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金元
之际
燕京
书写
及其
文化
空间
意义
2023年第3期(总第171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金元之际的燕京书写及其文化空间的意义重构张勇耀(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金亡后,幸存文人重回燕京,在废墟上寻绎金源王朝的历史。皇宫是他们想望金朝盛世的情感入口,他们以记忆重构着无法复原的盛世空间和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时光。修建于金代的卢沟桥和燕市酒楼等京城旧观则成为沧桑历史的见证,重回文人的书写使这些有形空间拥有了超越实体的象征意义。二代文人、仕元文人的燕京书写体现了对历史景观的政治性重构,他们对金朝完好政治生态的美好想象,对金朝亡国的反思和帝王失政的批判,都寄寓着对新兴蒙元王朝的政治期待。燕京是亡金文人修复心理创伤的重要空间,也是观照易代文人参与文化重建的重要窗口,他们的书写为元大都文学的繁荣拉开了帷幕。关键词:燕京;卢沟桥;文化记忆;重构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627(2023)03-0138-09DOI:10.20076/ki.64-1065/G4.2023.03.017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 年),金朝迁都燕京,“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1(613)。这是今天的北京城第一次作为帝都形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从贞元迁都到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北京作为金朝帝都的历史共计62年,其间经历了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珣五代帝王。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中都进入蒙古治下,名称先恢复到贞元迁都前的“燕京”,中统五年(1264年)以开平为上都,又以燕京为中都,直到至元九年(1272年)成为元朝都城并改名大都2(1528)。天兴三年(1234年)金亡前后,幸存文人开始重回燕京,他们在废墟上寻绎金源王朝的历史,试图通过回忆的通道重回金源。回忆是一种“在集体中被经历的时间”,“被根植于被唤醒的空间”,而且具有“可重构性”3(3941)。重回文人的燕京书写既是对已消逝的金源王朝的伤悼缅怀和沉痛反思,也是对空间所代表的金源王朝历史的建构与还原,而随着时间流变,空间所代表的文化意义逐渐向新朝政治话语过渡。一、皇家宫阙与金朝故国的想象性重构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燕京属于“元代文学史”的部分从1215年就开始了,在较早降蒙并攻占中都的契丹人石抹明安及其子石抹咸得不的相继治理下,燕京已经有了一些文学活动,而对于大多数幸存金源文人来说,重回中都要等到汴京陷落他们逃回北方之后了。毋庸置疑的是,燕京在亡金文人心中有着其他空间无法取代的特殊地位,因为这一空间代表着金朝曾经完好的国家形态、典章制收稿日期:2023-03-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元好问资料类编”(22FZWA007)作者简介:张勇耀(1973),女,山西文水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金元明文学研究。引用格式:张勇耀.金元之际的燕京书写及其文化空间的意义重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38度、文明秩序和文学繁荣。相比于“南渡后,疆士狭隘,止河南、陕西”4(74)的局促,“嘉气满神京”“寰宇庆升平”1(985)的海陵王迁都初期以及“大定明昌五十年”5(701)的中都之治更能代表金源王朝的盛世气象。幸存文人都曾感受过金朝的江河日下和战争压力,经历了天兴元年(1232年)五月的瘟疫,“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1(419)和“围城十月鬼为邻”5(742),见证了繁华汴京的覆灭,“百王之制度,九州之壮观,寖以芜替,遂无孑遗”6(6),更经历了亲人、同僚、友朋的悲惨死难。