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徽省
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协同
升级
路径
研究
安徽科技2023 年 5 月第5 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推动“双碳”目标提前实现、更好保障能源安全的独特优势和关键作用,为当下振兴工业经济提供重要增长动力。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抢抓发展时机,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顶格推进“双招双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合肥芜湖”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一批“链主”企业,对于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有重要意义。一尧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大幅增长2022 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54.1 万辆,全国排名第 6,占全国比重 7.7%,同比增长 144.5%。从2019 年的 10.5 万辆到 2020 年的 25.2 万辆,再到2022 年的 54.1 万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多年稳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黑马”,发展进入快车道。2.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逐渐完善近年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以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态势已然出现,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升级路径研究文/宋盛楠(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摘要: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袁但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袁野链主冶企业与上海尧湖北尧广东等地相比还有差距袁产业链亟待协同升级遥 在全球产业链尧供应链尧价值链重构趋势下袁安徽省应探索构建支持服务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全链条政策体系袁增强野链主冶企业能级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袁提升跨城市产业链协同作用袁为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遥关键词院安徽省曰新能源汽车曰产业链曰协同升级曰路径 决策咨询12安徽科技2023 年 5 月第 5 期电机及控制系统、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等整车配套链条基本形成,“关键零部件整车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合肥、芜湖两地聚集了江淮、奇瑞、大众安徽、蔚来、合肥长安、安凯、华菱、巨一动力、国轩高科等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1,产业链较为完整,“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实现2。3.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实现突破目前,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所等高校院所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如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建成了最高试验压力达 140 MPa 的超高压循环氢疲劳测试系统,解决了 70 MPa、90 MPa 级国产储氢装备的型式试验难题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所已实现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驾驶环境感知系统量产化应用等。二尧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1.支持服务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顶层设计不完善。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政策体系较为饱满,但针对“链主”企业发展的相关条款较少,部分条款分散在 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及多个规划专栏中,缺少针对“链主”企业全链条招引培育的政策支撑。二是“链长”+“链主”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安徽省“链长顶格推进”工作机制在恢复产能和保障产业链平稳运行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但从市场惯性来看,“链长”“有求必应”容易带来“链长”与“链主”角色错配,长此以往会使得企业等市场主体“不找链主找链长”,扭曲市场发展规律,降低市场主体活力。2.野链主冶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偏低一是聚合带动出现乏力态势。近年来,江淮、蔚来等“链主”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增长状况堪忧,产业集群韧性和安全受疫情和芯片短缺影响较大。2022年,江淮汽车净利润预计亏损 14.37 亿元,同比降幅高达 818.5%;蔚来汽车 4 个季度的毛利润同比均处于下降状态,四季度下滑尤其严重,全年同比下降率高达24.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 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合肥和芜湖新能源汽车集群均未上榜。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 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24.7 万辆,是上汽的22%、东风的 38.47%;蔚来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2.25 万辆,只完成年初销售目标的 82%,市场占有率仅为2.2%。三是本地市场影响力缺乏优势。2022 年,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排名中,安徽省仅有合肥进入前 20,排在第 20 位,渗透率为 28.74%,与排名前三的深圳(48.09%)、上海(47.84%)、杭州(44.12%)差距较大,说明安徽省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仍存有较大疑虑,影响“本地车本地卖”。3.新能源汽车链上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一是研发投入不足。根据上市公司 2022 年三季度报告,2022 年 19 月,江淮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为10.57 亿元,是长安汽车的 30.7%、比亚迪汽车的9.72%;蔚来新能源汽车 20192021 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56.5%、15.3%和 12.7%,2022 年回升至 22%,上升幅度有限。二是芯片技术研发仍需注重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优势明显,但在新能源汽车芯片研发领域仍存在技术、产品高端化布局较少的情况。例如,杰发科技车规级 MCU产品虽可覆盖整车,但其 32 位高端产品与江苏芯驰科技、广东曦华科技等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晶合110 nm 和 90 nm 生产线比较成熟,但在我国汽车芯片最需要的 28 nm 和 40 nm 上还未形成产能,制程工艺需要进一步优化。4.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跨城市的产业链协同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布在 9 个城市,除合肥、芜湖外其他 7 市产业项目所处的产业链环节趋同,缺乏基于全产业链的细致分工和紧密协作。如动力电池项目分布在马鞍山、安庆和滁州,零部件项目分布在马鞍山、宣城等。随着皖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延伸至皖北。2022 年 9 月,比亚迪弗迪科技投资 100 亿元乘用车零部件项目签约阜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落户皖北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产业集群在跨城市的产业链协同方面困难增加,“链主”企业的集聚扩散效应有待强化。决策咨询13安徽科技2023 年 5 月第5 期三尧 促进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升级的对策建议1.探索构建支持服务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全链条政策体系一是构建系统有机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运用系统集成思维,从企业、产业链和政府三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优化、集合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依据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色和实际情况,建立“链主”企业科学评价标准,完善选育、赋能、壮大机制,形成省级统筹、部门协调、市区联动、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构筑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域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体系。二是明晰“链主”企业产业链培育发展职责。以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市场功能为导向,制定产业链培育发展任务清单和禁止行为清单。对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定期考核评价,根据成效给予奖励,对“链主”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和处罚。进一步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明确“链长”对产业链发展的协调管理边界,增强服务和保障能力。2.全面增强新能源汽车野链主冶企业能级一是推进优质“链主”企业梯次培育。构建“已有链主企业潜在链主企业未来链主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开展“链主”企业孵化行动,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设立“链主”专项培育资金,从年度营收、供应链本地采购额、整车本地销售额等方面对“链主”企业进行分级奖励,支持“链主”企业通过国资划拨、股权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并购重组,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实施招“链主”行动计划。结合安徽省实际需要,以“链主”企业、潜在“链主”企业为核心,面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一批供应链上的国内头部企业。发挥安徽省在日韩外商投资方面优势,锚定先进技术、高端电动车等前瞻性布局,吸引更多国际头部企业总部落户安徽。3.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奖补力度,引导企业成立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二是推进“芯车”跨链联动、协同创新。鼓励“芯车”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跨链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软件、设备、材料等环节实现技术突破。组建完善的汽车芯片设计技术平台、工艺技术平台和质量管理平台,优化安徽省汽车芯片专利布局,不断提升汽车芯片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引导企业制定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工资+股权”方式引才留才,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4.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集群跨城市的产业链协同水平一是支持跨城市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坚持树立“一盘棋”理念,联合各地编写产业链全景图,完善配套政策,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跨城市的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二是协助做优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安徽省数字技术优势,依托“链主”企业互联网平台,如奇瑞的海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支持行业协会、链上企业联合政府建立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设计服务、原材料供应、设备租赁、人才交流、场景招商、推广应用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机制。三是充分发挥“链主”在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中的主导作用。支持“链主”企业制定资源配置和成本费用标准、行业技术标准,为市场定价提供参考;支持“链主”企业发挥市场优势,牵头组织原材料和零部件采买、场景建设、推广应用,扩大市场影响力。本文系 2021要2022 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叶安徽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升级路径研究曳渊编号院QK202205冤的研究成果遥 参考文献1 罗锋.新能源汽 车“皖 军”再踩油门N.合 肥晚报,2022-03-14(A02).2 盛兰,张家振.“合肥-芜湖”双核联动 安徽角逐全球知名国际汽车城N.中国经营报,2022-05-09(C05).3 孙菲,陈亮,戴莹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10):366-371.责任编辑院任媛媛 决策咨询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