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CiteSpace
体温
研究
热点
可视化
分析
陶丽钦
基于C i t e S p a c e的围术期低体温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陶丽钦,崔苏敏摘要 目的:分析国内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文献,探讨体温管理的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建库至2 0 2 2年8月2 7日与围术期低体温相关的研究,运用C i t e S p a c e软件分别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有11 0 9篇论文纳入可视化分析,其中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是莫新少和陈似霞,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广西医科大学和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作者间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机构之间缺乏合作。高频关键词为保温护理、麻醉、并发症、腹腔镜、凝血功能、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结论:强化围术期规范化体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麻醉、复合保温、凝血功能等,未来关注重点为应激反应、老年病人。我国目前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可在借鉴当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加强多学科多中心合作。关键词 围术期;低体温;保温;C i t e S p a c e;研究热点;应激反应K e y w o r d s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h y p o t h e r m i a;h e a tp r e s e r v a t i o n;C i t e S p a c e;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s t r e s sr e s p o n s ed o i:1 0.1 2 1 0 4/j.i s s n.1 6 7 4-4 7 4 8.2 0 2 3.2 0.0 0 7 临床工作中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和疼痛五大生命体征一直是医务人员的重点观察内容,保持体温的恒定,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各系统器官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2 0 1 7年国内的专家共识提出围术期意外低体温(i n a d v e r t e n t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h y p o t h e r m i a,I P H),是指区别于医疗手段的计划性低体温,围术期病人的体核温度0.3),代表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0.7 6 8(0.7),代表聚类结果令人信服。提取其中聚类内容最多的前1 2类,结合高频关键词表进行整合分类,总结出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重点,见表2。第一类是影响因素,包括#3麻醉、#6全身麻醉、#9外科手术、#1 0手术体位等;第二类干预措施,包括#1护理、#8复温;第三类不良预后,主要包括#2凝血功能、#4寒战,#7术后疼痛、#1 1恢复率。7672全科护理2 0 2 3年7月第2 1卷第2 0期图3 围术期低体温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2.5 关键词突变 突现词是某一时期突然开始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的热门关键词,分析开始年份(b e g i n)、结束年份(e n d),红色线段越长,表示这一关键词被持续关注的时间越久,突现强度(s t r e n g t h)越高代表这个话题在这段时间的 热度越高,见图4。“体外循环”最早出现,2 0 1 1表2 围术期低体温研究关键词聚类研究重点分析序号聚类名称聚类数量研究重点#0低体温 8 4#3麻醉 5 1影响因素#6全身麻醉2 3#9外科手术1 1#1 0手术体位5#1护理 7 8干预措施#8复温 1 7#2凝血功能5 6不良预后#4寒战 5 0#5体温下降2 5#7术后疼痛1 8#1 1恢复率 42 0 1 6年关键词“老年患者”突现,随即关键词“老年”从2 0 1 6年爆发至今,持续时间最长。“应激反应”自2 0 2 0年出现一直爆发持续至今,突现强度也最高,是目前学者最关心的课题。图4 围术期低体温研究突变词可视化图谱3 讨论3.1 作者与机构分析 莫新少和陈似霞发文量较多,形成一个持续性研究肝癌病人围术期体温研究团队,内容包括不同保温措施效果比较、体质指数对复温速度的影响、复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刘洪珍作者为中心也形成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内容涉及围术期保温对于老年病人免疫功能影响、麻醉前保温等方面,但近几年相关论文产出较少。近几年陈哲颖团队、梁爱群团队对围术期低温关注度较高,还可见一些散在的作者间合作。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4,核心作者的发文量2篇的人数应该达到总人数(5 7 5人)的一半,但实际只有1 1 8人,表明该领域并未形成核心作者团体。发文机构间也缺乏合作,可能是发文作者都只在自己机构内部进行交流合作。笔者认为提高未来围术期低体温论文的产出质量,作者与机构间相互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尤为重8672C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NUR S I NG J u l y2 0 2 3V o l.2 1N o.2 0要,不只局限于医疗领域,开展与信息技术、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将高科技运用在体温动态监测等方面,提高围术期低体温研究的广度。3.2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3.2.1 影响因素 麻醉、外科手术、手术体位、环境温度、低温液体的输入、病人个人因素都与围术期意外低体温的发生风险有关,而其主要发生的原因还是全身麻醉的药物,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5-6,全身麻醉会引起血管扩张,也会导致血管收缩的阈值温度降低,机体体温防御系统功能减弱,导致围术期体温波动更加明显。另外,肌松药物使得机体无法产生寒战,从而引起热量再分布来影响病人的核心温度,最终导致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7。除全身麻醉外,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也是围术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8,会影响人体体温调节系统,使病人失去寒冷的感觉。