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处是陷区: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概念辨析_陈紫竹.pdf
下载文档

ID:2573694

大小:1.61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何处 是陷区 全面 抗战时期 沦陷区 概念 辨析 紫竹
何处是陷区: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概念辨析*陈紫竹 内容摘要“沦陷区”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日军战线的推进,国民党党政机关普遍以“沦陷区”指代敌后区域,造成对“沦陷区”概念的误用,受到质疑。为此,国民党高层试图以“战地”替代“沦陷区”表述中的敌后语义,却导致了“战地”“战区”“沦陷区”等新旧词汇夹杂并用的混乱局面。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则始终将“沦陷区”正确界定为“敌占区”,这反映出共产党在思维方式上的现代性,也从政党文化层面揭示了共产党带领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历史动因。关键词 沦陷区 战地 敌后 战区空间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起点。在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变局中,一系列新的空间实体与空间概念涌现,在不断重构政治景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重塑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世界。这引起了史学家的兴趣,葛兆光、黄东兰、郭若平、袁乘超分别考察了“亚洲”“领土”“疆域”“中央苏区”“苏维埃区域”等空间概念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意涵或地域指涉。沦陷区研究已然成为当下抗战区域研究的经典范式之一,但相关研究对沦陷区的界定并不一致:大多数认为沦陷区就是敌占区,一部分认为沦陷区包括敌占区、中共根据地、国统区和各种政治势力混杂的区域。两种观点折射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沦陷区”一词使用方式的不同,是历史语义透过历史材料在史学文本中的当代复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察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认知“沦陷区”概念、运用“沦陷51*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文脉专项“战时教育视角下的近代江苏教育模式研究”(2 2WMD 0 0 7)、江苏省高校社科一般项目“南京大屠杀记忆机构历史教育实践研究”(2 0 2 2 S J Y B 3 0 7)、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基金项目“全国抗战时期江苏教育格局演变研究”(2 0 2 2 MK S 0 0 5)的阶段性成果。葛兆光考察了近代中国的“亚洲”概念,他认为,受传统天下观念和四夷意识的影响,晚清至民国普遍的观念世界中的“亚洲”只是一个地理学上的词汇,并非一个实质性的区域,更不具有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政治意涵。参见葛兆光 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关于晚清至民初日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说,台大历史学报 第3 0期,2 0 0 2年1 2月。黄东兰考察了传统疆域观念与现代领土概念在中国近代文本中的空间表现,由此提出“领土空间”“疆域空间”一组概念,对理解抗战中“沦陷区”的特殊政治意涵大有裨益。参见黄东兰 作为隐喻的空间 日本史学研究中的“东洋”“东亚”与“东部欧亚”概念,学术月刊2 0 1 9年第2期。郭若平、袁乘超梳理了“苏维埃区域”表述的形成过程和不同时期“中央苏区”的地域范围,参见郭若平、袁乘超“中央苏区”概念的地域指涉变迁考,东南学术2 0 1 7年第1期;袁乘超 分野与统一:中共话语中“苏维埃区域”的出现 一个概念史视角,苏区研究2 0 1 8年第3期。汪效驷:概念内容史料:抗战区域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河北学刊2 0 2 0年第1期。