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词与音乐: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的史诗类型
1
音乐
马西纳
地区
富尔贝人
史诗
类型
第 36 卷 第 2 期Vol.36-No.2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23 年 4 月Apr.2023词与音乐: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的史诗类型克里斯蒂安塞迪奥(著)1,杨杰宏(译)2,3(1.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巴黎75020;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102401;3.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的文学类型可以分为口语与演唱两大类,每一大类又可分为有音乐伴奏和无音乐伴奏两小类。富尔贝人的史诗演述是在民间歌手的口头词语与琉特琴的伴奏相结合而达成的。歌手、音乐格言、琉特琴构成了富尔贝人史诗的重要元素。演唱格言和史诗成为民间歌手的特权,这是因为他们通过文本内容和音乐表演,对社会中的个体及群体产生了有效的文化影响,这一特殊力量应归功于民间歌手的语词与琉特琴的音符。关键词:富尔贝人;词;音乐;史诗类型;琉特琴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23)02-0022-07马西纳地区的富尔贝人(马里)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为史诗类型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其中包括有音乐伴奏的史诗。这一史诗类型通过词与音乐的关系,详细地描述了这种艺术表达的地位和功能。这种史诗类型是把词和音乐结合得最好的一个范例。然而,在仔细探究这类史诗之前,为了阐述它最鲜明的特性,有必要研究一下该史诗类型与其他史诗类型的关系,这将成为填补富尔贝人文化在该领域的“力线”。一、文学类型(一)口语类型1.无音乐伴奏(1)口头散文收稿日期:2022-11-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缅、泰掸傣族群叙事歌比较研究”(19BD060)。作者简介:克里斯蒂安塞迪奥(Christiane Seydou,1936),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非洲土著族群语言与文化,对马里境内的富尔贝人的史诗进行过深入调研;杨杰宏(1972),男,云南丽江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学。注:本文选自卡尔赖歇尔主编的 口头史诗:演述与音乐(The Oral Epic:Performance and Music)一书。Karl R.The Oral Epic:Performance and MusicM.Berlin:VWB,Verlag fr Wiss.und Bildung,2000:211-224.本研究中的“史诗拥有者”西非富尔贝人,其复数形式称为“富尔贝人”(fule),单数形式则称为“波尔人”(pullo),法语中经常称为“贝尔人”(peul),英语称为“富拉尼人”(fulani),当地人自称为“富尔富尔德人”(fulfulde)。“”在本词中属爆破音,即在声门闭合前发出的声音。此处的“词”(word)在本文中特指史诗演述中的语词或有乐器伴奏的歌词。(译者注)此处的“力线”(lines of forces)原为物理学名词,指力场中的一些想象的线,这些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指向该点上的场的方向,而穿过与场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线数则代表该场的强度。本文中以此隐喻其文化影响力。22克里斯蒂安塞迪奥(著),杨杰宏(译)/词与音乐: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的史诗类型这些口头性散文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地方性知识、形塑社会规则或规范个人行为,进而深刻影响社会思想和精神的构建。