随着外科手术的时间延长,器官暴露的时间和术中补液的用量随之增加,增加了术中低体温的风险9。Z h a n g等1 0对 围 术 期 低 体 温 影 响 因 素 的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显示,截石位和侧卧位与更高的围术期低体温风险相关,可能是由于这两种体位与仰卧位和俯卧位相比与手术床接触面积更小,被动保温措施更难实行有关。3.2.2 干预措施 目前已有多种保温方式在临床中运用,如被动保温(被服遮盖)、主动保温(加温毯加温仪)、术前预保温(液体加温和气道湿化加热)、环境控温、药物升温、输注氨基酸、穴位刺激等1 1。一篇椎管内麻醉围术期保温的M e t a分析,与被动保温相比,主动加温对缓解核心体温下降、减少寒战发生效果更好1 2。有些医院会常规采用复合保温方式干预围术期体温变化,利用多模式复合保温减轻病人术后的应激反应、降低出血风险、保护凝血功能1 3-1 4。但董瑞等1 5的研究显示,升温毯与输液加温联合组与单纯升温毯组的病人鼓膜前后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饶裕泉等1 6的研究显示,术前预热+加温毯+输液加温组、加温毯+输液加温组、单纯空气毯加温组对病人术后恢复无明显差异。提示并不是复合保温方式叠加越多加温效果越好,从节省医疗资源和经济成本的研究角度考虑,可以针对不同的病人人群、手术方式、手术时长,调整不同的保温方式,此研究方向还需更多样本量、多维度的精准实验。贺丽萍等1 7-1 8的研究都证实了3 8 充气毯更有利于小儿康复。陈洁等1 9将胃癌老年病人随机分成3组,低温组(3 7)、高温组(4 5)和综合组(4 5,1h后调至3 7),认为空气毯设置4 51h后调至3 7最有利于病人的体温保护。方平等2 0研究在3组的基础上增加了1组,低温组(3 8)、高温组(4 3)、综合1组(4 31h后调至3 8)、综合2组(4 32h后调节为3 8),结果显示综合1组的保温策略在4组中效果最好,这与陈洁等1 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综合2组保温时间过长,影响了热交换效率,病人体温升高,身体的负反馈调节启动导致出汗。根据病人年龄、体质指数调整保温策略,合理设置温度和保温时间,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3.2.3 不良预后 有研究显示,围术期低体温不仅增加病人寒战的风险,还会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循环系统,造成术后感染、苏醒时间延长2 1。2 0 2 2年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 e s s l e r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黄宇光、裴丽坚教授等合作的一篇国际多中心研究成果表示,术中轻度低体温(3 5.5)与正常体温(3 7)病人在心肌损伤、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将病人核心体温维持在3 5.5 以上是安全的2 2。临床研究证明,围术期体温保护措施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病人凝血功能1 4,2 3。李帅等2 4对不同体温组的血栓弹力图(t h r o m b e l a s t o g r a p h,T E G)结果进行分析,轻度低体温时轻微影响凝血酶的生成,中度低体温(3 4)时,则凝血酶功能被明显抑制,术中低温也会影响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则尚不明确。低体温是术后感染的诱发因素,会影响病人的恢复质量2 5。廖泽娟等2 6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总结对剖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急性烧伤手术病人进行体温干预能减少其伤口感染率,但肠道手术、剖宫产手术术中低体温引起感染的风险还需进一步探讨。3.3 关键词突变分析 因老年病人的基础代谢下降、血管阻力增加、肌肉萎缩等自身原因,加上麻醉、手术、患病各种原因,体温管理更为困难,故老年病人一直是该领域的持续关注重点。“应激反应”自2 0 2 0年出现一直爆发至今,且爆发强度最高,有持续成为今后热点的潜力。多位学者的研究证明,干预后的血清应激指标肾上腺素(A D)、去甲肾上腺素(N E)、C反应蛋白(C R P)、白细胞介素-6(I 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7-2 9,可见保温护理虽然无法完全抑制应激反应,但能一定程度上 减轻手术对机体的刺激,保护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稳定。4 小结 目前只有少数作者团体将围术期低体温作为研究9672全科护理2 0 2 3年7月第2 1卷第2 0期重点跟踪研究,未来不仅应扩大作者间的交流合作,也应开展多中心、多机构的合作,提高研究的综合影响力。围术期低体温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沿着影响因素、干预措施、不良预后3个方向展开,老年病人、复合保温、凝血功能是目前的热点,应激反应和老年病人可能是未来持续研究热点。本文纳入的是知网的中文文献,并未加入国内学者发表的外文文献,也并未探讨国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以将W e bo fS c i e n c e(WO S)的外文文献一起纳入研究,进行国内外比较,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马正良,易杰.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 0 1 7)J.协和医学杂志,2 0 1 7,8(6):3 5 2-3 5 8.2 T O R O S S I ANA,B R AU E R A,HO C K E R J,e ta l.P r e v e n t i n gi n a d v e r t e n t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h y p o t h e r m i aJ.D t s c h A r z t e b lI n t,2 0 1 5,1 1 2(1 0):1 6 6-1 7 2.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 i t e S p a c 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 0 1 5,3 3(2):2 4 2-2 5 3.4 姚雪,徐川平,李杰,等.基于普赖斯定律和二八定律及在线投稿系统构建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用户库J.编辑学报,2 0 1 7,2 9(1):6 4-6 6.5 W I L L I AM SM,N G M,A S HWO R TH M.Wh a t i s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i n a d v e r t e n th y p o t h e r m i a i ne l d e r l yh i p f r a c t u r ep a t i e n t s a n d i s t h 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n c r e a s e dr e a d m 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