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人才的SWOT分析及能力建设_张茜.pdf
下载文档

ID:2577803

大小:1.70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际 传播 视域 翻译 人才 SWOT 分析 能力 建设
2023年第07期(2023年07月)No.0 7 2 0 2 362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交流日益密切,构建国家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国际传播作为国家国际形象塑造和话语权构建的重要手段肩负重要使命1,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研究的重要议题。而翻译是国际传播的主要环节,原因在于翻译的核心内容为传播,通过传播让译入语读者了解所传递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1,与国际传播的核心思想一致,且翻译对各国软实力的较量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鉴于此,为提升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加强外译能力建设,培养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翻译人才成为重要抓手。一方面,国际传播赋予翻译和传播新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翻译和传播在学科建制方面又分属独立学科,故此,提升翻译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面临着多重挑战。目前,鲜有研究从内部和外部系统的理论视角对提升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本文试图借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译者在国际传播方面具备的自身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系统性阐述,整体勾勒出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3。一、S WO T 分析方法及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SWOT矩阵模型分析工具,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该分析法通过整合诸多的影响因素,从宏观角度构建基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四个维度,并按照矩阵形式排列,使用系统分析法将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有机组合,找出自身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并策略性地思考和分析,发现最优解决路径,并制订战略计划4。通过知网可视化分析,学术界将SWOT分析法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但只有极少数学者对翻译界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对外传播的具体内容方面,孔令翠和刘巧玲运用SWOT分析法归纳总结了外宣翻译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与象限图对应的翻译策略5;李佩瑾从四个维度整合分析了助力和阻碍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要素,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介模式及其优选路径做出了研判6;刘成和钟海桥等人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态势并丰富了中医药对外传播策略7。在译者培养方面,彭炳、胡景谱和刘怀远8对翻译行业中人类译者和人工智能从事翻译工作的利与弊进行SWOT分析,展现了人机融合的双赢局面。由此可见,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分析较少,该领域的SWOT分析方向还有待拓宽。SWOT矩阵模型结构清晰简明,考虑问题全面,因此,本文将其引入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的探究,结合传播视角系统化厘清当下对外翻译人才的发展态势,积极发扬优势,扭转劣势,迎合机遇,切实有效地促进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和培养,实现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培养翻译人才,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为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的制订和创新提供参考。二、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的S WO T 分析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实施指为提升国际吸引力、提高国家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对外跨文化交际,传播该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8。其中,暗含了对外传播与翻译的核心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对外传播人才兼备传播学知识和高水平翻译能力,翻译和传播要衔接起来共同实现国家文化间的互联互通。而对外翻译传播的工作主要由翻译人才来担任,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魅力提升国家国际吸引力,培养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高端翻译人才。目前,培养国际传播化的翻译人才面临着多层面的收稿日期:2 0 2 3-0 5-2 8基金项目:北京兆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课程思政建设与M T I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融合性研究”(2 2 0 6 0 6 1 2 1 2 1 5 0 1 4)作者简介:张茜(1 9 7 8),女,山西长治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应用翻译研究;张欣(1 9 9 9),女,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研究。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7.018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人才的S WOT 分析及能力建设张茜张欣(西安邮电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摘 要: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国际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成分,翻译是国际传播的桥梁。面对新型国际形势,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翻译人才成为重要议题。借用S WOT 分析法明确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面临的内部优势和机遇、外部劣势和威胁,根据相应的分析重构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关键词:S WOT 分析;翻译人才;国际传播中图分类号:G 6 4 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 7 4-9 4 9 9(2 0 2 3)0 7-0 0 6 2-0 32023年第07期(2023年07月)No.0 7 2 0 2 363管理研究影响因子。因此,基于SWOT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为培养“翻译+传播”人才提供策略参考,见表1、图1。表1 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S WO T 分析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威胁1.双语能力2.跨文化知识能力3.翻译知识和策略能力4.翻译工具能力1.缺乏受众意识2.缺乏政治素养3.缺乏合作能力4.缺乏多模态翻译能力5.缺乏中国知识6.缺乏传播知识1.国际政策支持2.国际吸引力增强1.西方中心论2.中国威胁论图1 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S WO T 策略1.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一是翻译人员具备两种语言能力,能够通过双语转化清楚地传达原语和目的语的传播目的,进而实现国家之间社会文化交流;二是译员知晓两种语言文化,具备跨文化知识能力,在翻译过程中也能融入各种语境影响因素,并且能够产生对异域文化的共情;三是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翻译知识和翻译策略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翻译环节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还能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该能力为提升翻译能力的基础部分;四是翻译工具和翻译技术的掌握,信息化时代催生出许多翻译工具和技术,译员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强大记忆功能,结合译员的译前信息搜索能力和译后编辑能力,极大提升了个人乃至团队的翻译效率,无疑为大量的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更高效辅助和协作平台。