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求实到致用:顾颉刚史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_邓培研.pdf
下载文档

ID:2574911

大小:1.1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求实 致用 顾颉刚 史学 理论 发展 传承 邓培研
文化集萃792023 年第 28 期从求实到致用:顾颉刚史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邓培研(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1)顾颉刚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的史学理论并且开展了各种的史学研究,同样他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后世许多的学者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探索。顾颉刚一生都在为史学贡献自己,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历史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顾颉刚身为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古史辨”运动在近代史学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893 年出身的顾颉刚距今已经 130 年之久,因此本文将通过回顾顾颉刚的主要治史思想和提出的史学理论,了解这些思想理论给现在史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梳理顾颉刚对于近代中国史研究的贡献,了解为什么顾颉刚的史学理论依然会对今天的史学研究起到这么重要的影响。一、顾颉刚思想的发展顾颉刚出生于一个读书世家,1916 年,顾颉刚正式转入北大本科就读哲学,在学校的时候便开始了收集书籍的工作。1919 年,顾颉刚在写完 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之后,开始了关于民俗学的研究。1921年,顾颉刚与胡适、钱玄同等人讨论古史,开始了古史辨的研究工作,发动了古史辨运动。1922 年,顾颉刚编撰了中学历史教科书,初步提出“古史层累说”的雏形,之后便不断完善这一理论。1925 年的五卅运动是顾颉刚文章的一个节点,他听闻“五卅”惨案后,立即发表了多篇文章以表示自己内心的愤怒。由此顾颉刚开始更加关注实事,同样他依旧将注意力放在史学研究之中。1937 年之前,顾颉刚一直都专心于理论研究,比如在 1934 创办 禹贡。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转向研究边疆和民族历史,之后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的人才,并且开创了历史地理学科。七七事变的发生,使顾颉刚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的研究转向了民族团结。当战争【摘要】史学理论一直以来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其中顾颉刚在史学理论领域的研究有巨大贡献。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他带动了“古史辨”运动的开展。20 世纪 20 年代的顾颉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学理论,打破了当时的学术封建思想,为后世打开了新的研究大门。顾颉刚作为一名优秀的史学研究工作者,在史学领域建树颇丰,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他所提出的学术理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被广泛研究。顾颉刚逝世已有 130 年之久,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其理论进行回顾意义重大。【关键词】顾颉刚;“层累地造成古史”说;史学理论【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8-0079-03【DOI】10.20024/ki.CN42-1911/I.2023.28.025结束之后,顾颉刚不仅担任了教学工作,还将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化。晚年时期,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研究事业。从顾颉刚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突破了很多难关,对现在的研究也依然有很大的影响。(一)“疑古”思想虽然顾颉刚出生于书香世家,但是 19 世纪末出生的他,一生的学习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受着西方近代思想的洗礼。早期,刚上北大的顾颉刚在史学研究方面主要是对古籍的整理。在经过系统学习后,新文化运动时便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疑古”思想,由这一思想发展,形成了“古史辨派”。许多的学者都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对中国古代史重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顾颉刚的“疑古”思想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大侧面描写,对中国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学者便对顾颉刚的“疑古”思想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认为他因为“疑古”而提出“层累地造成古史”说,顾颉刚的“疑古”是辨伪求真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坚持科学与民主。在这一宣传之下,顾颉刚深受其影响,并在之后的学术研究中都能够看到它的影子。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新的阶级产生,新的思想也随之发生改变,革命者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改革。在历史学研究上提出了“史学革命”,希望打破封建的历史研究,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用新的形式反映历史。更早一点关于顾颉刚“疑古”思想的产生,大致可以追至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 和 孔子改制考,他从这两本书中认识到了历史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之下,对中国传统的历史产生了80今古文创怀疑,认为像黄帝、炎帝等历史偶像一直在支配着古代历史的发展,而后提出了“层累地造成古史”说。他的这一思想打破了人们原有对古史的认知,这是史学的一次深刻革命。许多的历史学家在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影响下,开始用新的观念开展未来的史学研究,这使得中国史研究走向了一个新天地。(二)民族思想近十来年,顾颉刚在 1939 年提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被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讨论这一话题,并且开展研讨会,从各个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这一理论,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顾颉刚提出这一理论的时候正值全面爆发抗日战争的时候,理论的提出必然是希望全民族共同合作,团结起来进行抗日。深入了解顾颉刚的思想,有助于帮助人们学习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是如何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如何铸牢的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如何促进的。顾颉刚的民族思想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每个人思想的形成都与当时人所身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紧张局势下,顾颉刚的史学研究开始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他的民族思想由此形成。在面对民族危机时,顾颉刚的研究便不仅仅局限于学术上的研究,更多是转向实际,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希望可以帮助当时的中国解决危机。顾颉刚生于外国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期,经过学习在 1920 年从北大毕业,因此他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着国家民族危难的,这样的关注在他之后的研究中也清晰地体现出来。前期的他希望进行反封建,因此成了“古史辨”运动的领袖人物。到了国家危难全面爆发之时,他的思维发生改变,希望将视角集中于现实问题上,就像对民族边疆问题的研究。