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东县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调研与思考.pdf
下载文档

ID:2578470

大小:2.24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会东县 地方志 服务 乡村 振兴 战略 调研 思考
121会东县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调研与思考 李宗莎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2021 至2022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两年,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行政管理和具体执行层面的一系列措施正不断积累和丰富,以接续奋斗、做好做实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需要充分发挥地方志在推动乡村繁荣、保留乡愁记忆、传承弘扬农耕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笔者立足地方志职能作用,结合会东县推进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地方志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一、地方志文化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一)编史修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是反映一定地域、特定时期的自然、社会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地情文献著述,以其记述信息全面、详实、客观居所有国情书、地情书之首。我国志书编修最初源自春秋战国,到两宋时期基本成型,至清代到达鼎盛。我们党历来重视编修和利用地方志。早在 1941 年,党中央就明确要求“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把搜集和研究地方志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和地情的重要途径之一。2006 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也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根脉文化是方志部门的独特资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地 2022 年 6 月 6 日,会东县史志办公室在姜州镇大屯村调研史志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会东县史志办公室/供图)方的根脉就是该地的历史文化。地方志全面、全程记录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延伸地方历史轴线,也是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源头。地方志部门编史修志,研究和发掘当地历史文化,让根脉文化成为部门的独特资源,拓宽广大干部群众对行业、乡镇和村社文化认知视野,为增强当地群众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三)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地方志工作的根本职能。地方志不仅在于记录存史、传之后世,更重要的是服务当下、鉴古知今。2014 年 4 月,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地方志工作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以当地地情为基础,地方 会东县县城全景(黄剑/摄)资治探索ZIZHI TANSUO122志部门应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在乡村振兴的规划编制、文案创意和具体实施等方面主动作为,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智慧和借鉴。二、会东县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会东县史志办自 2005 年成立以来,一方面通过新修、续修,出版会东县志 2 部,部门志 60 部,从 2003 年编纂会东年鉴起,出版综合年鉴 20 部;另一方面,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或重大历史事件编撰红军长征过会东 西康宁属人民军金江一支队始末 老家记白鹤滩水电站拆迁村落等,出版地情专辑 10 部。这些地方志成果多角度、多层面记述了会东县建县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及其经验教训,为全面认识了解县情、探索规律、正确决策提供有力借鉴,也为巩固经验成果、深化改革、探索路径提供历史依据。(一)以资政硬核提供乡村振兴建设参考。地方志将所涉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其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体现出一定规律。如会东县志 会东年鉴所设置的“自然环境”篇章,把会东县多年的自然灾害进行科学、客观、连续地记载,体现出鲜明特色,让人们从中得以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自然灾害的状况及某种规律,这对减少灾害对工农业破坏影响、增加工农业产值提供历史借鉴,为农作物的种植、新农产品开发提供可靠的史实资料,也为政府进行水利、建筑、公路、桥梁等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提供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土壤成分、水文雨量等参考。(二)以文化软实力提供乡村振兴内涵支撑。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农村是传统文化发生、繁衍、生息之地。数年来,会东县重视挖掘地情资源,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首先,加大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建立完善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川滇地域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截至2020 年,成功申报省、州级非遗名录项目 9 项;培育省、州、县三级非遗传承人 24 人;把会东本土小调、金江鼓乐、傈僳族蹢脚舞等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现实生活中,让村民从观众变主角,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其次,积极构建社会主123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挥榜样力量,深入开展“四好村”“四好家庭”“孝老敬亲模范”等评选活动,截至 2020 年,共推荐出“中国好人”1 人、“四川好人”6 人、“感动凉山十大人物”2 人、“凉山好人”46人、“会东榜样”16 人、“会东好人”27人、星 级“四 好 家 庭”88351 户。同时,注重行业地域特色元素,着力打造会东黑山羊、会东黑松露、野租燕麦酒、会东七彩洋芋等特色品牌,将地方志资源与特色资源相结合,发掘历史文化,借助“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双黑”美食节等平台对外宣介,不断提升会东知名度、美誉度,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赓续振兴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拓展更宽外延。(三)创新举措积极拓宽用志途径。全县注重展馆建设和志书宣传。在会东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成就馆中,一个又一个奇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呈现,展示了会东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筑梦金沙江会东移民文化展览馆建成开放,一幅幅生动的图照和大量的文字史料记载,讲述了生动的移民故事和伟大的移民精神,展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为支援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而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在 2021 年建成的 11 个脱贫攻坚展陈点位,大量的史料记载和全景展示,进一步反映了全县上下一心啃“硬骨头”“攻硬堡垒”的奋斗历程。