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牡蛎
生产性
人工
育苗
技术研究
邹多
第4 5卷 第3期2 0 2 3年 6月海 洋 湖 沼 通 报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O c e a n o l o g y a n d L i m n o l o g yV o l.4 5 3J u n.,2 0 2 3北方近江牡蛎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邹 多,李海昆,高成乾,李春华,李 琦,于瑞海*(中国海洋大学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 6 6 0 0 3)摘 要:本文以潍坊老河口自然保护区的近江牡蛎为实验材料,通过强化亲贝的促熟培育,使近江牡蛎亲贝快速成熟,阴干刺激诱导亲贝产卵、排精,同时进行了2 22 3,2 52 6 和2 82 9 三个温度范围的亲贝促熟培育实验。结果表明,温度2 22 3 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的存活率最高达8 5%;通过控制幼虫培育密度、投喂新鲜无污染单细胞藻以及其它科学管理等技术措施,促使幼虫快速生长至3 0 0 m。6 0%的幼虫出现眼点时,投放栉孔扇贝壳进行附着采苗,眼点幼虫的变态率可达1 6.0%。本次生产性人工育苗最终成功培育出壳高0.4 mm以上的近江牡蛎稚贝3.8 4多亿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2 4.01 04粒/m3,附苗9 6 01 04片,取得北方近江牡蛎生产性人工育苗生产的成功,为近江牡蛎资源修复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近江牡蛎;人工育苗;孵化;附着 中图分类号:S 9 6 8.3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3-6 4 8 2(2 0 2 3)0 3-0 6 3-0 6D O I:1 0.1 3 9 8 4/j.c n k i.c n 3 7-1 1 4 1.2 0 2 3.0 3.0 0 9引 言近江牡蛎(C r a s s o s t r e a r i a k e n s i s)属于软体动物门(M o l l u s c a)、双壳纲(B i v a l v i a)、珍珠贝目(P t e r i o i-d a),牡蛎科(O s t r e i d a e),巨蛎属(C r a s s o s t r e a)。近江牡蛎在太平洋西海岸范围内广泛分布,不同的地理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并在表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1-3。近江牡蛎在中国的南北方均有分布,北方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的东营和潍坊等有淡水注入的河口区,喜好低盐的环境。近江牡蛎个体较大、壳厚重,易聚集形成牡蛎礁。牡蛎礁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净化水、固碳、保持生物多样性。然而,随着野生近江牡蛎采捕的增加,北方河口区的牡蛎礁逐渐减少,牡蛎礁的消失进一步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4-5。开展近江牡蛎人工育苗生产,对恢复近江牡蛎的野生资源,增加我国北方河口区的牡蛎礁数量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近江牡蛎的繁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中,所用近江牡蛎大多都是南方近江牡蛎6-1 0。近年来北方近江牡蛎也开展了人工育苗生产的初步研究1 1-1 2,但产量不高,技术瓶颈仍未突破,为此作者在2 0 2 1年58月于莱州市曙光渔业有限公司开展北方近江牡蛎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育苗设施实验在莱州市曙光渔业有限公司育苗车间进行,育苗车间1 2 0 0 m3水体,每个培育池大小为2 0 m3,附着基为栉孔扇贝壳。