他的这种转变同样也可以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当时学者对学术研究的一次反击,也是学术界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一次强力反击。民族问题从来都不是独立进行分析的,而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所以说顾颉刚对于民族的研究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的,其关于民族的研究体系也是逐渐形成的。在新文化运动打破封建、个性解放的影响下,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古史”说,认为古史传说的帝王都是从神演化成人,古史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地积累而成的,神话传说发生的时代与古书上的时代相反。一直以来的这种思维都导致顾颉刚等“古史辨”派的学者忽视了古史系统中对于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九一八事变成为顾颉刚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他在国家危难中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激发民族团结的意识,因此顾颉刚开始从之前质疑的传统文化中寻求答案。后来,顾颉刚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顾颉刚在提出这一理论之前,已经初步提出一个相关的理论观念,这些无不体现在民主问题上其思维的逐渐转变。顾颉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是当时时代所需要,这对中华民族的团结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此之后越来越多像费孝通一样的学者不断发展这一理论,这些观念成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资源。顾颉刚的理论一直都有着时局需要这一特点,因应时势,从反封建的民族主义转向重传统的民族主义,这一思想上的转变之后中国的民族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三)爱国思想顾颉刚生于国家内忧外患之时,因此他的爱国思想形成便是时代的使然。新文化运动时期,顺应当时的社会潮流,在打破封建的史学研究上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在抗日战争时期,顾颉刚更是义无反顾地充当了那个时代进步知识分子的角色,将自己的研究从理论转向“致世”。顾颉刚同样将注意力集中在边疆问题上,1934 年与谭其骧等人创办了 禹贡,希望通过学术来挽救民族危亡,将人们的视线拓展到当时的边疆问题上。1935 年,由于民族危机深重,顾颉刚的研究逐渐倒向边疆地理研究之中,创办相关的研究会以此宣传各民族共同抗日。1938 年,顾颉刚在 中国疆域沿革史中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疆域史,补充了前人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顾颉刚对于边疆的相关研究探讨,他通过自身的学术吸引力,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边疆问题,将自己的爱国思想与学术联系在一起。有的学者便将当时顾颉刚在民族危难之时所做的行动进行了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了解到顾颉刚是一个在危难之时依旧为挽救国家而奋斗的人。二、顾颉刚史学理论的内容顾颉刚的古史研究触及了当时的思想,动摇了人们深信不疑的信仰,推翻了旧文化、旧思想,同样也顺应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他的思想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西方思想的洗礼,在 20 世纪必然会产生的,所以说顾颉刚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在史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将会挑选顾颉刚的其中几个重要理论进行研究探讨。(一)“古史层累说”1923 年,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古史”说,由此引发的“史学革命”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史学研究的发展与革新。顾颉刚的古史学说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有两大主要方面,分别是“古史层累说”和“五德始终说下的政治与历史”。在提出“古史层累说”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首先他将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中的这一理论总结归纳成三点要义,后来将 答刘胡两先生书 中的观念总结为四个标准,最后便是将 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 归为六个问题。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再加上之后顾颉刚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补充与修改,形成了现在的“古史层累说”。1923 年,顾颉刚正式提出“古史层累说”的古史观念,开创了新的古史研究方法。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对于这一方法的研究,有的认为顾颉刚重视在推倒封建史学教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文化集萃812023 年第 28 期用,从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学研究者,顾颉刚的思想理论对于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作用。还有学者认为“古史层累说”拨开了古史研究的迷雾,恢复了古史系统。因此可以说关于顾颉刚“层累地造就古史说”的相关研究十分丰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丰富着这一理论学说,为之后的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后,随着中国考古学的进步,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古籍的重要,由此,对于“古史辨”和顾颉刚古史学说的学术价值这一问题形成了两派。(二)“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是顾颉刚在抗战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当时国家正值混乱时期,人们纷纷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于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顾颉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希望通过学术唤醒人民,团结各民族共同进行抗日,因此顾颉刚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顾颉刚就初步产生了这一想法,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就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完善。1939 年 2月正式发表 中华民族是一个,认为中国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到了今天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了种族之间的区别,种族融合使得人们成了一个大家族,大家应该团结在一起,摈弃那些分裂之言。顾颉刚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对民族的团结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并且也影响着我们后世的团结发展。由于这一理论的提出与1937年的西北考察相关,因此有的学者会从西北考察这一角度切入,认为这是导致顾颉刚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重要原因。还有的学者对这一理论与边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二者之间的政治相关性。这一理论被后人所继承,对今天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其他理论顾颉刚除了以上两大史学理论被经常研究之外,还有许多理论也被探讨过。就像是“伪书移置说”,在顾颉刚的“疑古”思想提出之后,便开始形成了“移置”的观念。有的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其建立的过程以及对史学研究的影响,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推进了近代考辨事业的进程。还有关于民俗学,顾颉刚在民俗学的研究也很有建树,最开始他在收集古籍之前就是对民俗类资料进行收集。顾颉刚在戏曲方面的建树也颇丰,他的戏曲思想应当是基于当时的背景而提出的相关观点。顾颉刚除了这些之外还提出了很多观点,这些理论思想都被后人不断进行研究,他的成就在当今史学研究依旧十分耀眼,并且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