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_王永祥.pdf
下载文档

ID:2572533

大小:1.02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创业 教育 协同 育人 路径 研究 王永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永祥(),男,江苏连云港人,副教授;田 雪(),女,贵州贵阳人,讲师。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贵州民办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编号:)的研究成果;年度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大学生获得感的贵州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编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王永祥 田 雪(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贵阳)摘 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高校需承担起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统筹两个教育领域,做到有效融合、协调统一。处理好两种教育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让高校顺时顺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高校文章编号:()():,DOI:10.19505/ki.1008-2573.2023.02.014,:;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每年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近年来,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 万人,同比增加 万人。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屡创新高,人才“内卷”现象愈发严重,求职难和招聘难现象并存。高校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毕业生就业率是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在大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探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造就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角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年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 个目标任务。年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上各项政策的出台为教育的发展、文化的赓续、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明确了方向,优化了路径,细化了举措。思政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通过思政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其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增强法治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素养、实践能力,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担当,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服务社会的热情,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通过专题课程教育和实践实习的熏陶,学生可以学习到书本中较难理解的问题识别、创意发现、创业规划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能力;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使学生能够科学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困境致知以求理为要,践行以克难为先。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创新意识、适应能力、实干精神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坚持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能够正面引导大学生进行择业、就业、立业。然而,面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第 卷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还面临以下困境。(一)平台运行机制不畅,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动”起来平台建设整体性、有效性尚待提升很多高校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为学生提供直接、有效、可靠的融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平台,在资源共享平台、智能化教育载体、智联化教育场景方面存在“动力不足、引擎乏力”的现象。平台建设存在短板和弱项,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交流空间和展示舞台,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创新实践和创业渠道,同时,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竞技平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还有差距,学生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难以实现质的飞跃。阵地建设系统性、协同性尚待突破当前,部分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因此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便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系统部署和规划设计。对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也缺乏重视程度、关注程度、投入强度、工作力度,制度的“缺位”和“失修”、部门分工模糊、职责不明确等原因导致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不够充分、联合联动不够到位、工作衔接不够顺畅,缺少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方案、资源配置模式和工作衔接制度,影响工作效率。渠道建设创新性、针对性尚待提高部分“第二课堂”重活动轻引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硬融入”和“表面化”现象,“智库”和“研究中心”建设相对滞后。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实践机会和创业支持,交叉学科和特色课程等方面缺乏协同创新,“跨界融合”不够,渠道建设内容趋同,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此外,由于创新创业包罗万象,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范围十分广泛,部分高校教育教学没有针对区域需求或行业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足。(二)课堂互联互促不足,评价体系难以让效果“好”起来课程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尚不理想部分高校在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创新潜能、点燃创业热情等方面劲头不足,缺乏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情感引导相结合的课程模式,缺乏多元化、互动化和生活化的方式方法。在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认知规律、个性需求,融合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程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融合思政工作队伍、思政教育教学、思政育人环境于一体的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到位。设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体系,将两者有机地融入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等各类课程,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存在短板如果课程设置过于零散或缺乏连贯性,学生可能无法系统地获得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所授的知识和技能。部分高校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创新创业活动的结合,缺乏融合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实践理解不足。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存在重创业轻创新的现象,且专创融合不足,很多高校搭建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支撑作用还有待评估。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分配通常是按照学科或专业进行划分的,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可能导致在课程设计和资源配置上难以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将两项教育结合起来。评价体系人性化、专业化建设有待完善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缺乏融合知识、能力、价值、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因此,准确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认可和激励,探索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困难重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此外,目前的评价体系更偏向于传统的程序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 第 期 王永祥 田 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职业能力评价不够全面和准确。(三)师资示范引领不强,互动体验难以让课堂“活”起来因材施教方面尚待解锁部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在中国持“大学生可以创新创业”观者仍然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大学教育就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进行系统知识的继承,认为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提供更丰富、更高效、更契合的学习体验。教师素养方面尚待提升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和指导能力,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教师个人素养及综合知识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由于学科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某一领域专业能力不足,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相关教学和指导。此外,部分教师习惯于灌输式的教育,形成固定思维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创新创业实践的科学路径。师资队伍方面尚待锻造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对高素质人才队伍、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评价和激励。部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模式相对滞后,融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较缺乏,融合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思想境界于一身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较缺乏,因此,在对学生的引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三、多渠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既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紧密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两项教育协同创新、相互促进、默契发展,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化能力。(一)聚焦主责主业、构建育人体系,让平台更有力量坚持问题导向、搭建教育平台一是构建融合体系,抓好平台建设和完善。高校要通过搭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网络媒介等平台,促进课程融合体系的改革。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适合学生、适合时代发展的数据平台,让学生易于接受,巩固其认同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围绕“到课率、抬头率、参与率、点头率、获得感”,改变不旷课、不听讲的“陪读”式上课模式。二是培育建设智库,成立研究中心或研习所。围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一体推进,着力做好创新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创客空间、创业园等平台作用,积极培育项目,开展专业孵化,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加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融合与创新,善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引入多媒体和技术手段,结合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是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注意信息的通畅和交互,要让学生拥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渠道和空间,提高学生对国际国内大势的感知力和判断力。加大网络德育力度,建立网络使用管理制度,用尽用活每一项措施和有效资源,在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为其保驾护航。教会学生善用网络,通过网络为自己打造更好的学习平台,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高效获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参加各种职业能力和技术能力培训。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系统规划一是制定全面推进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理清发展思路,确定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和平衡点。做到“一把手”统筹协调、“一盘棋”协同攻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第 卷坚、“一揽子”融合实施、“一体化”共建共享,全方位推动协同育人,确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