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的时空间分异影响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579237

大小:2.3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建成 环境 老年人 步行 时空 间分异 影响 研究
134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11Before/after the evening peak,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individuals.On the premise of controlling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some indicators of subjective built environment and objective built environment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walking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element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walking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eriods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Key words built environment;walking activity;space-time;the elderly2021 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2.64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例的 18.7%1,相比于以前人口普查的相关结果,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并且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加深。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规定的量化标准,2025 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将成为我国需持续面对的“新常态”。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构建与老龄化趋势相适应的适老、敬老社区环境,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龄化给健康带来的挑战一部分来自生理性衰弱诱发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一部分来自社会参与度降低带来的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睡眠障碍等疾病2。大量研究表明,持续、规律地参与户外体力活动,对于老年群体的多维度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主要包括增强体质、减少慢性疾病致病诱因、改善因衰老带来的认知障碍、综合提升生活幸福感3。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体力活动参与度水平成为国内外诸多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老年人从岗位退休以及身体机能的下降,以购物娱乐、接送小孩上学放学、社会交往等为主要目的的步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通过适老化的建成环境构建,迎合老年群体的活动特征和需求,促进其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成为迈向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本研究依托南京主城区老年居民的步行活动实时调查反馈及活动范围周边建成环境数据,探索老年群体身体活动的时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与早/晚步行行为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以期为完善适老化的建成环境更新建设以及政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老年群体的步行活动时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晚高峰到来前/后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类型及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个人社会经济属性的前提下,主观建成环境、客观建成环境的部分指标均与老年人步行活动显著相关,且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与老年步行活动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关键词建成环境;步行活动;时空间;老年人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DOI10.19892/ki.csjz.2023.11.29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an ageing population,the key to healthy aging has become how to create a building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to meet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older groups and to promote their regular sports activities.Through real-time study and feedback on the walking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residents in Nanjing as well as the built environment data around the activity area,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ce-time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groups physical activities,and further explores built environment elements,which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orning and evening walking behavior,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renewal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the aging and policy interven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space-tim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walking activity of the elderly group is obvious.作者简介:王晓彬(1996-),男。研究方向:健康城市。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的时空间分异影响研究StudyontheInfluenceofBuiltEnvironmentontheSpace-TimeDifferentiationofWalkingof the Elderly王晓彬Wang Xiaobin1352023.11/Aging Design and Aging Response 适老性设计与老龄化应对行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户外活动。目前已有医学、公共卫生、城市规划、社会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客观建成环境和主观感知两个维度对老年人的步行活动的决策影响因素给予充分关注。在客观建成环境层面,邻里社区的可步行性、连通性、环境安全性和环境美学等方面4对老年人的步行活动可能存在潜在的支持或阻碍作用,但总体而言,社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越高,老年群体选择积极出行的交通方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5;而在主观感知层面,一些研究发现行为主体对环境的主观感知是独立的因素6,研究表明,居民对其所在建成环境在吸引力、安全性、活动支持性等方面做出的主观评价越积极,其每周的步行活动量越容易达到推荐量。此外,社会经济地位、婚育情况、年龄、健康状况等个体差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7。然而,目前在时空间维度入手探究影响居民活动时空间分异的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多是从通勤日与休息日的活动特征差异入手,探究日常生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射规律,而对于一天内居民的日常活动,尤其将研究视角聚焦于老年人群体,探究建成环境与日常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另外,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客观建成环境及居民对健康环境的主观认知,二者对居民体力活动的频率、强度、意愿等均具有显著影响,然而对于二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及比较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所不足8。此外,大量的实证研究均以发达国家及地区作为实证对象,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尤其是国内对于建成环境与老年人步行活动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综上所述,本研究着眼于老年人群体,从健康视角出发,尝试回答以下问题:老年人一日内的步行活动有何时空间特征?同一天不同时间段主观建成环境及客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行为分别有何影响?存在什么样的共性和差异?希望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深化已有研究理论,为制定符合我国空间特征的健康评估导则与规划理念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1.1 研究区概况早在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就显示,南京市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10.04%,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后在第五、六次人口普查中,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 8.42%和 9.2%,较 1990 年人口普查结果分别提高了 2.10%和 2.88%9。由此带来的慢性病患病概率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加剧、社保需求提高等问题给城市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本研究将南京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我国老龄人口集中分布区中老年人日常步行活动所处的不同场所周边的建成环境,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对于步行活动的影响。1.2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是 2019 年 5 月开展的“南京市老年人日常活动调”,调查过程包括在南京市区选取 10 个在区位、交通环境、服务设施、社会经济地位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在每个社区内随机选取 12 位年龄在 60 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及社会经济属性的访谈式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 114 份。活动轨迹调查为受访期间在征得其同意后,受访者在一周时间内一直随身携带 GPS 定位设备,从而对其 7 天内全部户外活动轨迹进行定时上传收集(每隔 10min),并要求受访者对每次出行活动的活动目的进行自我上报,经过核准后得到有效出行轨迹数据 1109 条。建成环境数据包括从百度 API 上爬取的相应地点的土地利用、建筑轮廓、道路交通及 POI 等数据,并利用 SPSS 软件建立居民实时空间活动轨迹的基础数据库。从样本的基本属性(见表 1)上来看,男女占比均衡(男性占 55.26%,女性占 44.74%);受访群体整体受教育水平良好,有 20.18%的受访者拥有本科或大专学历,38.60%受过高中及中专教育;年龄方面,样本的年龄结构基本与南京市老年人大的年龄结构相符(2019 年南京市 80 岁以上老人占老年人数量的 15.3%),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家庭年收入大部分在 10 万元以下(59.65%),大部分受访者拥有一辆及以上私家车(56.14%);近一半受访者有超重方面的困扰(36.84%超重,11.40%肥胖),与 2017 年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报告中得出的老年人超重率及肥胖率数据基本相符(超重率40.4%,肥胖率8.6%);大部分受访者患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占比分别为 35.96%、28.07%和 24.56%。1.3 研究变量与评价指标体系1.3.1 客观建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本研究以步行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故引入 15min生活圈的理念,对生活圈范围(缓冲区半径选取 1km)内的相关建成环境,采用“5D”指标进行评价:在密度方面,由于身体和家庭等原因,老年人会尽可能少地选择挑战性、激烈性较强的活动类型及相应的活动场地,因此相对而言,绿地、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公园广场等对老年人的影响较大。因此,选取上述设施的密度作为衡量指标;在设计方面,选取道路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作为反映社区交通设计合理性的指标;在多样性方面,通过土地使用多样性来反映功能混合程度;在到交通设施距离方面,选取公交及地铁站交通密度作为衡量区域内交通服务水平的指标;在可达性方面,分别选取绿地开敞空间、生活服务、医疗、体育及餐饮类设施的可达性衡量社区便136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11捷程度。各指标具体含义及变量计算方法如表 2 所示。1.3.2 主观建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观建成环境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级指标进行评价(1=非常满意;2=满意;3=不确定;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重点围绕建成环境的美观性、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四类作为准则层,再将具体的细化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各指标具体选取情况如表 3 所示。2 描述性分析从出行时域分布方面来看(见图 1),老年人的步行活动在全天呈现上下波动形态,主要聚集在上午 8:0012:00 和傍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