当他们于九死一生中渡过黄河重回中都,眼前的废墟和青年时期的中都记忆相互交织,内心的激荡可以想见。当亡金文人以全视角审视这座曾经承载了金源盛世的都城,他们依然为这座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称奇。事实上,完颜亮迁都燕京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不但有“得中之制”7(59)易于管理中原,而且地理形势得天独厚,周边的山川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如世宗时名臣梁襄所说,“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并说“皇天本以限中外、开大金万世之基而设也”1(2261)。然而这“万世”的期许和实际上的62年,无疑形成了强烈反差。当重回文人以诗歌表达重回旧都的感受,难掩的自然是深切的悲凉。如魏璠 燕城书事:都会盘盘控北垂,当年宫阙五云飞。峥嵘宝气沉箕尾,惨淡阴风贮朔威。审势有人观督亢,封章无地论王畿。荒寒照破龙山月,依旧中原半落晖。8(1册,94)此诗苏天爵 元文类 收录,但又见于王恽 秋涧集,为 燕城书事二首 其一9(631),或为误收。魏璠青年时期在太学“声闻藉甚,为流辈所称”10(8册,497),曾七赴殿试,在中都生活时间较长;金亡后,一度闲居乡里,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被忽必烈征召前往和林,不久病故于和林,他的燕京之行或也在是年,时年69岁。当年青春今白头,曾经繁华的中都也已人逝物非。诗人看到燕京城气象宏大,扼控着北方边陲,当年的宫阙上还有五色祥云在飘飞,透露着曾经的王气。“当年宫阙五云飞”一句,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金章宗的 宫中绝句:“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扬花”11(418)。青春朝气的金章宗和青春朝气的繁华帝都成为亡金文人挥之不去的疼痛。第三联写道,相比于人们常常谈论的河北之富,这座皇都显然已经备受冷落了。金元之际,河北在真定史天泽、保定张柔等世侯经治下经济发达,成为众多名士的寄身之所,燕京却相对冷落。末二句以荒寒的龙山月和中原落日的自然景观,抒发了空茫和苍凉之感。燕京是一座被洗劫过的都城,贞祐三年(1215年)蒙古兵入城后,对“雄丽为古今冠”的中都宫观“敬畏不敢仰视”,但这些宫观“俄为乱兵所焚”12(791),一说火烧了月余。当年完颜亮曾对宫室苑囿进行了系统命名,“多取仙都、城阙、宫殿、池岛之号”,如将辽之瑶池改为太液池,又命名了芙蓉池、十洲三岛等,“凡花木之可珍者,易以琪树、珠树,建木瑞华、琼蕊、瑶草、朱英、紫脱之名”10(4册,14)。金章宗即位后,又曾命名“燕山八景”,有“太液秋风”“琼岛春阴”“居庸叠翠”“卢沟晓月”“西山晴雪”“蓟门飞雨”“玉泉垂虹”“金台夕照”13(1739)。经过战火洗劫,这些寓意美好的宫阙楼阁、池沼花木、四季伟观,以及维系着国家气象、士民瞻望的美好图景都随着大火被烧为灰烬。也正因此,焦土之变、人逝物非是重回文人的最深感受。大安元年(1209年)元好问在中都参加省试时20岁,可以考知的首次重回是在乃马真后二年(1243年),此年他54岁,受耶律楚材之请为其家族作墓铭。出都二首 其一写道:“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不奈何。但见觚稜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5(1121)他说自己当年看到京都的辉煌与奢华,曾发出如汉代梁鸿 五噫歌“顾瞻帝京兮,宫阙崔巍兮”那样的感慨,可是哪里想得到这样辉煌奢华的宫阙会随着亡国成为焦土呢?尤其是当年的宇文懋昭著,崔文印校证 大金国志校证 卷25 宣宗皇帝下:“燕京宫阙雄丽为古今冠,至是为乱兵所焚,火月余不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5页。又李有棠 金史纪事本末 引邵远平 元史类编:“燕京破,石抹明安入城,焚宫室,火月余不灭。盖围三年矣。”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790页。