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布鲁姆
教育
情感
目标
新闻学
概论
课程
政教
探讨
第 24 卷 第 1 期2023 年 1 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24 No 1Jan.2023高等教育研究基于布鲁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讨王如一 孙宝国摘 要 新闻教育注重以构建价值标准与情感共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既与新闻工作蕴含隐性的价值判断与立场塑造的事业特质相符,又与课程思政“立德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内涵相通。以布鲁姆教育情感为目标导向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重视学生学习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转变,不仅彰显价值引领和信念塑造的功能,还能助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培养,是在新文科背景下,落实“大思政”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关键词 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情感目标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01(2023)01-0127-06收稿日期 2022-10-20DOI 10 19669/j issn 1009-5101 2023 01 015基金项目 2021 年度上海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沪教委高 2021 66 号-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70),2022 年度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沪教委德 2021 35 号-149),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沪教委德 2021 35 号-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王如一,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与新闻实务研究;孙宝国,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研究。(上海 200233)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 S Bloom)于 1956 年提出教学目标分类法,包含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其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被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价值观的性格化五个层级阶段。五个层级从简单的行为动机到复杂的观念接受,从具体的态度导向到抽象的信念确立,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人在认知过程中价值观念的阶段性内化,这与课程思政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的核心内涵相一致。新闻教育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性、强烈的政治性和鲜明的实践性,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舆论监督、优秀文化传承、社会规范协调和公共价值塑造等领域都担当重任。1新闻学与课程思政的互嵌,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闻教育的全过程,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深化与内化,也是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情感投射。一一、“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核核心心内内涵涵新闻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格伯纳(Gerbner)的培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传递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新闻通过追求真实、表达事实来体现主流价值观,传播意识形态。就生产流程而言,在信息选择、报道角度、事实辨析等方面都蕴含了隐性的价值判断与立场塑造。因此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除了要讲究业务技能的精通,还要强调专业层面内容721生产与输出上所需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新闻专业对新闻事业和社会用人需求的这种现实关注,恰好顺应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即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塑造与判断作出明确、理性的表达。而课程思政在新闻教学中的实践,则为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闻学概论”作为新闻专业的先导课程,对“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起着关键性作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加强,一方面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契机,但另一方面,随着多元思潮翻涌,网络内容泥沙俱下,主流价值观受到震荡与侵蚀。面对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交织、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的内外部环境,如何从道德教化与价值引领出发,明确政治站位,把关导向流程,培养符合党和国家新闻工作方针及政策的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践行者?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赋予了思政教学鲜活的生命力,丰富了专业课程自身的内涵与外延,也成为当下“新闻学概论”融入课程思政最为合情合理、可行有效的路径。以情感为导向的道德教化与价值引领,与以理性为依托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水乳交融,“新闻学概论”的课程思政内涵,就是要着眼于国家战略与时代要求,挖掘其育人价值,拓展其教学功能,通过激发学生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忠诚的信念,确立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将最终内化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坚守的指南。二二、“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情情感感属属性性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意识和决策,都会受到情感驱动。18 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曾以经验主义的方法提出,道德的基础是情感,而非理性。休谟认为,人类的情感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通过情感的共鸣,具体的善恶经验一般化为社会的善恶标准,继而形成道德的基础。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2而新闻则承担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传播的重任。通过新闻传播,人与人之间可以产生共情,从而引起共鸣。休谟的情感共鸣,在社会层面上,正是经由新闻这一重要中介生发落地。新闻作为一种思想、精神消费的大众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受着传播者的作用力和接受者反作用力的制约。新闻传播要考虑受众群体的情感,无论传播者有多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意愿,如果接受者对所传播的新闻没有感情,无法完成解读,新闻的政治宣传、舆论引导和道德教化等功能也就无从谈起。新闻学作为一门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运作的基本规则。落实到具体教学上,就是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以及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规律,更要通过共情与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敏锐感知社会舆情的能力,培育能创作出代表社会与时代潮流的、公平正义的、充满正能量作品的新闻人才。