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东西方文明兴衰分析_吴定海.pdf
下载文档

ID:2574111

大小:1.47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经济发展 视角 东西方 文明 兴衰 分析 吴定海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二三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28一、关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测度与分类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兴起和衰退现象一直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它的探究对于认识和把握世界文明发展趋势意义重大。从经济发展视角研究东西方文明兴衰,以相关经济数据为基础作出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这种运用经济学范式对文明的研究,需要从研究人类文明进步的测度标准起步,并且与人类文明的分类研究密切关联,进而结合东西方文明发展的经济研究,分析研判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一)关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测度标准人类文明是内涵宽泛的概念,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认识。面对本身就包含认识不统一问题的人类文明,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测度指标,成为学术界争议较多、一直试图取得突破的课题。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和历史学教授莫里斯(Morris,2010)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首次用“社会发展指数(HDI)”对文明发展做了测度,2013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东西方文明兴衰分析吴定海 袁义才 高雪莲摘 要:东西方文明兴衰分析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有关的研究对于认识和把握世界文明发展趋势意义重大。应用 GDP 等经济发展基础性指标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测度,引出东西文明的分类及更替研究。中华文明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18 世纪以前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代中国经济衰落,西方文明崛起,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推动西方经济迅速发展,支撑西方文明近 200 年的繁荣。美国在二战前后成长为西方文明代表,在经济、金融、科技、军事等方面领先全球并形成霸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等西方经济相对衰落,东方文明复兴态势明显。东方文明兴起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及能否促进文明交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关键词:东方文明;西方文明;经济;中国;美国中图分类号:G04;K103;F0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06(2023)03-0028-10编者按:2023 年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本刊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关注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专题特邀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丹等专家学者撰文,以飨读者。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东西方文明兴衰分析DOI:10.19861/ki.tqsjyll.2023.03.01829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二三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年他又推出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民族)命运一书,对社会发展指数做了更详细的解释和量化分析,一度引发了对文明测度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不过莫里斯的社会发展指数四大要素需要将研究上溯到古代,相关数据收集和估算也就非常不确切,因此,不少学者对莫里斯的研究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在批评莫里斯的同时,学者们对文明测度指标进行更多新的研究。意大利人口统计学家马西姆利维巴茨(Massimo Livi-Bacci,2005)曾经在其代表作 世界人口简史中提出,人口“是繁荣发展的天然尺度”1,无需任何调整即可直接进行历史比较,曾经被广为关注。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2007)也认为,人口代表着人类生存能力,可以用于测度文明的转型升级2。宋丙涛和潘美薇(2019)则认为,人类文明应是家国天下的共享性的文明模式,提出应从公共经济活动绩效的角度来测度人类文明3。前述学者们所提的文明测度指标,各有优势与不足,没能对文明进行科学或精准的测度。其中,人口指标过于单一,在计划生育政策和发达国家低生育意愿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现代社会,已经不能够完全反映经济繁荣和文明发展程度。而公共经济虽能从国家治理视角反映文明程度,但并未直接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趋势。综合各方面研究,我们认为,鉴于从古至今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复杂而不平衡的现实状况,不仅文明测度指标必须是复杂且变化的,而且文明本身都应该是个发展的范畴,并非一成不变的,因而试图找一个不变的或是十分精准的指标来对文明进行测度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文不作人类文明界定,基于将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共识,尝试找一个能相对准确地反映文明趋势的测度指标,找到一些内涵狭小的指标做出准确的文明测度是很困难的,而寻求内涵较大、关联性较强的指标来相对准确地进行文明测度是可行的方向。经济发展不仅本身是文明进步的一个基本方面,而且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密切关联,在可选的文明测度指标中有着综合性、基础性地位,因此我们这里暂且选择运用经济发展相关指标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测度和比较。实际上从较大历史尺度、以较大国家或经济体为对象来看,东西方文明兴衰、更替与经济崛起、衰落的轨迹几乎是一致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鉴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多项经济指标准确获取有困难,我们在相关学者研究基础上,主要应用最基础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即 GDP 指标来衡量东西方大国或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并于近代以前辅以人均 GDP 指标,现代则辅以科技、金融等多个有一定数据支撑的相关指标,力争以这些经济发展指标对人类文明做出相对准确的测度和比较。