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疫情
时期
提高
大学
国际化
办学
水平
思考
130 国际公关研 究作者简介:张焱,男,汉族,江苏泰兴人,硕士,南航信息化处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信号与系统分析、高校治理能力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思政教育、网络意识形态。对后疫情时期 提高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思考文张 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化处/信息技术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大学办学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领域和研究对象。全球新冠疫情使世界范围内大学国际化发展进程受到显著影响。本文对后疫情时期教育国际化各方面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把大学国际化办学放在“世界坐标系”中进行全面审视与科学研判,探析出提高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发展路径,为大学国际化水平的有效提高提供建议和参考。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一、新冠疫情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即各国家、各地区之间进行跨区域的高等教育科研文化沟通互鉴活动,通常表现为召开国际会议、学者之间的访谈交流、大学学术交流活动、举办相关学术论坛。在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突破上述方式的限制,构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新形态。1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常态化,但并不意味着疫情完全消失、一切都回到了疫情之前,疫情随时可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小规模暴发,并从国外回流,这将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国际教育合作。2在疫情影响下,世界各国大学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或多或少地陷入了停滞状态。3尽管疫情下的教育国际化遇到挑战,但教育国际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并未改变。中国大学的对外交流学习也应逐步适应“后疫情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要求为疫情常态化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冠疫情长期存在的形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国内为主、内外并行的发展方针,要深刻认识到疫情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对外开放,高等教育肩负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实DOI:10.16645/11-5281/c.2023.12.028PR Magazine 131施的重要历史使命。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对外开放作为拓宽高等教育内涵的关键渠道,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加速促进国内大学与海外高水平大学、著名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深入交流与全方位协作,及时了解业内动态与行业发展前沿信息。4“与疫同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各国开展工作的基调,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也不例外,并且,疫情防控也将成为衡量大学国际化办学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综合考察国内大学在后疫情时期统筹推进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成效,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国际化各方面因素和指标体系的分析和研究论证,把大学国际化办学放在“世界坐标系”之中进行全面审视、多维考察、科学判断,构建符合实际、富有活力、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估体系,明确发展路径,提升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二、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引(一)引导大学树牢五个国际意识后疫情时期国际化战略理念主要包含国际视野、国际坐标、国际竞争、国际前沿、国际传播。5国际视野,指的是大学在办学工作上不应拘泥于传统,不应过于保守而踌躇不前,应当审时度势地参与国际化办学交流,在坚守自身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理性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学术发展成果,推动国内高等教育与时俱进,把握世界主流发展趋势。从地理思维走向空间思维,尽量减小疫情带来的冲击;从国家思维走向人类思维,用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理念”代替基于地理和物理空间的“国际化”理念。国际坐标,是指大学要高瞻远瞩,积极追求世界一流水平,以世界一流为标杆迎头赶上,在国际坐标体系下着眼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以“世界眼光”规划大学的未来,积极借鉴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优秀经验,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国际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实践。国际竞争,要求国内大学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展现自身优势学科和先进领域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在相关范畴内引领全球学术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强化学校自身的国际品牌建设。6国际前沿,指大学的教育办学、学科建设等工作要时刻关注国际社会的前沿,参照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自身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国际传播,即通过塑造国际品牌、提高大学美誉度,促进国内大学文化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发展,向国际社会彰显我国大学的文化软实力。(二)引导提升国际化办学主动性大学国际化作为大学未来发展的一种战略性选择,既对大学自身的学科建设、办学模式、教育安排、学校文化等产生深远影响,又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7进入后疫情时代,大学国际化工作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同时也迎来巨大的机遇,大学需要更细致的思维、更谨慎的态度、更雄心勃勃的精神,扎实推进新一轮国际化,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顶尖领域、特定范围、学术角度上代表国家开展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竞争。目前,一些大学乃至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内部动力不足、“为国际化而国际化”、更加愿意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而较少产生本土创新等。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际教师水平不足、国际学生水平低、国际教学体系分散、国际氛围薄弱、国际化素质不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大学从学校层面向世界顶尖大学看齐,反思自身不足,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坚持特色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方针,积极借鉴汲取现有经验,利用既有优质资源,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与教育机制,不断使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使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的学院层面在国际范围内寻找对标学院或学科,分类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努力走出一条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创新的分布式国际化发展之路。