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生
空间
视角
西北
传统
村落
分类
引导
策略
研究
罗艺晴
资源环境-5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江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是稻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为农耕文明的遗产,其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在已经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江西共有343个村落入选,以北部河道纵横的鄱阳湖平原和丘陵间广布的诸多大小盆地(吉泰盆地等)为聚集,这些区域是江西主要的农业种植区域,也是人口和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其典型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存保存的相对完整,因此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分析集中于此,而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研究除个案之外,并未形成体系。赣西北地处赣湘鄂交界,是荆楚文化影响赣地的区域,也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同时该区域内的部分县市(历史上的南昌府县如丰城、靖安、奉新等地)距离省会南昌市较近,受豫章文化影响颇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于赣鄱其他区域的村落形态,但也因建设性破坏和空心化衰败而逐渐消退,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仅有23个,只占全省总数的6.7%,其分布特点呈现东南数量多、平原型村落多的特点,这与赣西北多山多丘陵的地形条件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而赣西北传统村落最为密集的丰城市,恰好位于西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的地带,属于赣抚中游河谷阶地,平坦的地势和充沛的水源为传统村落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而稳定的人地关系及建设的相对弱化则为传统村落的延续提供了重要条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赣西北传统村落的保护仍处于单一的点式保护利用状态,更加侧重的是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保护,而忽略了生产空间的利用。不少传统村落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正面临着特色产业发展单一雷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不能一味地强调乡村旅游,而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构建新兴业态,以产业培育反哺传统村落保护,实现传统村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厘清赣西北传统村落的发展特征,探索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保护路径,为该地区传统村落的建设提供思路,本研究拟对这23个传统村落展开调研及分析。1 赣西北传统村落“三生”空间特征及现状分析赣西北2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在宜丰(5个)、靖安(4个)、奉新(2个)、高安(1个)、樟树(1个)、丰城(10个)三县三市中(表1)。这些传统村落多为聚族而居的血缘型村落,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血缘村落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独立完整的生活圈和文化圈,是保持社会各项功能特征的最小单元,因此原有的生活风貌、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能够较为完整的保存。1.1 生态空间分析赣西北多山多丘陵,幕阜山、九岭山脉横贯,发源于九岭山区的潦河水汇入修水注入鄱阳湖。九岭山水造就了赣西北传统村落独特的生态环境,它们遵循风水学说依山傍水、负阴抱阳的规则,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在机理和自然规律,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1.1.1 依山造屋赣西北山区的传统村落多选址于山凹处或群山环绕的盆地中,如高安贾家村位于畲山的凹处,似金盆落地,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靖“三生”空间视角下赣西北传统村落分类引导策略研究罗艺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 为推动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及差异化发展,以赣西北 23 个国家传统村落为例,基于“三生”空间的研究视角对村落空间特征及空间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划分传统村落类型,并以“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探讨分类开发保护策略。结果表明,依山造屋、傍水结林、外田内村是赣西北传统村落“三生”空间功能划分的典型模式;可划分为传统风貌保护型、生态景观资源型、历史文化依托型、田园社区发展型四种类型;以“区域联动、协同保护”重塑传统风貌保护型村落价值体系;以“生态优先、绿色康养”实现生态景观资源型村落有机发展;以“创新传承、文化融合”助推历史文化依托型村落现代转型;以“数智农业、田园乡居”促进田园社区发展型村落三产融合。关键词 三生空间;传统村落;分类引导;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241.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3-01-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乡融合引领下近郊型乡村 三生 空间优化重构研究”(JC2121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上高县泗溪镇洋港村更新规划设计研究”(2021XJZD002)。作者简介 罗艺晴(1985),女,江西奉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聚落与乡土建筑。资源环境-53-安占坊村位于来龙山东麓,整个村庄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避世隐居如同世外桃源。极少量坐落在高处,如靖安船湾村,地处九岭山脉,为赣西北海拔最高的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1.1.2 傍水结林赣西北平原主要位于赣江与修水支流附近,是传统村落集中分布的区域。在选址上更加追求“傍水”,充沛的水源及平坦的地势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村落被大片良田包围。同时,出于安全需求的考虑,大部分村落都构筑了人工防御体系,如城墙、护城河、土石垱、保驾楼等。此外,还善于利用人工的手段改善村落的生态环境。宜丰自古便有植树造林的风水思想,村落周边的风水林既是龙脉之处,亦是风水宝地,在其培植、保护、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水文化,也形成了环抱村落的绿色屏障。1.1.3 凿圳建塘如果说逐水而居是赣西北传统村落选择自然的态度,引水建塘则是巧于因借的结果。从生态的角度看,它不仅具有蓄水防火、调节气温、生态循环的作用,更是村落世代的情感表达与精神寄托。直接以“塘”命名的赣西北传统村落就不在少数,如丰城厚板塘村、湖塘村、富塘村、长塘村等。生态营建的智慧使赣西北传统村落具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山、水、林、田、湖的生态景观,呈现出“山包围村、村包围田、田包围水、水聚于塘”的生态格局。1.2 生活空间分析受地形地貌人文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赣西北传统村落的格局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大致可分为山地散点式、平地团块式、线性条带式和图案象征式四种类型。1.2.1 山地散点式散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依山而建,因复杂的地形呈现出点状的布局形态。