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
方略
20
世纪
30
故道
提出
论争
嬗变
发根
利益与方略:20 世纪 30 年代“整理黄河故道”的提出、论争和嬗变李发根 温小平 摘 要:1935 年 9 月,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在致蒋介石的密电中,提出“整理黄河故道”。主要举措是分流近半黄河水经故道入海,并以提案交给行将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该方案是在当时黄河于山东鄄城决口,造成鲁西、苏北数十县被灾,尤其是黄河北徙后,伴随国家经世战略转向,鲁省黄灾频发、愈重的背景下提出的。由于明清国家治水将全部黄河水逼向苏北,引发区域社会生态逆转,加之故道淤垫、堤岸残破,特别是数百万亩滩地被开发利用,引水复故关乎地方财政、民生等至重且大。不同于明清时期被人为牺牲的“局部”地区,此时苏北已属畿辅之地;导淮入海这一旨在维护核心区的国家重大工程集中于此;同时,关乎国民政府财政命脉的淮北盐场亦地处苏北。因此,“整理黄河故道”甫经提出,就受到中央和江苏各方的重重阻力,终归流产。关键词:黄河治理;黄河故道;导淮;韩复榘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治淮文献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22AZS016)作者简介:李发根,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温小平,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 570228)1935 年 9 月 14 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秘电蒋介石,除了就黄河在鲁西鄄城决口请拨堵口工程款外,同时提出“黄河根本导治办法”:“莫如分杀水势,减少流量如能择地建闸,导水一部归入旧河,则水量减少,或不至于岁岁为灾现值五全大会开幕在即,拟提案以备采择。”次日,韩再给蒋去电,陈述“黄河根本导治办法”即“整理黄河故道”的主要举措:在故道口门建闸,维持河南兰封以下流量不超过 8 000 立方米/秒,余水经故道入海;整理故道,使其容量至少可达 8 000 立方米/秒。亦即今道与故道各分流近半河水。历史时期,淮北曾长期作为国家依赖的核心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然而,自南宋初黄河夺淮以降,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受国家治水方略左右,淮北水灾频仍,社会生态加速衰败。1855 年,黄河北徙,虽然结束了 700 余年的夺淮历史,但淮河水系紊乱,河道淤塞,出海无路,入江不畅,流域水患反而日益严重。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故道所经之苏北成为畿辅之区的重要构成,核心区之腹地。加之,淮河出海口的长江下游地区不仅是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所系。因此,“整理黄河故道”的提出,势必引起国民政府、江苏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回顾过往研究,学界主要集中对黄河北441韩复 榘 致 蒋 中 正 电 及 蒋 中 正 复 电,1935 年 9 月 14 日,“蒋 中 正 总 统 文 物”,台 北“国 史 馆”藏,002-080200-00250-029。韩复 榘 致 蒋 中 正 电 及 蒋 中 正 复 电,1935 年 9 月 15 日,“蒋 中 正 总 统 文 物”,台 北“国 史 馆”藏,002-080200-00250-040。马俊亚: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年,第 115118 页。2023 年第 4 期(第 38 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 2023(Vol.38)DOI:10.13613/ki.qhdz.003262徙后,清廷内部围绕改道抑或归故的论争做了较好的清理。王林、万金凤考察了“改道派”与“复故派”背后的局部利益之争。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梳理了两方的争论。周锡瑞(Joseph W.Esherick)指出,地方政治势力的差异主导了清廷的态度。贾国静认为,虽然清廷内部有“改道派”与“复故派”之分,但真正左右其间的是清廷的最高利益。有关本文考察时段黄河、淮河治理的研究,学界业已取得了建设性成果,但直接涉及本课题的讨论还较为薄弱,目力所及,仅胡其伟点到,韩复榘的提议遭到了苏北绅民抗争,此案乃苏鲁水利纠纷的一个片段。