口头性散文包括谚语、谜语、格言、名言警句,以及其他散文叙事体类型,譬如历史故事,特别是民间故事(从动物寓言到哲理故事),其文化重要性对非洲社会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2)口头诗歌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的诗歌创作过程及内涵是极其复杂的。有三种诗歌类型较易于辨别,其中有两种是纯口头的。“梅戈尔”(Mergol),这是一种音节单调而又富有节奏感并囊括了各种题材的诗歌,真实体现了作为语言和文化宝库的文化价值。“牛之颂”(由年轻的牧牛人创作而成),其特征是基于呼吸节奏,连续不断地进行快节奏的背诵。由于它是一种高度追求声音效果的诗歌,因此把最富乐感的句子视为基本的艺术准则。1第三种诗歌类型是宗教诗歌,它不是纯粹的口头诗歌,因为其中伴有声乐(可参见下文演唱类型中的“无伴奏的演唱”)。2.有音乐伴奏史诗我们即将讨论的主题,属于叙事性类型,尽管它包含了格言,有时是作为历史故事的基础元素以及民间故事的母题,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这类史诗的演述必须与精妙的器乐伴奏相结合。这是我们下文将讨论的内容。(二)演唱类型1.无伴奏的演唱无器乐伴奏的演唱通常存在于女性群体和玩耍的孩子们当中,这是一种在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中广泛存在的文化传统。在家庭生活场景或间接的交流沟通中,如摇篮曲或干家务时哼的小曲,都是体现个人风格和个人即兴创作的产物。此外,在无伴奏演唱中还有一种代表性的类型唱诗,即演唱宗教诗歌。这是一种基于诗学法则和韵律学考虑的类型。宗教诗歌借鉴了阿拉伯诗歌的风格,其演唱时是禁止一切形式的器乐出现的,否则将被视为异教徒的,甚至是魔鬼般邪恶的诗歌。2.有器乐伴奏的演唱富尔贝人代表着“种姓人群”,大部分的器乐是由他们创作的。舞曲就是由属于“种姓”的音乐家们演奏的管弦乐。然而,“个性化”的音乐可由具有任何出身背景的年轻富尔贝人演奏,他们吹长笛或弹奏单弦琉特琴。需要说明的是,这类“个性化”的音乐会通常只能在自家或是晚间朋友聚会的场合中演奏,禁止公开展演。将词和音乐相结合的唱歌发生在类似的情况下:由知名的民间歌手在节日期间演唱,或者是在年轻人的同伴聚会上表演,而且这样的同伴聚会只能在进入成年人社会之前举行,也就是说这类歌曲的演唱资格是以结婚来划分的。民间歌手的歌唱风格是多变的:赞歌或依情况而定的歌一般以三弦或四弦的琉特琴(当地人称为“huddo”)作伴奏;节庆诗歌则由整个管弦乐队来伴奏;年轻人的演奏通常用单弦琉特琴(当地人称为“molaandu”)做伴奏;打击乐是由质量上乘的银弦和切成一半的葫芦组合而成,演奏时葫芦倒置于地上,并用银弦有节奏地叩击其表面。年轻人的演唱以欢快的风格和引经据典的唱词为主要特征,这种受限制的组合23百色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2 期功能暗示了共同分享的情景和经历,且带有强烈的情感冲击。通过上述不同诗歌类型的列举,我们可以认识到对特定情形的比较能够启发我们了解音乐在文学表述中的地位。不涉及任何音乐元素的类型,即那些既无器乐又无声乐的类型(如民间故事、历史故事、谚语等等),其主旨是展现智慧和心智机能或想象力,而不在于情感意识。它们具有教育性的或者说是“教育学的”基本功能,即使是暗藏其间的。它们视语言为自己能发出铿锵响亮声音的物质,而为词伴奏的音乐和诗歌只能慷慨激昂地展现(如田园诗歌)。无伴奏类型以内容为本质(如宗教诗歌),器乐往往被以异教徒的,甚至是不虔诚的名义而拒绝,而注定更能打动人心、情感效果的则以声乐取而代之:根据传说,琉特琴可以与精神世界的神灵相结合,因此声音被视为是一种可以被掌握、被控制并且是屈从于人类意志的工具。综上所述,如同史诗的情况一样,出于语义学和实用主义的目的,词汇和器乐表达也是不分开的,因为诗歌同样承载了意义和功能。二、史诗(一)民间歌手在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和邻近的民族中(马琳凯人和班巴拉人),史诗是一个以名为“民间歌手”而著称的概念。音乐家中的社会职业等级者和口头艺术家被视为更广泛阶级中的“种姓”的一部分。2在马西纳地区,史诗歌手是马布乌贝(maabuue)民间歌手(精通谱系学的民间歌手和传统的编织者)类别中的一种,他们垄断了知识和艺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马布乌贝(maabuue)和瓦母巴贝(wammbaae)的民间歌手(音乐家和歌唱家)来说,使用琉特琴(hoddu,即三弦琉特琴)是很普遍的,它并非背诵史诗所特有。另外,一个故事,要是没有琉特琴 恰 到 好 处 的 伴 奏,就 不 能 完 美 地 展 现 史 诗 中 英 雄 人 物 的 事 迹。然 而 并 非 每 个“马 波”(mabbo)民间歌手都兼具诗歌和音乐的天赋,因此史诗的演述可能需要两位艺术家的通力合作:一位慷慨激昂地演述诗歌,另一位则弹奏琉特琴。