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师
行为
幼儿
攻击性
影响
建议
黄舒涵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教育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策略和路径(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黄舒涵(),女,湖北襄阳人,长江职业学院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教师行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建议黄舒涵(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摘 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类不良行为是在幼儿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班,是幼儿发生打、咬、抓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给幼儿园的生活及教育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之所以产生,除了先天因素,后天的教育及成长环境更是占多数原因。幼儿的认知发展还不健全,很多攻击性行为并不是有意而为之,并且幼儿每日的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幼儿园,所以在幼儿园接触人员对其影响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方面,而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往往具有重要地位,教师的各种行为及言语会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发展。关键词:教师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建议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教师行为产生的影响(一)榜样行为在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起到一种实体规则的作用,脱离父母的幼儿们会下意识形成一种从众行为,只要教师觉得好的就是可以触及的,教师产生反感或是远离情绪的就是不可以触及的,这使得幼儿心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规则,就是榜样的规则。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幼儿都会起典范作用,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他 们 的 模 仿 能 力 也 是 最 强 的。“这 是 某 某 老 师 说的”“某某老师要我们这样做的”等言语是幼儿经常说的,虽然父母也会对幼儿有一种榜样行为,但是大部分父母是出于保护或是养育责任的目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而教师是从专业的角度对幼儿进行一种规范教育,这是从实质上有区别的。从积极角度讲,首先,教师的榜样行为可以帮助幼儿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增加亲社会行为。幼儿在 岁开始进入“以自我为中心”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自私、无理取闹等表现,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分享、爱心、合作、相互尊重等这些亲社会行为才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幼儿需要与自身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不断进行和解,逐渐摆脱各种不良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有一个良好的榜样,那么幼儿就可以通过“观察 模仿”进行榜样学习,教师对幼儿来说是无可替代的榜样,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让幼儿进行观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在幼儿自己遇到问题时就会模仿教师的行为进行处理。例如,幼儿看到教师经常会对心情不好的小朋友主动关心并询问:“你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开心,可以跟我聊一聊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吗?”那么幼儿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学着去关心妈妈。因此,在对教师积极的榜样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将越来越关心他人、亲近社会,减少攻击性行为。从消极方面看,若是教师不能以客观的角度进行榜样行为,而是主观的运用榜样力量,那么消极作用就会产生。首先,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时,会使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他人为中心”另一个极端。这种过分的亲和,会使一个幼儿无法面对未来真实的人际交往,幼儿会认为老师说的做的都是好的,都是对的,当然这种情况虽然很少但也确实存在。如果产生这样不可逆的发展,未来的挫折对幼儿的打击是致命的。其次,教师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教师的道德品质由谁来监督?一个很透彻的例子,每年的 月 日教师节,幼儿送教师礼物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教师会以各种方式给幼儿强调送礼物这件事,并用礼物的贵贱来区分对待幼儿,这种行为的实质不是对待幼儿的,而是与家长的博弈,这种成人的社会行为会给幼儿带来送贵重礼物便会得到重视或是好的待遇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很可能会伴随幼儿一生。(二)引导行为当幼儿在刚接触到陌生环境时,会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即便是成年人在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境况时同样也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当然,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处理不好会逐渐演变成两个极端,一种是离群、独立等消极情绪,若是教师不加以引导,这种消极情绪会变成自卑、焦虑,甚至是自闭;另一种则是直接具有攻击性的表现,有些学者将幼儿攻击性行为归结为四类:一是直接的身体侵害,如打人、咬人、踢人等;二是直接的语言侵害,如大声叫嚷、骂人、嘲笑人等;三是心理上的间接侵害,如在背后说坏话、告状造谣等;四是对权利的侵害,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故意损坏或暴力对待别人的物品。但是,幼儿的认知发展还不健全,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通常会用口、手、脚探索世界,做出打、咬、嚷等这样的行为大多是为了通过这些外部行为达到他们期待的目的,例如希望老师关注到他们不开心了需要安慰,所以并不是刻意而为之。然而,教师在处理这种行为时,大多早已定义这种行为并且采取相应的手段,这对每一个幼儿心理发展都是有危害的。例如,跳跳总是喜欢在如厕、洗手、户外活动时踢打,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十分积极、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天天,其实跳跳只是想让老师也注意到他,要是能像表扬天天一样多表扬他就好了,可老师发现他对天天的攻击性行为后总是批评教育他,并没有在了解到跳跳心理的真实需要后正确引导他如何用对的方式得到表扬。因此,当幼儿进行了自己并不真正明白或是下意识的行为,没有得到教师正确的引导而是直接主观处理,会使幼儿产生强烈反抗或是逐渐自卑。而教师的这种行为,也往往会发展为师幼冲突和师源性隐形伤害。(三)细节行为作为幼儿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伙伴多于师长,“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对于幼小而敏感的幼儿来说,教师的任何一个行为,不论传递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正话反说,这是中国人话语体现中经常会出现的。例如,有幼儿在盥洗室洗手时玩水,教师看见了说:“你可真行,洗个手能把水弄的到处都是!”这么说的结果是什么呢,根本达不到想制止幼儿玩水的效果,反而其他也在洗手的小朋友也会学着开始一边洗手一边玩水。案例中教师正话反说的行为明显是无效的,并没有达到效果。