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约化模式助力审计数智化转型_金圣达.pdf
下载文档

ID:2573781

大小:1.1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集约化 模式 助力 审计 数智化 转型 金圣达
审计月刊/2023/4/总第420期当前,以信息、通信和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云化、智能化、线上化建设有力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使内部审计所需的大量原始财务数据和其他各种证据都可从计算机系统中获取,为实现远程审计创造了基础物质条件。A集团内审部门遵照习总书记关于“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加强创新驱动,着力践行审计模式创新,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全集团审计工作数智化转型,逐步实现由现场审计模式向“远程+现场+云化”集约化智慧审计模式的转变。一、集约化审计模式的优势与可行性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集中,指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实现目标,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集约化审计模式根据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横向分工,将风险挖掘、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等工作交由集约化远程组统一负责,进行集约化管理,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组成现场组进行风险结果验证及核实确认。(一)集约化审计模式的优势1.集约化审计模式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集约化远程组对风险分析、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模型构建进行集中化管理,构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分析流程,极大提升远程数据分析工作效率。现场审计工作组目标明确,只需针对风险线索进行核实确认,能有效提高现场工作效率。2.集约化审计模式可提高审计覆盖范围及深度通过集约化审计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全量数据进行比对、趋势分析、交叉关联等,广泛挖掘业务风险,提出风险问题或线索,提高风险挖掘深度。数据分析方式由大数据分析替代了传统的抽样方式,实现监督范围全覆盖。同时,集约化审计有助于加强不同审计对象之间的横向比对,可以更好地判断和揭示问题。3.集约化审计模式可降低审计成本审计项目组织模式由独立项目演进为“现场+远程”集约化模式,将风险挖掘和数据分析集中化处理,可直接减少具有IT技术背景审计人员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现场审计人员的投入。(二)集约化审计模式的可行性随着企业数字化管理进程的加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施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现代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针对高度信息化的企业环境,A集团内审部门积极开展内部审计数智化实践,加强数字化建设,不断推动全集团数据共享,通过采集重要信集约化模式助力审计数智化转型金圣达于震周立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内审部摘要/本文分析研究集约化审计模式的优势、实施方式及在通信企业审计项目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创新集约化远程审计工作流程、标准化数据分析模型、远程组与现场组高效协同机制等举措建立审计新范式,并总结该范式在审计实践中应用的经验。实践表明,集约化审计模式可有效促进内部审计提质增效,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集约化审计模式远程审计协同数智化收入保障审计广角37DOI:10.15882/ki.sjyk.2023.04.025 审计月刊/2023/4/总第420期息系统的电子数据,搭建覆盖各下属单位的审计数据分析集市,积极储备大数据审计能力。在推进内审作业管理云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应用,持续探索智能化审计方法和工具封装,实现了从传统审计方法向以IT审计技术为主的全量审计模式转变,从以项目现场审计为主的工作模式向“远程+现场+云化”审计的方向转变。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方面,引入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才,同时利用培训等方式加强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审计人员具备不同层级的信息化审计能力,为集约化审计创造了资源条件。二、集约化审计模式实施方法(一)集约化审计模式实施框架A集团内审部门构建了从审前到审中到审后的集约式审计模式实施框架。在审计项目准备期确立审计项目开展模式,成立集约化远程组,根据项目内容进行风险线索分析,设计数据分析模型,制定远程组工作计划方案及数据分析任务清单。项目开展前,由远程组统一利用审计数据分析集市、云化审计工具等进行数据资料的获取、处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制定的数据模型实施任务清单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全风险点的扫描处理,最后输出问题线索。现场审计组在入驻前已掌握了丰富的审计线索,入驻被审计单位后重点开展线索的核实、确认以及管理机制漏洞的探究排查工作。(二)集约化审计模式实施关键环节1.以审计目标为导向梳理风险点,设计标准化数据分析模型从审计目标出发,分析业务背景、现状和流程,挖掘风险环节,形成风险点清单。将全量风险点清单转化为数据分析模型,从业务流程出发分析各系统底层数据结构及数据逻辑,输出风险挖掘数据模型逻辑描述文档。2.构建以标准化为导向的全过程数据审计作业管理模式构建以标准化为导向的全过程审计作业管理模式,首先需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工作流程、数据模型实施内容、数据分析代码编辑原则及结果输出标准等工作规范。其次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特别是要在数据分析工作中设立多个质量控制点,采用组员自行检查及组长复核双重控制机制,确保远程组审计工作质量。(1)统一数据分析工作流程。设置六步数据分析标准工作流程,包括明确分析思路、数据理解、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与验证、建模分析、结果验证,集约化远程组组员按照以上六步工作流程开展工作。