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现代化转型路径之探讨_张爽.pdf
下载文档

ID:2577809

大小:3.0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家 现代化 转型 路径 探讨
国家现代化转型路径之探讨张爽(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在 西方的没落 中奥斯瓦尔德斯 斯宾格勒“把每一种文明都比作有着出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有机体,从生物学的角度判定西方社会的衰落和各个文明的灭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定数。”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伊查克 爱迪思有与其相类似的观点,将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归结为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无论社会文明还是微观企业的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和大概率危机,表现的应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所走的现代化道路迥然相异。通过就传统国家现代化演过程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对今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现代化;国家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8-0149-03第 2023 年第 8 期(总第 564 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8,2023Total No.564一、概念界定和理论解析(一)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1.概念内涵。现代化是指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或经济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而是基于机器制造的产品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包括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民主制度。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依照社会的发展程度,可划分传统型社会、中间过渡型社会和现代型社会三种类型。其中传统型社会又称前现代性社会,它处于社会发展的自给期和自足期,在传统型社会里政治上缺少民主自由精神,经济发展缓慢且缺乏科技创新;中间过渡型社会是近代化时期出现的新旧结合型的社会,其主要特点是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而现代型社会则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形态,它是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现代化转型的主要特点。现代化转型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转型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二是政府职能逐渐扩大,公共服务日益完善;三是劳动力素质提高,教育水平逐步普及;四是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五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二)不确定性及应对1.不确定性。在 黑天鹅如何应对未知的挑战 一书中,纳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布把这种极具挑战性的事件描述为一种无法预料的、异乎寻常的现象,它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甚至是彻底的改变。1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一文中,米歇尔 渥克将灰犀牛比作一种普遍存在的危机,2它们的概率之大,影响之深,使得“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各国在应对这些压力时,表现出的应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大相径庭,这也反映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整体性。2.应对策略。现代化挑战的应对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土型(或内生型),即从传统中汲取动力,以实现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英国现代化转型的范式属于此类型;另一类是应急型(或外诱型),即从外部环境中寻求解决方案,利用异级异性文化的刺激和作用,以满足社会本身不具备现代化成长条件的需求,以应对现代化挑战。中国近代现代化转型属于此种范式。(三)现代化之双翼改革与改良改革与革命是推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两种重要因素,一般说来,革命是一种以暴力为手段的重大变革,它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政治性。社会性指的是打破旧有的社会秩序,而政治性则指推翻旧有的政权。相比之下,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改革变得越来越复杂,它是在政府面临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在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时,必须作出的明智决定。从理论上看,革命与改革同样具备推翻既定秩序、开拓创新的作用,它们都是政治力量的重塑,也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划分的进程。“一场全面的革命既意味着对现存制度的迅速而猛烈的摧毁,也意味着动员新的集团投入政治,同时还意味着新的政治制度的创立”。3同时,革命的力量可能导致政权的变动和旧的社会结构的崩溃,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和难以消灭的政治积怨。如近代法国大革命,在革命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政治形势扑朔迷离,变化莫测,经济发展大起大落,长期徘徊不前。相反,改革与革命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主动性,经常性和渐进性。如英国能够依赖其独特的妥协让步和持续小步伐改革,在传统和变革之间实现了自我的不断更新,很快发展成为集经济霸权、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于一身的世界一流强国。二、传统型国家走向现代化进程丹尼尔 勒纳指出,城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教育和新闻参与等现代化的各个层面之间的关联性149-DOI:10.19905/ki.syjj1982.2023.08.032商业经济第 2023 年第 8 期SHANGYE JINGJINo.8,2023不可忽视,它们之间的交织、依赖、因果、平衡、演进等关系,使得现代化的各个层面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整体,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发展。”4(一)英国现代化范例剖析从 1763 年至 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和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同时,英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不确定的黑天鹅事件和可能出现的灰犀牛事件。在这一时期里,英国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应对措施,具体包括:1.文化因素: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大规模扩张是由于其不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进步、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的建立以及海外扩张等等,都为欧洲带来了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连锁反应,使欧洲获得了无可抵抗的发展动力和力量。