新闻教育这种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标准与情感共鸣的重视,既与传媒事业本身的气质属性相符,又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普遍要求相通。习近平在 2016 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新闻观时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821王如一等 基于布鲁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讨平正义的守望者。”3这对新闻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推广中国精神、传递中国智慧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4作为新闻学的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是一门结合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和传媒第一线实践经验的课程。该课程强调用马克思主义铸魂,用爱国情怀强基,用人文素养修身,用国际视野拓界,蕴含着天然的情感价值元素。针对课程思政,就是要在明确教学方向与目标的基础上,以共情为教学基调,用内蕴价值观的基础原理契合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对思政元素所传达的价值与理念的认同,激发学生与情感审美相符的实际行为,夯实学生价值立场的塑造与培育,从而最终将社会主义新闻观内化为学生坚定的精神信仰,引领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5肩负起国内传播的舆论引导与国际传播中国家话语权构建的时代重任。三三、布布鲁鲁姆姆教教育育情情感感目目标标理理论论对对“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启启示示“新闻学概论”的理论性较强,课程内容包含一系列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针指导与政策意见,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远不及实践类课程具有吸引力。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无法接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仅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后期的知识内化和价值内化更无异于空谈。作为新闻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如果无法全面把握“新闻学概论”的知识点,在之后进阶的专业课上也很难取得突破。对于教学效果的长效机制来说,不仅不利于夯实新闻学科的理论根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上的根植与践行更是无从谈起。围绕布鲁姆情感教育目标的五个层次,“新闻学概论”在教学方法上,应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以情动人”,循序渐进,通过唤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发展,从而落实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见图 1)。图 1 情感目标模式所对应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例921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阶段一:针对情感目标中的“接受”,即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包括“察觉”、“愿意接受”和“有选择的接受”三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与方法设计上,避免刻板教学的照本宣科,注重平时积累,紧跟传媒发展与时代步伐。比如 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舆情事件复杂多元,需要教师以情感共鸣为基础,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帮助学生把握局部真实、过程真实与整体真实之间的关系。“新闻学概论”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等相关抗疫片段,通过纪实性的镜头,激发学生与抗疫故事的共情,使学生做到课堂上的专心听讲与学习。阶段二:情感目标中的“反应”,即要求学生不仅注意到某种现象,还愿意主动参与并对其作出反应,其中包括“默然”、“愿意”和“满意”三个方面。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对“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观摩,启发学生围绕主流媒体如何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如何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如何引导社会情绪,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阶段三:情感目标中的“价值评价”,即学生愿意或偏爱接受某种价值标准,能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价值接受”和“价值偏好”两个方面。如鼓励学生在课堂或小组讨论中,以我国媒体在抗疫故事中所展现的大国担当为起点,对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彰显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行互动交流并发表个人观点。阶段四:“价值观的组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对各种观念比较的过程中,选择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形成个人的价值体系,包括“价值的概念化”和“价值体系的组织化”两个层面。比如面对抗疫过程中的多重声音,学生在前期价值接受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新闻与宣传、新闻与舆论、舆论与宣传这三组关系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新闻媒体所担当的重任出发,理解我国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确价值观念、树立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必要联系。阶段五:“价值观的性格化”,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情感态度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了个人的品性,这是情感目标的最高层次。比如通过主流新闻媒体对抗疫故事的报道与上述相关教学活动的结合,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道路优势,坚定学生的新闻信仰,构建职业认同的共同体。布鲁姆的教育情感目标与课程思政,都是以课程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为载体,是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是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的正面引导,需要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要想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不应局限于传统教学的简单灌输,而应潜移默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浸润课堂。依托引入丰富的教学情景与情境,点亮学生的求知思维,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认同。教师在把握学生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有机联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一次价值观的自主引导。四四、情情感感目目标标下下“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教教学学路路径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身关系的反应,是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以情感为目标导向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重视学生学习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转变,不仅彰显价值引领和信念塑造的功能,还能助推知识目标、技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