明确分析思路可使审计人员明确所要验证和挖掘的风险点。数据理解确保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数据能够与分析思路相吻合。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环节验证数据的可使用性。建模分析通过编写代码提取数据分析结果。结果验证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与分析思路进行结合验证,利用业务系统查验、沟通复核等方式验证结果准确性。(2)统一数据模型实施内容。在风险挖掘环节已明确风险挖掘数据模型的实施逻辑,虽然每个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底层数据细节不一致,但其系统技术架构、功能标准是全集团统一的,审计人员实施的数据模型逻辑结构是一致的,可有效保证输出风险结果的准确性。(3)制定数据分析代码编写原则以及结果输出标准。从代码脚本可读性、可重复执行情况、执行效率等方面制定数据分析代码及工具编写原则,数据分析人员严格按照代码编写原则进行模型的脚本开发,提高代码执行效率与可复用性。统一向现场组输出风险线索内容,要求具备风险结果概述、模型逻辑等关键内容,使现场组成员快速理解问题线索及数据结果。3.搭建远程组与现场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搭建项目负责人统筹协调机制,制定资料汇总清单、数据模型清单、任务分配清单、待查事项清单、发现问题清单以及整改措施清单六项协同清单,在审前、审中、审后三阶段,远程组与现场组交叉作业、双向协同,在六项清单内容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协调工作内容及项目进度,把控项目总体质量。4.注重数据分析、知识沉淀与总结集约化远程组应注重总结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手段及方法,汇集典型经验完善方法库,为后续项目人员培养、方法修正、流程完善提供参考。结合现场组反馈,在审计实践中检验方法库的有效性,形成“实践-总结-学图1集约化“现场+远程”审计模式框架审计广角38 审计月刊/2023/4/总第420期习-再实践”的循环迭代管理模式。三、集约化“现场+远程”审计模式在收入保障重要问题整改专项评估项目中的应用A集团内部审计聚焦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重点领域运行效率效益情况,对不同审计目标,实施分类管理。其中“钉钉”类审计项目针对公司突出风险领域和屡查屡犯、左查右犯的业务领域,有目的性地对部分垂直业务领域暴露出的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加大审计力度,通过常审轮审、杀“回马枪”方式,探究问题形成原因,通过强化责任追究倒逼管理责任落地做实,推动解决公司管理的痛点难点,降低公司存在的突出风险,促进公司管理水平提升。A集团已在前期开展了收入保障专项审计,实现了对国内区域运营公司的全覆盖,对形成业务收入的主要环节进行检查,揭示应收未收、应计未计等管控漏洞。为全面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成效,A集团对收入保障重要问题整改情况实施专项评估“钉钉”项目,以推动重要收入损失漏洞的彻底封堵。收入保障重要问题整改专项评估项目面临工作任务重、人力资源紧张等困难,同时项目特点也适用于集约化审计模式。一是项目使用公司构建的大数据审计平台,通过数据接口可采集网络域、业务域、管理域相关数据,形成“全方位、多样性、多维度”的“全息”审计数据集市,为远程审计奠定了数据基础。二是“钉钉”类审计对项目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底层数据逻辑的细致排查和现场确认,有助于向前一步深挖问题成因,针对问题不同性质进行“违纪移交、损失追责、限期整改”等准确分类处置,强化整改效果,解决项目痛点。项目组充分考虑项目特点,以提升效率为目标,在项目实施中成立集约化远程组,创新工作方法,集中优质资源采用“远程+现场”集约化审计模式,分类部署35个数据模型,覆盖全量高风险问题。项目实施中,集约化远程组共分析了营销记录1085亿条、账单记录2013亿条和流量话单数据 754PB,精确定位收入风险漏洞。再通过检查系统底层配置和数据逻辑、人工复核业务资料等方法,对问题详细分类,清晰区分造成收入损失的是系统漏洞、管理不到位、主观违规还是技术操作不当等,为科学分类处置、针对性源头整改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实施“现场+远程”集约化模式,同等质量条件下审计人员和审计作业量较以往现场审计减少约35%。四、实践经验总结(一)提高审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集中汇聚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是实施集约化远程审计的前提条件。需要进一步打通各数据域壁垒,构建完善的审计数据中心和数据分析环境,提升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共享能力、模型管理能力。完善业务流程、数据场景、系统平台、接口方式,通过不断地数据沉淀,支撑各项审计实务的开展。(二)推进智能化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目前 OCR、RPA、语义理解技术日臻成熟,随着业务管理标准化的推进,可利用OCR、语义理解等技术进行凭证识别、文本语义识别,使无序非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数据转换,辅助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及标准化处理。(三)搭建合理高效的分工协作流程建立集约化远程组和各个现场组间分工协同机制,是“现场+远程”集约化审计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需要明确集约化远程组和现场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交互界面,在审计资料需求提出、数据分析、风险线索输出、现场核查反馈等关键节点做好质量管控和高效协同。(四)加强审计队伍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快审计人员转型,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培养力度,选聘和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数据库、PYTHON语言等数据分析手段的审计人员,可根据不同的审计目的,利用不同的生产系统抽取审计信息、建立模型和分析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参考文献:1刘瑞华,何芷柔.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方法的运用与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20(5).2丁洪波,全海峰.浅议信息化经营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4(5).图2集约化远程组与现场组协同作业审计广角3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