他们彼此依存,相互促进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政治革命:1640 年至 1688 年几十年中的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事件构成了英国革命,几乎有半个世纪没有平静下来,英国革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内战阶段、清教徒获胜、克伦威尔统治阶段、王政复辟直到光荣革命为止 5 个阶段。经过这次变革之后,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渐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贯彻了自由主义原则,即宗教信仰自由和人身及财产的安全。3.经济因素:“商业影响工业,需求导致发明”,这是英国工业化的基本模式。18 世纪 80 年代间,生产力有了惊人的进展。它与迅速降低的成本及大量的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依靠原有的需要,即创造出自己的需要。汽车制造业就是这种现在很普通,但以往却无人知晓的现象的一个例子。这一模式有力说明产业精神来自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所带来的非凡的经济刺激。哲学家-科学家与匠人互相的联合,大大促进了科学在西方世界的空前繁荣。4.社会因素:英国在近代初期发生了推翻封建政权的自然阶级革命,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集团,确立了比封建专制制度更为民主,更为宽泛的君主立宪制度政体,建立了以中产阶级为核心,并具有现代价值取向的新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英国人得以在优越的政治制度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在传统和变革之间实现自我更新,成为现代文明之牛耳者。(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十五六世纪对于闭关自守骄傲自满的中国人来说,中英鸦片战争,英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均是灾难性的战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产生了连锁反应,马克思指出,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救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5就中国而言,我们的现代化运动发轫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清末新政等等均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社会广泛学习西方共识艰难形成,却始终停留在技术、工艺、机器等物质层面,没有跳出“中本西末”或“中体西用”,从而陷入了军事主义和经济主义的误区。正如陈独秀在 新青年 上所言,中国的士不知科学,故习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6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四个方面。1.文化传承:一是中国幅员辽阔,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储藏所,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官员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二是中国的现代化观和技术文化观随时伸缩,摇摆震荡,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经历了多次中断和失败,但是没有做到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协调发展和同步嬗变却是致命硬伤。三是统治阶级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虽然十九世纪末中国经历了巨大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的进程仍然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四是许多拥有西方文化背景的社会精英参与了中国的改革,他们尝试着创造一些和国外,特别是美国的情况相似的体系,但是这些体系并不能真正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最终也随着中国的政治环境的改变而消失。72.政治体制:一是治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一个相互制衡或相互支持的平衡关系。没有自我调节的修补功能。清代士大夫文化,发言权并不强大,不足以制衡极端专制的皇权内部管理混乱。二是路径依赖。在道格拉斯 诺斯的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中指出,当人们选择某种体制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和既得利益的限制,这种体制会不断地被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其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当人们做出某种决定时,他们就像踏上了一条漫漫征途,惯性的力量会使他们的决定变得更加艰难,甚至无法脱离困境”。庞大的满清政府的统治更是如此。三是缺乏明确制度,收捐的占口随意增减,对商品运输和市场贸易造成极大困扰。中国历来的皇朝都有皇室和政府财富分开的习惯,只有在满清时代,皇室可以任意支用政府的库存。黄仁宇先生曾说过:“中国没有以数目字管理的概念”,这句话完全适合清朝的财政制度。3.经济结构:正当西方经济受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洗礼的时候,康雍乾盛世的中国基本上还处于“耕织”结合,“人力蓄力”结合的自然经济阶段,由于东西方阻隔,清朝统治中国以来,“威震四夷,目空一切”,他们对于西方与整个世界是茫然一无所知。以为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是些蛮夷之邦,没有教化可言。8至于西方一日千里,如火如荼进行的工业化,他们几乎全然不知,走上了150-惯性使然、不断自我利益强化的一条不归之路。4.社会结构:4000 多年来,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建立了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自治社会,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相似,以农耕文化为主,以土地、官员、商人和政治家为支柱,形成了一种自我满足的文化,认为全球其他国家都处于次要、服务性的状态。(三)日本现代化范例剖析历史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来阐释中国和日本如何面对西方的挑战。日本诸岛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不仅有助于民族团结,而且还有助于新的价值观和知识的传播,从而使得日本更容易感受到来自国外的压力,但是 19世纪,日本开始尝试从西方世界获取同样的东西,虽然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多元化的体制,日本比中国更容易受到西方的侵略,但日本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91.文化方面:在明治时期,领导人极力支持神道教作为国教,因为神道教认为国民和天皇是一体的,并将天皇视为太阳女神的后裔。神道教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也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日本政府明确规定,神道教的宗旨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发展,因此实施义务初等教育,以培养有文化素养的公民。日本的教育系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家的巨大影响,许多人选择出国学习,并在新的学校任教。为了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思想的一致性,国家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监督。2.政治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多项政治改革,建立了内阁和枢密院,并颁布了宪法,以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宪法的出台,使日本人可以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的条约,在文明的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尊重,而无需依赖外部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锁链的国家。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