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景感生态学的乡村景观评价与应用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578289

大小:1.42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感生 乡村 景观 评价 应用 研究
第25卷第2期2023年4月Vol.25 No.2Apr.2023安顺学院学报JOURNALOFANSHUNUNIVERSITY基于景感生态学的乡村景观评价与应用研究曾台鹏范水生2,3苏宝财站李文3(1.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福建晋江362200;2.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多功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4.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561000)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已经发生转变。以景感生 态学为理论分析工具对乡村景观概念内涵进行阐述,构建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 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乡村景观感知呈现物理感知心理认知文化 感悟的差异化特征。通过不同类型乡村景观对比分析发现,物理感知得分与心理认知和文化 感悟的得分变化并非保持一致性,一方面,低水平的物理感知得分会限制心理与文化感知得 分,另一方面,高水平的物理感知得分却不一定能带动心理认知和文化感悟得分的提升。根 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乡村景观优化建议。关键词:景感生态学;乡村景观;感知评价中图分类号:S1 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 73-9507(2023)02-0059-07乡村景观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乡 村生态宜居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擘画农业农村现 代化蓝图的关键环节。可见,只有先对乡村景观的 内涵特征有深度把握,才可能厘清乡村景观营建的 症结,进而才能有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那么,在 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内涵发生 了何种变化?这种变化又对乡村景观评价提出何种 要求?如何甄别这种变化,并以此指导乡村景观的 营建,成为有效开展乡村景观评价工作中值得探究 的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乡村景观概念内涵研究虽然不同学科的异质性视角形成了差异化的概 念界定,但乡村景观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共 识概念,即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的动态综合体范建红等立足不同学科的视 角,认为乡村景观是在人和地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具 有地域特色的景观也。2021年,王云才等以生态 文明建设为背景,认定乡村景观的内涵特征已经发 生深刻变化,新时期乡村景观具备物质和精神要素 的多样性特征。(二)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目前乡村景观评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借助 统计数据或专家视角的相对客观评价。二是基于民 众感知的主观评价。在客观评价方面,被学界广泛 参考的是刘滨谊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谢花林以 4个乡镇进行实证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谢志晶 基于AVC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评价体系旳。在主 观评价方面,邵锤涵等通过照片访谈,对乡村景观 视觉感知进行实证研究冏。王蕊等总结7种乡村景 观类型,对村民进行视觉感知评价。鲁苗在视觉 维度基础上加入了其他知觉类型,采用专家评价法 和公众评价法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感知评价。(三)景感生态学研究景感生态学理论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支撑,将物 理感官、心理感知、社会经济等方面融入自然环 境,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此后景感生态 学理论进一步具体化,强调人会把自己的愿景融入 收稿日期:2023-01-23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茶庄园景观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KMD1 8003A);福建省财政科 教专项“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构想与发展策略”(K8U9A01 A);绿色建筑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2022年度开放课题(LSJZ2204)。作者简介:曾台鹏(1994),男,福建晋江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乡村建设与健康经济。范水生(1977-),男,福建清流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态管理与乡村规划、多功 能农业与区域发展。59 安顺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某类载体中,使其他人能从这类载体中感受到自己 的愿景。这些愿景能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促进 人与生态系统的互动联系,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的发挥,以此推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如。起初景 感生态学被应用于城市生态规划口口,此后逐渐被 应用到城市公园评价口幻、公园生态系统间、城市 社区评价期。虽然已开展了较多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但是仍 有问题值得思考。第一,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乡村景 观概念内涵有必要进_步辨析。第二,乡村景观评 价对象多为小尺度的村庄,因而其评价结论的普适 性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三,感知评价研究普遍集 中在视觉感知的视角,涉及其他感知维度的评价研 究较少,支撑理论较为薄弱。第四,景感生态学在 评价研究中开始广泛应用,但目前少有研究关注到 乡村景观领域。基于此本文运用景感生态学理论剖析乡村景观 概念内涵,构建多维度乡村景观民众感知评价体 系,对乡村景观类型进行划分,以县域为尺度进行 实证研究,以期为乡村景观营建决策提供新的参 考。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拓展了景感 生态学的应用领域,二是结合乡村景观的时代内涵 构建了乡村景观感知评价指标体系。二、基于景感生态学的乡村景观概念内涵原探()乡村景观概念界定生态文明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同 繁荣发展,取得物质和精神等多元化成果的文明形 态。人是共同繁荣发展的推动者。共同繁荣发展的 核心是取得多元化的成果。多元化成果的本质是可 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在于人类福祉。