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育人的“危”与“机”_蒋炜.pdf
下载文档

ID:2572374

大小:1.77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育人 视域 高校 传媒 蒋炜
第 43 卷第4期2023 年 8 月惠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Vol.43.No.4Aug.202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育人的“危”与“机”蒋 炜1,梁燕燕2(1.惠州学院政法学院;2.惠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惠州516007)摘要: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改变给高校传媒带来了“危”与“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要从高校和高校传媒自身实际出发,挖掘自身优势,构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和具有高校特色的融媒体中心,打造一支新型全媒体采编队伍,化“危”为“机”,开展传媒育人。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传媒思政;“危”与“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34(2023)04-0034-05DOI:10.16778/ki.1671-5934.2023.04.00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三全育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传媒,承担校园新闻宣传工作,更在“三全育人”体系中,承担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然而原本是浸润式存在的高校传媒,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作为高校媒体的主流地位已面临巨大挑战。传播环境的改变,给高校传媒带来了新的“危”与“机”。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如何最大效果育人,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化“危”为“机”,在高校“三全育人”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一、高校传媒的育人功能目前,我国高校传媒都由学校党委主管,大多归口党委宣传部主办,党媒性质鲜明。从传媒业态看,校报、广播、电视是高校传统媒体,后有新闻网、官博、官微、短视频等新媒体。从运作机制看,大多由几位工作人员带领100多名学生或几百名学生开展运行,大学生是高校传媒的主力。长期以来,高校校报等传统媒体,肩负着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任,“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1”。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播渠道的裂变,给传播环境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网络赋权,技术赋能,受众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各种社会思潮,借助新媒体传播,往高校不断渗透。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使得高校传媒原有的高校主流媒体的地位被不断消解。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遇到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高校传媒有必要认真梳理其育人功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守正创新,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为此,教育部党组随后发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各高校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发挥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3。审视高校传媒的功能,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大功能外,人才孵化也是高校传媒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因为高校传媒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是高校传媒的主力军,高校传媒是学生学习新闻传播技能的重要场所。只是因为高校传媒一直被各大高校当作新闻报道的平台,在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新闻传播人才的孵化功能却一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惠州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课题(hzusz20220010)作者简介:蒋炜,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E-mail:第 4 期蒋 炜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育人的“危”与“机”【责任编辑:】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34(2023)04-0001-05DOI:10.16778/ki.1671-5934.2023.04.001直被忽略4。对照教育部提出的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要求,梳理高校传媒新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孵化功能,深入挖掘高校传媒的育人元素,高校传媒在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等方面均具有育人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识形态建设就是传播能力建设5。因此,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将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到高校传媒,提高高校传媒的传播影响力,对“三全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高校传媒育人的“危”高校传媒基本指由高校主管主办的校报、广播、电视台、新闻网、官博、官微、短视频等新老媒体。高校传媒历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1。进入到网络时代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赋能和传播业态的多样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日益激烈,高校传媒话语中心地位被不断消化解,采编人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缺乏“用得好的真本事”,导致高校传媒发不出主流的声音。(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之重任,因此,高校也成了各方势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最激烈的场域。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有效的话语路径,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特点,向学生阐释和传播包含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引领和调控高校舆论环境,使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获得影响力和主动权,从而引导高校在正确的方向发展”6。网络社会,由于技术赋权,模糊了时空概念,世界成了“地球村”,现实与虚拟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新空间,也成了各种意识形态角逐的新空间。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技术,乘虚而入,向高校大学生传播普世价值观、新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想。