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层次分析法与闽方言语音层次研究_黄瑞玲.pdf
下载文档

ID:2572953

大小:1.28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层次 分析 闽方言 语音 研究 黄瑞玲
层次分析法与闽方言语音层次研究1黄瑞玲摘 要层次分析法是在历史比较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汉语方言的语言事实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文章介绍了层次的定义,阐明了音变类型、音韵史观与层次分析的关系,并对闽方言语音层次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式回顾。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音变类型闽方言语音层次一、引言层次分析法是在历史比较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汉语方言的语言事实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经过几代学人不断地付诸实践与反复论证,层次分析法已成为汉语方言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这“是一种新的方言史观,它丰富了历史比较法的内涵,是中国的语言学者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谢留文 2019)147。自罗杰瑞(Jerry Norman)发表了 闽语词汇的时代层次(1979)一文之后,关于方言层次的讨论日益增多。何大安(1981,2004),杨秀芳(1982),郑张尚芳(1983,2000),刘勋宁(1983,2003),万波(2009),徐通锵(2008),王洪君(1992,2009,2014),潘悟云(1995,1999,2004),王福堂(1999,2003,2009),梅祖麟(2001),陈忠敏(2005,2012,2013a,2013b),丁邦新(2006),丁邦新主编(2007),秋谷裕幸(2002),陈忠敏、庄初升、陶寰(2017),陶寰(2018)等论著都曾就方言层次及其相关问题发表过独到的见解。以往研究奠定了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构建了日臻完善的研究范式,并建立了一套包括“文读层、白读层”等术语在内的汉语方言学术语体系。层次分析法可用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目前对词汇层次的探讨(如邓晓华,王士元 2003;姚荣松 2006 等)和对语法层次的探讨(如梅祖麟,杨秀芳 2000;邢向东 2018;等)较为少见,讨论主要都聚焦在语音层面上。学界所发表的诸多揭示汉语方言语音层次面貌的研究成果,为方言祖语的构拟、语言接触研究和古音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与研究的根据,也为汉语方言音韵史乃至汉语史的构建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历史层次分析的闽南方言虚词演变史研究”(项目编号 22BYY047)和“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 19VXK06)的阶段性成果。DOI:10.16134/31-1997/g2.2023.04.01192辞书研究 2023 年第 4 期二、层次的定义(一)层次、语音层次与语音历史层次“层次”原为地质学术语(“地层”),早期历史比较法便已使用此概念来形容一个语言中成批借用另一个语言的词汇所形成的语音层次。(王洪君 2009)205但考古学中的层次是层层叠加而成的,处于不同的平面之中,而语音层次则杂糅在一个共时平面之中。(陈忠敏 2013a)93历史层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历史层次。李如龙(1963)厦门话的文白异读 谈道:“这里所提的历史层次,就是方言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方言差异的总和。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方言语音差异是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方言词汇差异是方言词汇的历史层次。”推而广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方言语法差异也就是方言语法的历史层次。