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白马湖作家群散文创作中的生态智慧_刘聪颖.pdf
下载文档

ID:2574568

大小:1.92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白马 作家 散文 创作 中的 生态 智慧 聪颖
2023年第2期第41卷(总第223期)NO.2,2023Vol.41General No.22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论白马湖作家群散文创作中的生态智慧论白马湖作家群散文创作中的生态智慧刘聪颖(邯郸学院文史学院,河北邯郸056005)收稿日期:2022-02-10基金项目:202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基于生态美学视野中的白马湖作家群诗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0202039。作者简介:刘聪颖(1972-),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文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文学与文论。摘要:白马湖作家群有着相近的创作风格,他们张扬艺术、倡导美育,特别是散文创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参与美学视野中的场所意识、诗意栖居中的家园意识、自然本真中的人性之美、众生平等中的诗意趣味等,在追求万物平等、物我一体的仁爱思想指引下,彰显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美学思想。关键词:白马湖作家群;场所意识;家园意识;自然本真;诗意趣味中图分类号: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39(2023)02-0077-06“白马湖作家群”又称现代散文“白马湖派”,是20世纪20年代初齐聚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以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叶圣陶、朱光潜、俞平伯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群体。“白马湖派”于湖光山色间谈论风雅,于闲适自然中寄托真情,育人教书、意兴山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优秀名篇。1白马湖作家群虽然没有明确的创作纲领及统一的文学理论主张,但是他们情趣相投、志同道合,张扬艺术、倡导美育,由此形成了一个风格相近、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作家群体。夏丏尊的 白马湖之冬 长闲、朱自清的 刹那 白马湖书录、丰子恺的 艺术底慰安 山水间的生活、刘叔琴的 教育与人生 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道靓丽的景观,具有独特文学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在白马湖作家群散文的倾诉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的渴求,并在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白马湖作家群散文创作在建构人与自然、社会之审美关系时,具有鲜明的生态意识,凸显卓然的生态智慧。所谓生态智慧,是指理解复杂多变的生态关系并在其中健康生存和发展下去的主体素质,使自身具有生存实践的价值。2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彰显人与自然深情交往、和谐交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戴之心、欣赏之情,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以及生而不有的崇高情怀。众所周知,人不仅是生物性存在、社会性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分别对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包括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态表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自我的关系。