硕士;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6-0046-052023年3月March,2023University Education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个行业都需要大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了符合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硕士)的一个主要类别,主要是为工程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有较强专业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技术革新的实践人才。相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培养更侧重于对职业领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解决工程设计、实施和管理中的各种实践问题。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是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专业硕士需具备的能力1。实践性学习涉及多主体、多层次的实践内容,培养环境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这使得工程硕士的培养在各个层级的高校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地方院校随着专业硕士教育的加快发展也在逐步开展工程硕士教育。与985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院校所在的位置一般都不是一线城市,办学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赖财政拨款。此外,与985部属高校相比,部分地方院校的办学理念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各种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因此,部分地方院校在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工程硕士的独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相同,课程多注重专业理论,实用性不强,缺乏职业培训实践课程。实践性教学也较薄弱,计划的实践教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或者针对职业的适应性不强。而且,地方院校工程硕士专业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地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长期在校学习,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和职场经历。在硕士学习阶段,学生更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性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突出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等特色,探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突出“三性”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而课程体系的优化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选择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性理论课程、核心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用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课程开设进度按照能力层次即工程的思维方法、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逐级展开。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层面、职业适用性层面以及学生的个体能力与兴趣,又要增设一定数量的拓展类选修课程。从而构建一个从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转变的,厚基础、强能力的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一一)建设具有实践应用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建设具有实践应用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心课程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地方院校应对专项资金进行充足预算,从而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与开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教材开发应围绕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进行。地方院校可以整合学科优势,把专业相关课程按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整合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模块的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由不同课程中相关联的知识点及应用技术组成模块,不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横向联系。这样可以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成模块化课程教材体系。这样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就不是传统的“原理+数学严密推导+原理公式理解应用”知识结构模式,而是“技术应用需求+原理简要说明+应用数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性”教学模式建设探究谭延亮唐建锋莫贻香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846学公式+应用技术技能”模式2。同时,可引进高质量工程类研究生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改编成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再结合地方院校自身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建设优质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形成工程类精品课程。此外,还可以对各课程小组自己编写的课件和教学资源进行整理编辑,建设课程教学的网络资料库,同时购置一些相关课程的精品课件及其电子文档资料,建设一套完整的网络线上课程和网络课程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学习。这样构建特定专业所属的课程体系,就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高度融合,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兼顾,以及专业素养培养与创新素质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这样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既能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又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二)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增强课程职业适用性增强课程职业适用性专业方向课程应当引入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衔接,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只有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并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才能够引领专业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不断增强课程与职业之间的适用性,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动态调整:1.动态增设与专业应用及专业技术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增设交叉学科课程可以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用单一学科知识难以解决或者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这时,引入交叉学科知识解决该问题会变得比较容易。2.动态增设职业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课程,开阔研究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视野。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将职业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课程作为研究生选修课程,或者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让研究生吸收更多的新创意、新点子,从而丰富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兴趣,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3.增加职业实用技术与方法的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以此突出对工程硕士未来职业的适用性的培养,实现学生能力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三三)多种措施开发实践性多种措施开发实践性课程与平台课程与平台实践性课程教学涉及的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因而要调动学校各方的积极性,加强校内院系之间的合作和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协同开发实践性课程平台,并完善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1.搭建虚拟仿真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工场。虚拟仿真平台能够通过虚拟技术将工作的环境和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仿真操作,以及获得现场工作实践的虚拟体验,进而加深对职业工作和技术的认识,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虚拟仿真实验工场没有仪器的损坏,也没有材料耗损,而且学习方式自由,只要有网络就能进行学习,不受实验场地与时间的限制。学习帮助与评价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获取,也可以在系统上与指导老师及同学进行在线沟通。因此,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工场建设是培养工程硕士的一种有效方法。2.加强专业应用实践性教材建设。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校企共建力度,可以邀请相关行业部门、实践基地单位、合作企业加入工程应用实践性课程建设当中,也可以邀请相关企业、单位对应用实践性课程进行联合开发,以及联合编写教材。教材编写应结合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全面对接生产实践,使得教材内容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内容通俗易懂,让学生学习与职业标准、就业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的紧密衔接。3.建设案例库。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鼓励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平时的实践与教学积累,开发真实的应用案例,建立实践应用案例库。4.开发教学项目。针对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应用课程重点开发一批来源于实践教学、企业生产、行业前沿研究的真实问题的教学项目。通过逐年积累,并加以整理与选择,编写相应的项目教学教材,使得学生在认知、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呈现梯度上升3。5.依托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进行研究性、创新应用性实践。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协同创新科研项目、行业产业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等,积极开展企业合作、技术研发。学生依托教师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并融入企业生产技术链,从而培养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工程硕士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开设实践性课程,实质上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体现应用能力的层级培养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即在课程理论指导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工场操作、专业的应用技能培养,以及案例学习和项目学习,认识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具体条件与个性特点,综合形成工程设计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并通过具体的工程科研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工程不同案例的特性和共性,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形成工程创新应用能力4。(四四)增加职业教育课程增加职业教育课程首先,针对职业需求开设一些学习指导类的选修课程,如职业理论体系、学习方法、资料与信息的搜查、中英文文献阅读、论文写作、实验方法与技术、发明与创造、知识产权、前沿理论与技术等系列课程。其次,开设企业生产信息选修课,如企业产品应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生产工艺研发、企业管理运营、产学47研融合项目运作全过程等课程。最后,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劳动市场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5。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建设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比如,将历年开设的职业类课程录制成视频资料,再将视频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另外,挂职到企业锻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应参与到公司项目研发的各个环节,并把其学到的内容制作成职业实习类教育课程。二、融入“三性”基因,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同时加强以能力为本、从问题出发,将培养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要充分创造教学活动的所需条件,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深入学习和研究知识的应用条件及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创造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适应职业的综合能力5。因此,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采用突出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培养的教学方法,如实际案例教学、现场研究、专业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以驱动学生“做中学”,通过实践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达到培养要求。(一一)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安排适当的课时并结合课程各个章节的内容展示出各具特色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可以深入浅出地学习并了解该课程理论所能够应用的领域且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向学生传授好的方法和思路,将实践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由教师先引入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应用思路、方法、成果进行分析,让学生主动交流,提出问题,不断探讨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画龙点睛的评论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探究性和研究性的6。案例教学因为案例应用的生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效果。案例教学是为了展示思路与方法,以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为焦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促进作用。在进行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教学时,结合理论学习开展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和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教师在筛选教学案例时,应从案例的典型性、素材的新颖性、方法的先进性等方面进行筛选,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和总结。(二二)项目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方式教师针对真实问题设计项目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