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讨——以北京天文馆为例.pdf
下载文档

ID:2580314

大小:2.2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 世纪 中期 中国建筑 现代性 探讨 北京 天文馆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3)5-0032-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3.5.0091建筑的现代性关于建筑的现代性问题,本文引用邹德侬的理论,认为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技术、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带给建筑 新 的 属 性,体 现 为 建 筑 体 系 的 变革1-2。技术体系引导。现代建筑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为建筑带来的革新。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以木结构为主的主流体系,在封建保守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却受到现代技术的挑战3。中国建筑从传统的手工业自然材料逐步转变为工业社会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新型结构体系1。这些新型结构的应用将建筑技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准,北京天文馆天象厅圆顶即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壳。功能体系的转变。中国现代建筑是在国际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下逐步发展的,国际现代建筑中对现代性进行了界定,即现代建筑有现代社会需求的全新内容,包括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与新形式等4。建筑的现代性就是从传统手工业对建筑的单一需求转变为工业社会对建筑的复杂需求1。思想和理念的转变。理性、自由和进步是推动建筑现代性发展的强大动力,这种理念为建筑带来了美学特质5。在功能和经济基础上应当进行建筑艺术的处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6。这个时期的建筑设计表达了早期对现代性的追求,开放自由的建筑思想取代了封闭的建筑创作思想。北京天文馆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立面造型设计包含了功能的理性安排以及对现代主义的追求。2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实践早在20世纪初,大批中国学生赴海外进行建筑学深造,1920年代末学成归来的建筑师在中国陆续开展了现代建筑初探索,现代建筑在弱势中起步1,此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广泛运用到建筑创作中,无论是从建筑形态还是建造技术上,当时的一部分建筑已初步具备现代建筑的特征,但正当现代思想影响中国建筑创作时,进入了长期战乱时代。现代建筑思想真正走入中国建筑是在1950年代,20 世纪中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拥有 20 世纪上半叶现代思想的积累,同时开启了现代建筑创作的新篇章。1950年代之初,新中国刚成立时期经济实力不强,“短缺经济”状态一直持续,经济条件对现代性建筑的探索形成了无形阻碍。在这种艰难条件下,中国建筑师仍极力探索,从中国国情出发,使中国建筑现代化,因其受教育期间正值经典现代建筑发展时期,拥有了对现代建筑原则的领悟和对思想理念的认同观念1。中国建筑的创作随着当时经济发展的起伏不断变化,直到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建筑创作自发延续经典现代建筑原则和手法1。但此阶段在“社会主义内容,民族的形式”说法下出现在建筑物上加用传统大屋顶的趋向,一段时间“民族形式”盛行,如1953 年-1954 年,北京友谊宾馆面世。但由于“民族形式”耗资过大受到广泛批判,并且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浪费运动,很多建筑成了反面典型受到批评,掀起了一阵“复古风潮”4。现代建筑探索道路艰难曲折,但在这阶段仍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具有现代性的建筑,如1955年-1957年的北京电报大楼,1956年-1957年的北京天文馆等等。它们是中国建筑师曲折探索的产物,后续许多作品摒弃了“大屋顶”,以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为基础,经济朴实,形象简约。这个时期出现大量以钢筋混凝土薄壳和悬索为结构的建筑,这种做法在节约成本、形象升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在建筑风格多元化方面也进行了宝贵尝试,在当时相对封闭的中国相当难能可贵。3北京天文馆的现代性解读3.1北京天文馆建造背景北京天文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由张开济大师主持建造,1957年建成对外开放,是20世纪中期“民族形式”末期的典型现代性优秀建筑,是特定时代特点下特定建筑的典型。