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农业区
村落
社会
空间
演变
研究
盐城市
恒北村
吴琼华
资源环境-3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位于其中的各个村落基本已经实现了全面转型。但也有一些尚处于转型初期的传统农业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其村落发展状态呈现出一定的不同变化。恒北村在盐城传统农业区内属于经济发展势头相对较好、空间转型迹象比较显著的村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因此,以盐城市为例,目的是寻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先发转型村落进行社会空间研究,通过典型带动一般,对促进中国传统农业区村落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 村落概况恒北村属大中镇,地处盐城市大丰区南侧,距大丰区3.7 km,西侧有县道大沈公路,北侧有城区南延的主干道东宁路和春柳路。从恒北村到大丰区只需10多min车程,到盐城市中心城区需1 h车程 1。恒北村村域面积4.75 km2,其中果树栽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1.3%。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1 330户,3 532人。2021年全村国民经济总产值为16 78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10%;村民人均纯收入28 700元,同比增长11%,其中果品收入占比73.17%;村集体经营收入300多万元,村级资产积累超过1.5亿元 2。2 社会空间:传统形态向现代化形态的转换2.1 社会关系复杂化首先是作为社会基本组织单元的家庭发生了分裂。原来父母与已婚子女共同居住或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联合式大家庭消失了,绝大多数家庭是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小家庭,这与城镇的家庭结构变化趋势相同。村落家庭“小型化”趋势与住区整合及住房拆迁安置密切相关,多数家庭在征地后都按户口分到两套及以上的房子,使得家庭有条件实现分离,年长的父母多选择与有小家庭的子女分开居住。征地政策和集体经济支撑下,村里老年人家庭收入也能够满足生活需要。访谈实录1:“我家原来住在村东头,就是那条河的对岸,后来因为拆迁搬到了这里。原来住房就是三间平房,再加个简单的灶间和厕所,跟儿子一家三口住得挤点。我们是2013年搬过来的,跟儿子家各分了一套(房),现在住的(房)是两层,大概有100来平吧(建筑面积),有室内厕所、厨房,有客厅和两个卧室,够我们老两口住的,挺宽敞的。”(恒北村迁居村民)村落曾经以血缘、亲缘关系维系的差序式关系格局在消解,向城镇社会那样,靠利益关系、业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多元关系维系的网络化社会关系形态在形成。“关系”模式的转变蕴含了空间资源配置逻辑变化(表1)。2.2 人口结构老龄化人是村落空间的行为主体,也是村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口结构是村落社会状态和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决定着村落等级和规模;人口属性影响着村落社会的功能设置。对于盐城传统农业区村落来说,随着外流人口数量比重的逐步攀升,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距在不断扩大,常住人口在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显著改变,见表2。从户籍情况来看,各村户籍人口数量有略微变化,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较大,有明显上升。从两年统计数据对比来看,小学及以下人口数量比重有所传统农业区村落社会空间演变 及其规划应对研究以盐城市恒北村为例吴琼华1,王玉娟1,李曙光2(1.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江苏盐城224000;2.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盐城224000)摘要 为了探求具有典型性的乡村社会空间,促进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以江苏省盐城市恒北村的社会空间演变为例,研究传统村落社会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传统社会空间形态在向现代化形态转换中需要克服社会关系复杂化、人口结构老龄化、就业非农化等问题,应该采取广纳民智从群众出发,提高适老化建设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乡村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传统农业的发展。关键词 村落;社会空间;演变;规划;恒北村 中图分类号 K901.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12-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6SHC004);住建部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R2-007)。作者简介 吴琼华(1999),男,江苏镇江人,本科;李曙光(1982),男,江苏盐城人,研究方向:城乡发展与规划。通讯作者 王玉娟(1980),女,山东烟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资源环境-33-下降,高中、中专等人口数量比重有所上升,说明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有一定提高。从年龄中位数来看,恒北村略有上升,年龄中位数接近50岁,中青年人口流失量较大,工厂用工矛盾较突出。以小于15岁、大于60岁作为被抚养人口,计算不同年龄段人口抚养比。2.3 就业结构非农化与其他日常活动相比,就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大周期性和固定性。受城镇化和乡村产业化发展的双重影响,村民通过调整自身技能类型和职业行为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职业分化趋势显著。为了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比较各村现有劳动力就业变化情况,对村落常住人口中劳动力的三产从业结构进行统计(有部分劳动力既经营农业生产,也兼职其他行业,将这部分归为“兼职”类型),并计算结构动态度,见公式1,计算结果见表3。Ki=(S2i-S1i)/(t2-t1)(i=1,2,3,4)(1)式中,Ki为结构动态度,S1i、S2i分别表示2008年和2021年两个时段村落第i行业就业劳动力比重,t1和t2分别为研究基期年份和末期年份。表 3 恒北村村落就业结构统计年份一产L1/%二产L2/%三产L3/%兼职L4/%K1/%K2/%K3/%K4/%2008年68.6912.938.1410.24-3.550.720.901.932021年33.1720.1517.1529.53综合来看,恒北村专门从事一产的劳动力比重大幅下降,从事二产、三产及兼职的劳动力比重大幅上升,劳动力非农化趋势明显。村落间职业结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利用资源、适应环境和把握外部经济机会的能力与倾向。2.4 消费空间扩大化首先,村民消费需求有所增长。