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行为矫正治疗的效果观察_甘火琴.pdf
下载文档

ID:2578953

大小:1.2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神分裂症 患者 应用 行为矫正 治疗 效果 观察 甘火琴
33安徽医专学报 2023 年 22 卷第 3 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行为矫正治疗的效果观察甘火琴 胡陈红 王 晶 王 华【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7-0196(2023)03-0033-03【摘 要】目的:探讨行为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此次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增加行为矫正治疗。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OSIE-30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可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康复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纠正行为不协调症状,值得应用。【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行为矫正治疗效果doi:10.20072/ki.issn2097-0196.2023.03.011目前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由大脑结构、遗传、妊娠、周围环境、后天生活家庭等因素共同激发1。流行病学研究指出2,1555岁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年龄段,患者终生患病率约6,有50%的患者有精神残疾状态,对自身家庭和周围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虽然目前并没有根治疗法,但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控制病情,常用药物以氯氮平为主,可与阿立哌唑、利培酮、氟哌啶醇、齐拉西酮联用以增强效果,或采取碳酸锂、拉莫三嗪等辅助用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和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性高,但抗精神病药物和刺激治疗的作用范围有限,还需结合非药物治疗持续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和行为障碍,提高其独立生存能力。行为矫正治疗主要根据认知和行为理论假设,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措施纠正患儿错误认知,所采取的正性强化措施能转变、纠正患者情绪和行为异常,对不良行为起到矫正和适应的作用,其矫正目的在于解决患者对问题和事物的不合理认知,从而以正确角度看待并解决心理问题,逐步改善患者慢性精神功能残缺。本研究选择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探讨行为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6月-2022年7月本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5.462.78)岁;精神障碍类型包括4例紧张型、11例未分化型、34例偏执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145岁,平均年龄(36.052.03)岁;精神障碍类型包括2例紧张型、12例未分化型、36例偏执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病情处于急性症状控制稳定期;病程超过1年,年龄在18岁以上;治疗药物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至少持续用药半年未更换其他药物;患者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药物或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合并恶性肿瘤、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癫痫病史的患者。1.3 治疗方法1.3.1对照组 对患者采取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维持原有用药方案,并采取饮食干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个人卫生护理、睡眠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定期复查,评估患者身心状态,嘱咐患者按时服药,根据兴趣自主参与社交活动。1.3.2观察组对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行为矫正治疗,共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重点培养患者日常生活的主动性和规律性,让其恢复衣食住行的自理能力。早上6:30起床,洗漱后按时整理床铺,培养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饭后鼓励患者自己清洗碗筷,勤洗澡勤换内外衣裤,并让其自己洗衣服,定期修剪指(趾)甲和头发,纠正患者随地吐痰的恶习,引导其吐到痰盂内,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尽早就寝,保持充足的睡眠。在此阶段以示范讲解、观摩引导、督促、培养、强化等措施强化患者个人行为,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并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发其生活兴趣。第2阶段:鼓励并组织患者积极参与户外集体活动,例如集体做保健操、打扫卫生、修剪花草等,增加患者与他人的互动和相处时间,让其能融入社会集体当中,在消除孤独感的同时增加社会归属感。期间可安排患者从事复杂性稍 作者单位: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三科安徽宣城242000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项目(编号:2020 xkj015)2023-03-25收稿,2023-05-06修回临床医学研究34强或需要23人配合完成的工作,例如手工编织、烹饪等,激发患者对身边事物的兴趣,提高其团结协作能力。每周开展23次。第3阶段:充分了解患者个人兴趣爱好,为其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娱活动,例如下棋、听音乐、读书会、运动锻炼、手工制作、打扑克、书法、绘画等,并组织患者成立兴趣小区,定期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其对实际问题的应对和处理能力。第4阶段:这一阶段的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恢复,可在其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引导下外出散步、野餐、逛公园、观赏电影,让其能逐渐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治疗期间需与患者家属或单位保持联系,引导其协助医院共同参与患者的行为矫正治疗,鼓励其多来院探望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治疗期间需嘱咐患者主动坚持按时作息、按时服药的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参加户外活动时需遵守公共场所纪律,量力而行,对表现良好的患者予以物资和精神鼓励。患者家属需做到不轻视、不歧视患者,在患者居家期间给予关心和照顾,让其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并对患者服药行为进行督促,适当让患者参与家务劳动。1.4观察方法行为矫正以3个月为1疗程,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效果。