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探索与实践.pdf
下载文档

ID:2579693

大小:1.2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 职业生涯 教育 体系化 探索 实践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12023年第1期第22卷(总第124期)No.1,2023General No.124,Vol.22安 徽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探索与实践刘丹青,姚娜(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 909 万人,同比增加 35 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但与之相对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空间维度的断层与倒置、时间维度的割裂与缺失,高校急需审视自身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构建阶梯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线下学习线上服务”课程体系,组建多元化、专业化教辅团队,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以此创新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三全育人【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01(2023)01-0087-0420 世纪 70 年代起,欧美逐渐建立起以美国“生计教育”、德国“普遍性职业教育”为代表的常态化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注重教育的体系化、全程化和实用性1。中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2007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首次明确要求“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此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逐步在全国高校普及,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进入探索实践期。受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预计仍处高位。与严峻就业形势相对的是大学生择业观混乱、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等共性问题。调查显示,中国半数以上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欠缺理性思考,未能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特色做决策,其负面影响体现在高校日益增长的转专业率和挂科率上,部分学生甚至在工作后依然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频繁离职以致损害自身职业生涯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因此,高校急需审视自身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断层、割裂问题,以加快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教辅团队专业化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步伐。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时间维度的断层与倒置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是贯穿大学生涯的连续性教育。以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为例,大一新生接受职业生涯基础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并在职业生涯服务中心网站进行系统测评,中心每学期更新学生信息库并按需求提供个体咨询、专题课程、工作坊等服务;大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指导选择专业;大三引导学生了解外部求职环境,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帮助确定就业意向和开发职业潜能;大四提供求职技巧、合同法解读等实用技能指导,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做准备2。国外高校在筛选研究生申请时,会重点考察文书中的职业规划部分,并根据规划在硕士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设置培养项目。相比之下,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呈“V字型”断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创业基础课程间存在两年空窗期,课程结束即教育结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以科学方式探索自我和外界,提高生涯规划意识,进而指导自身在大学阶段不断调整原有职业规划以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而非提供模板化的发展【收稿日期】2022-10-26【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JD20010)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丹青(1994-),女,安徽安庆人,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姚娜(1983-),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87教 育 新 论刘丹青,姚娜: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探索与实践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1方案。部分教师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调整,没有对学生后续发展进行追踪和持续指导。此外还存在以下现象:教师授课时提供的就业路径过于宽泛且信息滞后,只笼统讲考公而不讲选调生、西部计划等,只笼统讲考研“211”“985”而不结合学生能力水平推荐双非院校的特色重点专业,加剧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教学上缺乏思辨性和价值引导,存在本末倒置问题。例如:不加辨析地将 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理论等同为“性格决定论”,在职业决策时只讲薪资待遇而不讲奉献精神和社会价值。(二)空间维度的割裂与缺失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处于探索期,初步建立起包括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辅导、思政教育在内的课程体系,但课程间并未实现协同联动,更未形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研究表明,理科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文科生3,因此高校应更注重加强文科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设置文理科差异化职业生涯课程体系这是分层分类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理论依据之一。分层分类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指根据大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方向的需要,实施全程化、精准化、差异化、系统化的教育指导服务4。与之对应,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结合不同年级需求进行有侧重的课程设计;二是针对不同学院删减课程内容;三是面向不同专业加强课程中的行业引导5。不同类型高校也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开设特色职业教育课程,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我国一批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目前来看,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建设仍处在发展初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借助西方心理学和个体职业生涯理论来分析学生兴趣、性格等,对于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个人价值观上的探索不足,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等内容的嵌入过于生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通过一次闭卷考试或者提交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书 的方式进行打分,弱化了对学生动态成长的综合考量。合肥学院通过实行“N+2”过程考核模式,即 MOOC 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过程考核(小组展示、随堂笔记等)成绩组成最终成绩,改变以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一次性考核现象,初步形成全过程综合性考试模式和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对职业生涯教育改革的合理探索。此外,高校普遍重视线下课堂建设而忽视了课外实践与线上服务平台建设。课堂多为单向灌输式教学而非双向互动,课外缺少实践环节;线上学生职业生涯信息库和网课资源缺失或更新之后,忽视了校友信息、招聘信息共享等服务平台的搭建与维护。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建设的可行路径(一)构建阶梯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结合职业生涯教育的阶段性、连续性特征,高校应构建逐级上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阶梯(参见图 1),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职业认知教育和阶段性职业生涯目标辅导6。通过专业导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生涯启蒙教育和专业行业认知教育,通过校企实践平台以及就业指导、创业基础课程等方式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择业观引导、心理疏导与求职技能辅导。应用型高校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企业实践技能培训、学校生涯规划理论培养与跨企业培训中心集中培训相结合。规划意识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课程: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大一行业认知职业认知完善规划、动态调整实践:认识实习大二职业目标路径设计实践:专业实习大三计划实施中长期规划实践:毕业实习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阶梯图 1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阶梯图需要强调的是,图 1 着眼于大学四年,为中国高校构建阶梯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供思路。但放眼教育全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与国家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息息相关。目前中国的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相对独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起步晚、发展不充分,未来还需要将职业生涯教育前置到义务教育,将分流制度88教 育 新 论刘丹青,姚娜: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探索与实践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1贯穿整个教育阶段。德国学生 10 岁左右便进行第一次分流,家长依据评估结果和择校建议送子女就读文理中学、综合中学、实科中学或者职业预科,统计显示德国接受学术教育(文理中学、综合中学文理班)的学生占比不到 50%。即使是接受了学术教育的学生,在升入大学时也可以再次选择进入以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类大学,或者以职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应用技术类大学。(二)构建“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线下学习线上服务”课程体系课内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兴趣岛、情景模拟等小组活动实现良性互动,课外动员学生参与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就业创业大赛、模拟求职大赛等赛事,并设置课外实习实践学分。例如:2020 年,南京大学承办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师专题讲座与咨询、就业实习双选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此外,通过鼓励校企合作,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线上搭建集职业测评、专题网课、就业政策与招聘信息、校友信息、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生涯综合服务平台,或者依托森途学苑等第三方,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三)组建专业教辅团队专业的教辅团队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目前,高校就业相关课程教师主要来源于就业指导中心或学工队伍,在专业背景、授课经验、社会阅历、行业解读、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的积累都相对不足。结构相对单一的师资队伍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需求,引入企业在职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师、思政教师等参与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笔者建议组建授课小组并聘请思政专家担任教学顾问,可结合教师的特点进行模块化教学,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培训研讨,合作编订教材,共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一方面,学校应定期组织理论培训和企业调研,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制度,激励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提升政治素养和个人修养,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四)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思政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和职业道德。据统计,半数以上高校学生选择毕业后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就业,不足 2%的学生选择支援偏远地区和农村,说明大部分学生倾向选择薪资待遇高的工作,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7。就业去向上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选择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小微型企业的不足 20%,说明大部分学生追求安逸稳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因此,需要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引入家国情怀、中国梦、乡村振兴等思政内容,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动员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参加“三支一扶”,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三、结语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大学生“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持续,“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国家“六稳”“六保”的重中之重。促就业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还需要学校层面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职业观和掌握求职技能,这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当结合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改革方向,审视自身不足,从构建阶梯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完善“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线下学习线上服务”课程体系、组建教辅团队和课程思政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化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为社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随着教育理论与就业实践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将紧紧围绕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