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石和囊——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一期)建造手记_金秋野_.pdf
下载文档

ID:2574837

大小:2.21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巨石 中天 艺术中心 玄馆 一期 建造 手记 金秋
巨石和囊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一期)建造手记Megalith&CocoonNot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ind H Art Center 751(Phase I)金秋野 刘力源 常涛 高蕾蕾 JIN Qiuye,LIU Liyuan,CHANG Tao,GAO Leilei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23/05/09DOI:10.19819/ki.ISSN0529-1399.202306015位于入口的“巨石”和“囊”(摄影:孙海霆)建筑学报 2023 06作品 札记Works Notes090建筑学报2023 06作品 札记Works Notes090山中天艺术中心 玄馆原为 751 园区内的工业厂房及其附属办公建筑,建成后成为山中天艺术中心的主力展馆。改造分 3 期进行:一期为主展厅和艺术品商店;二期为咖啡厅、艺术家工作室和音乐展厅;三期为艺术实验室和办公空间,中间围合出一个小小的室外庭院。一期位于场地东侧,靠近 751园区北 1 门,入口朝东开向内部道路,对面就是 79 罐,整体环境兼具工业的客观直率和艺术的敏感细腻,共同融入大山子地区半城半乡的城市风貌中(图 1、2)。玄馆一期作为主展厅率先落成,它的前身是 1980 年代的工业厂房及 1990 年代在其东侧加建的管理办公室,后来统一租给某公司当作办公空间。主体内部东西两侧是混凝土柱,撑起仅厚 40mm 的混凝土折板屋顶,下面为近 500m2的无柱空间。改造前南侧 1/3 面积做了夹层,其他区域全部开放办公(图35)。这一基本空间格局,在改造过程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设计思路很简单:将原有无柱大空间做成主展厅,夹层空间下方做成小展厅,上方做成公共教育及办公室。主入口还在原位置,入口以北为艺术品商店,以南的一小块区域,我们建议馆方做成“建筑师之家”(图6、7)。1 山中天艺术中心 玄馆(一期)沿街道夜景3 改造前街景4 改造前内部折板屋顶下的办公区设计单位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建筑师 金秋野地点 北京朝阳设计/2021 年/竣工/2022 年业主 山中天艺术中心设计团队高蕾蕾、刘力源、常涛、石俊杰、辛亦诚、张屹峰施工图 北京世纪图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面积 1240 m2建筑面积 1240 m2结构形式 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2 总平面一期79 罐二期三期0102050m7 一层平面6 二层平面02510m1 展厅2 库房3 艺术品商店4 三角展厅5 前台6 门厅7 建筑师之家8 洁具间9 无障碍卫生间10 观展通道11 悬浮展廊12 夹缝展厅13 通廊展厅14 夹层走廊 15 建筑师之家夹层1071516171412 1331110117892345616 设备间17 办公室1 巨石因为咖啡馆的存在,二期内院成了一个经营性空间。闭馆或下班的时候要留出一条通路。这样,4 个功能分区都需要独立封闭,以保证主入口到内院的路径畅通。这就要求中央有一个“核”,它连接并分开了 4 个象限,使各部分独立又连通。之前的项目中,我们常设计一种介于房间和家具之间的空间装置,它容纳了功能,分隔了区域,又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联系着彼此分离的部分,带来深度体验1。这里该有一个什么呢?商店部分的净高 4.2m,比主展厅略低一些,可以考虑上人屋面,那么这个“核”的作用,除了平面上的分隔与连通,还要引导上行的路径。