(二)关于世界文明的分类东西方文明分类是个需要厘清的范式。对于世界文明的分类,学术界有不少颇有争议的研究。传统上西方世界史研究把人类文明史分为三个阶段:古典文明(公元 500 年之前)、中世纪文明(约在公元 500-1500 年)和近(现)代文明(1500年至今),其中中世纪文明是以欧洲独有的历史进程为依据,近现代文明则以是否进入工业革命来判断。不过,这种划分存在明显的欧洲中心论偏见,默认西欧是世界文明的代表。这一标准显然不应整齐划一地用于其他进程的国家,比如中国 1840 年以后才进入近代,比欧洲史的近代要晚300 多年。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崛起,美国历史学家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在被公认“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全球通史中,摒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承认世界各国历史进程无须整齐划一,提出以公元 1500 年划分世界历史。这就避免了我国按照西方划分的近代化进程的尴尬。另一位“全球史观”的代表人物,W.H.麦克尼尔依文明的封闭与联系度,把文明进程划分为“前文明文明相互联系的文明全球文明”,也把 1500 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为方便起见,本文沿用传统习惯,仍保留中世纪文明的说法。但在研究中,采用“全球史观”的视角,以历史进程转折点划分。(McNeill,William H.,(1963),The Rise of the West: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东西方文明兴衰分析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二三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30随后在全球文明发展中地位突出,也成为西欧世界文明代表观的挑战。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其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4(2000)中比较 18 世纪的欧洲和中国江南地区发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西欧在人口、农业生产率、生产资料等方面,并无明显的内生优势,并非天然的世界经济中心,只是在 19 世纪工业化充分发展之后,才占据了支配地位,因此以西欧发展为标准进行文明史划分明显是有失偏颇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划分争议引出东西方文明的分类问题,现在普遍存在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欧洲、美国等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划分做法。为便于更清晰地考察东西方文明兴衰所伴随的经济发展进程,我们选取的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东方文明主要是指中华文明,主要应用中国经济数据,印度为辅助,西方文明主要是指西欧、美国等国家的文明,日本有时作为辅助。二、18 世纪以前的中国经济居世界前列,东方文明领先全球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经济曾经在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大约公元 2000 年时间在全球经济中占比较大,处于领先地位,支撑着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形成与繁荣。自秦王朝(公元前 221年-前 207 年)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起,中国经济在公元 1500 年甚至是 18 世纪以前长期居世界前列。正如美国历史学家 L.S.斯塔夫里阿诺斯(1992)所指出的,中华文明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保持着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的聚合性、连续性以及独特的现实主义,不像欧亚其他文明,存在教会(或祭司阶级)与国家间的分裂。除民族思想文化统一外,农业种植、冶炼、瓷器等技术创新及其在本土的迅速广泛传播也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表 1 显示,8-17 世纪(即唐、宋、南宋、金、元、明、清),中国 GDP 占世界比重处于上升阶段。到 1820 年统计期(清朝道光年间),中国 GDP占世界比重达 32.9%,将近 1/3。表1公元1000年以来中印美西欧日占世界GDP比重(%)5年份中国印度美国西欧日本100022.727.80.411.22.6150024.924.40.320.53.1160029.022.40.222.62.9170022.324.40.124.94.1182032.916.01.826.63.019525.24.027.529.33.419784.93.321.627.87.6200315.15.520.621.16.6200817.56.718.619.15.7201916.33.324.416.75.8199811.5521.920.67.7201916.33.324.416.75.8注:表格中公元元年-1998 年数据均源自麦迪森的著作世界千年经济史,麦迪森所收集的西欧数据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荷兰、挪威、瑞典、瑞士 12 国。2019 年数据出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s:/ 1998 年之前的数据均出自英国经济史数据考证和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世界千年经济史。曾轰动一时的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 2014 年版)所用数据也是引用此书。虽然这些数据颇具争议,但本文继续选用,读者如果有进一步考证的需要,可参考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及其团队结合中国史实对麦迪森的诸多数据所作的重新估算6。三、近代中国经济地位、文明衰落与西方经济、文明的兴起到了近代,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开始下降,与之相伴的东方文明逐渐衰落,西方经济快速成长,与西方文明逐渐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推动西方经济自 18 世纪起迅速发展起来,支撑西方文明近 200 年的繁荣。(一)东西方经济增长率差距明显1820 年,尽管中国 GDP 总量世界第一,但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东西方文明兴衰分析31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二三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GDP 增长率却已经大幅度落后于西欧和日本,1820-1870 年 GDP 增长为-0.37%,同期西欧为1.65%,美国高达 4.2%,世界平均增长率 0.93%。19 世纪 60-90 年代,中国晚清洋务运动虽然大量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自 19世纪初,多年以来 GDP 增长率达到最高峰,但也仅仅是 0.56%,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美国、西欧、日本。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差距才得以扭转(见表 2、图 1)。表 2 公元元年到 20 世纪以来世界与中美西欧日的 GDP 年均增长率(%)年份世界平均西欧美国日本中国0-1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