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课程
背景
专业
基础
高校
美术
姗姗
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以高校美术学专业为例李姗姗(德州学院美术学院,山东德州 )摘要:课程思政是美术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然而目前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践行“课程思政”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强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构建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模块和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机制,以完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词:美术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德州学院 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作者简介:李姗姗(),女,山东乐陵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教育、艺术理论研究。一、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国家战略部署。年以来,全国高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年月,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并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起铺垫与支撑作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考虑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一)专业基础课程开设阶段是大学生精神塑形的关键期专业基础课程集中设置在大学一、二年级,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段时期正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关键期,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在后面的课程中再去精神塑形将变得尤为困难。塑形大学生精神仅靠思政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专业基础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全过程。用主流价值与学术意识引领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引领、价值塑造,使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精神世界、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任何一门专业学科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紧跟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战略方针,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与创新,课程思政正是美术学专业学科完善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美术学专业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就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专业课与思政课有两张皮的现象,专业课教师重知识传授轻精神引领,不重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价值。专业学科发展不仅依靠专业知识的完善,还需要人的精神完善。术与德的统一,才构成学科的完善与发展,所以,课程思政建设是美术学专业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二、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践行课程思政过程中的问题(一)缺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思政元素融入无规划不系统目前,大多数高校美术学专业缺乏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没有建立符合专业学科发展、有机融合思政的教学模式架构,课程思政依靠专业教师自己摸索,由此造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完善、不系统、不到位,出现专业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零散、无规划、不系统等问题。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既有理论类课程又有技法类课程,具有基础性强、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从课程内容和特点看,课程内容丰富、跨学科广,涵盖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知识,思政融入点非常多,像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品德修养、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潜隐或融合在专业课程内容中,需要专业教师深入挖掘提炼。而在实际课堂中,许多专业课教师未能将丰富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利用起来,尤其在技法类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讲授技巧单一,课程思政意识不足,很少能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尽管近几年各高校一直强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但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仍不理想。(二)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缺乏思政教育理念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类课程多讲理论,少有实践拓展,而技法类的基础课程只重技法,忽视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环节局限于课内,与课外实践平台结合少,联系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专业竞赛展览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少,课堂环节缺乏创新,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原有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各个环节多注重课程的专业内容,思政教育关注少,无论是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还是课程考核评价等环节思政教育理念均不足。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只关注专业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课程目标,而对思政价值内涵精神引领的课程目标重视不够;教学过程中也多只注重学科知识、理论的系统性,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而忽略思想价值引领和价值观重塑;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传统,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和思政评价指标均不足。(三)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但各高校美术学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仍缺乏系统设计。在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虽在课程设计上加入了一些思政元素,但多停留在表面,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解不到位、思政元素融入生硬、挖掘不充分、不深入等。三、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一)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为构建科学系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应从美术学专业整体出发,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专业发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社会行业需求对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群进行思政建设顶层设计。从“目标 实施 支撑”三个维度对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总体设计,使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良性闭环。目标确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育人目标的确立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并结合社会行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立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挖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对党与国家有极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当代大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和专业特点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美术表现与创作、美术教育教学等应用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操守、较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在中小学及企事业从事美术教学与社会美术服务等工作。各门课程根据育人总目标,结合不同课程目标要求,从知识传授(知识目标)、能力培养(能力目标)、价值塑造(思政目标)三个目标维度再进行分解细化。教学实施。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育人目标明确后,要深入梳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思政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提炼潜隐在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专业基础课程要加强国家情怀、文化自信相关思政元素的融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实施环节是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实施过程要确保思政教育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是主战场,但也要兼顾课外各种实践环节和实践平台,注重有机融合,防止思政建设与专业教学出现“两张皮”。支撑环节。支撑环节需要制度建设、平台搭建、团队协助、教材改革多方面的助力。要建立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融合创新评估和思政绩效考核评估等规章制度,以支撑整个专业基德州学院学报 第 卷础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运转;设立课程思政教研室,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平台,教研指导教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组成思政教研团队,通过经验交流、教研学习建立起一支思政理念先进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另外,教材的改革创新是支撑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思政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去,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最终的落脚点,教材内容需要专业课教师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发掘新的思政元素并不断进行调整充实,保证教材的创新性、系统性。制度、平台、团队和教材四个部分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是课程思政成功实施的关键和重要支撑。(二)构建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模块体系根据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深入研究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育人目标,科学合理拓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广度、深度,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入梳理剖析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汇总整合,概括归纳出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专业伦理、品格塑表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模块体系造、科学精神五个模块,形成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模块体系(见表)。所有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都可以归类为其中一个价值内涵模块,任何一门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都可以从这五大模块出发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三)采用“课堂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为保障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堂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战场的基础上,又加入符合课堂教学主题、实现思政价值塑造的实践项目,把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设置与课程相关的艺术考察、艺术作品创作、艺术展览、专业课题及论文写作等多种任务形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课堂中设置的每个项目与任务都紧密结合当下的课程主题,利用线上的专业活动、艺术展览、竞赛等项目,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合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运用不同的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思考并实践,在各类项目的驱动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践中我们在“色彩”课程运用“课堂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与目标,挖掘课程中隐性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到课程中去,通过课内专业知识与课外实践项目相结合,将思政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下面以具体教学设计案例为例详细说明(见表)。依托“色调”一课的课程内容,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确定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创作观等思政育人目标。教学过程分为课内与课外两部分:课内即课堂,课堂教学中运用带有思政元素的图片、案例、典型作品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在课程讲授、学生思考、讨论互动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课程中特别增加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内容,用中西方绘画色调的对比来加深学生对中国绘 画 色 彩 的认识,使学生热爱中国优秀艺术文化,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外设置虚拟实践训练、艺术家进课堂、线下艺术展览三个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对色调的实际掌握与运用能力,学生在三个项目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实践创作等达成课程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由“课堂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也产生了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原有过程性评价方式基础上,增加了实践项目评价及思政评价指标。专业基础课程采用“课堂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新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课程的深度、广度,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全过程中理解、吃透知识,使思政入脑入心,达成思政育人的效果。(四)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能有效推动课堂思政建设与发展,专业课教师应时刻关注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应从美术学专业特点出发,紧跟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秉持“以美育第期李姗姗: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以高校美术学专业为例人、以美化人”的教学理念,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观等艺术理念出发,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审表 色彩 代表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课程题目色调课程内容理解“色调”的深层词义 分析色调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掌握组织色调的方法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响应国家政策,为人民而创作,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践行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