由于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由北至南的移民运动,历代中原官话对南方方言多次施加影响,南方方言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语言面貌。因此,离析南方方言中的历史层次,成为汉语方言学的重要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语音层次和语音历史层次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一致,前者侧重于关注层次与层次间的先后顺序,后者侧重于关注每一个层次所对应的历史阶段。“语音层次具体表现为同一古音来源的字(一个字或一组字)在方言共时语音系统中有不同语音形式的若干音类。”(王福堂 2003)1离析出音类中的语音层次后,可以仅有时间先后的区别,不一定要将语音层次与具体的历史年代挂钩。语音历史层次则不然,确定每一个层次在历史上的绝对年代是历史层次分析法的最高目标之一。(戴黎刚 2007)21张光宇(1996)根据历代移民史、汉语音韵史和吴闽语音韵特征等将闽方言的形成分为包括地域来源和类型特点的四个历史层次 (1)西晋:中原东部;(2)西晋:中原西部;(3)南朝:江东吴语;(4)唐宋:长安文读。梅祖麟(2001)11-13使用历史比较法比较闽语中鱼韵字的读音,并根据词汇的基本性质以及移民史材料推断闽语鱼韵字有两个历史层次:“鼠、锯”等字的绝对年代为秦汉,“苎、初”等字的绝对年代为南朝。这些都是考订语音历史层次的案例。而在更多的论著中,由于缺少确凿的证据,推断出来的语音层次仅有时间先后的区分,无法对应到某一绝对年代中去。例如,根据黄瑞玲(2022)对粤东闽南语揭阳方言的研究,泥来母读 n-、l-存在异层同读的现象。泥母的 n-有文白两层,泥母的 l-归文读层;来母的 l-有文白两层,早期由于阳声韵演变来的鼻化韵的影响发生了声母的口鼻转换,来母另有白读层 n-。由于 n-与 l-的交替演变在汉语方言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泥来母的 n-、l-仅能区分出文白层次,很难定位到具体的历史年代中去。(二)文白异读与文白层次罗常培(1956)41的 厦门音系中已经有文白异读的基本概念:“各系方言的读书音跟说话音往往都有些不同,但是很少像厦门音系相差那么远的。”赵元任(2011)在现代吴语的研究 中开始使用“文言音”与“白话音”的概念,以小字“文,白”注明方言中一些字的念法。李荣(1957)22-23在 方言里的文白异读 中提出了“文白异读”的概念,并说明“文白异读”专指来历相同、意义相同的同一个字有文言音和白话音。后来的层次分析法与闽方言语音层次研究93学者(如张盛裕 1979;郑张尚芳 1983;刘勋宁 1983 等)基本上都是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展开文白异读研究工作的,“文读音”“白读音”逐渐成为了汉语方言学中必不可少的专用术语,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命名。(袁碧霞 2010)19语音层次研究的基本单位是音类,一个音节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即为三个独立的音类。能够反映方言语音层次的文白异读,其最小对立元便是音类。(陈忠敏 2013a)94王洪君(2014)同样强调了语音层次的分析需将声韵调分项进行的重要性,并对罗杰瑞(1979)所分析的词汇层次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罗杰瑞(1979)在构拟共同闽语的过程中,以音节为最小对立单位,将在语音条件中具有互补关系的“最小对应组”归并为同一个原始音类,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忽视或否定了一个音节中的声韵调有发生文白组配的可能性,使所谓的“词汇层次”发生层次归属的偏误。在一个高度融合、多层次并存的共时语音系统中,音类常以各自不同的层次面貌纠缠在一起,在未对语音层次进行离析的情况下,原始语拟测容易产生“历史上从来不曾存在的音类”。(王洪君 2006)李蓝(2013)168认为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有以下几种:(1)方言间的相互借用;(2)权威方言对其他方言的影响;(3)政治、经济、文化上处于高端地位的外来移民语言覆盖在原住民语言之上;(4)“文教传习”的影响;(5)方言混合。这几种形成模式并非是各不相干的,在方言中可以混合进行。比如说“文教传习”,通常是权威方言对非权威方言的“文教传习”,反之则不然。而“文教传习”的结果,有可能便是方言混合或权威方言对非权威方言的覆盖。多种影响的叠加导致语言(方言)中同一古音来源的字会出现文读和白读等不同的语音形式。这些具有区别性特征的语音形式可以仅由某一个音类引起,也可以由多个音类共同引起。