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春山瑞松图
米芾
艺术风格
赏析
白奕琳
2023 05米芾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以及书法鉴赏家。相比于其书法作品成就斐然,绘画作品虽未广为传播,却深刻展现着其个人特性和精神追求。本文以春山瑞松图为主要对象,根据图中详细内容、画法技巧、构图思考等,并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中对平淡的崇尚而分析意境,进行全面赏析。一、米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溪堂居士、无碍居士,湖北襄阳人,祖籍太原,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拜礼部员外郎。米芾一生无心于政治作为,而沉醉书画。其生于皇祐三年(1051年),从小与书法为伴,年仅十岁便可碑刻。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随其母前往京都汴梁,并于两年后获赐校字郎一职。元丰五年(1082年)去往黄州拜访苏轼,开始推崇魏晋书法。其常常“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观其自叙帖大概可知其用功颇深。或许正是源于对书法绘画的深刻喜爱,其成就斐然,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鉴赏家、画家。大观元年(1107年),米芾任职淮阳军知州,卒于任上,享年五十七岁。纵观米芾一生,三点尤为突出。首先,米芾好洁成瘾。南宫舍人米公墓志记载,其“性好洁,置水其傍,数颒而不帨。未尝与人同器服”。此外,米芾常常要清洗巾帽,哪怕是稍有灰尘,也是洗过才可佩戴。并且每同客人告别后,也需洗涤坐榻,方觉舒适。而其性格方面的脱俗也从其幼时可看出,其打扮奇异,行为与人不同,被称为“米癫”。后世传称米芾有严重的洁癖、书画癖、石癖等。正因如此,米芾凭借迥异的风格,在书法绘画领域中,敢于持批判态度,向前人作品提出疑问。尽管在同时代有人认为米芾带有狂傲不羁的不良特征,但正是米芾对自身书法绘画技艺的投入和自得,对各作品具备的独特自身感知特性,使得其个人作品浑然天成,自成一派,严谨细致又不乏洒脱奔放。在我国书法史上,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其次,米芾精通古玩鉴赏,一旦碰见古玩书画便爱不释手,并十分渴求获取。此处可于其儿子米友仁的描述中看出:“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并且每当夜晚降临,米芾便将这些晋唐真迹们收于小盒中,放置枕边,方可安眠。此外,米芾的画史也对我国绘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米芾在其中着重表达了对徐熙水墨花鸟的欣赏、对黄筌等人的贬低,以及对吴道子等人绘画技巧的赞扬和其绘画作品意蕴缺失的叹息。由此不难看出,米芾鉴赏书法绘画的一个明显标准便是意境。最后,米芾最为吸引后人的便是其书法绘画作品,并且相较于绘画,其书法作品受到普遍欢迎。董其昌评价米芾书法“宋朝第一”,并认为其有着高于苏轼的水准。同样,苏轼自身也赞扬米芾书法超凡脱俗,堪比“钟王”。黄庭坚感叹米芾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在米芾作品之中,其行书和草书最为人喜爱,诸如珊瑚帖 蜀素帖 紫金研帖等作品皆为传世之瑰宝。尽管米芾绘画作品不如其书法流芳百世,但仍然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与儿子米友仁开创的“米氏山水”,多使用水墨点染方式进行勾勒,为我国水墨山水画之新风“云山墨戏”。二、春山瑞松图详情内容春山瑞松图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水墨画山岗上,隐约六棵松树,三显三隐,枝叶穿梭,近处松下有小亭独立,亭内无人亦无摆设。亭前云雾翻涌,濒临山崖,空白无痕。远方高山耸立,点翠缀绿。造型秀雅柔和,清峻安宁。意境开阔平和,蕴含生机。画卷左下角处有“米芾”二字款,乃后人加。诗塘处有宋高宗题字,并有“御览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二玺。