1.1.2 近江牡蛎亲贝亲贝是从潍坊市老河口海域采捕的野生贝,2龄,壳高1 5 c m以上,壳卵圆形(见图1)。近江牡蛎分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渤海滩涂生态高效三产融合模式示范(2 0 2 0 Y F D 0 9 0 0 7 0 5)第一作者简介:邹多(1 9 9 8),男,硕士研究生,从事贝类育种技术研究。*通信作者:于瑞海(1 9 6 4),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 a i l:y u r u i h a i o u c.e d u.c n。收稿日期:2 0 2 1-0 9-0 16 4 海 洋 湖 沼 通 报2 0 2 3 年两批运输至育苗车间,第一批于5月1 8日入池,共4 5 0个;第二批6月1 5日入池,6 0 0个。两批共1 0 5 0个,亲贝入池前洗刷,弃去表面的污物以及其他附着物。图1 近江牡蛎亲贝F i g.1 B r o o d s t o c k o f C r a s s o s t r e a a r i a k e n s i s1.1.3 饵料培育期间投喂的饵料主要为单胞藻,有金藻、角毛藻、塔胞藻和小球藻。1.2 方法1.2.1 亲贝促熟培育近江牡蛎亲贝5月1 8日入池后,经过3 0多天室内促熟培育,到6月下旬成熟待产。亲贝蓄养期间管理技术措施:水温:亲贝5月1 8日入池后在自然水温2 02 3 条件下,进行促熟培育。6月中旬沉淀池水温在2 6 以上时,通过热交换器利用地下水降温,降至2 22 3。另外还设计了2 52 6 和2 82 9 两个温度范围比较近江牡蛎促熟培育效果。每个温度组在两批亲贝中各取1 0 0个进行实验,共培育3 0 d。剩下的没有进行温度实验的牡蛎分别在入池后3 0 d和3 2 d时产卵(表 1)。投饵:以角毛藻、小球藻和塔胞藻为主,每天投喂6次,日投喂量为3 01 04 c e l l/m L。换水:每天移池换水2次。培育密度及方法:1 0个/m3,采用单层浮动网箱培育。1.2.2 精卵排放、受精及洗卵(1)诱导精卵排放近江牡蛎产卵、排精主要采用阴干刺激和精卵液刺激的方法诱导。将成熟的亲贝先经81 2 h的阴干,再放入水温2 52 6 的海水中,之后加入解剖的精液或卵液刺激,经0.51 h的适应期后,亲贝排放率为8 0%以上。(2)受精及洗卵受精:近江牡蛎排放精、卵时,一般是雄贝先排精,排精时呈白色烟雾状,雌贝排放较雄性晚0.5 h左右,呈颗粒状喷出,雌贝大量排放时要及时挑出正在排放精液的雄贝。在充气或搅动条件下,卵子在海水中受精。洗卵:排放过程中,精子易过多,通过分池洗卵,去除多余的精液,即1池分3池,加水时及时捞出泡沫等杂物。同时,在2 5 2 6 水温下进行了近江牡蛎受精卵分池洗卵与不分池洗卵孵化效果的比较实验。1.2.3 幼虫培育及管理在2 52 6 自然温度下,近江牡蛎受精卵经过2 0 h发育到D形幼虫后立即选优,将幼虫选育到培育池中,进行幼虫培育。幼虫培育期间管理如下:环境条件:水温2 52 6,盐度3 03 2,连续微量充气。密度:前期应控制在68个/m L,2 5 0 m后为45个/m L。换水:幼虫刚入池时,保持水深1 0 0 c m,第1天逐渐加水至满池,以后改为换水。采用浮动网箱换3期北方近江牡蛎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研究6 5 水,所用筛绢规格视幼虫大小而定。每天换水2次,每次更换1/3的水体。移池:在D形幼虫发育到壳顶期幼虫后移池1次,至投附着基前再移池1次。投饵:近江牡蛎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时开始投饵。前期投喂金藻,日投饵量应控制在11 0421 04 c e l l/m L;后期主要以投喂金藻和扁藻为主,小球藻为辅,一般投饵量为51 0461 04 c e l l/m L。具体的投饵量应根据水色和镜检幼虫胃饱满度确定。此外每天经常观察幼虫活力、摄食情况以及水质,测量记录幼虫密度和生长大小等。1.2.4 附着基的投放时机及采苗管理措施当幼虫壳高平均达到3 0 0 m时或者6 0%以上幼虫出现眼点,即开始准备投放栉孔扇贝壳附着基,进行采苗。(1)附着基选择及处理根据养殖生产需求选用栉孔扇贝壳串作为附着基,1 0 0片/串。附着基经严格洗刷、浸泡干净后使用。(2)采苗密度采苗时眼点幼虫密度为23个/m L。(3)附着基投放量附着基投放密度为6 0 0 0片/m3。具体应根据眼点幼虫密度及预期附着密度,确定附着基的具体投放量。