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工匠杜建强: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_高常月_.pdf
下载文档

ID:2578038

大小:1.21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国 工匠 杜建强 一个人 走得快 一群人 才能 高常月
创新工匠创新工匠“奋战于熔喷料研发和熔喷布生产线建设,才会体现出石化战线科研人的价值所在,才不会辱没胸前那熠熠生辉的党徽。”前不久,杜建强在得知自己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称号时激动地说。杜建强是燕山石化公司石油化工领域合成树脂生产工艺高级专家。27年前,他怀揣科研梦想来到燕山石化,在合成树脂新产品开发道路上,拼搏奋斗,锐意创新,获得了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2011 年,杜建强带领团队开始对新型催化剂研发聚丙烯新产品进行探索,经过 7 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打通了新型催化剂的工业化产品生产流程。但由于新型催化剂发挥活性,对氢气的要求比较高,对装置的洁净程度要求也比较高,尽管杜建强和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次试验,但一直没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创新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不断坚持,才能有所突破。”杜建强说。为找到最佳工艺条件,他带领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对新型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进行了千百次的试验,积累了大量数据,最终摸索出新型催化剂的最佳活性和氢气加入量的范围,让新型催化剂终于实现了大装置试生产。当雪白的粉料从生产装置的包装线上源源不断地传输出来时,杜建强说:“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原本以为这场攻坚战打完了,没想到,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2020年春节,突发的新冠疫情造成熔喷无纺布原料紧缺,集团公司急令燕山石化在半个月内建成两条熔喷布生产线,打通口罩全产业链,跨界生产口罩,缓解口罩奇缺的燃眉之急。杜建强带领团队成员又投入新的战斗,进入熔喷布生产线项目部开车准备组,为熔喷布生产线开车投产提大国工匠杜建强:大国工匠杜建强:高常月 李 扬高常月 李 扬杜建强在试验装置现场查看试验结果 张明慧/摄杜建强在试验装置现场查看试验结果 张明慧/摄一个人走得快,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大国工匠杜建强:Exhibition责任编辑 张转移展示54供技术支持。“那段日子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都要试验到很晚,简单吃口饭,接着前往生产现场,加班到半夜成了常态。”团队成员蒋洁心疼地说,“杜师傅付出最多,作为项目带头人,他一直盯在现场,时刻关注着生产过程中的开停车和工艺调整情况,不断对样品作出评价,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人都瘦了一大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超洁净、低气味、高品质等特点,杜建强带领团队成员研制的“氢调法”熔喷料,在小设备上进行试生产,喷出来的熔喷布过滤性好、气味小。杜建强信心十足,对团队成员说:“放心吧,咱研制的新料做口罩肯定没问题。”2020 年 3 月 6 日,熔喷布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采用“降解法”的第一条生产线成功投产。两天后,采用“氢调法”的第二条生产线成功投产。燕山石化兑现了向中国石化党组做出的半个月建成一座熔喷无纺布厂的承诺,杜建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接下来,燕山石化加快了“氢调法”新技术研发后续工作,杜建强又带领团队将新技术在不同的聚丙烯装置上进行工业化试生产。最终,在新建生产线上产出的熔喷布达到了无味、柔软、洁净,可满足 KN95 等高品质口罩的制造要求。同时,大大延长了喷丝板运行周期,实现 90 多天不停机,保证了熔喷布长期稳定生产。这项新技术应用于大装置生产后,单套装置日产量可达 200 吨至 250 吨,解决了传统法产能不足的问题,将熔喷料生产能力提升了 20 倍以上,平抑了市场物价,全面缓解了疫情期间口罩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杜建强说。“杜建强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团队以科研实践与研讨、技术交流和培训及创新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开发的合成树脂新产品、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医疗、汽车、管道、防水卷材、包装及医卫等领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杜建强带领工作室成员与一聚装置人员共同攻关的非原位聚合高分子合金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创新项目,对三元共聚料实行在线改性开发,克服了小分子析出多和挺度低的缺陷,在实现了产量提升的同时,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为燕山石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在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启动的 2021 年度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科学的成就源于创新,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敢创新、多创新。”杜建强说。他将新产品开发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帮助年轻人获得创新灵感,要让“杜建强创新工作室”成为年轻科研人员孵化成果的土壤,实现长期突破性创新。在杜建强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蒋洁、罗华林等一大批年轻人很快成长为企业科研的骨干力量。尤其是蒋洁,不到两年时间就能独当一面,主持科研项目工作,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成长为副主任工程师,先后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这些年轻的骨干力量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杜建强创新工作室”成立不到 5年,杜建强就带领团队成员申请 32 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9 件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7 篇,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 2 项,并被评为中国石化创新示范工作室、北京市创新工作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事科研工作27年来,杜建强用汗水铺就科研之路,用责任与执著践行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展望未来,杜建强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我将围绕中石化提出的化工材料高端化和功能化要求,以茂金属聚丙烯、软质聚丙烯和特殊功能聚丙烯产品开发为出发点,全力做好燕山石化二聚装置和三聚装置的产品技术调整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杜建强(左二)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在装置现场探讨研究 张明慧/摄杜建强(左二)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在装置现场探讨研究 张明慧/摄Exhibition展示55|2023年 06 月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