译者自身的内部优势是发展国际传播能力的基石,在已有能力基础上才能有效提升译者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能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新人。2.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改革开放前注重翻译世界、吸纳并学习西方的文化,之后我国聚焦建设中国话语体系,注重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和话语体系。因此,是否能培养顺应国家发展,符合国家需求的中译外翻译人才直接关系到国际传播效果。目前,从事中译外的翻译人员存在一些弱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一是翻译时刻板遵循忠实原则,自说自话,忽略真实语境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对接,即使在众多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员也难以将每个翻译策略心灵神悟、完美与实践对接,大部分议员考虑不到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偏差,缺乏对受众接受度的理解能力。二是缺乏过硬的政治素养,正如任文等学者将文化互动交流比做“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拿来”要注重筛选,“送去”同样有所讲究9。新时代环境下,译员需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在具备外译中国文化责任感的同时,加强自身鉴别能力和判断力以推动完成传播大业,目前,翻译专业都需研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但缺乏翻译课程与之相结合的融合性课程,难以实现思政内化于心。三是缺乏合作能力,在国际传播视阈下探讨翻译能力的提升侧重于强调向世界翻译中国,翻译的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典籍、影视作品、名著、时事政治等,翻译任务量大且覆盖面广。故此,翻译工作要加强翻译团队之间的合作及中外合作,共同翻译好中国故事,主动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目前,翻译能实现中外译者协同合作完成的较少,并且在翻译教学中也并无强调合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四是缺乏多模态翻译能力,多模态翻译指的是除单一的语言文字翻译之外的语音、图像等非文字模态的翻译10。当前,国际传播处于信息科技的新发展时期,对外传播形式早已由纸质文符号的翻译转向多种模态翻译相融合的形式,而目前译者翻译能力未能顺应发展趋势,多数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还处于文字符号的转化。因此,强化多种模态的非文字翻译能力,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强劲措施。五是中国知识积累匮乏,以往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聚焦于英美文化的学习、外语的应用、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掌握。中国知识积累不足,导致汉语能力不足,缺乏用外语讲故事的能力,且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多聚焦于传统文化、民俗等“走出去”的传播,忽视了中国现代新潮文化的传播,要顺时代潮流展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六是,面向国际传播视角融合翻译专业和传播专业知识是培养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的新趋势,目前,传播和翻译两大学科的人才培养没有进行全面融合,翻译人才缺乏国际传播知识,未能跟上国际形势变化。3.外部机会分析(opportunity)外部机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政策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以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二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浓厚,希望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在此影响下,海外出版机构的合作意愿也逐步提高,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给予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外部机会。4.外部威胁分析(threat)外部威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西方中心论”。随着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的落伍,西方文化不自觉地凌驾与非西方文化之上,使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存在刻板印象,导致对中国文化接受度低,国内翻译人才培养难度加大。二是“中国威胁论”长期主导西方的对华思维,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处于被动局面,阻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三、S WO T 分析法对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启示1.审时度势,发挥优势(SO策略)翻译专业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受众意识,表达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及政策时契合外国受众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致使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致,该有利的外部环境意味着受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受众在传播学中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翻译达到“信”并不能确保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能够接受,因此,要重视翻译2023年第07期(2023年07月)No.0 7 2 0 2 364管理研究的传播效果。译者要牢牢把握不断变化的语境和风格,了解受众的社会环境和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具有差异性的社会历史文化,强化受众意识。2.扭转劣势,抓住机遇(WO策略)要加强翻译专业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提升人文科学素养。国际传播能力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教育的竞争,因此,培养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翻译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且传播的核心是向世界展示真实可信的中国,要求译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举措的主要抓手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专业课、思政课及通识教育课同向而行,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具体措施:推动课程思政教材改革,将中国先进文化编入其中,还可涉及红色文化、外交新闻等重大事件的报道等翻译材料;在课程体系中可以增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专题课程,还可通过讲解习近平外交思想英译版,增强翻译学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外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翻译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中国文化主题相关的翻译实践和比赛,在实践中加强思政学习,并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优势共享思政教育资源,提升政治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同样能潜移默化地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内化于翻译专业学生心中。目前,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教学内容聚焦于大量输入英美文化和文学作品,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