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优化_刘丽.pdf
下载文档

ID:2573705

大小:1.36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核心 素养 视域 应用 本科 院校 教育 课程 改革 优化 刘丽
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优化刘 丽(安徽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合肥 230601)摘 要: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在育人时要注重核心素养培养。高校应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如何提高通识类课程教学效率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应针对通识课程内容空洞、自选课程范围过窄等问题,尝试通过重组课程结构、突破学科壁垒等方式,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创新,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就业竞争力。关键词:大学生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基金项目:202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课题(2021jyxm0567);2019年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质量工程课题(Awjyxm2019012)收稿日期:2022-09-27 文章编号:1674-7852(2023)03-0078-05作者简介:刘丽,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第 32 卷 第 3 期2023 年 6 月Vol.32 No.3Jun.2023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LIU Li(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Anhui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Hefei 230601)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when educating peopl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ch as empty content and narrow scope of self-selected courses,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by restructuring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breaking through the disciplinary barriers,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core quality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quality;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eneral education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1.1 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等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但部分高校为了拉升学校总体就业率,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方面,忽视了通识类课程的重要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入手,开展通识教育,对通识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必备素养,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1.1 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专业技术以及各类应用能力,这不仅要依靠专业课教学,还要重视通识教育。利用通识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夯实基础知识,为开展专业课教育奠定学术基础。通过“必修+选修”的授课模式,一方面让大学生了解并掌握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知识与技能,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借助选修课的方式,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业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等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但部分高校为了拉升学校总体就业率,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方面,忽视了通识类课程的重要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入手,开展通识教育,对通识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必备素养,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1.1 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专业技术以及各类应用能力,这不仅要依靠专业课教学,还要重视通识教育。利用通识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夯实基础知识,为开展专业课教育奠定学术基础。通过“必修+选修”的授课模式,一方面让大学生了解并掌握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知识与技能,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借助选修课的方式,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业1.2 通识类课程结构1.3 通识类课程考核方式2.1 课程结构不合理2.2 培养目标模糊2.3 教学方式单一2 通识教育课程设施存在的问题发展规划,灵活选择通识类课程,定向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1.2 通识类课程结构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通识类课程,其教学体系主要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主要为思政、体育、英语以及计算机技术这四个大类。这四门课程具有普适性特点,因此列为必修课。而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学科通识、国社通识以及基础通识三大类。通过通识课程学习,既可以拓展专业课知识,对专业有更为深入的认知,又能够帮助大学生打开视野,拓展知识1储备。1.3 通识类课程考核方式通常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通识类课程,其考试方式分为三种:一是考查类考试,特点是不进行期末考试,在学习过程中定期布置考查作业,期末对学生的每一次考查成绩进行综合测评,或者要求学生撰写结课论文,以论文创新性以及总体质量为标准,最终形成考查成绩。二是期末考试,按照专业课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于通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大学生在指定的考场中进行闭卷考试并统一打分。这种考核方式较为严格,所有流程按照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进行。三是综合考试,是上述两种考查模式的结合,通常情况下按照“30%+70%”的比例分配考试分数,其中随堂考查内容占总成绩的30%,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通识类课程的类型,采用适宜的考核方式。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知识点较为分散,不适合运用期末考试模式,如果采用考查类考试模式又会过度挤占通识课的课堂教学时间,而采用综合类考试模式,兼顾学习质量以及教学效率。2 通识教育课程设施存在的问题2.1 课程结构不合理2.1.1 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比例存在问题,尽管从整体上看,必修类通识课与选修课通识课的比例维持在4:6左右,但是从微观层面来看,选修通识课中,学科通识课程占比过大,其教学内容仍然以专业知识为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类型的知识涉及较少。选修课中的学科通识类内容过多,会让学生失去对于通识课的学习积极性,2无法发挥通识类课程的真正作用。2.1.2 课程种类少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置通识类课程时,会结合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着重开展文学、社会道德、艺术审美以及科学等学科的教学,而学生更希望学习交际、口才等类型的知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校提供的通识类课程不相符,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被动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部分高校虽然了解到学生对于通识类课程的具体要求,但是其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没有与这类通识类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想要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通识类课程,必须要构建一整套全新的教学体系,如招聘教师、选择教材,前期投入较大。而很多高校不愿意承担巨大的学科建设投入,导致通识类课程建设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2.2 培养目标模糊开设通识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在本专业教学体系中的科目,开阔知识面。如思想政治、计算机技术等课程,能补足学生的短板,提升其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综合素养的提升较为模糊,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很多通识类课程的教师,以培养本专业人才的方式传授通识知识,非专业学生由于缺少该专业的基础,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逐渐丧失信心。此外,一些高校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一宏观目标设置通识类课程,缺少具体且明确的阶段性教学目标,通识类课程教师缺少教学方向,只能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安排课程内容,导致教学效果始终得不到显著提升。2.3 教学方式单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且富有吸引力。新课标视阈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但是一些应用型院校在开展通识类课程教学活动时,为了保障教学进度,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通识类课程变得干瘪晦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通识类知识,第 3 期79刘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优化2.4 教学评价滞后3.1 整体性原则3.2 以人为本原则4.1 重组课程结构: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4.2 明确课程目标:突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 通识教育改革基本原则4 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措施无法活学活用。2.4 教学评价滞后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措施。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通识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评价系统,导致评价人员无法通过教学评价了解通识类课程真实情况,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此外,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盲目照搬其他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与本校实际教学情况不符,使通识类教学活动陷入盲目发展的状态。3 通识教育改革基本原则3.1 整体性原则在构建通识课教学体系过程中,高校需对影响通识课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与分析。与专业课程相比,通识类课程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通识类课程的重要作用,使得通识类课程逐渐被“边缘化”。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开展通识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确保通识类课程教学具3有连贯性与统一性。在制定通识类课程教学目标时,从宏观角度出发要确保通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高校育人目标一致;从微观角度出发,每一节通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都要与通识类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一致。只有坚持完整性原则,才能确保通识类课程发挥全面育人作用,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向大学生呈现完整的世界观,帮助大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3.2 以人为本原则由于部分高校的教学侧重点与学生的需求存在差异,学生没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感兴趣的知识,只能被动学习专业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只掌握了专业技术,其他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根据木桶理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