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郎溪旺村汉代墓葬的清理_王芬.pdf
下载文档

ID:2580027

大小:1.6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徽 郎溪 汉代 墓葬 清理 王芬
旺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黄香行政村,距郎溪县城 17公里。2022 年 10 月 30 日上午,有关方面在实施污水管道整村推进工程挖设管道时发现一座土坑墓,出土随葬品 26 件(组)和大量碎陶片,另有多枚钱币。器物分为陶器、钱币两大类,器类主要有鼎、壶、罐、灶等。由于墓葬埋藏较浅,部分随葬品在实施污水管道整村推进工程挖设管道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避免该墓地遭受进一步的破坏,郎溪县文物管理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一、墓葬形制该 墓 葬 为 竖 穴 土 坑 墓(图1),地理坐标 31 04 49 N,119 04 35 E,海拔约 20 米,北偏东 30。平面近似长方形,墓坑长 3.75、南端宽 2.65、北端宽 2.3米。北端有一壁龛,长 0.4、宽 0.25米,墓口距地表深约 0.5 米。墓圹四壁修凿较规整,墓底较为平整,内填较硬五花土。墓顶及墓室内东侧遭挖掘机破坏严重,墓底铺呈“人”字形鹅卵石,宽约 0.2 米。近墓底处发现有大块朱红色漆皮痕迹。未发现人骨、葬具痕迹。二、随葬品在随葬品中,壶、罐、鼎等容器位于墓底偏东侧,略呈“一”字形排列。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多数陶器为轮制,胎质较硬,呈青灰色或红褐色。有的器物表面有气泡,大多施釉,釉层少数脱落。少量陶器和铁器受损严重。其中,铁器仅见一构件,疑似腰带钩,锈残,无法复原。(一)陶器釉 陶 壶 7 件。其 中,M1:1、M1:2 形制基本相同:平沿,喇叭口,高束颈,溜肩,鼓腹,下腹弧收,安徽郎溪旺村汉代墓葬的清理文/王芬 (郎溪县博物馆,安徽 郎溪 242100)摘要:2022 年,郎溪县旺村在实施污水管道整村推进工程挖设管道时发现一座土坑墓,郎溪县文物管理所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随葬品的器类主要有鼎、壶、罐、灶、金饼等,为研究汉代时期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关键词:釉陶器;汉墓;随葬品;旺村图 1 郎溪飞鲤旺村汉墓平面图平底微内凹。颈下部饰水波纹,肩部饰两组细弦纹,下腹部饰弦纹,耳部饰叶脉纹。上部施青釉,釉面光滑有光泽。口略残。尺寸分别为口径 12、底径 9.5、通高 23 厘米,口径 10.5、底径 10、通高 22.5 厘米。M1:3、M1:4、M1:5 和 M1:6 的形制基本相同:平沿,高束颈,溜肩,鼓腹,下腹弧收,平底微内凹。颈下部饰水波纹,肩部饰两组羽鸟纹和戳印点纹,环耳上端饰卷云纹,耳部饰叶脉纹,下端饰衔环,下腹部饰弦纹。釉层明显,釉面光滑有光泽。夹砂灰胎,耳为手制,其余部位为轮制,内、外壁均有轮制痕迹。露红褐色胎,器表有气泡。M1:3,口略残,器表有气泡,口径 14.5、底径 14、通高 34.5 厘米。M1:4(图 2),近完整,口径15.3、底径 15、通高 35 厘米。M1:5,破损严重,器表有气泡。口径 17.5、底径 20、通高 45 厘米。M1:6,残碎。M1:7,残损严重。口沿不存,仅剩肩部及底部。釉陶瓿2件,敛口,方唇,矮颈,弧肩,上腹圆鼓,下腹弧收。平底。肩部贴塑对称铺首耳一对。肩部及上腹部饰三组凸弦纹,肩部饰两组羽鸟纹和戳印点纹。红褐色胎,施考古发现Oriental Collection2023 年 5 月 总第 164 期121青釉,口沿、颈部、上腹部及内底覆釉,釉面保存较好。M1:8,破损严重。耳部饰兽面纹,模糊不清。耳部上端贴饰横向S 形纹。耳为手制,其余部位为轮制,内、外壁均有轮制痕迹。口径12.7、底径 17、通高 30 厘米。M1:9,破损严重。耳部饰兽面纹,环耳上端贴饰云纹,下端饰圆环。口径 13、底径 18、通高 31.5 厘米。釉陶双系罐 2 件。M1:10,近完整,直口微侈,束颈,溜肩,鼓腹,双耳,耳部饰叶脉纹。耳为手制,其余部位为轮制,内、外壁均有轮制痕迹。腹以上施青釉,釉面保存较好,平底。口径 10.5、底径 11、通高 14 厘米。M1:11,破损严重。口径10.2、底径10.8、通高13.3厘米。