本文拟融合黄河改道以降,下游灾害转移、故道实态、苏北在国家战略中地位的转变与维护统治核心区等因素,综合分析“整理黄河故道”的出台、引起的论争和最终走向,尝试走出地方水利纠纷窠臼,将事件置于整体史视野中考察,探寻个中意涵。一、灾害转移与“整理黄河故道”的提出南宋以前,山东“一直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和发展前列”,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影响,鲁西乃经济文化中心区。虽然自北宋末年以下,这里成为宋、金、蒙等多股力量角逐的主战场之一,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到了元末更成了荒凉之地。但是,随着明初鼓励垦荒、移民屯垦等恢复生产举措的推行,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重新贯通,至清中期,鲁西运河沿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人口迅速增长并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总体而言,19 世纪中期以前,鲁西是山东人口最稠密、发展最繁荣的区域。1855 年,黄河北徙,受局势影响,国家经世战略重新定位,将重点转向沿海地区和现代部门,放弃了治水、救荒等传统使命,运河体系逐渐废弃,加之战乱等影响,在山东半岛构建新核心区的同时,曾经数个世纪都是华北核心部分的鲁西,沦为边缘地区。彼时运道尚未彻底废弃,山东段黄灾频发,南决也偶有发生,因此自黄河北徙至 1902 年黄河管理制度终结这段时期,围绕黄河“复故”还是“走新”,展开了牵扯中央与地方的持久论争。受国家战略调整和地区政治势力主导,每次论争皆为“改道派”取胜。可以说,自改道伊始,主政山东的官员基于地方利益考量,多主张黄河归故。改道之初,山东虽是黄患重灾区,但尚有相当一部分水灾集中于河南、河北,分流了一些灾祸,且危害程度远不及民国时期。民国以降,伴随治河体制变革,山东黄河水灾愈发严重,至 1938 年花园口决堤这一时段,所有大水灾或是发生于山东,或是鲁省受灾最重,破坏程度远超前一阶段。且向人口数量、密度仅次于经济最发达的半岛丘陵区的鲁西南集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后文简称“黄委会”)在 1935 年541李发根 温小平:利益与方略:20 世纪 30 年代“整理黄河故道”的提出、论争和嬗变王林、万金凤:黄河铜瓦厢决口与清政府内部的复道与改道之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4 期。彭慕兰:腹地的构建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马俊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 233235 页。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张俊义、王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13 页。贾国静: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第 5797 页。胡其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以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为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年,第 239241 页。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 1722、2627、224、401402页;王云: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鲍德威:中国的城市变迁:18901949 年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张汉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20 页。彭慕兰:腹地的构建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史述要编写组:黄河水利史述要,北京:水利出版社,1982 年,第 358365 页。民国黄河史写作组:民国黄河史,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年,第 3741、94108 页。滕泽之:山东人口史,济南:山东省新闻出版局,1991 年,第 221224 页。