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鞍山市
乡村
旅游
农耕
文化
融合
发展
路径
郑文慧
乡村旅游-137-近年来,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发展一直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在发展的同时问题渐渐显现出来,而如何寻求更优途径来解决此类问题同样成为讨论热点。地处于安徽省最东部的马鞍山市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与浓厚的农耕文化,在借助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马鞍山市的发展收入也有了明显上升,但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农耕文化的挖掘不充分、乡村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通过对马鞍山市的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分析,为其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对策,使之在融合发展中焕发新活力。1 马鞍山市当前的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基本概况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最东部,辖三区三县: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和县、当涂县、含山县。20172020年马鞍山市旅游业及乡村旅游年总收入如图1所示。2017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62.6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年收入122.1亿元。2018年到2019年,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为309.5亿元、365.7亿元,乡村旅游市场份额均在60%以上,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旅游业总收入为204.3亿元,相比2019年降低44.2个百分点 1。除了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造成旅游收入的下跌,马鞍山市因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从而近些年来的乡村旅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不同的地方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创造并形成了不同的与农业社会有关的物质文化精神的总和,即农耕文化,这些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在马鞍山市的三区三县中,它们也各自形成不同的特点并且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带动了马鞍山市的乡村旅游经济,改善了乡村的物质面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马鞍山市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充分借助了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些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如大青山李白文化园、濮塘度假区等。在农耕文化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其中包括含弓戏、当涂民歌、和县庐剧等。各地区能够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地的资源相结合从而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也将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一面独具特色的旗帜。2 马鞍山市的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2.1 马鞍山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马鞍山市的三区三县中大多拥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首先,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可以直接体现在乡村旅游点的数量上。比如博望区就有丹阳镇马鞍山市乡村旅游 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郑文慧(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 为优化马鞍山市乡村旅游的路径、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其二者的融合发展,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三区三县为研究对象,采用 SWOT 分析法,将马鞍山市的乡村旅游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剖析,研究其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与阻碍,分析认为马鞍山市虽区位优势显著、历史底蕴深厚,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大,但未能形成一套属于自身的发展体系,存在着对农耕文化挖掘的不充分、品牌塑造的同化、乡村旅游的单一性、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融合的不深入等问题,若想进一步解决此问题,应将乡村旅游以农耕文化为精神内核去吸引游客,将农耕文化以更优的乡村旅游形式进行呈现,从当地资源、游客需求、空间布局、保护与宣传等多方面切入,促进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关键词 马鞍山市;乡村旅游;农耕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3-01-10 作者简介 郑文慧(1996),女,安徽巢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管理。图 1 20172020 年马鞍山市旅游业及乡村旅游年收入郑文慧:马鞍山市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乡村旅游-13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百峰村、八卦双尹自然村、董山里村、和合村、新市镇业桥村以及滨湖村农耕文化博物馆共6处,其中丹阳镇百峰村和滨湖村农耕文化博物馆是融入了农耕文化的乡村旅游点。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形成众多的乡村旅游点,正是如此,这些乡村旅游景点的数量足以证明马鞍山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次,马鞍山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些乡村旅游的产业集聚地,它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得益于充分发挥了区位和资源的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的内部要素。从外部条件来看,要吸引到游客的注意力需要该乡村旅游点的特色,有流量便会产生经济效益,旅游企业会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以此来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策略。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出现将大大提高各相关的旅游企业、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强紧密联系程度,在一定地区内集中并协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2.2 马鞍山市的农耕文化资源农耕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反映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质朴、淳朴和勤劳朴实的劳动者精神。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耕文化被逐渐引入城镇,依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伴随乡村旅游的日益升温,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日益突显 1。农耕文化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农耕物质文化,另一种则是农耕非物质文化 2。如图2所示,马鞍山市农耕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和农耕器具,农耕非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农事节日、军事文化、农事礼仪等。图 2 马鞍山市农耕文化旅游资源2.2.1 农耕物质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农耕器具在农耕文化中,农具是可以作为农耕文化的具体代表之一。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镇的滨湖村有一座农耕文化馆,该馆内陈列着一批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的农具。这座博物馆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留住文化传承的乡愁,守护延续上百年的文化记忆,它也成为了博望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扇窗。生产力的大力提高离不开生产工具的参与,而每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都有其特色并根据当时情况对之前有所创新,使得农业效率大大提高,这些农具各具特色又发挥着在那个时代的独特作用。