此外,鉴藏玺米芾春山瑞松图艺术风格赏析白奕琳摘要:关于春山瑞松图的品鉴,以作者米芾生平活动和特性为起点,结合作品的画技、构图和意境进行多角度赏析,进而提出该画画技具备米氏落点法特色,多用米点皴画法,色彩巧妙,富含生机,构图层次丰富,意境彰显个人顺自然合乎“道”的追求,呈现平淡纯粹的精神境界。关键词:米芾;春山瑞松图;画技;意境73DOI:10.16129/ki.mysdz.2023.05.044【中国美术研究】印有“御书房鉴藏宝”、五玺全、“嘉庆御览之宝”等共六个。收传印记有“兴霞殿宝”“玉堂柯氏九思私印”“殿宝”“黄琳”等共四个。由于此画作者未题年款,故无法判定其创作年限。此外,关于春山瑞松图作者是否为米芾,现仍存在争议。在故宫书画录卷五和石渠宝笈中,皆认定此画为宋人所作。而后故宫书画图录(一)又将其作者改为米芾,并认为通过诗塘的题诗可见得为宋高宗之前的画作,而米芾之前绝不可能有人可臻此意境。单看米芾个人的山水风格,首先不能逃离董源对其的影响。董源作为南派山水画开创者,其画作在自身沉淀后多表现为平静深远,皴法似麻袋皮面。以夏景山口待渡图为例,其多处使用苔点,山势重叠,植被细密,水天一色,颜色较为淡然。米芾给予了极高评价:“平淡天真,唐无此品。”正是因此,米芾画作也充满着对纯真平淡的向往。此外,结合米芾所处地理环境,从襄阳到谪居镇江,深受江南缭绕烟雨的影响,又秉持着自身独具一格的个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技巧,即湿笔聚积着多层次水墨点而成山,此也被后人称为“米点皴”。米芾的儿子米友仁也继承此技法,此类山水画在画史上被称作“米点山水”。三、春山瑞松图评鉴(一)以米点皴画法为特色春山瑞松图中下方、远处的山石以及缭绕的云雾均使用米点皴画法。概看春山瑞松图似描绘云雾攒动下的深山春景,画中浮云充溢山谷,青山挺立云端,近处松树参差下小亭空荡开阔。此幅春山瑞松图相较于下方的松木和远山,反而将中心位置留给波动的云雾,这也正彰显了米芾所强调的天真和追逐的平淡。重重山峰使用渲染手法叠加青绿,山体部位顺势使用米芾特有的米点皴呈现厚重感,山顶微粉突出春日生机,像是晨光熹微映衬,又宛如春花烂漫,增添柔和感,令人身心喜悦,感到希望。前景松林树木笔法精致细腻,严密错落,用双勾描绘松树本体。以湿润淡墨凸显云雾松木,将传统使用线条勾勒山水、云雾树木的技法抛去,继承王维首创的泼墨画法,并将董源的点子皴与米芾自身所处江南云雨自然景象相结合,贯穿自身书法绘画个性技巧,创造出以米点皴为主的,描绘云烟变化却又不显小气的意境图景,将画中树影摇曳、云雾波澜壮阔、青山清淡坚挺的南方春季生趣盎然描绘得淋漓尽致。(二)构图三段呈现丰富层次从构图细看,远景为三组层叠的青山,左处最小,中间最高,右边较厚,形成对比,颜色从下深到中间偏绿,至山顶呈现粉色,表现出米芾创造的多种颜色薄涂而后叠加覆盖的画法,此配色也促成了后元代画家对绿色、粉色的追逐。同时,此重峦叠嶂的山峰似也具备象征意义,掩盖于云海之上,呈现沉静开明之景。画面中景为纯澈云海,不显笔锋舒张卷动,却使人们感悟到云起雾涌之间合乎“道”的大清明,近乎“诚”的洗涤,褪去世俗下人性沾染的恶习,神清气爽怡然自得。他的点染画技也渲染出光斑效果,层次分明。近景为几棵稀疏松树,盘虬摇曳,接近画轴底部,亭子用简约几笔勾勒清晰。尽管松木半隐半显,仍可以看出云雾遮盖下的松树与远方同样遮挡的山峰技法差异较大,使得画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三)以云雾为主的内容巧思米芾在画史中谈论道:“鉴阅佛像故事图,尤以劝诫为上;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由此可以见得,在山水画当中,米芾更为注重的乃是烟云雾色之变化与营造的恢宏之气势。此外,此番评价以及展开的叙述也对于山水画取代人物画而重构画史有着一定的影响。依据此重看春山瑞松图云雾的表现,当是挣脱山水之美而腾驾于其乐旨趣之上的心性展示,是一种对江南春日山水欣赏沉淀后的感悟凸显。云雾流动自当不以任何意志为干扰和转移,随性自在实为最合乎自然变化之法则的。云雾所展现的这份恣意、不为世俗牵扯的态度,构成了感情与理性的交流,并使得二者彼此互为表里去展开协调,进而顺应自然,回归质朴本真。此实现了从零至一而归于零的另类圆满,也是个人情感意志与社会自然交互的结果,而这又以在万事万物之上的法则为归宿,最终形成了遗世而独立、寂静却自得其乐的云雾之美。(四)意境平淡,合乎于“道”纸本设色以精致细腻见长,米芾的春山瑞松图水墨变化颇有趣味,画卷尽管严密,内容却并非厚实满当,着重于表达作者感情和志趣。