借助景感生态学理论,乡村景观立足地区自然资源 禀赋,通过景感营造,在人对乡村景观的认识与改 造以及乡村景观给予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下,持续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取得 多元的物质和精神成果,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最 终实现人类福祉。乡村景观是以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为主要依托,在人与乡村景观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独具在地自然 和人文特色,能够繁荣发展,实现人类福祉的可持 续景观系统。如图1所示:(二)乡村景观内涵特征1.乡村景观以人与景的交互作用为提升动力。乡村景观的发展依赖于人与乡村景观的交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人将自己的愿景融入乡村景观中,促进乡村景观的发展。而乡村景观本身也能够教育和引导人保护和改善乡村景观。图1基于景感生态学的乡村景观分析2.乡村景观以景感营造为提升路径。聚焦乡 村景观的提升动力之后,需要进一步明晰乡村景观 的提升路径。参考景感营造的八项原则珂,尊重 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物理感知和心理认知,以景感 营造助推人与乡村景观的交互作用,提升乡村景观 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行之有效的乡村景观提升 路径。3.乡村景观以趋善化为提升原则。乡村景观 的营建是一个长期过程,其建设是无法毕其功于一 役的。因而在乡村景观的营建过程中必须遵循趋善 化的原则,摒弃乡村景观可以一蹴而就的想法,追 求乡村景观不断完善的过程,持续提升乡村景观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4.乡村景观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可持续 发展为前提的乡村景观需要强调生态系统构建。乡 村景观既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也是农村生态系 统的一部分,因此不仅要考量乡村景观自身的需 求,还要考虑其同周边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5.乡村景观以人为核心。人成为乡村景观与 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也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最 终归宿。人通过与乡村景观的交互作用,改善、提 升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确保乡村景观的可持续 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福祉。三、基于景感生态学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分析框架构建阿莫斯提出感知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知觉,即接受周围环境刺激的过程。其次是认知,即人对 所受刺激进行接受处理的过程。最后是评价,即把 刺激转化为个人景观偏好旳。因此本文将景感分为 物理感知、心理认知、文化感悟3大层次,可以简 单理解为触景一生情一感悟。乡村景观既是乡村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的重要 60 安顺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组成部分,也是服务于人类需求的。因此,选择生 态系统服务、人居环境科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等三 大理论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 论的第一层次为生理需求,对应物理感知。第二层 次为安全、社交和尊重,对应心理认知。第三层次 为自我实现需求,对应文化感悟。人居环境科学理 论的第一层次是自然系统、支撑系统和居住系统,侧重对人类生存的保障,与人的生理需求高度一 致。第二层次是人类系统,重点反映人的心理活 动,与安全、社交、尊重需求所呈现的内容基本吻 合。第三层次是社会系统,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功能,符合人类追求自我实现的路径。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第一层次为支持服务和供给服 务,属于维持人类生存的服务,反映了人的生理需 求。第二层次为调节服务,除保障人类生存安全外 还能进一步影响社会关系等方面,上升到心理层 面。第三层次为文化服务是实现人类自由和追求的 服务。三大景感、五大需求、五大系统、四大服务 均是从物质到心理再到文化,呈现明显的上升趋 势,并且不同层次之间有明显的层次关联性的(图 2)。(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乡村景观感知是人的主观感知与乡村景观相互 融合的过程,从直观感知到进一步触景生情产生心 理认知,再结合个人的背景特征产生最终判断。这 是一个由浅至深、由简到繁,揭示人与乡村景观情 景交融的过程。由于人的物理感知是一个综合感知的系统,同 一事物可能对应不同的知觉。故参考乡村景观相关 研究,结合理论分析框架的层级要求,从自然资源 要素和人工资源要素闵,选择了 8个指标(Xi&)。地形地貌指村庄的坡度和坡向,能够反映乡 村景观的奇特性。生物指动植物多样性,生物多 样性带来更丰富的生态系统互动,有效支撑乡村景 观的发展。空气指村庄空气清新程度。水文指村庄 61 安顺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水体洁净程度。这两个指标反映乡村景观对生态环 境的支撑旳。声音指村庄各类声音悦耳,无噪音,乡村景观可以在降噪的同时增加自然声。人工资源 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可达性、建筑风貌。基础设施 指村庄绿地、公服、农田基础设施等,是乡村景观 评价常用指标丄。可达性指乡村道路通达性和完善 程度。可达性会影响人对乡村景观的认知和意 象冈。建筑风貌指村庄建筑风貌协调程度,对乡村 景观有重要影响。参考景感生态学相关研究在心理层面的指标选 择,结合理论分析框架的层级要求,选择6个指标(X9-X1 4)作为心理认知的评判标准。安全感指在 乡村景观中感到安全匚卯。舒适感指在乡村景观中 感到安逸、舒服购。社交指民众在乡村景观进行 社会交往,是乡村景观的重要功能。归属感指民众 对乡村景观的依恋。亲近感指亲近接触乡村景观的 愿望。这三个指标都是景感生态学在心理层面的常 用指标阴。尊重指乡村景观建设征求了民众的意 见,反映了乡村景观营建的公众参与。结合自我实现、社会系统、文化服务的内涵,参考景感生态学研究丽和自我实现的评价研究跑,选择4个指标(Xis&8)作为文化感悟的评判标 准。经济效益指乡村景观带来额外的农业、林业、旅游业等收入。文化指乡村景观的营建体现在地文 化特色。教育指乡村景观的教育功能,景观教育功 能是乡村景观提升的动力。表1乡村景观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景感 水平感觉类型指标层级对应关系马斯洛需求人居环境科学生态系统服务视觉X1:地形地貌生理需求自然系统支持、供给服务视觉、嗅觉x2:生物生理需求自然系统支持、供给服务嗅觉、视觉X3:空气生理需求自然系统支持、供给服务物理视觉、嗅觉X4:水文生理需求自然系统支持、供给服务感知听觉Xs:声音生理需求自然系统支持、供给服务视觉、嗅觉Xg:基础设施生理需求支撑、居住系统支持、供给服务视觉、触觉x7:可达性生理需求支撑、居住系统支持、供给服务视觉、触觉Xs:建筑风貌生理需求居住系统支持、供给服务心理x9:安全感安全需求人类系统调节服务心理Xlo:舒适感安全需求人类系统调节服务心理认知心理X1 1:社交社交需求人类系统调节服务心理x1 2:归属感社交需求人类系统调节服务心理x1 3:亲近感尊重需求人类系统调节服务心理Xu:尊重尊重需求人类系统调节服务心理x1 5:经济效益自我实现社会系统文化服务文化感悟心理x1 6:幸福感自我实现社会系统文化服务心理x1 7:文化自我实现社会系统文化服务心理Xlg:教育自我实现社会系统文化服务四、乡村景观多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