3因此“生态智慧”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智慧,也包括社会生态智慧和精神生态智慧,体现出整体、和谐的美学观。白马湖作家群散文创作关注人的生存现实,追求“诗意地栖居”的生存状态,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表现为参与美学视野中的场所意识、诗意栖居中的家园意识、自然本真中的人性之美、众生平等中的诗意趣味等,基于此,将白马湖作家群与美生学理论进行对照研究,发掘作家散文创作中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向往,固然有环境因素,但更多的是对大自然有着无任何功利性、目的性的向往。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77一、参与美学视野中的场所意识海德格尔“场所意识”认为:“那就是栖居的自由与真理的敞开空间化为人的安家和栖居带来的自由和敞开之境。”463阿诺德 伯林特进一步指出:“场所意识能带给人愉悦的体验,在记忆中充满了情感,让我们感到自在和惬意。”5白马湖作家群表现为对白马湖场所意识日常生活诗意化审美,其散文创作一如山水写意画,清秀淡雅,让作家获得丰盈的美感经验,从而使作家创作与白马湖无缝对接,心灵相通。作家们聚集于白马湖畔,相互切磋、交流、砥砺与唱和,在文学创作的天地间,留下了一片难以磨灭的故园场所记忆。突出表现在对白马湖生存状态诗化的凝视,以及用散文形式对现实苦难进行诗意的审美叙事。秀美的山水成为独具特色的场所文化内涵与符号,在白马湖作家散文中多次出现。朱自清 春晖的一月 中写道: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闪闪闪闪的,像好看的眼睛。湖边系着一只小船,四面却没有一个人,我听见自己的呼吸。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忘了。6145白马湖如诗的美景如画卷徐徐展开,作家的心境被湖水融入,物我合一。朱自清曾感慨白马湖最具魅力之处在于美、真诚与闲适三个特征,灵山秀水激赏山水般灵动的审美诗篇,面对白马湖时,朱自清未将其作为自然对象去欣赏,而是超越“康德式”二元对立状态,依靠审美的感知而不是理性的判断,运用身体各种器官去感受,进入人与自然共建的一元世界中,在物我平等中自由对话,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平等互赏的依存关系。因而在朱自清的笔下,借助“唇”“趾”极尽所能地细腻描摹山、湖相依,并架构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隐逸和谐、物我合一之境。诗化的场景疏密有致,彰显白马湖场景的灵性与鲜活,与心灵互为表征,白马湖成为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存在。夏丐尊笔下的白马湖则是另一番风情,他在 白马湖之冬 中写道: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风从门隙缝中来,分外尖削。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7作者选择白马湖一年中最萧索、凄清的冬天,特别是寒风呼啸的夜晚来写景抒情,娓娓道来,千字小文却打造了一幅冬日乡间山水写意图,让人回味无穷。文章开篇即点明场所及环境的幽僻,随之着重写风多、风劲、风凛,又借“饥鼠吱吱”显示“萧条瑟瑟的意趣”。平淡的笔墨,深长隽永的意味,激荡着世间芸芸众生的意趣与作者的人世情怀。置身于荒凉之湖与狂风的肆虐中,并未沮丧与伤感,取而代之的是激赏。以激赏的眼光凝视环境,选择积极进取,乐在其中,湖边有味是清欢。在白马湖场景中,不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而且冷热互为对照,既有荒野幽僻环境之冷,社会黑暗、军阀动荡的时代之冷;更有冬日暖阳、火炉之热,以及对文学、教育情怀的热爱。情景交融的主客体合二为一,成为白马湖作家群的点睛之作。刘大白曾三次造访白马湖,在新体诗 白马湖之夜 中,用拟人的笔触描摹月夜湖山景色,以及恬淡的山光水色,从而使读者体验愉悦的情绪。其 红树 营造出一幅白马湖秋景,意境优美,清幽韵婉,诗意盎然。柳亚子曾赞叹“红树青山白马湖”,成为刘大白短暂人生与白马湖最美的邂逅。俞平伯的 忆白马湖宁波旧游 以及 子年游宁波记朱佩弦兄遗念,从生态美学叙事角度审视白马湖,能够感受到作者身体得以释放并获得心灵宁静的愉悦之情,从而在物我观照中建构审美场所的生态智慧。多年后丰子恺在 山水间的生活 中仍执念于白马湖风情文化的描写,难以释怀。怀念远离喧器、隐居避世的生活,期待在白马湖独享一份静谧。78二、诗意的栖居中的家园意识“家园意识”作为生态美学智慧的重要内涵,海德格尔指出:“在 天、地、神、人 的世界中审美地生存,人的栖居从根本上就是诗意的。”