然而,理想的情况是诗歌演述和弹奏琉特琴都由同一个人来完成,因为只有同一个人才能将诗歌演述和弹奏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二)格言(Motto)在传统的富尔贝人社会中,“马波”民间歌手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弹奏其师父的音乐格言。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从父亲到儿子,注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联盟关系,一种基于相互依存的保护制度:经济依附于民间歌手,社会和心理依附于师父。音乐格言对后者突出的影响力可以用一个动词来概括“yarnude”,其字面意思是“使某人沉浸在音乐中”。因为关键不是倾听某个人的音乐格言,而是“浇注”“灌溉”“yarnude”这个动词使得人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彻底的洗礼。还有一种说法是,通过格言,”马波”歌手“攫取”了师父的灵魂。实际上,听众会感到自己完全被所听到的格言征服。这种具有象征意义且受高度赞扬的音乐格“马波”(mabbo)系当地民间歌手的称谓。(译者注)“Motto”在汉语翻译中一般有“座右铭”“格言”“箴言”“主题句”等义项,因考虑到座右铭有铭刻、书写的书面文本色彩,箴言源于我国古代散文体“箴铭”,同样带有文献特征,而主题句仅限于文艺作品中的中心思想,皆与本文中的“motto”所指不符,所以采用了较为中性的“格言”一词。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格言”与一般意义上的“名人名言”不同,它源于民间艺人对地方性知识及规律性的人生或社会经验的总结,富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并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参见克里斯蒂安塞迪奥主编的 西拉马卡与波尔人 中的导论部分,1972 年。第 9-38 页。“yarnude”在中文中没有确切的译名,其本义是强调音乐格言的教化功能,类似于“濡染”“熏陶”。(译者注)24克里斯蒂安塞迪奥(著),杨杰宏(译)/词与音乐:马西纳地区富尔贝人的史诗类型言与口语格言相呼应,其风格简洁精练且表达含蓄,能使个体得到升华,且以一种理想的状态定位自己。3187-264就音乐家的才能而言,民间歌手将师父的话加进去了。通过师父的话和社会地位,”马波”歌手使格言发挥了作用,能影响说话者的性格甚至是命运。通过格言的激励,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很多史诗叙事者的轶闻趣事都证实了这一点。(三)史诗:集体格言在集体社会中,史诗似乎起着集体格言的功能,史诗叙事构成富尔贝人独特身份的扩展隐喻:普拉库(pulaaku)。实际上,不仅仅是英雄们及其言行完全体现了富尔贝人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而且一切事物都倾向于使观众认同的理想人物形象及其丰功伟绩。484-98个人格言与史诗并行,二者相当于共同体,更具体的例证就是史诗通过音乐为主题的朗诵从头至尾都是英雄的格言。每个旋律优美的主题都有其自己的名字(如南东朵尔、赛格拉尔、南亚鲁等),介绍并优先进行自我阐述,向观众暗示这是即将被关注的人物。母题和史诗文本有时可与这些场景相联系:战鼓、骑兵队、在战死疆场的士兵中觅食的秃鹰,这些都是可以在此基本主题上随意编织的。平时,更富有个性和不太常见的演出出现时,就以原始的静态画面来展现,这时语言就让位给音乐了。这是一幅英雄斯拉马卡与怪兽蛇搏斗的图画,民间歌手仅用了两个动词来描述这一场景:(怪兽蛇)将斯拉马卡推倒在地并缠住他的身体。这之后就中止朗诵,让这一切用琴弦来展现,用拖长琉特琴音符的方式来体现蛇的缠绕及英雄与蛇的顽强搏斗的场面。富尔贝人终生都在用这种方式感知这些史诗,能通过简单地倾听音乐唤起故事的发展并感知它的重要意义。随着民间歌手语言的发展,这样的行为被视为与口语有关。正 是 史 诗 类 型 的 观 念 包 含 了 根 本 的、基 本 的 元 素:音 乐 表 达,更 确 切 地 说 是 琉 特 琴(hoddu)弹奏。因为即便是有一个坚固的结构和主人公具体的行为,也不足以完全将叙事类型定义为史诗。史诗要求有琉特琴做伴奏。因此,民间歌手及其观众都认为是琉特琴在“说话”(他们说:“琉特琴在说话”)。对于个人来说,与音乐格言(能够激励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