釉陶双唇罐 1 件,为 M1:12(图3),器身直口,双沿双方唇,内沿内敛,外沿外侈,内口高于外口,外沿底有一孔不可蓄水。束颈,鼓腹,小平底,颈腹结合处有对称半环耳一对,耳部饰叶脉纹,上腹部饰两组细弦纹。半釉,下腹露胎。局部脱釉严重。内沿径 9.4、外沿径16.8、底径 10、通高 15.2 厘米。釉陶鼎 2 件,形制基本相同:盖呈半球形,器身子口微敛,口部下凹以便盛器盖,口沿外附方耳一对,耳中间有长方形孔,耳上端微外移,斜直腹,下腹近底部附三蹄足,足面饰简化兽面纹。方耳上无纹饰,器盖及器身上部施釉,釉面光滑发亮,玻化程度高,下腹部无釉处呈红褐色。盖和器外壁饰弦纹。M1:13(图 4),口 径 20、底 径 13.5、通高(无盖)15.5 厘米,加盖通高21.2 厘米;M1:14,口径 20.5、底径13、通高(无盖)15.5 厘米,加盖通高 21.3 厘米。釉陶金饼 50 枚,为 M1:15(图5),圆形,大小、纹饰基本相同。表面饰突起的盘曲蚯蚓状纹饰,覆釉,颜色呈淡黄色,局部脱釉严重。底面凹入较深,内凹面不平整,有明显的手捏痕迹。底面直径 4852毫米之间,高 10 毫米左右。釉陶甑 1 件,为 M1:16,敞口,折沿,直腹,平底,底附五孔。内壁施青釉,釉面保存较好。残损。口径 14.5、足径 6、通高 7 厘米。釉陶盂 1 件,为 M1:17,残损。敛口,鼓腹,下直腹,上部施青釉,露红褐色胎,下腹有明显刀刮痕迹。口径 9.8、底径 7、高 9 厘米。图 2 M1:4釉陶壶图 3 M1:1 2釉陶双唇罐图 4 M1:1 3釉陶鼎图 5 M1:1 5釉陶金饼图 6 M1:2 0釉陶灶陶壁1件,为M1:18,残损严重。内径 4、外径 11.5、厚约 0.2 厘米。陶井1件,为M1:19,残损严重,盘口,高直颈,折肩,直腹,平底。盘口、肩部及腹部饰水波纹,肩部饰三周弦纹,腹部饰两周弦纹。颈部、腹部划痕呈“井”字形。颈部、口沿及肩部施釉,脱釉严重。釉陶灶 1 件,为 M1:20(图 6)。灶身整体呈船形,前方后尖,灶身设有三个火眼,后端开有小孔状烟囱,前置半椭圆形灶门。灶面饰釉,脱釉严重。土陶灶类型。红陶瓿 1 件,为 M1:21,破碎。陶瓿1件,为M1:22,破损严重,残存部分底部、腹部,口沿及系部残片未能与底部、腹部拼合。印 纹 陶 罍 2 件,为 M1:23 和M1:24,均破损严重,拍印有篦纹,仅存口沿部、下腹部、底部。红陶双系罐 1 件,为 M1:25,破损严重,肩部饰两组细弦纹。残存部分底部、腹部,口沿及系部残片未能与底部、腹部拼合。(二)其他铜钱 1 组,为 M1:25,均为五铢钱,大小形制类似,锈蚀严重,粘连成串。正面有篆文“五铢”二字,钱文模糊,隐约可辨。廓径 2.5、厚0.15 厘米。三、时代这批器物无明确的纪年,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如:M1:8 釉陶瓿与杭州市萧山区溪头黄汉墓 M12 出土器物非常相似;M1:13、M1:14 釉陶鼎,为兽足装饰考古发现Oriental Collection122的陶鼎,这种饰样多流行于汉代;釉陶壶、釉陶瓿等与杭州余杭七里亭汉墓出土器物非常相似;M1:12 釉陶双唇罐、M1:5 釉陶壶与杭州市萧山区溪头黄汉墓 M71 出土器物极为相似;M1:20 釉陶灶与杭州市萧山区溪头黄汉墓 M3 出土器物相似;M1:15 釉陶金饼与杭州市余杭区义桥汉墓 M10 出土器物相似,陶制麟趾金是一种冥币麟趾金,仿金饼的冥币代表着一种财富,镌刻着身份的烙印,同时也寄托着对儿孙的希冀。两汉时期盛行墓中随葬冥币“金饼”的丧葬风俗,这种特殊的丧葬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再结合出土钱币,虽黏合在一起无法剥离,但能分辨出钱文的有“五铢”,年代为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至唐武德四年(621)。综合考量,此处应为一座汉墓。四、初步认识郎溪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地区,郎川河横贯全境,形成了中部的冲击平原。飞鲤镇位于南漪湖东岸,旺村距离南漪湖和新郎川河较近。湖河之外,便为通视数里的滩涂。地势突兀平缓的旺村自古便逐渐演变成天然良港,北可至长江,东沿郎川河进入内河各乡镇村寨,商贸发达,先秦至今一直为人类宜居的风水宝地。虽至今无史可证、无人可知村落从何时形成,也不见古时盛景,但今天村内可见众多古村名木、汉砖秦瓦、明清建筑构件。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随着公路的修通且日益发达,水运便渐凋蔽。村民开始从事水产养殖及农耕,生活富足美满,他们在享受物质富裕生活的同时,也开始津津乐道脚下这方万年前就有人类生产生活的热土,为其深厚积淀的文明而骄傲。