2.2.2 农耕非物质文化近年来,马鞍山市的农耕文化与乡村建设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农事节日在农耕文化中较为常见,种类也比较多。例如在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的和县,有其特色的节日和县善厚龙虾节,该节日通过将美食文化与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宣传来打造宣传和县的龙虾品牌,活动种类丰富多样,有龙虾垂钓比赛、龙虾烹饪展示、音乐晚会表演等。这不仅将和县的龙虾作为一种农业特色产品进行展示,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整合、丰富内涵、拓展优势,推动了农耕文化资源的拓展延伸。马鞍山市面积并非十分大,但每个县和区基本都用当地独特的形式来呈现农耕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马鞍山市的农耕非物质文化兼备多样性与丰富性。2.3 马鞍山市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相融合乡村旅游需要依托一定的精神内核,缺少精神内核就表现出形式主义而无灵魂,农耕文化没有乡村旅游作为呈现形式就难以得到广泛传播。显而易见,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在乡村建设中格外重要,二者相互依托,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马鞍山市博望区的百峰村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该村依托村内瓜蒌、花卉苗木和精品桃产业,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业的花乡果巷品牌特色。2020年11月11日在百峰村圆满举办了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的博望区首届丰收节暨百峰村乡村振兴健步行活动,它的农耕文化村很好地例证了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 马鞍山市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SWOT分析3.1 优势马鞍山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它的区位优势显著,所处长三角强大的内需区域,这为马鞍山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马鞍山市的农耕文化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为传承与保护农耕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和方法。3.2 劣势首先,由于马鞍山市的乡村旅游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未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发展模式,与其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休闲旅游服务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均有待提高。其次,马鞍山市的自然资源、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历史底蕴也较为深厚,但是却没有深度挖掘和开发,很多资源还处于“沉睡”状态。周边是否具有可开发的资乡村旅游-139-源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同时乡村旅游集聚区处于兴起状态,然而大多数的乡村旅游产业是单体形式存在的,尚未形成有效规模,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最后,如何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将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合,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但是不失区域差异性,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互动从而塑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并且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农耕文化,这也是马鞍山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3.3 机遇在马鞍山市“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文旅方面中央做出了重大部署。“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视察,指示马鞍山要建成“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嘱托马鞍山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机遇就在你们手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还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为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全县先后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绿色长廊建设等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和美化了城乡环境。”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调动农民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经营,将村庄风貌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鼓励组织带动、企业带动、能人带动、景区带动,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推动旅游与百姓共享发展。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开发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3。这些都是为马鞍山市发展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3.4 挑战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民众将目光集中在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发展中。马鞍山市由于地理位置处于长三角地区,马鞍山市与周边城市的“乡村旅游竞争”也是愈演愈烈,主要竞争对手有传统旅游强市杭州、南京、扬州、苏州和芜湖等,相比较这些旅游强市来说,马鞍山市在宣传力度、资源开发与政策扶持上都是有所差距的 2。与成熟的城市旅游相比,乡村缺乏竞争优势,资源较为单一,且旅游产业集聚区还未达到成熟阶段,难以形成规模体系。4 对策4.1 大力开发有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内涵马鞍山市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丰富,但存在着地区之间不平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等问题。例如花山区乡村主要旅游景点只有濮塘自然风景区、凤凰湖原生态休闲山庄、白母以及南池村,雨山区的乡村旅游景点更少,相比较和县、当涂县,这些地区应该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的对象。乡村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更多旅游点的出现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使得农耕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3。在乡村旅游中要突出农耕文化特色,使游客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而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4.2 紧扣旅游新六大要素,满足游客更多层次需求与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相比,新的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更加强调从旅游产业投资开发者的角度去界定,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更加注重游客体验中的游玩体验,真正地从乡村旅游中获得快乐。现在在乡村旅游中注入了一种新的方式就是“体验式旅游”,它满足游客“参与式、体验式”的旅游需求,也是一个重大发展趋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体验与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特色餐饮、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融合产品,打造“长三角综合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争取建成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名城。”将濮塘度假区、横山风景区打造成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乡村旅游多功能基地。4.3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乡村旅游主要是凭借着农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向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的娱乐方式。然而,随着消费者的增多,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量的下降 4,使得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若无耕地,也就无农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