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初期党报城市政治动员功...基于上海《解放日报》的考察_朱清河.pdf
下载文档

ID:2578608

大小:1.46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解放日报 建国 初期 党报 城市 政治 动员 基于 上海 考察 清河
2023年第4期本刊特稿Highlight建国初期党报城市政治动员功能的实践逻辑基于上海 解放日报 的考察 朱清河尤成【作者简介】朱清河,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尤成,上海大学博士生。【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来党管媒体实践与经验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1JZD010;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话语体系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9JHQ080。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22(2023)040012-6一、引言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当天,新的 解放日报在沿袭 申报 的基础上创刊,成为上海市兼华东局的机关党报。解放日报 在沿袭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报名的同时,开始了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崭新的办报历程。在其发刊词 庆祝大上海的解放 一文中明确刊载了作为机关报的职责与使命:“在上海刊行解放日报,用它的篇幅来发表自己(党)的主张,向上海人民作各种建议,我们愿意吸收各阶级人民的正确意见,作为我们建设大上海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的解放日报 以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广大市民,为实现党制定的目标而奋斗为主要任务。对建国初期党报政治动员机制进行考察,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新旧政权更迭之初我国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中迅速发展的奥秘,而且从中亦可管窥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都能凝聚起人民“同心干”的深层原因,因而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领域,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课题,众多学者在此耕耘并结出了累累果实。然而对现有的成果进行爬梳,笔者发现仍有可充盈之处:一是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现有关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对建设时期政治动员功能研究还尚有不足。在延安时期,我党依靠动员群众解决了在强敌环伺的乡村罅隙中如何发展、壮大这一历史难题。中共苏区的红色报刊在其中功不可没,同时也唤起了学者的极大研究热情。建国后,我党除了要面对各方敌对势力,还要肩负重拾山河、恢复生产的历史重任,作为耳目喉舌的党报在新环境下如何发挥组织者的功能亦值得我们探讨;二是对地方党报的动员功能缺乏应有的观照。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地方党报。地方党报处于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如果只将中央机关报纳入研究视野而未给予地方党报应有的关注,就很容易陷入“存而不论”的怪圈之中。迄今,有关政治动员的研究成果可谓蔚为大观,它亦是当代东西方学界较强侧目与倾力研讨论域之一。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政治动员是民主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它在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作用,一直是近代各种社会运动的关键因素。塞缪尔 亨廷顿认为政治动员在西方社会是社会崩溃或是秩序重建的结果,是政党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丹尼斯 朗认为,政治动员是指一个群体从被动的个人集合【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党报党刊就迅速承担起了鼓动人心、建设新社会的历史使命。以上海复刊的 解放日报 为代表的红色报刊不仅仅是政治动员的接受者和见证者,更是政治动员中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尤其是其“号召回应+读报小组”之政治动员机制的逐步形塑、良性运转与高效传播,对建国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来说,可谓厥功至钜。建立在该机制上的社会动员模式,不但激发了万千工农“同心干”的行动自觉,助推了建国初期(1949-1956)如火如荼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巩固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安全、恢复民众生产生活等历史使命的践行。其蕴含的“党管媒体”“以人民为中心”等党报理论中的基源性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当下意识形态宣传与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及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来说,仍有诸多可鉴可汲之处。【关键词】建国初期;解放日报;政治动员;实践逻辑0122023年第4期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转变为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的过程。张孝芳指出政治动员就是构建“共意”的过程。据此不难看出,有效的政治动员取决于政党动员的资源范围和这些资源的部署方式,以及当局掌控此类资源的能力。落实到实践层面,要想达到完美的动员效果至少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要拥有一个具有牢固群众基础的政权;其次要有完备的宣传动员体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政权对该体系的掌控力和领导能力。基于上述要素考量,我们可以发现在建国初期的上海,这几个要素都难以满足: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践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导致我党在城市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我党缺乏在大城市办报的经验。党报的“重庆范式”(国统区党管媒体范式)消亡之后,“延安范式”是否与建国初期上海的实际情况相调适还犹未可知。因此在上海复刊的 解放日报 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加之整个社会都面临着恢复生产、建设新国家的艰巨任务,新生的红色政权依旧能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社会资源,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同,提高他们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激发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谓是一个奇迹。既然民心的凝聚并非一日之功,在城市办报的经验也非短时间可积累,那么新生的红色政权是如何发挥党报“鼓动员”“组织者”功能的同时又获取民众的认同呢?对此问题的研究对当下党媒的社会动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自复刊之初,上海 解放日报 就花了大量篇幅用于各类动员活动新闻的刊布。与其他动员活动相比,政治动员处于更加显著的地位。据笔者粗略统计,建国初期相关报道占据了相当大的版面,对于“三大改造”“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等的报道全面而详实。