设计任务正式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第五年,最初选址在天坛祈年殿附近,但当时正值建筑界中“复古主义”盛行之时,最初拟草案时有人反对采用国际流行的大半圆球形屋顶,主张采用中国式对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讨以北京天文馆为例王晓燕1,李祚暄2,3,李俊峙4(1.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100120;2.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3.河北建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4.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44)摘要:20世纪中期新中国“短缺经济”状态对建筑的现代性探索形成了无形阻碍,后续受“民族形式”和“复古主义”影响,现代建筑探索之路愈发艰难曲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们克服困难,将现代功能、结构、风格融入设计作品,诞生了大量优秀的经典现代建筑。文章阐释了建筑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梳理了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实践历程,并以北京天文馆为实证案例,剖析了其在技术和结构体系、功能体系、思想和理念体系三大方面体现的现代性,其中包含对钢筋混凝土薄壳等新结构的运用、满足现代使用者多重需求的功能布局、立面造型及艺术装饰方面体现的自由美学等对现代艺术思想的追求。关键词:20世纪中期;现代性;北京天文馆;中国建筑作者简介:王晓燕(1996-),女,河北张家口人,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硕士,城市规划师。专业方向:城市设计。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32安徽建筑传统攒尖大屋顶,但是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相比“大屋顶”,这样的形式不仅经济,而且与使用功能十分契合,所以最终仍然采用半圆球形屋顶7。第二次选址地在什刹后海的半岛上,后因土质、水位、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放弃,最终建造地点选在北京动物园附近,交通方便。天文馆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艰难面世,它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亚太地区最早的天文馆10,直至今日仍在对外开放。3.2技术和结构体系北京天文馆技术和结构体系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圆顶结构方面。半球形的外圆顶结构是由德国的卡尔博士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壳新结构体系,往下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图 1),坐落在圆周形砖墙上,薄壳、圈梁、砖墙三者之间作为整个弹性结构考虑7。圆顶部分的建造实施是我国与德国技术的结合,是现代建造技术融入中国公共建筑的典型。这种新型结构的使用在节约材料和突出形象方面是一种技术革新,将建造技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准,赋予了天文馆现代性。外圆顶内侧有一个内圆顶,内圆顶的主体结构与外圆顶相同,用同等数量的较小直径的网片组成,钢网片上方还有三层玻璃棉7,这一系列新型材料的运用都是为了呈现最好的音响效果,各种新型技术的运用在当时都是宝贵的尝试。除了主体结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外,天文馆的外立面材料也在尝试创新,不同于北京以往的建筑物,天文馆的外形墙面材料采用的斩假石,白色偏黄,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将色泽做得接近天然花岗石,从外形上显得更庄重7。与铜皮大圆顶建筑物相呼应,使整体的建筑风格更具有现代建筑的大气与恢弘。3.3功能体系功能体系的转变是赋予建筑现代性的关键要素,北京天文馆平面布局紧凑,流线通透,拥有多个不同功能的大厅,满足现代使用者多重功能的复杂需求。3.3.1圆顶大厅、门厅与廊厅圆顶大厅是建筑物的主体部分,场馆采用半圆球形屋顶,不仅内容与形式十分统一,而且很符合我国传统文化8。从门厅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可以通向圆顶大厅,即天象厅。圆顶大厅的地面布置比门厅与其它展厅高半层,利用这些空间作为辅助用房的补充,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7。门厅与圆顶大厅之间通过一条廊厅连接,廊厅对天象厅起到隔绝保护的作用,从平面图可以看出圆顶大厅的出口与廊厅的出口位错开而设(图2),并不直接与室外连通,除保证防塞隔热外,更重要是为了防止风沙入侵大厅,损坏天象仪7。消防疏散方面,北大门、东西侧展厅各方向都有疏散通道(图3)。