米芾关于绘画的态度,在画史中已然体现。其认为高超的画技、惟妙惟肖的描绘固然十分重要,也是绘画基础,但总体却不可一概而论,更应当关注的应是意境的呈现。其个人欣赏的是不受到世俗羁绊而可以感性为主、自由自在地表742023 05达自然的绘画作品,并且米芾认为这远比绘画的技艺等外在的东西更为重要。例如米芾对王维画作的赞赏和继承,尽管王维文人画在当时还未受到大范围关注和推崇,但王维画中的风格、意态流露以及诗画相互交融的特点,都与米芾的追求有所重叠。结合其书法作品和生平整体来看,米芾的绘画美学重点表现在其对平淡的追崇和对高古意趣的向往。米芾受其父亲“亲儒嗜学”的影响,走上了不同于其武将世家的道路,但个人仍是不喜科举,加上举止怪异,奇装异服,与常人交往偶尔受阻,对儒学更是嗤之以鼻,其思想和兴趣从而转向道家,提出了“庖丁解牛刀,无厚入有间。以此交世故,了不见后患”。这一方面表达了米芾对道家经典的涉及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宣示了他个人的处事态度,像庖丁解牛般深刻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直接处理最为薄弱的地方,而用之于待人接物也需在复杂厚重的社会关系体系制度中,采取顺自然而合乎事物本身的相应措施、行为方式。加上米芾对魏晋文化的偏爱,其思想似乎也受到玄学的影响。由此来评析春山瑞松图意境,笔者认为抛去宋高宗题诗部分,该画重点并不在山峰的秀丽优美,也非松树的多姿细腻抑或亭子的简单小巧,而是中间云雾的壮阔。从前景向远景细看,云雾呈现出由暗至明到纯粹的白的转变。米芾此番构图和描绘,使人聚焦该图携以天地浩然正气之洗礼,荡涤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纷杂,从而达到心灵的纯澈和平和,此种世间之大道法则凌驾于个人之上,便形成了顺从自然的德。云雾不需像山峦般久久伫立,伴随万古长空,也无须如松柏与小亭般经受着阳光沐浴或风雨洗礼的交替而更改。云的形成只是刹那,云的变化也在于一夕,此番顺应自然的不同形态转化,而本体却未发生偏移,直至形成如同光的白色淡然,不仅是作者个人实践的昭显,也是其对宇宙真理的探索结果,更是此画流传于后人的巨大文化和精神价值,也映照了高宗所题的“越千万年,以慰吾心”。四、春山瑞松图对当代个人思考的意义以春山瑞松图为参考,米芾的绘画作品展示了个人的人生哲学。如同其在执笔画史时,开门见山地指出:“五王之功业,寻为女子笑。”其认为仕途并非完全由自身努力争取或毁灭而去变好或变坏,更多是取决于官运,字画才是文人才子们最应当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种创见突破当时世俗,对当时文人界也有着极大冲击。这种符合“道”的顺势而为观念,结合该图内容思考,应立足于对山、松、云、亭等细节技艺的精炼,只有具备画工的画技才能进行描述和表现。在此之上无需添加过多世俗的干涉,任山、松、云自由生长,自在舒展,此看似普通的阐述,实则正是顺应天道自然的无为,意蕴便自生自为地流露出来。将春山瑞松图作为艺术作品看待,首先便是艺术对人的自我思考意识的要求。画卷乃是由自身产生并且对自身提出疑问:自身究竟是什么和一切是什么。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在画中对照着,如山峰、松树、人造亭子等都是直接生成的,或者说是单次的,而创作者依托心灵去复现它的本身。因为山峦、松林等首先是作为自然存在物而呈现的,至于认识、观照和思考都需要人的心灵运用。画卷同样可以是推动我们认识自己心灵的媒介,也是与古人沟通交流的媒介。画的意义便是让我们打破熟悉的环境,跳出舒适区,以画为参照,观照自身,思索自身。春山瑞松图当中,山与松便是对现实的体现,相对的,云雾与春日淡粉生机则是作者内在的表达。倘若以春山瑞松图为研究对象,应当先从经验出发,即从现象去看待画技的细腻和绘画功底的表露;其次从理念出发,即本质内容中云雾带给人们直击心灵深处的观感和春日微小的喜悦;最后是将经验观点与理念观点相统一,实质上,该图无论是松木山峦,还是云雾浅显转变,抑或小亭独立,都是缺一不可的,它们所共同营造的才是最为真实质朴的“道”。参考文献:1米芾.米芾集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2米芾.画史M.太原: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