很多时候,教师会下意识的觉得幼儿年龄小,说起话来会比较随便,不太会顾及到这些话是否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当教师自身情绪不高时,往往会对幼儿正话反说,以发泄自身的不良消极情绪。可对于学龄前期的幼儿来说,大多数幼儿并不能理解反语的真正意思,正如教师说:“你可真行,洗个手能把水弄的到处都是!”幼儿并不会从这句话中理解到教师在批评他,洗手玩水是不对的,反而在听到教师的话后会觉得教师也对这一行为感兴趣。除了说话这一行为,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时很多细节也需注意。例如在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一幼儿画好三朵不同颜色的花后就准备放下画笔,教师看到后虽然没有语言直接指导幼儿应该再画些别的东西,但教师对幼儿皱皱眉,眼神示意幼儿看看展示出的春天景象的图片,于是幼儿又画上了图片中的树和河流,当看到教师满意的点点头说:“画的不错!”幼儿才停笔。这一举动虽然看似是很小的一个细节,却反映出教师对活动结果更为重视,而对于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与材料充分互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充分体现并不在意。那么长此以往,幼儿就会渐渐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过分依赖他人。因此,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言行举止的细节,可以利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带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给予幼儿出现错误的机会,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让幼儿充分与各种材料互动以提高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师行为规范建议(一)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作为幼儿园教师,“工匠精神”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和体现: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及坚持。敬业:爱岗敬业要求要能肯定自己的工作,热爱并享受工作,才能像工匠一样做出优质的产品。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看似“平凡”,但绝对是“不凡”的工作,一旦确定从事这个职业,就必须先肯定幼教工作者的价值,在繁杂的工作中放平心态,保持自身的职业信念和信仰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要带着对这一职业的敬畏与幼儿相处。专业:专业是每一个工匠的必要条件,作为幼儿园教师也同样必须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和精湛的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都不断更新换代,因此也必须创新幼儿园教育模式,丰富教育能力。此外,当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时还应不断更新专业领域的知识。精益求精:工匠只有不断改进,以更为精湛的技艺才能在行业中立足。同样,对于幼儿教育者而言,作为一名老师就必须不断保持学习、进步,紧紧跟上时代的需求,使自己始终保持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精益求精”的对幼儿始终保持正确的保教态度,不断改善自身的言行举止,在保教工作上做到细致和高要求。坚持:坚持把本职工作做完整、做好、做到极致,有时工匠做一件产品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获得真正的成功。在当今这种“快经济”的时代,很多时候人们只注重眼前的、表面的事物而忽略了根本和本质,对于幼儿园教师这一较特殊的职业而言,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那份纯真,是要不断坚持的。幼教这份职业真心不易,培养幼儿更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耐心。(二)正确处理师幼冲突,把握引导意识幼儿进入幼儿园,相当于从长期所在的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个小型的社会环境,幼儿在家中所没有的束缚和自由意愿,必定会与幼儿园中各种集体生活的规则产生冲突,教师作为幼儿园规则的代表,其与幼儿之间便会出现幼儿自由意愿与幼儿园社会规则之间的矛盾,这种师幼冲突的不断缓和,其实就是幼儿不断成长的过程。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起到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及为何要遵守规则的作用。于是在每一次的冲突中,教师可以把幼儿不遵守规则当成其自由天性的释放,以平等对话且态度坚决的方式进行规则维护。当然,对于初入社会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并允许幼儿暂时不理解、破坏规则,切记不可打骂幼儿,时时刻刻谨记幼儿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这样幼儿才能渐渐习得各种社会规则,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含义和意义。作为幼儿园教师,要能在冲突中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及时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进一步思考自己做出的攻击性行为会有何弊端,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动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会体现在以自身的想法为中心来对他人进行判断,当一名幼儿对他人的判断是敌意的,那么他就会表现出攻击性,如果对他人的判断是善意的,那么他的亲社会行为就会增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多以善意、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途径,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意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是讨厌的,从而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态度。许多教师会编造出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形象,并经常围绕这一幼儿形象讲故事或进行情境表演,这样就使幼儿意识到这一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有危害性的、是不受欢迎的。再进一步与幼儿一起共同设想出另一个受人欢迎、具有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形象,增强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渐渐减少攻击性行为。(三)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多留意细节首先,多倾听幼儿谈话,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想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孩子的交流除了活动中的个别交流、入园离园的问候外,幼儿在很多情况下会与同伴交流,而幼儿之间交流的内容往往是不会对教师讲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做个有心人,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前、如厕洗手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时刻关注,安静的在幼儿附近倾听他们之间的讲话内容。例如在户外活动时,两名幼儿不停的捡地上的落叶,并相互比较是你捡的多还是我捡的多,教师听见后,从中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于是以“落叶”为主题带领幼儿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其次,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举止。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表达想法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异。有些幼儿活泼开朗乐于直接表达,遇到问题马上就会告诉老师;有些幼儿胆小内向不爱表达自己,这类幼儿遇到问题不会主动告知,但其行为举止往往会透露出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