的报告中侧面指出了这一现象:鲁省黄河“最近十年下游之得苟安,盖受上游多事之赐”。出生于此的张含英曾提及,童年夏日家居,“辄于皎月初升,暑气少退之时,纳凉湖畔,借闻老人闲话;星斗在天,飞萤扑面,清风徐至,荷香阵阵袭人,致足乐也。然此闲逸之情境,每为恐怖之恶声所惊破,以致举座惊惶,惴惴焉若无所措,一似大难之将临者”。主因之一,就是鲁西“地濒大河,水患时闻”。童年的生活环境对日后张氏励志治河产生重要影响。1930 年开始主政山东的韩复榘同样陷入这一困局。随着黄河下游灾患向鲁西转移,区域水灾愈发频繁,灾害日益加重。1933 年 8 月,黄河在兰考、长垣等处决口,河南、河北、山东 40 余县受灾,被灾人口 300 余万,财产损失 2 亿元以上,是 1855 年黄河改道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其中,山东灾情最重且主要集中于鲁西,20 余县被淹或遭波及,灾民近200 万人。直到次年 7 月才完成堵口。灾难余波未平之际,1935 年 7 月,黄河在鄄城决口,祸及苏鲁两省。此次水灾最大流量虽不及 1933 年,但造成的损失“远过之”,尤以鲁西南为重。据统计,15县受灾,淹没近万个村庄,灾民达 250 余万人。由于堵口工程迟迟没有进展,兼以大溜南奔,经苏鲁交界之微山湖冲入中运河,运河无法容纳,波及苏北,进而威胁国民政府统治核心区。韩复榘以此为契机,提出“整理黄河故道”,因此也就有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其实,一年前韩复榘前往江西谒见蒋介石时,已“面陈”黄河分流故道一事,但未有下文。此次在韩秘呈治黄方案前,山东请赈代表团代表、省教育厅秘书主任王近信在和记者谈及治黄意见时,公开提出,黄河顺其水势,分浚故道入海。韩复榘给出了“整理黄河故道”的理由。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由于河床淤浅,不能容纳上游之水,致使黄河近年来屡次决口。“河身积淤,日增无穷,而堤岸加高终属有限,今年决口纵能堵合,明年、后年难保不再溃决,防之愈力,积患愈深”。其次,鲁西“匪患”严重,“岁时旱涝实为最大原因”,其中尤以河患“为几不可抗御者”。此次水患,灾民不下 300 万人,灾区已逾 5 000 平方里,均在鲁西“强悍之区”。流离失所,抚辑难周,“地域、天时遥为造匪之机会,将来匪警自在意中从此地方不易有安谧之日”。最后,韩提到故道可用之因,黄河改道未久,“河堤尚多存在,稍加整理即可成功,建闸购地,所费无多,不特工程易施,而地势尤为顺利”。他强调,整理故道可“免除沉劫,消弭匪患,舍此实无善策”。黄河治理历来是一项国家大政,同时也牵扯多方利益。此时蒋介石虽为“党国最高领袖”,但从法理与现实考量,亦不可能对韩复榘的治黄主张轻下决断。收到韩的密电后,蒋批复:“黄河导治办法,卓见所及,如能提案讨论,尤所期盼。”由于 1933 年成立了直隶于国民政府的全流域治黄机构 黄委会,1934 年国民政府以全国经济委员会(后文简称“经委会”)为“全国水利总机关”。故641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徒骇河减水工程初步计划,1935 年 11 月,全国经济委员会档案,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26-44-017-06。张含英:治河论丛,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年,“自序”,第 1 页。王林:山东近代救济史,济南:齐鲁书社,2012 年,第 104111 页。东亚研究所编:黄河调查综合报告书第 2 篇(黄河治水及水运调查报告),见黄河研究资料汇编第 13 种,夏孟辉、唐志杰译,南京: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1950 年,第 50 页。民国黄河史写作组:民国黄河史,第 106 页。韩复 榘 致 蒋 中 正 电 及 蒋 中 正 复 电,1935 年 9 月 14 日,“蒋 中 正 总 统 文 物”,台 北“国 史 馆”藏,002-080200-00250-029。鲁请赈团代表王近信谈治黄意见顺其水势分浚故道入海,京报1935 年 9 月 6 日,第 5 版。韩复 榘 致 蒋 中 正 电 及 蒋 中 正 复 电,1935 年 9 月 14 日,“蒋 中 正 总 统 文 物”,台 北“国 史 馆”藏,002-080200-00250-029。韩复 榘 致 蒋 中 正 电 及 蒋 中 正 复 电,1935 年 9 月 15 日,“蒋 中 正 总 统 文 物”,台 北“国 史 馆”藏,002-080200-00250-040。韩复 榘 致 蒋 中 正 电 及 蒋 中 正 复 电,1935 年 9 月 14 日,“蒋 中 正 总 统 文 物”,台 北“国 史 馆”藏,002-08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