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社区法治建设研究_魏晓楠.pdf
下载文档

ID:2573518

大小:1.15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海南 建设 背景 社区 法治 研究 魏晓楠
0123456789HAINAN TODAY|2023年第06期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社区法治建设研究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社区法治建设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部署。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诸多基本又繁杂的工作任务需要从社区开始推进,因此传统的治理模式受到挑战。在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平安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特色,探索新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加强基层社区的法治建设,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基层法治与德治建设,是中国特色自贸港发展的应有之义,基层政权处于国家政权的末端,不仅具体行使国家权力,而且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是连接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纽带。一方面基层政权为国家行为的实施担当桥头堡,是政令畅通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基层政权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直接处理关系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诸多具体问题,能够使民众直观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力量。因此,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最可靠的方式,旨在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实现规则之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以法治为根本遵循,自治、德治都要在法治框架之下进行。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街镇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应加强对社区法治建设的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将社区法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予以研究和推进。基层党组织应当避免领导力欠缺导致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足,难以凝聚各方力量来解决基层社区法治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基层政府联动机制不尽完善。基层政府应在推进社区法治建设、强化社区依法治理的进程中做好谋篇布局,将这一重要治理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尚未厘清横向职能部门和纵向不同层级组织的法治建设权责,社会治理职能交叉、重叠的部门“各行其是”,导致基层社区难以适应,而且法治资源也没有完全下沉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尚未真正构建,这些都造成了基层社区推进法治建设步履维艰,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较低。社区依法治理能力薄弱。在推进社区法治建设进程中,会遇到很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事务,基层社区必然要强化民主协商,增进依法治理的共识。部分基层社区民主协商的意识较弱,没有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社区法治建设的民主权利,群众在社区法治建设中缺乏有效的话语权,意见、建议难以被吸收、采纳。有些基层社区片面推进民主协商,在重要事项的讨论中缺少群众参与或是形式上听取群众建议,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充分落实群众建议,社区公共事务民主协商、依法治理的能力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法治建设的进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法治建设的效能低下。推进基层社区法治建设不能仅仅依赖街道和社区的力量,单个主体所掌握的治理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层社区要吸纳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法治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融合各方优势才能推进社区法治建设长效发展。部分基层社区虽然意识到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也引入一些法律类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走进社区,但这些不同主体往往按照自己的文文|魏晓楠魏晓楠社区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决策参考48工作模式来推进社区法治建设,提供的法律服务呈现分散性、单一性、短期化的特点,没有形成长久合力,不可避免地导致社区法治建设效能低下。加大法治理念推广和宣传的力度。全面把握社会改革发展对基层法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增强广大群众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意识作为推进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一是培育普法人才。通过落实责任,建立街道普法宣讲团,开展好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和法制宣传月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二是强化普法保障机制。将普法工作经费纳入街道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投入;完善社区普法考核、监督激励制度,保障基层普法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密切与新闻媒体协作,及时传递与广大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法动态。四是因地制宜地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作品创作,因地制宜地搞好“专群结合”的法治文艺演出,建立与社区环境协调、与生态融合的法治文化广场(街、馆),拓展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法治文化传播提高广大群众法治文化素质。提升基层政府联动、高效推进社区法治建设的工作水平。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加强法律服务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法律服务。一是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基层法律服务所挂钩合作制度。引导、组织律师事务所与法律事务服务所开展挂钩合作、业务交流研讨,加强法律服务理念和资源的互补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方便快捷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法律服务水平。二是建立完善法律援助一体化网络。建立法律援助工作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民调解工作的衔接配合机制,实现基层法律援助资源使用效果最大化;将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中所有救助对象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建立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应援尽援。增强基层社区对公共事务民主协商的意识和能力。对社区进行有序管理,保障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必须注重群众的利益表达。一是成立居民群众维权中心。成立权利与义务明确的居民群众维权中心,负责集中研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在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制止和查处不法侵害行为、帮助和解决受助对象实际困难上发挥作用。二是探索建立居民群众诉求代理制度。对群众反映的超出社区职责权限、应由上级部门解决的矛盾纠纷,建立由民间自治组织、基层部门代替群众寻求协调解决的代理制度,引导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三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基层组织重大决策听证、听证会后的意见反馈、督查制度,建立快速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调解处理、综合绩效考评机制,把问题“解决率”作为衡量政绩的指标,使广大群众能够有效地参与政治利益表达。着力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法治建设的智能化体系。街道、乡镇基层政府和社区推进法治建设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有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走进社区、协同参与社区法治建设十分必要。高等院校可以安排法律专业教师轮流担当社区法律顾问角色,提供专业的法律参考意见和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可以安排不同律师定期开展社区法治宣传和咨询活动,针对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举办针对性的法律知识讲座,以律所和社区“结对帮扶”的形式真正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法律法规知识延伸到每个社区、普及到每个家庭。人民群众是基层社区法治建设的生力军,是促进基层社区依法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基层社区要积极推动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壮大社区法治建设队伍力量,不断挖掘社区法律人才,为社区法律服务输送新鲜血液;要积极推动基层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式法治宣传格局;要搭建互联网时代民情信息的反馈平台,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研发社区民情互通平台,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反映、矛盾纠纷在网上化解,由专职民情信息员做好各类问题的处理及跟踪,及时在线上反馈信息。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以群众需求及法律问题为导向,为群众提供全时段、无缝隙、多元化的专业法律服务,不断创新基层社区法治建设新模式。H(作者单位:琼台师范学院)推进社区法治建设的对策本文责编/钟瑜邮箱/4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