叶成林: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斗争,团结出版社2 0 1 5年版;臧运祜: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研究评述,中共党史研究2 0 1 5年第9期;罗运胜:区域视角下抗战史研究的新探索 “第二届抗战区域研究暨湖南抗战学术研讨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 0 1 9年第2期。另外,当代各类辞书中的“沦陷区”一词均取“敌军占领区域”之义。参见艺林出版社词典编辑组编 实用现代汉语词典,(香港)艺林出版社1 9 7 7年版;熊武一、周家法总编,卓名信等主编 军事大辞海 上,长城出版社2 0 0 0年版等。如刘志鹏认为沦陷区包括日占区和各种政治势力混杂的游击区、战区(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1 4年),高士华认为沦陷区包括敌占区、后方和抗日根据地(高士华:抗战大后方研究中的时空问题,史学月刊2 0 2 1年第8期),汪效驷认为沦陷区即游击区(汪效驷:掌理沦陷区工作:战地党政委员会研究1 9 3 9.31 9 4 3.2,史学集刊2 0 2 2年第6期)。DOI:10.13740/ki.jiiohr.2023.02.001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 0 2 3年第2期区”表述的不同路径,并试析造成这种差异的政党文化因素。一、国民党对“沦陷区”概念的表述与误用“沦”有“坠入水中”之义,“陷”有“坠入坑中”之义,两字相加,可表“落于敌手”之义。在古代,“沦陷”就常表“(国土)被敌占领”。魏书 中即有“州城沦陷”之语。康熙年间出现了“沦陷之区皆可乘势而复”之表述。可见,“沦陷区”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北洋时期,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全省沦陷战区”的表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建立,“沦陷区域”进入了国民党的政令体系之中,用以代称苏区。1 9 3 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四省以“沦陷区域”之谓见诸报端。1 9 3 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华东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国民党军主力陆续后撤。“沦陷区”遂变为国民党政权官方报道中的高频词汇。1 9 3 7年1 0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机关报 山东民国日报 的报道中即有“广阔的沦陷区域”之语。翌年1月,中央社宁国分社发通稿 沦陷区内竟成人间地狱,多家报纸转载。3月,宋美龄在汉口儿童保育会演讲,提到“沦陷地区的儿童”。1 9 3 8年8月1 2日,蒋介石发表“八一三”周年纪念日告沦陷区民众书。该文称:“自从民国廿年 九一八 事变到现在,被日寇用武力蹂躏的地区面积,在二百万方公里以上,人口亦近一万万五千万。这二百万方公里土地一万万五千万的人民现在是全部或一部分沦陷在暴敌的手中。”文中这些数据来自内政部编制的 沦陷区面积人口及资源统计,而内政部统计“沦陷区”面积、人口的口径以县为单位,一县只要存在敌占区,该县全域的面积、人口数据都被纳入统计。故内政部口径中的“沦陷区”实际指存在敌占区的县。蒋介石在文中照搬内政部的口径,造成了对“沦陷区”概念的误用。“告沦陷区民众书”又称:“敌人能够占领我们一部分领土,或少数城市,却不能真正统制所占领区土地,敌人兵力能控制若干军事据点和交通线,却不能且不敢深入到乡村腹地华北各省虽多沦陷,但是敌军只能占据我们少数城市和交通要道,绝不能统治我们人民与土地。”这反映出蒋介石真正想表达的“沦陷区”是一个少数据点、交通线沦陷而成片乡村仍在我手的敌后方区域。作为核心概念的“沦陷区”一词在该文中衍生出自相矛盾的两种语义,皆与“沦陷区”概念本义不同。该文虽有此逻辑硬伤,但因作者身份显要,各地报刊纷纷转发,后来在讨论“沦陷区”时援引此文,错误的“沦陷区”语义由此扩散。在国民党党政机关的文书档案中,“沦陷区”的表述也日益增多。内政部因负责有关敌后区域61 北齐 魏收:魏书 第5 6卷,“列传第四十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第1 9页。清 程光裋:李文襄公年谱,清康熙刻本,第4 4页。全省沦陷战区中之湘唐态度,申报1 9 2 6年5月7日,第9版。湘省组织铲共义勇队,申报1 9 3 0年7月2 1日,第6版。国货会派员参观手工艺展报告,申报1 9 3 7年6月8日,第9版。准备更艰困的磨练,山东民国日报1 9 3 7年1 0月2 1日,第2版。沦陷区内竟成人间地狱,西北文化日报1 9 3 8年1月2 9日,第2版;沦陷区域人间地狱,国风日报1 9 3 8年1月2 9日,第1版;沦陷区域人间地狱,西京日报1 9 3 8年1月2 9日,第2版。