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传统自产自耗的小农经济社会模式被消解,小卖店、菜市场、餐馆等服务性场所数量增多,规模由小变大,迎合村民现代化生活节奏和需求的转变。有主导权的消费模式让村民更加理性消费,消费空间行为随之发生显著变化。访谈记录2:“我家从搬迁到这边(集中住区)就经营这个小超市了,有好几年了。主要卖些日常用的、零食、酱油醋什么的,也有大米和油,东西(种类)比以前那些小卖铺要全多了。我平时也注意来买东西的人都要什么,要得多的,我就想办法到镇上和城里进货。现在人们生活好,好东西要的也多了”一位在恒北村经营小超市的业主介绍生意情况。其次,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从家庭消费水平结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推动了村落各家各户消费水平结构的显著改变,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水平多在“1 2001 500元”和“15 00018 000元”,占比均超过了50%。传统村落居民大多都过着自由闲散的小农经济社会生活。步入现代化转型后,村落产业经济形式和经济水平发生重大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但随着村落系统内外资源、人口和信息的频繁流动,村民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3 规划策略:社会空间演变的有机应对3.1 纳入民智,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规划建设工作平台3.1.1 建立民智纳入的规划工作体系使用基于民智的仿真模型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整治规划,在多方协商的过程中寻找平衡点。多元主体协商参与规划工作更容易集中力量并收到实效 3。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建立规划小组阶段,是上层意识为了让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乡村建设。因此,规划小组通过招标竞选和监督协助的方式参与规划工表 1 村落社会关系网络变化内容关系形式关系属性核心机制外化表现空间作用传统模式血缘、亲缘关系为主利他性为主固有的传统内生价值观和团结力亲友间礼尚往来,传统技艺的传承封闭性的小规模化社会空间组织,邻里及社区关系链接紧密持续现代模式利益、业缘、亲缘、地缘等多元关系格局工具性为主互惠互利的共赢理念和契约性的相互信任相互交易,经济合作与竞争开放性的网络化社会空间,家族经贸集团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表 2 恒北村村落人口结构统计项目2008年2021年户籍人口/人2 0822 079 常住人口/人1 9842 406小学及以下/%27.0220.27初中/%33.7428.44高中、中专等/%34.2241.18大专、本科及以上/%5.0210.11年龄中位数/岁4347014岁人口抚养比/%19.2820.36老年人抚养比/%17.4220.47总抚养比/%36.740.83吴琼华,等:传统农业区村落社会空间演变及其规划应对研究资源环境-3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作,在方案的实施和核算上起到指引的作用,提高方案的实施性。2)现状调研,是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要素,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彰显时代特色,让村民更宜居。3)明确规划任务,在上层意志的指导下,再结合民智需求,收集村民意愿,根据县、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制定方案的核心就是解决当地长久以来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保留当地文化中优秀的部分。4)仿真决策,在收集汇总大批量的数据之后,就可以建立仿真决策模型,在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和村民进行更深一步的反馈讨论,也可以和上层意识进行实时确认。5)确定方案,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乡村规划方案形成雏形,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3.1.2 增强公众在规划中的自主意识鉴于公众参与规划回报率较低的原因,政府需对民众参与反馈的自主意识进行引导。可制定公众参与反馈的制度,通过“参与-反馈-二次参与”的模式提高公众在规划中的自主意识,在此模式下实现信息的实时反馈,多方在信息对等的情况下进行沟通,让民众切实参与到规划中。恒北村村民的文化水平以初中以下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但是相关机构并未考虑农民的参与能力,依旧用相对专业的知识对公众进行输出,以致民众无法及时做出反馈。应使用民众更易接受的动画宣传模式进行信息简易处理,或其他辅助方法,如民智仿真模拟、大数据分析等,使民众能更深入地了解具体的规划信息。同时还需及时收集民智的反馈,做出合理的筛选,并且加以正确引导。3.2 提高适老化建设力度3.2.1 大力推行适老化建筑恒北村年龄中位数接近50岁,中青年人口流失量较大,根据访谈很多老人决定和子女分居,这样会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人口老龄化问题盛行下,应当推行适老化的建筑空间。根据实践调研分析,老年人希望活动范围距自己的形成范围在5 min左右,考虑到老年人相较青壮年行动速度较慢,因此通过计算可知老年人步行5 min为200300 m,这与老年人生活活动范围180220 m相接近,因此,以老年住宅为圆心,180 m为最小活动半径,则面积为9.72 hm2,老年人步行的极限疲劳距离为10 min约450 m作为住区最大范围的半径,则面积为60.75 hm2,在两面积之间则为适老化建筑的适宜面积范围,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需求,则应控制在14.5 hm2以下较为合适,如果是较为单一的老年住区,可完全依据老年人的需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面积可以更小一些,但不宜小于2.5 hm2 4。3.2.2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调研可知,居住区现有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会被集中布置,以减少占地,距服务设施较远的老人们主动放弃了使用权力。这一问题应被考虑到规划中来,在总体服务设施不变的情况下,把一些服务区分散开,分析各区老人数量,做到在服务区数量和质量都不降低的前提下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既不会增设组团式公共服务设施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使得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设施的密度加大,更符合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征和生理出行特征。3.3 强化乡村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从城与乡的层面,需突破城与乡的二元对立的局面,“通过城市的利益让渡、资源下乡等途径引导城市资源和乡村资源间双向流动”5。通过民众、市场、政府三方共同协调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