门厅的整体造型采用八角形(图4),平面附带45度角的斜角轴线,外围廊厅的入口布置在这条轴线上,提高了观众的便利度7。经过实地调查,45度斜轴线上还布置着天文科普商店、咨询中心等,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除隔绝保护天象仪外,廊厅还有展览与休憩的功能,一些小型作品会在廊厅展出(图5),游客等待天象厅演出间隙可以观赏、等候与休息。廊厅的外围分布一圈平台,以便从圆顶疏散出来的观众在平台上进行活动。3.3.2展览厅与演讲厅展览厅与演讲厅都是方形建筑,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图 6),与主体建筑的圆顶大厅互不干扰。演讲厅需要的放映室以及办公管理建筑布置在门厅的二层7,因为门厅略高,周围的空间可当作两层使用。卫生间布置在半地下层内(图 7),保证隐蔽性的同时可以节约一部分地上开放空间,多重功能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也赋予了天文馆独特的现代性。图1天文馆圆顶钢网7图2首层平面功能布置(图片来源:根据参考文献7改绘)图3一层消防疏散图(图片来源:作者于馆内拍摄)图4八角形门厅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改绘)图5廊厅的展览功能(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6展厅单独出入口图7半地下卫生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33安徽建筑3.4思想和理念体系天文馆对于思想和理念的表达,一方面体现在其在外立面造型点缀设计上对自由、美学等现代思想的追求,另一方面在装饰技术上将现代建筑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3.4.1立面造型表1天文馆立面造型7正立面图背立面图天文馆在外形的处理上基本以西方古典式构图手法为主,在原有较为开阔的建筑环境衬托下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受9。由于天文馆的正立面朝北,采光较弱,采用八角式的造型会多出东北向及西北向的墙面,可通过侧面玻璃采光,该处的巧妙设计弥补了一部分建筑本身在朝向、采光方面的不足7。立面处理上,多处运用中国传统云纹图案等,点出与天的关系(图 8)。天文馆的设计,既发扬了传统文化,又包含功能的理性安排以及对现代主义的追求,在当时的背景下不失为一种“中而新”的探索1。3.4.2建筑装饰作为对外开放的公共建筑,建筑师对于建筑的艺术装饰也非常重视,例如采取一些具有现代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浮雕、壁画等来装饰室内外,使天文馆既能传达科学元素,也能满足艺术文化方面的需求,在当时是一种宝贵的尝试。室外装饰面对大门,九级台阶上建筑正中央是中科院郭沫若题写的“北京天文馆”5个大字,室外大门顶部是名雕刻家的汉白玉浮雕7,浮雕内容是古代用来表示天空四个方向的星象和二十八星宿。建筑两侧的墙面各有两块高2m,宽1.4m的人像浮雕,内容是托着太阳和月亮的人像,寓意白天和夜晚(表2)。室内装饰天文馆室内的装饰同样寓意丰富,正对入口大门的墙上镶着一副玻璃马赛克的壁画,内容为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上有郭沫若的题词8,这种现代室内装饰一般流行于西方建筑物内,持久美观,深受人们喜欢。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很罕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运用于北京的建筑物中。门厅的平顶上装饰着各类浮雕与图画,包括牛郎织女、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题材,画的外围是十二生肖浮雕(图 9)。除此之外,室内其他地方以及院内都融入了天文元素。当时的经济建设处于萧条时期,一般的建筑物上很少能广泛应用浮雕壁画等,天文馆的建设在这方面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门厅的中央用长达 10m 的钢丝吊着一个约100kg重的铅球傅科摆(图10),是法国科学家用来说明地球自转的仪器8。门厅四周的墙壁上有古代天文仪器的巨型照片,传达着一种伟大的现代科学精神。4总结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经济大起大落、“民族形式”“复古主义”等多重因素都阻碍了中国建筑对现代性的探索,但拥有对现代建筑思想领悟和认同的中国建筑师们克服困难,使大量优秀的经典现代建筑在特殊时期面世。作为中国第一个天文馆,在当时现代建筑创作的艰难探索时期,它的诞生在建筑界具有重大意义,在技术和结构体系、功能布局、思想和理念传达各方面都融入了现代性元素,并且做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众所认同的“中而新”的倾向。大量类似北京天文馆的现代建筑,将中国建筑技术提高到了新水准,在当时相对封闭的中国是一种积极的导向。参考文献1邹德侬,张向炜,戴路.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索J.时代建筑,2007(05):6-15.2吴焕加.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3邹德侬,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