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
中华文明
传播
影响力
刻意
重点
任务
及时
要求
王易
社科研究与评价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9 卷第 3 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9 No.3 2023Doi: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3.02.001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王易,王凡.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重点任务及时代要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101.Doi: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3.02.001.Citation Format:WANG Yi,WANG Fan.On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s,key task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for extending the reach and appea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3(3):92-101.Doi: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3.02.0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18AKS020);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22XNLG06)作者简介: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重点任务及时代要求王 易,王 凡(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既是续写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使命自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重点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即聚焦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哲思、邦交之道、治国理念和精神追求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力回应时代诉求,保持开放的视野胸襟。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筛选和补充完善;二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树立回应时代问题的自觉意识,采用时代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路径;三是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文明的平等地位,承认和维护不同文明的多样性,深化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图分类号:G122;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23)03-0092-10王 易,等 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重点任务及时代要求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明确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1。新时代新征程,推进落实好这一使命任务,应首先深化理论研究,在学理阐释中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准确把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点任务及其时代要求,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研究缘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历史地看,这是对以往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对我国文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的重点谋划。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深入探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相关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阐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大课题,既需要整体性探究其深刻内涵、意义价值和实践要求,也有必要以重点任务为牵引,回应好相关理论问题,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具体实践提供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向国际社会传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点任务之一。自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2以来,国内学界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许多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及其国际传播的时代要求。目前,围绕以上两个问题,学术界已有许多精彩的对话与交流:(1)集中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一是对精神特质的总结。有观点认为,讲仁爱、重民本是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之核心和灵魂;守诚信、崇正义是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之基石;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之精髓3。二是对思想资源的挖掘。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基础,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有效实践,如大同理想、民本观念、平等意识、道德尊崇、刚正追求、和平理念等思想认识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等紧密相连、息息相关4;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理念与实践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底蕴和传统文化基因5。三是对内容体系的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包含中国哲学智慧、治国理政经验,以及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众多思想成果6,应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整体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7。四是对文化特色的揭示。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尚文不尚武、为仁由自不由他、重德不重法等诸多方面8,它还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体现为我们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和海纳百川的气度9。(2)学术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要求。主要观点有: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不能取代也不能弱化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0;重构传统思想文化的逻辑体系11;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既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展示好中国39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9 卷第 3 期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2;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类文明创新发展,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13。承前所论,学者们的探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启示,但已有成果大多是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分散性探讨,没有直接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课题,也没有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研究视域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进行审视定位,相关研究有待继续深入。为此,本文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整体阐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同时立足于向国际社会展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任务,提炼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并着力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要求,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回应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问题。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党和国家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不可阻挡的时代大势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所以,理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不能仅仅从阶段性、策略性的层面来看待,而要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加以把握。具体而言,着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续写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使命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一)续写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使命自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发展史,积淀出中华民族善于从历史联系中看待当下、审视问题的思维方式,孕育了中华民族在致敬历史中书写新的历史的独特文化传统。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长期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卓越的文明成果和思想体系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张骞出使西域、日本遣使入唐、鉴真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等可靠史实,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典型案例,它们有如丰碑般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力。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在中华民族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遭遇中不复存在,中华文明不仅成为西方人眼中腐朽、落后和保守的象征,甚至也被很多中国人视为社会发展停滞的根源。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从此,实现文化繁荣、文明兴盛,变革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追求的宏伟目标。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无比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无比坚定、无比昂扬。“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正是有了来自历史的辉煌和现实的底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任务,为我们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不仅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国发展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受和战胜前行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党49王 易,等 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重点任务及时代要求的二十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把建成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对内提升文化凝聚力的过程,又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的过程。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运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好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既充满希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成为世界各国都在思考的时代之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主张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只有坚持推动人类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促进民心相通,汇聚智慧力量,使世界各国人民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共同建设一个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它历经无数次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蕴藏着不少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