(4)附苗后的日常管理投附着基后,除加大换水量和投喂量外,其它培育管理措施与普通的太平洋牡蛎幼虫的管理相同。投放附着基后到出池前,其管理技术措施如下:培育水温:因在68月份,培育水温随自然海水温度而定,一般2 52 8。换水:每天换1个水体的量程,分2次,每次1/2水体。投饵:附着变态后,饵料主要以扁藻和小球藻为主,金藻为辅;日投喂量为81 041 01 04 c e l l/m L,分46次投喂。此外,附苗期间定期观察幼虫的附着情况,及时进行倒串,确保附着均匀。(5)附苗要求当每片扇贝壳附苗量达到3 0个以上时,立即把附着基移走,装入网兜挂放入海上暂养1 52 0 d后夹苗放入牡蛎礁体上进行增养殖。而原池中未附着的幼虫移池后继续投附着基采苗。2 结果2.1 亲贝的促熟培育情况经过3 0多天的室内促熟培育,解剖观察到性腺发育饱满时,亲贝已经接近成熟,再稳定培育23 d就开始产卵,亲贝蓄养情况见表1,三种不同温度下亲贝促熟发育情况见表2。表1 2 0 2 1年亲贝培养情况表T a b l e 1 C u l t i v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o f b r o o d s t o c k i n 2 0 2 1时间温度/数量/个蓄养水体/m3蓄养时间/d存活率/%产卵量/(1 04粒)2 0 2 1-0 5-1 82 02 34 5 04 03 28 52 0 0 02 0 2 1-0 6-1 52 52 86 0 04 03 04 08 0 0表2 不同温度下亲贝促熟培养情况T a b l e 2 C u l t i v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o f b r o o d s t o c k i n d i f f e r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s温度/数量/个水体/m3畜养时间/d存活率/%产卵量/(1 04粒)亲贝活力2 22 32 0 02 03 08 52 0 0 0摄食、活力好2 52 62 0 02 03 05 01 0 0 0摄食、活力较差2 82 92 0 02 03 03 56 0 0摄食、活力很差6 6 海 洋 湖 沼 通 报2 0 2 3 年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江牡蛎亲贝在2 52 6 和2 8 2 9 的温度下培养的存活率明显低于2 2 2 3 时培育的存活率,平均产卵量和亲贝活力方面差异也较为明显,说明2 22 3 是其性腺发育的适宜温度,而2 5 以上对近江牡蛎促熟培育不利,表现出活力差,摄食不旺盛,死亡率高。2.2 近江牡蛎的孵化和选优2.2.1 近江牡蛎的胚胎发育情况近江牡蛎的成熟卵子的卵径约为5 2 m左右,受精后1 1 h到达担轮幼虫,2 0 h后发育到D形幼虫。D形幼虫大小为6 0 m左右。2.2.2 近江牡蛎生产性产卵、受精、孵化情况受精卵发育到D形幼虫时立即选幼。采用3 0 0目筛绢网箱虹吸法选幼,在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在水温2 52 6、盐度3 0的海水中,近江牡蛎精卵受精率可达1 0 0%、孵化率可达8 0%(表3)。近江牡蛎受精卵分池洗卵与不分池洗卵孵化的效果比较如表4。表3 2 0 2 1年近江牡蛎产卵、受精、孵化情况表T a b l e 3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p a w n i n g,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i n c u b a t i o n o f C r a s s o s t r e a a r i a k e n s i s i n 2 0 2 1年份 数量/个产卵量/亿粒受精率/%孵化率/%选优量/亿粒2 0 2 1-0 6-2 25 3 65 21 0 08 04 0表4 分池洗卵与不分池洗卵孵化效果比较T a b l e 4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e p a r a t e p o n d i n c u b a t i o n a n d m u l t i p l e p o n d i n c u b a t i o n原池孵化密度不分池孵化的孵化率1池分2池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