开始打算做一部悬挑楼梯,底座沿水平向展开为前台,但它隔断不足而连通有余,无法做出“身在山中”的感觉,总不能尽意。不如做得更实一些,满满当当塞一个混凝土盒子,像一枚巨大的石头亘在门前,中间斜剖一刀,指向通往主展厅和内院的通廊,再在正面做两层隔墙,挖掉大部分实体,在左方留下的洞口中塞入前台,右侧混凝土“照壁”背后是一道窄门,里面是通往屋面的倾斜大台阶,台阶右边是直墙,左边那道斜墙11225 改造前平面1 折板屋顶通高办公区2 会议室、夹层办公室3 管理办公室4 卫生间1333244051020m091ARCHITECTURAL JOURNAL作品 札记Works Notes 8 从主入口右侧看大台阶入口和前台 9 作为“核”的“巨石”分开了象限10 从屋顶平台入口俯瞰楼梯间810911 从楼梯间近距离观看“囊”12 从建筑师之家看向门厅和艺术品商店反转,内亮外暗,更像山缝而不是洞穴,从底部仰望山中之天,天格外高远。2 囊其实在设计阶段,我们就设想混凝土装置上方长出一个柔软的“囊”,巨石浑厚而多孔,囊轻盈又紧绷,二者相互映衬、共同显现。艺术家张小川善于捕捉生命形式。2011 年看小川的展,被那些柔软又坚韧的壳刺到了1)。特殊的空间思维化为孕育生命的囊,像种子、像胚胎、像化石,微小又空阔,绵绵不尽如春风拂过水面。小川把手工锻造和精细机器加工结合在一起,近些年也常用 3d 打印。只要思维精密,3d 打印的形态也可以是有温度的。“巨石”与原有的建筑间并不相连,是自承重结构,为了让入口平行的几道墙壁尽量薄,这道负责承重的斜墙格外敦实,内部还嵌入一个多格储物柜。为了让巨石内外相连,斜墙上开了两个洞口:一个位于下方前台服务人员左手边,可以放置物品,从中窥见一段扶手和游人的脚;另一个较大的开口位于储物柜上方,“囊”一样的艺术装置就正好可以从这里钻进斜墙另一侧的楼梯间。“囊”是以永久藏品的形式进入展馆,它能发光,也为展馆入口提供照明。2023年春天,经历数轮讨论和方案修改,装置终于制作完成并运到现场,在小川的指导下安装落位,实现了最终的“完全体”(图 11)。关于“囊”的尺寸和发光方式,过程中曾讨论多次。首先它必须足够大,大到仿佛容纳不下;这样艺术品和空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容纳与被容纳、观看与被观看,而是一种相互侵入、彼此纠缠。但当它大到一定程度,如何正确地亮起来就成了难题。小川不希望从外面看到强烈的光斑,考虑用外置灯打亮,但这样会造成复杂的布线与紊乱的投影。讨论的结果还是做成内光源,但被一个“果核”包覆,像生命体的内腔、子宫、细胞核,它发出的光线经由两次柔化照亮空间。“巨石”和“囊”分享同样的空间原型,即虚实套叠的多重转换。这也是工作室近年在住宅设计中不断尝试的“多孔空间”。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好似一刀劈断,在入口处向上望,从极狭到极阔,有被吸上去的感觉;从上往下看,由于两条斜边汇聚的趋势被透视加强,显得格外险峻。“巨石”成了空心的多孔构造,门洞、照壁、楼梯、洞口、台面,都较先前的方案更为“建筑”,又都多少有那么一点“不舒服”,比如台面略高、洞口略窄、楼梯的倾角也略大,时刻提醒使用者:你不是在一个完美的功能盒子里,而是在一块裂开的巨石中,要手眼并用、小心攀缘(图 810)。网师园的梯云,跟房子相似尺度的假山贴壁而造,沿内部路径攀缘,曲曲折折到达二层小红门。梯云提供了一个人体尺度的多孔空间的具体案例,但它太孤立了,造型也不够含蓄。理想的梯云是仿佛在云中又不在云中,空间以其奇异的内部让人感知独特的外部,内外在心理上呼应,形体与环境连成一片。玄馆那道斜墙因此做成了超乎结构需求的厚实,让上下两个方形洞口都有了足够的进深,也像两个小“气孔”,孔内外天地建筑学报2023 06作品 札记Works Notes09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囊有一个孔,橐有两个孔,玄馆入口的混凝土装置则是多孔的,是内外反转和反复套叠。本质上,人居空间也是反复套叠的“器官”,不妨想象城市基础设施在地下穿行,并以管井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而天井和内院本身就是一种“在内的外部”,虚与实反复重新定义着彼此。生命的化育离不开“囊”和“腔”,说不定生命体就是在这样复杂的空间形态中完成信息构造的。小川的“囊”有两个,一个挂在楼梯间的侧壁,上下台阶的中途可以仰视、俯瞰、对望、触摸;一个悬吊在前台上方,好像从混凝土的孔洞中游动出去。