闽方言语音系统存在典型的多层次并存的复杂关系,即声、韵、调常以不同层次的面目出现并相配在一起。当然,音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相对单纯的,从而使整个字音归属于某个层次(如“声文+韵文+调文”或“声白+韵白+调白”)。举以下两字的揭阳方言读音为例,详见表 1:表 1例字读音 1声韵调词汇读音 2声韵调词汇檐siam2白文文/白屋檐ts2白白文/白檐龙壁虎让dzia4文文文相让n6白白白相让“檐”为咸开三盐韵以母平声字,“让”为宕开三阳韵日母去声字,根据黄瑞玲(2019,2020)的层次分析结果,揭阳方言日母的 dz-归文读层、n-归白读层,阳韵-ia 归文读层、-归白读层,次浊去声字读阳去归白读层、读阳上归文读层。因而“让”的两个读音中的声韵调未产生杂配关系,读 dzia4 时声韵调俱归文读层,用于“相让”中有书面色彩。读 n6 时声韵调俱归白读层,用于“相让”中有口语色彩;揭阳方言以母读 s-、ts-归白读层,盐韵-iam 归文读层、-归白读层,次浊平声字读阳平,无文白之分。“檐”读siam 声白韵文,出现杂配关系,但用于书面词汇“屋檐”中。读 ts 时声韵都属白读94辞书研究 2023 年第 4 期层,无杂配关系,用于口语词汇“檐龙壁虎”中。通过层次分析法,能够找到音类的基本层次归属,即某一音类属于文读层还是白读层或是跨层分布。作为一个由声韵调构成的音节,却未必能够找到明确的层次归属。以音节为单位的文读音与白读音的对立所引起的文白异读现象与文白层次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其所呈现的主要是词汇的语体色彩,可作为某一音类层次归属的辅证材料,不能直接将之对应到某个层次中去。三、音变类型、音韵史观与层次分析(一)音变类型与层次分析陈忠敏(2013a)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与历史层次分析法 对音变类型研究做了回顾,同时结合汉语方言演变模式对语音层次进行定义。王洪君(2014)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对汉语方言中的音变类型及其辨析方法做了系统性介绍。由于语言系统的本质是有序异质的,音变的发生所牵扯到的因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音变类型往往难以判定。王文提倡使用析层拟测法(即层次分析法)和其他手段(如建立汉语方言历史关系模型)对音变现象进行研究。以下仅对书中提到的连续式音变、扩散式音变和叠置式音变做简要介绍。连续式音变:历史比较法的理论基础为:(1)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2)音变规律无例外(即音变具有规则性);(3)语音演变具有基本原则和基本机制;(4)原始母语具有一致性,但分化后的语言演变速度具有不平衡性。新语法学派认为语音的演变是渐进而连续的,词汇的演变是突发而零散的。连续式音变即是音变规律无例外的体现,“如果用汉语的中古 见 母/k/在/i/、/y/前变成/t/的事实为这段话作注解,那就是:凡是符合这一语音组合条件的所有语音的语音形式都毫无例外地同时发生变化”(徐通锵 1991/2008)126。扩散式音变:连续式音变的确是存在的,但新语法学派将非规则性的音变通通看作“例外”,引起了诸多学者的质疑。其中最为有力的反驳当属由王士元等人(Cheng&Wang 1972;Chen&Wang 1975)所提出的词汇扩散说。词汇扩散说认为音值是突变的,而词汇是渐变的。该学说能够对规则音变之外的所谓“例外音变”提供解释,成为由华人提出的、第一个在普通语言学领域产生影响的音变理论。(王洪君 2014)202叠置式音变:叠置式音变的概念由徐通锵、王洪君(1986)在研究山西祁县方言中的文白异读问题时提出,可将之视作独立于连续式音变和扩散式音变之外的一种音变类型。当“一个方言向另一个方言吸收结构要素,产生文读形式,这就在系统中出现了叠置”(徐通 锵 1991/2008)385。连续式音变与扩散式音变一般看作内源层次的音变类型,而叠置式音变是由语言(方言)接触产生的,属于外源层次的音变类型。在语音层次分析过程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往往是多种音变类型杂糅在一起的结果,如何将由不同音变类型造成的层次辨析清楚,是层次分析的难点。王洪君(2010)层次与断阶叠置式音变与扩散式音变的交叉与区别 通过梳理吴语“咍/皆泰”类字的演变历程,提供了几种层次分析的线索:(1)异读字音的文白色彩和语词的时间层次;(2)音系中有平行关系的其他韵摄的情层次分析法与闽方言语音层次研究95况;(3)异读在不同来源音类中的比例关系;(4)匹配音理和可能影响地方方言的权威方言的情况。这些线索或者说判断标准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可用来区分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