对于这些新闻报道进一步挖掘、整理后可以发现,此阶段 解放日报 不仅仅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耳目喉舌,更形成了“号召+回应+读报小组”的独特动员机制,为上海的社会建设、经济恢复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尝试以建国初期 解放日报 的相关报道为分析对象,探讨党报在城市政治动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独特机制。二、号召:政治动员的先锋队对于报刊的组织、动员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有很详细的阐释,马、恩认为报刊是革命运动的喉舌。列宁的表述则更为直截了当,他在论述 火星报功能时认为“报刊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李普曼认为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组织情境,为受众构建“客观世界”,而这一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景象。大众传媒将带有媒体观点或是意识形态的符号化新闻事件传播给大众,给受众创造非真实的客观环境,即建构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接受的是带有观点的释事框架并形成一种相对应的规范性场景。媒体通过对新闻题材、框架以及语言等的选择使用来实现对公众注意力的引导。与西方议程设置理论略有不同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党报在进行政治动员时,既告诉告诉人们该怎么想,又告诉该想些什么,因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动员受众参与政治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党政机构、组织团体发起某种号召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传播活动。同样,为配合党中央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上海市机关报的 解放日报 也频频发起各种号召。与其他号召形式不同,由党报发起的号召活动更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所取得的动员效果也最佳。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这些号召构成了建国初期党报新闻宣传中的主导性部分。(一)借助新闻事件号召1919 年毛泽东在 赵女士的人格问题 一文中提出:“吾们讨论各种学理,应该傍着活事件来讨论。”这就说明通过评析近期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表明作者立场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舆论引导方式。如借此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解放日报,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政治动员也是借助社会上的“活事件”进行号召。换言之,就是抓住上海当时一切可以借助的重大事件发起动员。例如 1952年 1月 30日上海市第五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解放日报 转载了 中国青年报 的社论 号召青年们行动起来,坚决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和 必须正确地领导少年儿童参加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文中指出:“要有组织、有带领地指导青年投入斗争,要消除他们的顾虑,号召大家大胆检举。”“三反运动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少年儿童应该参加这个运动,受到教育领导少年儿童参加三反运动应该注意少年儿童的特点,防止使用成人一套的倾向。”此举正是借着上海市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欲把三反五反运动深入全社会而发出的号召。又如 1950 年 10 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轰炸了东北安东、宽甸、临江等地,10月31日 解放日报 刊登了上钢劳模阮开利撰写的社论 加强国防建设,制止美帝侵略,文末向工厂工人发出了十四项提议,如提高效率,保证不空车;进行生产竞赛;提高产品品质等,号召全体工人以生产线上的胜利来反对美帝侵略的挑性行为。此社论借助美国侵犯我国边境的新闻事件号召工人群体积极参与到国家的生产建设之中。(二)依托典型示范号召依托典型示范同样也是 解放日报 进行政治动员的常用方法,因为在号召伊始,确有必要树立典型人物或是事迹,让其他的动员客体学习和效仿。一般来说这些来自于群众中的典型对群众有着最为直接、现实、0132023年第4期本刊特稿Highlight形象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此类号召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依托先进人物或事迹进行号召。如在 复旦、南京两大学开展三反运动 一文中,对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积极开展“三反”运动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号召高校师生员工要“认识资产阶级思想对教育事业的进攻是严重的要求广大知识分子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又如另一篇报道,于春银与孬贼奸商们斗争,在叙述完于春银屡次拒绝贿赂致遭暗害负伤但仍坚持奋斗的先进事迹后,编辑部又在文后加上了一则按语,号召“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向于春银同志学习,和盗窃国家财产的毒虫们做英勇的斗争。”二是借助负面典型进行号召。如在 上海人民保险公司反贪污斗争至今没有开展 一文中,解放日报 对上海人民保险公司提出了批评:“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反贪污运动由于领导无力致使两个多月以来仅打出一名贪污分子,为上海所有各单位反贪污斗争中最落后的一个单位领导无力的原因何在?有关方面应进行严格的检查。”此类号召容易对落后者形成较大的政治压力和心理压力,迫使他们迅速做出改变和回应。(三)利用统计数据号召为了让上海群众及时、客观地了解动员情况,解放日报 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并经常直接在数据之后发出动员。该报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对数据简单罗列,而且对数据做横向或纵向分析,即与过去相比、与全国“优等生”相比,以此指出动员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发出新的号召。这样一种建立在统计数据上的动员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能够帮助政府发现某一个阶段存在的不足,并引导政治动员更加深入。如在 保卫和平运动继续开展 一文中详细刊载了 华北军区各地部队胜利结束和平签名运动 和 西北九百余万人签名超过目标百分之八十 这两条新闻并在文后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一篇短论 大力组织积极分子继续开展和平签名,评论指出目前华东的人民“虽已有四千二百余万在和平宣言上签了名,但要完成五千五百万人签名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努力。”由此号召“各地注意和使用积极分子,结合当前时事,能更好地达到宣传教育效果以争取广大人民响应和平签名。”这样一种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号召无疑更具说服力,能为政治动员相关机构及其管理者提供新的动员思路,从而不断把动员引向深入。三、回应:政治动员的助推器根据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来看,一个完整的传播活动必须有反馈环节,只有如此才能视作受众领会了传播者的意图。从本质上来说,政治动员同样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动员主体在发出号召后必定希望得以受众积极主动的回应。正是在这种号召-回应的传播活动中,政治动员才能得到深化和扩大。从这点来看,回应环节扮演了政治动员走向深入的助推器。同理,解放日报 发出政治动员后也希望得到上海人民的回应并通过报纸表现出来。因此,反映群众广泛回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刊载此类报道。但是由于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