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新区
创新
引领
_
跑出
质量
发展
加速度
李思敏
3333惠城高新区管委会外景33惠城高新区:创新引领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文/李思敏十载砥砺奋进 打造惠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10年前,惠州市惠城区正处于面积缩小、经济总量减少、工业产值下降的转型阵痛期。面对转型之痛、改革之难,惠城区以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对标一流、革故鼎新的魄力,坚定不移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打造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惠州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先后获批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2022年7月,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惠州市首个省级高新区,惠州惠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惠城高新区”)是当仁不让的区域产业发展主力军、主攻手,为惠城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惠城高新区按照“一核心四组团”发展模式布局,由东江湾、三栋、马安、横沥和汝湖5个产业园区组成,聚焦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业,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构建“3+1+1”产业体系。升级为省级高新区以来,惠城2022年7月,惠州市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惠州市首个省级高新区。近年来,惠城高新区始终锚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高新区”“推动惠州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的战略目标,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强化创新要素集聚与精准对接,大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逐渐成为惠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主攻手,为惠城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导语34奋斗篇创新先锋惠城高新区园区实景创新引领 撑起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34专 题高新区各项主要指标“飘红”、领跑,交出了一份有速度、有质量的亮眼成绩单: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16家,高新技术企业184家,上市企业3家;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工业投资增速达91.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43.6%,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七大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前列。突出高企培育 牢牢牵住区域创新的“牛鼻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惠城高新区坚持把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牛鼻子”,持续推进培育发展高企行动计划。一是摸清底数精准发力。将专利布局已符合条件及稍有差距的企业作为培育重点,联合市区两级科技部门和园区所在镇街,上下联动引导企业申报,为企业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精准助力。二是“一企一策”跟踪培育。积极发挥大项目引育高企的作用,对信利康乐创城、高盛西湖智谷等项目的企业入驻情况实时跟踪,对落地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对产业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挖掘其产业链或供应链的上下游,对其中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跟踪培育。三是推动高企培育孵化。重点孵化升级园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好、财务结构优的中小企业,落实各级奖补政策,调动孵化载体引进和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四是优质高企示范带动。定期评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税收贡献大的优质高企,树立标杆,加强宣传推广,在园区形成示范效应。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惠城高新区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抓手,以调动企业创新提质积极性为目标,大力支持园区内的天宝电子、利元亨、骏亚电子、西顿光电等龙头企业建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集聚创新人才,目前园区内省级以上的企业研发机构已达29家。此外,利用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惠城高新区大力推动园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惠州学院等高校院所有效对接,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政府引领带动 筑牢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压舱石”政府引导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高效集聚,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惠城高新区多渠道、多层次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与精准对接,打好政府引领、人才支持、金融支撑、平台服务的“组合拳”,助力惠城区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将技术引进与人才引进有机结合。积极引进战略科学家及其团队来惠开展颠覆性、引领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建设重大科技3535惠城高新区雄韬科技城35创新平台。落实新制定出台的惠城区加快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方案,对在科技创新方面有重大贡献,在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用政策福利展现真心实意,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提供保障有力、安心舒心的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二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推动园区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其中,建设银行推出“重点科研计划立项支持贷”“广聚英才贷”“科创善贷”等支持高企和培育入库企业的信贷产品;中国银行推出质押范围更广的“中银科技通宝”、凭企业纳税额核定授信额度的“中银税贷通”等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12月,园区高企贷款余额达到73.08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企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科技金融支撑创新发展作用愈加凸显。三是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创新平台。通过与惠州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雄韬科技产业园开展合作共建,优先引入检验检测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育成孵化机构等科技资源,以东江湾科创大厦为载体,打造科创服务新亮点。另一方面,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度奖励获评省级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孵化平台,以及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工业设计等大赛奖项的企业,以奖促优,带动创新平台争先争优。四 是 推 动 营 商 环 境 优 化 升级。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推动“828”行动方案(惠城区优化营商环境8项重点措施、28个配套子方案)落实落地。打造“1+N”企业服务模式,以惠城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园区内设置N 个自助服务点,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以优质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锚定发展目标 点燃惠城高质量发展“加速器”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023年开年以来,广东省、惠州市及各区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惠城高新区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定了惠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党建创新提质年、产业发展增效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土地收储丰收年等“四个年”子方案,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到“一年接着一年干,三年工程两年干”,以更高站位、更强责任打造惠城高质量发展龙头,加快向国内一流高新区迈进。一是着眼党建引领,实施党建创新专项行动。狠抓党的阵地建设,聚焦党建主体功能,以惠城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龙头、4个产业园分园党群服务中心为支撑、园区“两新”组织党员活动室为基点,36奋斗篇创新先锋惠城高新区创新企业代表九惠药业生产实景创新引领 撑起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36专 题打造惠城高新区“1+4+N”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体系。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在惠城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党群服务中心,采用党建引领融合共建的模式,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园区亮丽的“红色地标”,为园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提供集办事服务、学习教育、联络联谊、展示交流、健康文化、群团服务等于一体的活动场所,解决“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党建阵地不足的难题。同时,通过实施党的建设“提质增效”、阵地建设“提标扩面”、两新建设“提优补差”、群团建设“提质扩容”、制度建设“提档升级”等5个专项行动,让高质量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二是着眼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全力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速,抓实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以“项目为王”,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定期协商交流,专攻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同时会同区科工信局、区重点办以及相关镇街,建立项目监管联动机制。另一方面,从梳理流程、指导报审、加快审批、解决疑难着手,加大项目服务力度、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同时,聚力开展高企培育专项行动,重点孵化升级园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好、财务结构优的中小企业,提高园区高企占比。三是着眼长远发展,适度超前布局。围绕打造成为国内一流高新区和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两个定位,加快构建外联内通、“六横五纵”的交通路网。全年计划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全力推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2+2+2+N”行动方案(即2所学校、2所医院、2座公园及N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此外,在建设园区商业中心、停车场、人才公寓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多渠道、多模式引进相关商业配套。四是着眼用地收储,为优质项目落户未雨绸缪。借助省级园区平台,依托重大平台、重点项目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强化建设用地保障。立足产业项目落地,统筹推进项目供地,力争2023年完成4600亩土地收储,出让用地2000亩,在全市7个千亿元级产业园中征地面积和完成率中继续名列前茅。此外,全力推进以园区为主体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压覆矿等区域评估,不断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素材与图片由惠城高新区管委会提供)(编辑:林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