康复效果:以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评价量表(IPRO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对康复效果进行评定,IPROS量表包括关心/兴趣、讲究卫生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工作和娱乐情况5个分量表,总分144分,反向评分,分值越低表示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低;NOSIE-30量表包括抑郁、激惹、迟缓、精神障碍表现、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社会能力7个分量表,前4个为消极因素(64分),后3个为积极因素(56分),消极因素分值越低、积极因素分值越高表示康复效果越高好。自我管理行为:以自制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包括社会生活能力、服药依从性、症状自我处理、心理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5个维度共25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越高。生活质量: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生理/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4个维度,总共30个项目,15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1.5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两组患者IPROS、NOSIE-30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30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IPROS、NOSIE-30评分比较(xs,分)组别nIPROSNOSIE-30消极因素评分NOSIE-30积极因素评分对照组 50 79.136.1739.401.4648.165.65观察组 50 31.233.1515.271.9467.813.84t48.89270.27420.339P0.0010.0010.0012.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组别n自我管理行为(分)SF-36(分)对照组5067.563.3498.285.71观察组5087.634.57116.456.56t25.07214.773P0.0010.0013 讨 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受疾病本身及长期住院药物治疗的影响,其社会功能和精神状态处于衰退状态,表现为缺乏主动性、意志减退、情感淡漠、社交孤僻、攻击暴力等症状,导致患者社会交际和正常沟通的能力缺乏,因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弱,不能正常融入到家庭和社会环境当中4。传统治疗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等消极方式对病情进行控制,并不能改善患者精神残疾状态和生活能力、社会功能部分丧失的状况,导致生活质量降低。通过大脑认知的调节和中介作用,外界信息可转化为自身经验,并传达给机体做出对应的行为反应,精神分裂症患者可通过学习正确行为方式消除个体与环境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因此采取行为矫正治疗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及NOSIE-30消极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基于行为改造理论的行为矫正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重要方法,ZalzalaA等6研究指出,行为矫正治疗提出的执行功能理论和监督注意等概念将患者行为引导视作对多种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且加工过程是正确、有效完成任务的必须过程。通过对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进行干预,能对患者行为不协调症状起到消退、减弱、巩固、保持的作用,从而逐步训练患者行为自理和控制能力,提高其社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从医院环境顺利过渡到家庭和社会环境7。精神分裂症患儿执行能力低下,普通抗精神病药物并不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强迫症状8,行为矫正治疗过程中将整个行为矫正治疗分阶段进行,强调循序渐进,通过35安徽医专学报 2023 年 22 卷第 3 期健康教育的方式将正确的行为信息传递给患者,能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并意识到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效果,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行为转变。WoodL9等的研究侧重于经过系统训练强化患者寻求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加工过程,即提高“监督注意系统能力”,从而起到纠正消极观念,促进行为积极转变的效果,本研究观点与其相符。本研究中采取分阶段行为矫正治疗,其中第1阶段的个人行为强化属于认知转换模块,第2、3阶段的户外集体活动和文娱活动属于不断强化工作记忆的过程,第4阶段结合外界环境对患者确定认知的过程进行训练,并促进其形成生活计划和习惯,改善IPROS量表和NOSIE-30量表的评价结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首先从患者日常生活的规律性、主动性、个人卫生习惯等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行为矫正,通过生活指导培养患者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作息,激发其生活兴趣,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其次患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后过渡到户外集体活动,在与他人协作互动的过程中可增加患者社会归属感,缓解其内心孤独感、自我感受负担和其他负面情绪,从而转变心态,适应并融入社会集体。再次,待患者适应集体活动后,根据其兴趣爱好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体现其自身价值,让其获得自尊、自信,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提高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降低抑郁、激惹、迟缓、精神障碍等消极因素,让身心恢复到积极状态;最后,在患者身心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引导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多接触家庭和社会,让其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有利于患者早期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生活。综上所述,行为矫正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独立生活能力,纠正行为不协调症状,并有效提高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参考文献1 孙亮,刘志伟,张雨龙,等.伴抑郁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6):687-691.2 刘取芝,蒋柯,王志琳.近十年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WoS的可视化分析J.医学与哲学,2022,43(7):6.3 李功迎,宋思佳,曹龙飞.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解读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4(4):3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