同时将会东方志书籍摆进宾馆,让外地客商进一步了解会东;制作会东年鉴精读本向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赠阅,为社会各界、外地商客更好了解会东、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2022 年 6 月在鱼城街道政通路社区、姜州镇大屯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 2 个史志阅览室,陈列会东县志 会东年鉴 老家等史志书籍 180 余册,让史志资源“活”起来。三、会东县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卡点瓶颈(一)对地方志工作内涵认识不足。经过调研发现部分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对部门及乡土历史文化史志资料抢救不及时、发掘程度不深,在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志书编纂方面重视不够。一是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地方志与经济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的直接关联不强,其作用发挥也难有依托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在对其价值和利用的认知上明显不足。如:在乡镇和部门志的编修工作中,少数乡镇(街道)、部门重经济、轻文化,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把志书编纂当成“软任务”,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上不到位。加之志书编纂周期长,从启动开始到出版需 35 年时间,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思想松懈,安排督促不够,进度迟缓。二是经费上投入不足。从客观上看,一方面全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难有更多财政经费投入到地方志工作中;另一方面,地方志的投入产出效应决定其不容易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从主观上看,认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费投入。(二)部门志、乡(镇)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推进困难。一是专业人才短缺。会东县史志办虽为正科级单位,但仅有3 个编制,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又因志书编纂工作系统性强、周期长,乡镇、单位具体落实的编纂人员和分管领导变动频繁,造成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脱节。二是编纂业务不熟不精。志书编纂资治探索ZIZHI TANSUO124专业性要求高,会东县史志办对乡(镇)志、村(社区)志具体应该写什么,在内容把握上还不是很清晰,基本以县志标准去审查,在业务指导方面的专、精度不够。从2019年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全县组织了多次专题培训,但部分乡镇(街道)相关编纂人员仍把志书当作常规年鉴来撰写,有的把年度总结进行简单的拼凑、剪辑,做成了资料汇编,甚至大多数抄县志,内容大而空,地方或行业特色不明显;有的从简单的文字、语法,到逻辑、史实都还存在不少瑕疵,志书稿件内容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相关资料收录不全。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相关资料的搜集不全。由于修志的时间跨度大,给乡镇(街道)的历史史料收集带来一定困难,各乡镇不同程度都存在畏难情绪,没有按要求进行查阅、收集和采访,从而影响志书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三)推进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载体和方式不多。一是地方志服务产业发展还需深入挖掘。地方志有针对性开发特色资源、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调研和思考较少,对旅游、助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缺乏行之有效的点子和办法。如近些年会东县形成了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但是地方志在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编纂出版特色产业志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未围绕会东县现代烟草、黑山羊等支柱产业,撰写出相关地情文章;对铁柳臭豆腐、华山松及中华块菌等特色产品撰写的文章亦不多。二是地方志教化育人形式亟待丰富。深入乡村、群众开展教化育人活动多以赠送书籍为主,形式单一;已建成乡村历史文化展馆的利用效率低,“一本志书”已无法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地方志对文化实体的保护和利用力度不够充足,地情书籍的开发不够多元、推广运用还不到位。三是地方志与现代技术融合还需持续发力。地方志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不到位,群众覆盖率还不高。四、会东县地方志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树牢“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宗旨,秉持“修志为用”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助推乡村全方位、高质量振兴。(一)做好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要系统运用方志资源,发挥优势,全面谋划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会东经济发展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并不断调整、完善规划,保持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相关单位要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县域、部门、乡镇的历史 2022 年 12 月 6 日,会东县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调研与思考第三次研讨会(会东县史志办公室/供图)2022 年 11 月 12 日,四川省会东县委员会志评审验收会召开(会东县史志办公室/供图)125文化资料进行全面挖掘,对重要的史实进一步做好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乡土历史文化该抢救的及时抢救、该挖掘的深入挖掘,确保志书质量。要结合 2019 年启动开展的部门志、乡(镇)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以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科学态度,全面收录、准确掌握详实的历史资料,深入研究各行各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真实地记录这一历史时期的成就与经验,真正使志书展现存史、育人、资政的价值,经得起历史、经得起时间、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二)持续夯实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软环境”。一是持久用力传承乡土文化。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传统乡镇、村落正面临诸多困难,要注重收集整理新街镇者堡土司衙门和清代贞节牌坊遗址、鲹鱼河镇大山包古人类居住遗址等文物古迹、姜州老街赵家大院等传统村落、小坝弥陀寺等古旧建筑、老君滩乡汪家坪盐井等农业遗迹、铁柳镇洪门渡红军渡江红色文化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推动乡土文化动态传承;研究整理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推动乡村史志或乡镇简志、村志编纂,精编地方简史、概览和歌谣等地情书籍,持续开展家谱族谱征集研究,做好留存地方历史记忆基础性工作。积极推动姜州特色小镇、鲹鱼河镇笔落村全国文明村影像志拍摄,并在农村推广运用。二是助推发展乡村主导产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要立足实际,重点挖掘整理具有地域特色、拥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的产业资源,组织编纂会东现代烟草志 会东黑山羊志 水电移民志 中华块菌志等特色志书,为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产业、持续擦亮“金字”招牌提供参考;积极为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