建筑新中国,申报1 9 3 8年3月1 1日,第2版。各地今纪念“八一三”,西京日报1 9 3 8年8月1 3日,第1版。沦陷区面积人口及资源统计(1 9 3 8年1 1月),“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 0 2-0 8 0 1 0 3-0 0 0 4 1-0 0 3。内政部致江苏等省代电及附件(1 9 3 9年2月2日),内政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二(6)/1 0 4 0 3。各地今纪念“八一三”,西京日报1 9 3 8年8月1 3日,第1版。蒋委员长告沦陷区民众书,南宁民国日报1 9 3 8年8月1 3日,第1版;八一三周年纪念 蒋委员长告渝沦陷区民众 不动摇不畏怯奋斗到底,大公报(汉口版)1 9 3 8年8月1 3日,第2版。马子华:怎样发展沦陷区之诗歌战斗,战歌1 9 3 8年第2期,第3 23 4页。陈紫竹/何处是陷区: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概念辨析的统计和行政工作,涉及“沦陷区”的文件尤其多,除前述 沦陷区面积人口及资源统计 外,1 9 3 8年5月9日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备案的 战区各县县政府组织纲要 亦多涉及“沦陷区”。该纲要把“战区”各县分为“有遭受敌军侵入之危害”之县、“遇敌军进犯,因战略关系不能在原县治行使职权”之县和“辖境内无法行使职权”之县,规定:“有遭受敌军侵入之危害”之县,“县政府得事先就本县辖境内选定适宜地点筹设行署”;“遇敌军进犯,因战略关系不能在原县治行使职权”之县,县政府应迁至行署;“辖境内无法行使职权”之县,县政府“得于其边境或邻县境内,设置临时办事处”;“县政府迁移时”,应安排人员“秘密留守”于“被占区域”,并应“尽量招致县治及失陷区域之士绅、商人、壮丁”。文件对“战区”“失陷区域”等概念均未作明确定义,不过就文中内容来看,“县政府迁移”意味着县境已遭“敌军进犯”、县政府“不能在原县治行使职权”,那么文中县政府迁移时招致“失陷区域之士绅、商人、壮丁”中的“失陷区域”也就是“敌军进犯”之区域。在 战区各县县政府组织纲要 基础上,1 9 3 8年5月3 1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常会第7 9次会议通过 沦陷区域行政统一办法,该办法规定:“沦陷区域之各县”应依照 战区各县县政府组织纲要,在“本县边境或邻县境内秘密设置县政府临时办事处”,开展抗战工作;“沦陷区域之行政督察区应由原任行政督察专员择定适当地点秘密设置行署”。6月9日,中常会第8 0次会议修订该办法,将“秘密”一词删去,还将“专员在参加秘密抗战工作时期”改为“专员在沦陷区域工作时期”,加入“沦陷区域之省政府及专员或县长,其任务为在该区域行使政权”之条款。由是可见,原 沦陷区域行政统一办法 多用“秘密”一词,强调“沦陷区域”的敌占属性;其修正案不但将“秘密”二字尽数删去,且加入“在沦陷区域行使政权”之语,使“沦陷区域”更接近包含敌占区和非敌占区的敌后区域。修订前后,“沦陷区域”语义已发生了微妙变化,反映出文件制定者对“沦陷区”概念的认识与使用的飘忽不定。1 9 3 8年7月8日中常会在第8 4次会议通过 战区及沦陷区党务工作大纲,对“战区”“沦陷区”作了定义,将前者界定为“接近作战地带”,后者界定为“社会秩序相当恢复,及有敌人之经济设施并成立伪组织”的“敌军占领区域”。军委会此前函发行政院的工作纲要也使用了类似“战区及沦陷区”的表述。该纲要使用了“后方”“敌军后方”“战区”“失陷地区”等词汇,均未明确加以定义,其中“后方”又划分为“战区范围内我军战线之后方”(即“我军后方”)和“战区之外之远后方”;“失陷地区”包含在“战区”之中,此区可由国民抗敌自卫团“展开广大游击战,使侵入敌军只能占点占线,不能利用其军事威力发生政治而占有其面积”,并可由自卫团依照原有行政区划,“组织各级行动政府行使政权”。可见,文中的“失陷地区”可以建立根据地、行使治权,敌后区域的色彩比较明显。由上述两份文件可知,中常会和军委会虽然统一使用了“战区及沦陷区”这样一种特殊表述,但二者对其中“沦陷区”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以上五份文件中,仅 战区及沦陷区党务工作大纲 将“沦陷区”正确界定为“敌占区”,其余皆未对“沦陷区”加以定义,似乎这已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这些文件在使用“沦陷区”概念时多将其与敌后区域混同。更有甚者,教育部拟订的 沦陷区教育实施方案 将“沦陷区域”定义为“在沦陷区域敌人已直接控制地方”和“已在敌人后方,尚未敌人控制区域”之集合,将“沦陷区域”混同于敌后区域。71 国防最高会议致国民政府函及附件(1 9 3 8年5月9日),国民政府档案,(台北)“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