464白马湖的清幽与灵性,以及文人交往促成了白马湖作家群根深蒂固的江南吴越情结,由此衍生出“诗意的栖居”中的家园意识。特别是白马湖散文在浓厚的绮丽婉约之美中呈现诗意的栖居,展示特有的江南家园意识。俞平伯散文的生态审美叙事表现为用词汇、意象和句式传达朦胧、飘忽不定的生态审美愉悦。其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中写道: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是被青溪的姊妹们所薰染的吗?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初上的灯儿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皴得微明了。849文中诸如“薄媚”“柔腻”“梭织”等词语尽显精致纤雅,带有鲜明的女性柔美特性,于纤丽中表达秦淮河温婉如女性的感受。同时,作者还借助灯影、月色、河水等意象与主观感受相杂糅,营造出朦胧疏淡的江南意象氛围。既展示了对自然人性的真诚追求,又表现了自我洒脱超然的名士风范。朱自清的同题散文中将月亮描写成晚妆少女,垂杨纤细如同美人臂膊,水光是梦的眼睛,桨声灯影中的船只、彩灯、天光、月影、树姿融汇成一幅流动的月色河上图,营造出秦淮河凄婉迷离的氛围。在作者笔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交互共生,审美关系呈现出审美参与的动态美感。朱自清的生态审美经验展现为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中的生生之美,并沉淀独具鲜活的生态审美感知,升华为一种生态智慧。荷塘月色 巧用大量江南意象,借助诗意般细腻的语言,把北方的荷塘月色描写得极具江南特色,烘托夜间北方荷塘超脱的迷离境界,诗意呈现为淡远静穆、含蓄不尽的韵致,将江南诗性文化中体验的生态审美智慧,沉淀并提升为特定的审美品质,以获得审美的自由与畅快。绿 与 白水漈 中都描写瀑布,风格却截然不同。梅雨亭远看瀑布“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6187,极具层次感地展示瀑布的“绿”,尽显东方女性的婀娜之美,从少女到少妇,从西施到妻子,从女儿到女神,徐徐将内心流动的激情诗意地推向灵魂震撼的巅峰;与梅雨潭不同,白水漈中的瀑布薄而细,闪着白光,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微风过处,纤细的双手便与另一只不可知的手抢夺瀑布的细丝,写出刹那间的感受,可谓新奇的神来之笔。白马湖作家群在作品中极力描写江南的山水之美,诸如南京秦淮河、温州梅雨潭、白水漈,甚至北方荷塘月色也浸润着江南的婉丽秀美的气息。另外,白马湖作家还大量描写具有江南地域色彩的风俗文化。朱自清的 扬州的夏日 中细致描写扬州瓜子、花生、炒盐豆、烫干丝等地方特色小吃。可见作者的愉悦感源自江南家园,与此同时还营造出柔美婉约、浪漫飘逸的的氛围。白马湖作家群散文中杭州的踪迹亦屡见不鲜,丰子恺曾在其文中赞赏西湖之色:“春日的景浓,而秋季稍淡,至于冬与夏,援引前人名句,引得徜徉徘徊,沉醉于此。”915陋巷 西湖船 西湖春游 桐庐负喧 杭州写生 等作品极力刻画杭州景、杭州事、杭州图,杭州情,贴切自然。钟佳松说:“假如丰子恺没有杭州这个缘分,丰子恺就不成其为丰子恺!或者说也就没有丰子恺。”10叶圣陶 藕与莼菜 中写道: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而在这里上海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11178具有家乡特色的意象“藕”深深撩拨着作者的思乡之情,成为怀念家乡的切入点,文中着重描绘了一幅故园清秋图。故乡的莼菜遍布太湖,随手可捞,非常方便。莼菜淡而无味,需要搭配上汤的烘托,故园故里正是最好的汤料,才能熬制出碧绿的色彩与醇厚的味道。白马湖作家久居江南,其生存79状态极具家园意识,而江南吴越之地真正实现了白马湖作家“在家”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不仅与江南家园相融相和,更是人与人的相与为一的一种广义上的“家园意识”。白马湖作家在无拘无束且悠然自得的环境中催生出闲适的心境,以文会友,品茗饮酒,在自由、开放的精神氛围中展示生活的真情趣。亲密关系取代血缘亲情,形成真正“家园”意义上的“社会团体”。自然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心灵处于一种自由、闲适、隐逸的生存状态,其创作在“诗意地栖居”中呈现出了浓厚的家园意识。三、自然本真中的人性之美白马湖作家群创作中一贯追求自然本真中的人性之美,特别是展示儿童世界的赤子情怀,则更加彰显本真自然的初心。与此同时批判成人社会的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