同时,国内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非主流意识,也纷纷利用各种方式,在网络传播,混淆视听。这些思潮通过网络在高校传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少数学生信仰模糊,信念飘忽,集体主义精神淡薄,功利思想和享乐思想加重,无视国家和集体。“谁掌握了网络,谁就抢占了意识形态斗争制高点,谁就把握住了网络时代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脉7”。然而,当前的高校囿于行政管理模式等的固化思维,对网络的管控和净化频频表现得相对滞后。高校不能及时去除负面思维对学生的各种影响,就无法牢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主动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就无法抵达学生内心,高校传媒的育人作用就无从谈起。“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8”。因此,高校传媒作为学校党委主管主办的媒体,应主动接入互联网思维,加大体现主流媒体的主体作用,一要及时提供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的信息,二要致力引导校内良好的舆论生态,由此牢牢掌握高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二)高校传媒话语中心地位被消解互联网的出现,把传播从“光与电”带入了“数与网”的时代。网络传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点对多的传播形态,网络即时、互动的传播特点,不仅为受者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还使传者与受者的观念变得模糊,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年代,受者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新媒体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种全新的舆论宣传环境,使得传统媒体的宣传垄断优势不复存在,大大冲击了原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宣传工作的生态环境9”。网络的平权,受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网络赋予了大学生更多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力,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还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从这一角度看,网络消解了传播话语权的同时,将一定的话语权赋予了受者。这一现状,削弱了高校传媒原有的垄断话语权,让高校传媒在传播过程中的议程设置功能逐渐弱化,话语中心地位被动摇。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作为高校传统权威媒体,其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空间被各种媒体分割。媒体融合赋能信息的收集、贮存、传递和使用,使信息传播主体日益多元、传播内容日趋开放、传播渠道日渐复杂、传播效果更加难以预测和评估。“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正在改变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践行逻辑,重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外生态环境10”。由于高校传媒办媒理念滞后、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能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传媒尽管仍是高校的主流媒体,却很难发出主流的声音。就我国目前高校传媒的现状看,尽管校内媒体众多,但大多是学生在自娱自乐,以致失声失语,亦发不出时代352023年第43卷惠州学院学报的强音。(三)采编人员缺乏用得好的真本事审视高校传媒,全媒体时代的各种主要传播媒体都有。可以说,在硬件建设上,高校传媒一定程度上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但软件建设却一直滞后于媒体发展的要求。高校传媒队伍人员少、素质较低、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较普遍存在,采编人员缺乏用得好的真本事。主要表现,一是采编人员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缺少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在重大问题上,采编人员缺乏宏观把控的能力。只有理念先行,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才能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才能精准有力11”。二是采编人员缺少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导致在新闻专业技能上,未能及时掌握各种媒体和各种新闻体裁的创新运用能力,远远适应不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采编人员的专业属性和行政属性不分,采编人员行政化,影响了他们练好真本事的积极性。综观我国高校传媒,由于各个媒体规模较小,大多沿用党委宣传部主管、新闻中心统筹的模式,导致高校宣传部的宣传工作和高校传媒的新闻工作属性不清,高校传媒的新闻专业属性模糊。采编人员的身份也大多归属行政人员行列,采编人员的晋升也只有行政职务升迁一条路,虽说个别高校给采编人员进行职称评定,但兑现待遇的并不多。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11。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作为高校传媒,没有一支政治水平高、新闻业务精湛、工作作风优良的传媒采编队伍,无法适应高校传媒育人的要求。三、高校传媒育人的“机”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互联网的出现,给高校传媒思政带来了“危”,同样也带来了“机”。高校传媒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拥抱互联网,避害趋利,化“危”为“机”,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传媒在高校的主流媒体作用,发出自己的强音。从高校实际出发,梳理高校传媒,我们就能发现高校传媒有着自身的三大优势,也是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在高校开展传媒育人的机遇。(一)立足高校实际,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高校传媒包括了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官博、官微等新老媒体,“小而全”,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这一特点使高校传媒更具有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11。因此,对于“小而全”的高校传媒,更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发挥高校传媒媒体众多的立体效应,放大高校传媒传播影响力,实现传媒育人的有效性。此外,众多媒体归属同一高校,行政属性清晰,便于整合,这是高校传媒的另一特点。不同于已市场化的大众媒体,高校传媒的办媒经费都来源于财政拨款,采编人员的报酬全部来自财政,没有大众传媒因媒体不同收入差异较大难以整合的难题,这是高校传媒实现融合发展的最大优势。高校传媒的融合,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守正创新,做好新老媒体的有机融合,重构高校传媒传播新格局。媒体融合,不是对传统媒体的“微创手术”,而是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一体化12。因此,高校传媒可以借鉴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的经验,把所有校园媒体整合到融媒体中心这一平台,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理念重构、平台再造,打造具有集新闻宣传、传媒育人于一体的具有高校特色的融媒体中心,实现“一次采集、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