两个部分并不相连,好像细胞正在分裂或融合的瞬间,呼应着入口混凝土装置与原有结构间脱开的狭缝,以及整个新建部分与原有设施间相遇的方式(图 12)。3 甲板舞台入口的“巨石和囊”,可以看作一个连续夹缝空间的“龙头”,“龙身”则是一排自南向北排列的平行承重片墙形成的“通廊展厅”,它位于原厂房和加建办公室之间,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无法拆除(图 13、14)。紧邻这一组片墙西侧是厂房的外墙,它与大展厅承重柱脱离,最窄处 600mm,仅容一人通行,抬头仰望,头顶是折板屋顶与分隔墙间形成的一排三角形高侧窗,让夹缝成为15“甲板”、大展厅与商店之间的夹缝空间16 门洞序列,从北向南看17 商店空间中的平行墙片和通往“甲板”的洞口18 从大展厅内部仰望“甲板”和通往商店的洞口空间中的一道亮线,我们把这里也做成一个形态特殊的“画廊”,命名为“夹缝展厅”(图15)。南北向分隔墙中间有一排窗,不如把它全部扩大成门洞,在东西向分隔墙上开更大的门洞,成为一组横向延伸、纵横交错的墙壁-门洞序列,收在光的狭缝(图 16)。脑补了下人在最窄处仅 600mm 的高直空间中穿行,感觉空间强度依然不足,于是从艺术品商店往大展厅方向,自东向西让地坪逐级抬高,光缝处达到制高点,突然被一道新起的墙壁截断,这道墙壁,对商店一边是空间节奏的终止符,对展厅一边就是展墙。绕过入口的“巨石”,穿过大楼梯底面下光线暗淡的“三角展厅”,就看到南北向延伸的14 2-2 剖面5678513 1-1 剖面02510m125431 门厅2 三角展厅3 通廊展厅4 库房5 展厅6 夹缝展厅7 夹层走廊8 办公室6093ARCHITECTURAL JOURNAL“通廊展厅”,左手边的高处是那道光缝;从商店向西看,阵列的墙壁平行于视线,台阶和通道逐层升高,光线逐渐变亮,像一个分段的舞台,沟通了大展厅与艺术品商店(图17)。在平台最高处的北端,向大展厅突出一个小小的看台,作为空间序列的“龙尾”成为与展厅高低对望的“瞭望台”。“夹缝展厅”位于高处,对商店一侧而言是空间序列终止符,对展厅一侧则像是大船的甲板。施工中的一天,当从洞口中瞥见大展厅的折板屋顶,发现每个洞口中的景象都相似又如此不同,立刻意识到不该用一道展墙把两侧截然分开,于是在甲板边缘用一道钢扶手替代了设想中的展墙,但保留了将扶手封进临时展墙的可能,让东西两侧视线在分合两种状态间切换(图 18)。在“甲板”北侧靠近“瞭望台”的位置有一段扶手可以拆卸,以保证特殊展陈要求下“甲板”与展品形成不同标高的连通,也呼应着玄馆的定位装置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实验场。美术馆东南角是建筑师之家,西南角原夹层用钢结构重建,通往夹层的钢梯起点在入口混凝土装置南平台(图 1921)。夹层下方就是小展厅,在建筑师之家和小展厅之间塞了大量辅助功能,包括男女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一个储藏室,以及夹层中的设备间和中控室。每种房间的高度都根据用途来确定,在建筑师之家内部形成了两个不同标高的上人平台,给室内带来强烈的舞台感,顺势做了个混凝土的小台阶上去(图 22),索性做成看台,尽管上边高度有限,也能总览全局。这样,从东立面橱窗望去,建筑内部层层抬起,舞台感呼之欲出。在首展身边与世界中,艺术家胡向前利用“通廊展厅”的台阶创作了名为庇护所的行为艺术作品。4 不新不旧美术馆虽小,也属于广义上的城市更新项目,不得不面对复杂缠绕的城市空间,从一堆乱线中理出头绪来。原有的工业厂房还算结实,它不是保护建筑或文化遗产,但也留存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小小、合规与不合规的房子在缝隙中孳生,新的变旧,旧的蒙尘,越来越没个样子。无论规矩还是凑合,大小空间都各有用途,难拆难解,像人家久不收拾变得混乱不堪,什么都舍不得扔。现行法规已不再允许任何加建,凡屋顶投影线下的部分一旦拆除即告永久消失,给改造设计规定了严格的物理边界。城市更新将建筑归入室内设计范畴,仅剩立面还可做点文章。在一切陷入僵局时,“体宜因借”的思路又可派上用场,既然城市空间的主体都静默了,那缝隙、角落、夹道,原本就存在于场地中的高差、形体间无意的对峙、偶成的平台和拆出来的洞口和结构,就成了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空间元素。设计更强调“在场”的经验和判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