1392023年第3期(总第171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御园禁宫已成为普通人可以随意出入的场所,燕京幕府从事刘公子于御苑之西筑临锦堂,“裁其西北隅为小圃,引金沟之水渠而沼之”14(690),创设了一处小景,与友朋置酒高会。元好问置身于“云子酒,雪儿歌,留连风月共婆娑”中,仿佛时空发生了错位,想到“三山宫阙空瀛海,万里风埃暗绮罗”15(350)。当年的故宫雄丽如海中三山,如今却为之一空;当年这里宫女如云,万里之外席卷而来的风埃却使她们华美的绮罗暗淡无光。这首 鹧鸪天 透露出美景佳朋的外部环境无法消解的内心苍凉。万宁宫是位于中都城北的帝王行宫,1215年曾被作为攻克中都北门的通道。元史 石抹明安传:“攻万宁宫,克之。取富昌、丰宜二门。”15(2366)万宁宫所在的琼华岛也就是如今北海公园的白塔山。这里风景优美,金世宗、金章宗都曾多次到此避暑,还曾在此策试进士。赵秉文 扈跸万宁宫其一写道:“花萼夹城通禁籞,曲江两岸尽楼台。柳阴罅日迎雕辇,荷气分香入寿杯。”16(198)花萼夹城,楼台林立,柳绿荷开,无不为帝王的抵达欢欣鼓舞。元好问的岳父张翰所作 万宁宫朝回,写雨后微凉中看到黄花绽放,喜鹊欢叫,球场泉鸣,感觉自己走在汉代的云梦之林,衣袖上还隐留着宫中的淡淡薰香。末二句云:“太平朝野欢娱在,不到莲塘有底忙。”17(2168)“太平朝野”正是诗人的现实感受。可惜赵秉文和张翰都没有活着回到中都,天兴元年(1232年)五月,执掌文柄30年的赵秉文病死于汴京围城,在“庶事草略”之际“经度区处,皆有条理”1(2458)的户部侍郎张翰则在南渡当年就去世了。相比之下,曾在泰和六年(1206年)21岁时参加万宁宫殿试的杨奂要幸运得多。杨奂通过蒙古“戊戌试”是在太宗十年(1238年),王庆生 金代文学家年谱 首次记载他有燕山之行是在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时年已64岁18(1351)。杨奂当年曾作 试万宁宫 诗,写自己在考试中感受着万宁宫的环境:玉槛金炉,露红烟轻,缥缈氤氲。“月淡长扬晓色清,天题飞下寂无声。南山雾豹文章在,北海云鹏羽翼成。玉槛玲珑红露重,金炉缥缈翠烟轻”,尤其是得到金章宗的垂问,“谁言夜半曾前席,白日君王问贾生”19(316)。可惜杨奂此榜并未及第,南渡后同样屡试不第,以太学生身份遭遇国亡。重回燕京,杨奂拜访了当年的御前读卷官太常卿赵公,时赵公已下世,其孙赵承祖竟还保存着当年考生的试卷。杨奂重见旧物,“感念存殁,不能不惘然”19(279)。他为拟试赋作了跋,并将 试万宁宫 诗写在跋文中送给赵承祖。薛瑞兆先生认为这位太常赵公即 中州集 收诗二首的赵之杰11(701),元好问 中州集 小传说赵之杰“孙季卿,在燕中”17(2146),季卿或为承祖之字。元好问重回燕京,也游历了当年的金朝行宫。南乡子 九日同燕中诸名胜登琼华故基 词上阕云:“楼观郁嵯峨,琼岛烟光太液波。真见铜驼荆棘裹,摩挲,前度青衫泪更多。”15(340)高大雄伟的楼观和泛着清波的太液池依稀留存着往日帝王百官活动的身影,而叠映在内心的却是荆棘铜驼的亡国苍凉。燕京进入蒙古治下后,万宁宫所在的琼华岛曾被全真道占据。元好问 出都二首 其二末二句云:“从教尽剗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诗末自注:“寿宁宫有琼华岛,绝顶广寒殿,近为黄冠辈所撤。”5(1121)琼楼玉宇的广寒殿被拆去修建了道观,诗人愤激地说,不如把琼华岛也全部铲除吧,留在西山只会让重回的旧人伤心落泪。曹之谦 北宫 诗抒发的情感与元好问类似:“光泰门边避暑宫,翠华南去几年中。干戈浩荡人情变,池岛荒芜树影空。鱼藻有基埋宿草,广寒无殿贮凉风。登临欲问前朝事,红日西沉碧水东。”20(184)北宫也即万宁宫,是相对于城南的金朝故宫而言的。曹之谦金末与元好问同为省掾,“机务倥偬,闻商订文字,未尝少辍”9(2027)。北渡后曾入平阳经籍所任职9(2623),游燕时间不详。诗中写到金朝宫观殿阁的名称:光泰门、太液池、鱼藻池、广寒殿。鱼藻池由张浩营建,金史 地理志:“鱼藻池、瑶池殿位,贞元元年建”1(613)。张浩传:“贞元元年,海陵定都燕京。赐宴于鱼藻池。”1(1981)泰和三年(1203年)五月初五,章宗与群臣“拜天,射柳,上三发三中,四品以上官侍宴鱼藻殿”1(285)。旧日繁华宛在,却已物是人非;池岛荒芜,树影一空,池内只有荒草萋萋;广寒殿已被拆毁,再难贮存140凉风供帝王避暑。末二句道出了亡臣的寂寞:欲问而莫问,问了也无答,只有红日西沉,碧水东流,天地都陷入巨大空茫的沉默之中。燕京皇宫是金朝繁盛期的象征,也是重回文人切入故国历史、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