汉代的墓葬形制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郎溪周边各地也基本相同。据了解,在邻近的江苏溧阳市、浙江省杭州市也有汉代土墩墓的发现,其分布特点和墓葬形制与郎溪旺村汉代土墩墓类似,所出器物也都是典型的釉陶壶、罐、鼎、盒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这说明汉代土墩墓在南方地区的分布并不是孤例,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五、结语根据旺村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从器型来看,多以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品居多,其实用价值要高于祭祀意义;其次,从精神层面而言,其也反映出了汉代人崇尚“事死如事生”观念,强调厚葬,也是对逝者“灵魂再生”观念深信不疑;同时,“视死如生,乃礼也”在儒家礼制中本就有这样的说法。另一种思想“往生世界,逝者如生者”也始终贯穿于两汉时期,生者竭尽全力为逝者提供与生前世界的生活环境相类似的居住场所,这一现象即使是在现代的一些丧葬习俗中也有所体现。郎溪县飞鲤镇旺村出土的器物,或许就是古人最朴素的生死观。古人热爱生活,事死如事生,会将生前的事物尽可能地搬入墓中。汉代时期的丧葬等级较为分明,随葬品中的陶器所摆放的位置,一般也由具体的墓葬形制、墓葬等级以及墓葬面积大小等决定陶器数量的安排。此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风俗习惯的影响,但在同等级的中、小型墓葬中,随葬品中陶器的摆放形式基本上是相对一致的。其中,等级相同的中、小型墓葬与大型墓葬之间的差异越大,其墓葬等级更高的墓葬内部空间的自身层次感也就越强。另外,旺村发现的这座土坑墓中出土的陶器,从其功能上来看,造型精美的壶、罐、鼎、瓿等,都是摆放在棺外,这样的摆放位置说明该墓葬的具体等级应是相对富足的大户人家或地主所有。在此次出土的器物中,虽多为修复,但是其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保存之完整为当地近年来罕见,极大地丰富了郎溪县的考古资料,对汉代陶器的特点、地域、溯源、社会关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研究汉代时期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参考文献:1 唐俊杰.余杭义桥汉六朝墓 M.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1 0.2 胡兵,薛玲玲,赵李博.江苏淮安金湖西安村墓地发掘简报 J .考古与文物,2 0 1 9(0 2):3 1-4 3.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杨家埠二十八号墩汉墓 C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2.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2.5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巢湖汉墓 M.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7.6 杨德标,贾庆元,杨鸠霞.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出土文物 J .文物,1 9 9 3(0 9):1-3 1+9 7-1 0 2.7 昝金国.山东地区汉代中小型墓葬陶器摆放位置浅论 J .中国民族博览,2 0 2 0(1 2):1 9 5-1 9 6.8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溪头黄战国汉六朝墓 M.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1 8.作者简介:王芬(1 9 9 0),女,汉族,安徽郎溪人。大学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利用。考古发现Oriental Collection2023 年 5 月 总第 164 期1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