8(三)引导拓展办学国际化内涵大学国际化并不单依靠挖掘国际资源这一个方面,还依靠自身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办学理念、开拓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等多方面的整合发力。同时,国内大学只有面向世界、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参照系,才能有高度的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超越意识,才能知彼之长、明己所短,进而产生锐意进取、逆水行舟的改革意识,促进人员交流、加速信息交流、拓宽学术交流,与海外大学一同商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下的在线教育真切面临的变革和挑战,一同谋划交流合作以及即将迎来的新发展。9大学应该更加积极寻找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突破口,有效推进大学国际化从单项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从增量到存量的深刻改革和国际化办学实质突破。用综合性、深入协同型国际合作取代单一性、流于表面型合作;用以质量求实效、主动追求高精尖的国际化交流取代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顾自身需求的国际化交流,用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扎实的能力、更加远大的目光、更加先进的模式主动参与国际交流,积极提升影响力与感染力。(四)引导实现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教育国际化处于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拓展后疫情时期新领域,才能实现共赢。10受疫情影响,一些大学在吸引国际师资力量、招收留学生、开拓国内外大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存在着措施落后、渠道有限的突出问题。为了充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应对疫情常态化的挑战,我国大学应当积极探索疫情时代下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手段,充分学习国内外大学在疫情时期开展国际化交流的新理念、新方法。围绕国际化办学,坚持立足前沿、注重实效,放眼长远、突出重点,积极参与、适时引领的原则,加强国际化内涵建设。既要开阔视野、面向世界,又要以我为主、扎根中国。为此,大学应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努力做到对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的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与全面提高,防止简单的复制复刻。11唯有在不断学习国外大学先进的国际化办学理念、规划与执行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掌握发展的质量,实现发展的目标。另外,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可以昂首阔步走出去,与国外的大学开展深入合作,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132 国际公关研 究三、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估体系要素(一)突出“目标性”原则对于我国大学国际化的水平,不能简单地运用一套固定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判,应当根据大学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探索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估体系,突出“目标性”原则,注重“综合绩效评价”,服务大学“双一流”建设。具体而言,整个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目标意识和整体意识,同时贯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构建方针,从而建立起一个逻辑上有明确导引、程序上有完备方案的科学评估指标体系。以学科建设为例,国际化“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强化特色、巩固优势的同时融合国际、契合前沿。因此,当考察“目标性”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大学学科建设的指导原则、建设方案、实施程序与阶段成果等,观察大学学科建设的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是否契合既定目标。12(二)突出“多样性”原则国际化既包含大学的内部和外在变化,也包含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变动。这一过程注重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强调文化的多元共存。因此对大学国际化程度的评估,应当将大学办学的自主性程序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坚持“简政放权”,放弃不必要的行政监管和程序设置,充分赋予大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办学的权力。注重统筹运用政策法规、综合监督等举措,避免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大学的内部事务,促进大学切实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鉴于大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开展国际化评估时,应确保所有大学在评价体系中都能找准自己的适合位置,体现出对不同大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突出引领方向。(三)突出“发展性”原则国际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大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不仅有利于我国国内大学面向世界,紧跟世界潮流和占领科学研究前沿阵地,也有利于我国大学内视自身不足,取长补短。传统和主流的国际化培养模式与途径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3由此,对大学国际化水平的评估,应重点聚焦国际化的内在形成机理,即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为实现国际化水平提升而制定的目标,充分考虑疫情带来的实际影响,评估时要避免简单的结论判断,而应当从既有目标的确立、制定方案的可行性、程序构建的质量、目标的完成度等,重视国际化内涵的培育与提升,关注大学如何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推进国际化建设和培养学生新途径。强化跟踪指导,对国际化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战略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从组织方式到运行机制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分析,重点聚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重点问题。开展国际化评估,绝不仅仅是发现各类存在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引导大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应领域的真切问题,不断提高大学国际化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四)突出“安全性”原则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师生安全是根本任务也是首要前提,后疫情时期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须以“安全性”原则为首要原则,在确保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确保师生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国际化交流活动。以“安全性”为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倡各大学打破传统办学模式,创新国际化办学方式,通过线上交流、线上学习的途径开展国际化教学建设。(五)突出“简明性”原则对大学开展国际化评估时,应注意避免和当下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学科建设评估等雷同。若希望得到被评估大学的接受与认同,应当从指标的确立、方案的制订等方面考虑被评估大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避免评估指标、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避免指标虚而不实、不能反映出大学国际化建设的成果;避免评估程序过于繁杂、评估周期过长、评估成本过高等,突出“简明性”原则。同时,需要兼顾评估指标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满足评估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要关注大学国际化建设的质量要求,避免大学国际化建设只追求完成评估指标数量而轻视完成质量的现象。即评估国际化时避免“功利”手段,同时强调评估的责任义务与意识。(六)突出“实践性”原则大学国际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