这类型的村落规模往往较小,由多个居民点组合而成,虽布局随机但仍遵循一定的规律,或统一朝向或围绕开敞空间展开。1.2.2 平地团块式以一个或多个核心体为中心,集中布局的内向性群体空间。赣西北传统村落形态多为团块式,其空间格局大多以宗祠为核心,民居遵从祠堂排列,具有强烈的向心性,或者以街巷、水系为界,以井为中心分成若干组团,具有严格的秩序感。1.2.3 线性条带式多随道路或流水方向顺势延伸或环绕成线形布局的带型空间。这类村落一般靠近城镇,交通便利,村落沿着道路或水系营造且生长,形成了带状布局的村落形态。1.2.4 图案象征式受自然环境及风水堪舆学说的影响,村落按某种象征意义的图案营建,如丰城白马寨村,64条巷道暗含八卦图中的六十四卦象,125幢古建筑顺着这64条巷道分布,整体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八卦图。从村落生活空间现状来看,赣西北传统村落格局保存情况不一,第一批和第二批入选的传统村落因之前就是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受保护时间较早,基本保留了村落繁荣期的环境构成、历史文脉和建筑传统,其空间格局相对完整。地处深山的传统村落受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较小,绝大部分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格局,但因交通不便,大多数居住者都已外迁,导致村落虽格局完整但却逐渐走向衰败的状态。而其他传统村落,尤其是沿道路呈带状布局的村落,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城镇化建设性破坏的阶段,传统民居建筑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濒临倒塌,村落规划的无序性使村落原有的肌理遭到扩张性破坏,虽保留了部分格局,但失去了完整性。表 1 赣西北传统村落名录县(市)乡(镇)传统村落名称入选批次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1平溪村4潭山镇店上村5龙岗村5芳溪镇下屋村5靖安县仁首镇雷家村4大团村水垅村5象湖村占坊村5中源乡船湾村5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4干洲镇长青村5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1樟树市刘公庙镇塔前彭家村2丰城市白土镇赵家村2张家镇白马寨村2筱塘乡厚板塘村2湖塘乡坑里村4湖塘村5江湖村赤坑村5六坊村富塘村5洛溪村5段潭乡湖茫村5同田乡长塘村5罗艺晴:“三生”空间视角下赣西北传统村落分类引导策略研究资源环境-5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1.3 生产空间分析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赣西北传统村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为辅助、第三产业为转型的趋势。作为传统的农耕型村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仍然是赣西北传统村落的主要产业空间,农耕属性强且耕地分布聚集。宅前院后、村内村外皆有耕地,生产空间近生活化 1。第二产业空间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大多以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空间为主,或在村域范围内建有厂房基地或融于村落生活空间内形成文化。如宜丰天宝村和平溪村,在传统村落保护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天宝罗酒”这项非遗特产,利用罗酒作坊进行生产与传习,并搭载实体店及网络平台实现产业化。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保护意识的加强,以乡村旅游为驱动力的第三产业在赣西北传统村落的活态利用中常见,因其整体保护完整、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旅游开发的先天条件。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赣西北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上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静态展示。赣西北大部分传统村落仍处于初代状态,以修复传统风貌、修建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为主,这其中不乏获评3A级、4A级景区的,如高安贾家村。虽村落肌理得以完整保存,但人口集中搬迁导致村落成为死的博物馆,只能静态展示,其经济效益低。博物馆式的古村落与旁观者的古村村民两分离 2,也与体验式休闲旅游的需求转变相背离。二是原生生态。以山地散点型传统村落为典型,如靖安船湾村隶属中源乡,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地,依托客家避暑小镇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成为江西省内知名的避暑旅游胜地。但船湾村并未规划好发展路线,仍延续着原生传统的形态,没有发展也是人口流失的重要原因,这样的村落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3。三是文旅融合。以民俗文化为契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打造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推动传统村落的文旅融合。如丰城湖塘乡,因传统村落数量较多,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常举办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节以带动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但产业动能不足、品牌文化缺失、新型业态匮乏等仍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面临的困境。1.4 空间现状分析由此可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本质内容其实就是“三生”空间的营造建构,依山造屋、傍水结林、外田内村是赣西北传统村落“三生”空间功能划分的典型模式。随着城乡格局演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功能空间由界限清晰、内涵明确的状态转变为界限模糊、内部复合的结构 4,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已不再是单纯的独立空间,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生态-生活-生产一体化趋势明显。赣西北传统村落近年来保护虽见实效,但整体仍缺乏“三生”共融的保护意识,在保护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保护,忽略了生产空间的发展,对村落本身蕴含的独特文化基因缺少深度挖掘与开发利用,缺失了村落产业品牌文化的价值表达。而生活空间的保护仅限于有形的物质载体,大多侧重对村落中遗存的传统建筑及传统风貌的保护,对当地村民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精神信仰等活态文化的保护,普遍缺乏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措施。而这些根植于村落农耕文明的原生态文化,正是传统村落发展的优势所在。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应在尊重自然和延续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村落独特的文化基因,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提升村落人居环境,构建有机和谐的“三生”空间格局体系。2“三生”空间视角下赣西北传统村落振兴类型划分当前国内对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并没有统一标准,既有研究中多用单因素视角,如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地理区位文化、传统功能价值等进行分类,而传统村落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应全面综合运用多因素指标构建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因此,根据传统村落的资源禀赋、文化特征、产业经济等多因素指标体系内容,借鉴“五态”融合 5、共生理论 6等传统村落振兴类型划分研究方法,将赣西北传统村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