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际化
人才培养
目标
下地
高校
课程体系
构建
罗金
98 公关世界 PRWORLD学 界 聚 焦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地方高校国际化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文/罗金(湖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摘要: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通识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建设国际化通识课程不仅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内在统一,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重要途径和实现手段之一。本文对国际化通识课程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地方高校构建国际化通识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构建原则、体系构成等核心问题。关键词:国际化通识课程,课程体系,地方高校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通识教育改革的深入,国际化通识教育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国际化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狭隘的、局限于特定领域的教育模式,也不是一种没有具体应用的空泛理论。相反,它是一种全面的、普遍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泛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通才和专才。通识教育是一种为进一步的专业教育做准备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完整的人。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普及广泛的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人类对永恒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通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价值已成为全球趋势。随着国际化通识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一、国际化通识课程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为国际化人才需具备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清晰界定。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多种基本要素,包括深谙国情文化了解自己所处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环境;具备对全球化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洞察力,以及对历史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的认知;精通外语,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了解国际贸易、国际法律等方面的规则和标准;具有扎实的区域国别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面向全球、开放包容的视野。1通识教育,是培养人内核能力的教育,是基础知识的广度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基础知识,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历史、文明、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等,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与道德观、批评性的分析方法和强大的认知能力并善于独立思考。2综上所述,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沟通能力和判断力PRWORLD 公关世界 99 FOCUSION层面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契合度。同时,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素养要求又高于通识教育素养培养目标。3因此,将国际化作为通识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重要途径和实现平台之一。二、国际化通识课程的内涵提起通识教育,人们首先会想到哈佛。作为全球通识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哈佛大学前后启动了五次通识教育改革,将国际化课程融入通识教育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知识、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4哈佛通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国家和文化的界限,哈佛希望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而非某一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国际化、全球化的概念在这些通识教育的讨论中并未得到强调,但是它的精神却无处不在,为如今的“国际化通识课程”奠定了基础。以哈佛大学为代表,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美国许多大学以及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纷纷效仿,陆续在课程体系中增加通识课,国际化素养培养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因此有很多学者称之为“基于国际化素养的通识课程”。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国际化通识教育,但是学界对何为国际化通识课程并没有科学的构建和系统的描述。5笔者认为国际化通识课程包含两个要素:国际化和通识内容。这也彰显了国际化通识课程的两大特点:一是具备国际化课程的基本特征。因此国际化通识课程应将国际因素融入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过程,比如在教材的选择、授课语言、授课地点、授课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注入国际维度。二是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才是通识课程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通识课为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应运而生,因此国际化通识课程在理念上应体现出有别于传统通识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国际化通识课应以国际化人才基本要素为导向,概念上特指以培养学生了解本国文化传统、理解世界的相互关联、开阔国际视野、发展二语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创新思维、知晓国际规则为主要目标的通识课程。6三、国际化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要素 (一)地方高校国际化通识课程体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是指在学校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安排,组织教学活动的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培养规格则是指学校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美国通识教育经过百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较为成熟、独具特色的体系。培养国家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理解能力等国际化人才素养的要求,已经在美国高校通识课程总目标、各课程模块分目标和具体的课程目标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7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大学方式,对课程目标各项指标进行可操作化处理,课程目标体系定位须具体、明确,切勿过于宽泛、笼统。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国际化通识课程建设也要高度重视本校的优良传统和优势特色的挖掘。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和做法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拿来”、一味模仿,而是要在重视共性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本校传统优势和亮点,并将其与国际化人才素养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形成校本化、品牌化的国际化通识课程体系。8 (二)基于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及系统构成为了使课程建设遵循正确的方向,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以师资、学科力量和软硬件条件为有效支撑,才能产出实际成果。其次,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方便有效使用而非作为作品展示。必须处理好建设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以“低成本、大规模、广覆盖”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准则。基于国际化素养的通识课程内容选择来看,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和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都体现出课程模块化、课程种类多样化、课程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地方高校在以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参照设置国际化通识课程时,应尽量从多维视角出发,提供多形态、跨学科的课程内容。9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的优势和特色,可先从围绕某主题模块的课程群建设开始,以条件较为成熟的课程为试点的推进方式,逐步优化、完善整体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课程群可打破各门课程零散分布不成体系的状况,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课程群体,课程之间应相互关联、相互配合,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10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6年实施双语课程教学,到2013年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在制定国际化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开设全英文课程、英文原版教材选用、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国际化培养质量保障措施、努力构建本科学生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建设批判性思100 公关世界 PRWORLD学 界 聚 焦维跨文化交际传播学基础中国文化中国概况中国简史公共演讲公共关系媒介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国际关系等一系列全英文课程。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教学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课程资源,建立“多元文化与国际视野”“多语能力与人际沟通”等国际化通识课程群,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际化通识课程体系初具雏形,体现出模块化、多元化、跨学科的特点,但整体偏重人文科学领域,因此后期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国际化层面的通识课程内容与其他通识课程相融合,丰富国际化通识课程学科门类以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建立、健全课程模块群。11 (三)课程管理课程领导是课程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许多大学将通识课程的设置权限归属到各个学院,各学院根据自身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选择和开设,这为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学科间的交流设置了障碍。因此,有必要设立通识课程管理中心,统筹各学院国际通识课程资源;借鉴国外大学有层次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明确各个部分、各个组织之间的职责范围、管理方式,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的管理体制。12地方院校应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大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校情、学情,开展面向教师、学生、课程管理者等方面的实证性调查研究,对国际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与方案、目标与特色、条件与资源、设置与内容、模式与方法及课程实施过程等进行基础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评估和监管。(四)课程实现方式目前国内通识课程国际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开发关注国际性知识的新课程,另一个则是在已有课程中注入国际维度。作为国际化通识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促使学生用课堂学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课外经验。13第二课堂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国外专家讲座、海外交流教育项目或海外实习项目、国际化校园活动、国际化志愿服务等。地方高校要建设特色化国际通识课程体系,既要重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课程显性要素的把控,也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从通识课程顶层设计层面,理清学校已有的行政、资金、师资等资源,设计更多优质第二课堂项目,发挥好对培养学生国际化人才素养应有的作用。结语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国际化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研究不多。学者们对于全球化时代实施通识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于通识课程国际化的具体实现方式尚待深入、科学地研究和探讨,比如国际化通识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应该怎么设计才能真正达到养成学生国际化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通识课程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国际化问题等,这些都有待学者们展开进一步的研究。PR本文系湖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32。参考文献:1黄辉辉.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外语通识课程体系建设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4-111.2黄辉辉.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法律英语通识课程群建设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65-70.3黄辉辉.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通识课程群建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4):118-122.4韩云霞.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32-36.5苏庆伟,蔡宝来.基于国际化素养的通识课程设计调查研究:比较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74-79.6吕培明.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综述与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9(4):121-123.7蒋盛楠.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4(8):25-28.8石明慧,康玉宽,田友谊.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现实样态及优化路径基于三类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9(4):68-73.9王富平,杨科正.论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90-93.10黄辉辉.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法律英语通识课程群建设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65-70.11吕晓轩.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能力构念研究J.理黑龙江教育,2018(5):1-2.12严明,吕晓轩.国际化人才素养标准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理论.研究,2019(10):1-2.13莫玉婉.通识课程国际化:分类、特点、走向J.江苏高教,2013(5):87-89.(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